農女當家 第88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 ︰ 絡纓1231

日子在仲秋家和村里人忙活和好奇中到了八月份,這是一年里天氣最熱的時候。♀(八@零%書@屋好看的言情,更新快!)

仲秋家的人卻一天也不敢在家里休息,尤其是王興文和仲秋,每天都要到稻田里看看里面的魚和水稻長得如何,這可是她們一家子明年的指望呢。

縣令來的時候,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縣令大人穿著一件長衫,看著就是個讀書的人。帶著兩個書吏到大王莊走了一趟,主要是看看他主子信里說的那家人家的地。

種水稻也不算是太奇怪的事,北方種水稻也不是仲秋家第一家,不過是水稻的產量不大,收益不好,所以,一般的農家都是種有出息的玉米來做糧食。

現在听說大王莊不但要種水稻,還要在水稻里養魚,這不用他主子說,他自己就覺得奇怪呢。

听說一回事,看到又是一回事。縣令大人親眼看到游在稻田里的魚時,他都覺得自己的眼楮花了。

「這是真的?」縣令大人問跟著來的書吏。

「是的,大人,是真的。活得好好的,再過三幾個月,就能撈了。」書吏也覺得這事透著新鮮。眼楮一眨不眨地盯著稻田里的魚,看著那些魚游來游去的,「大人,你看這稻長得,還真是壯啊。」

「走,到別的稻田去看看。」縣令大人剛剛被主子派到了這里,很是想要表現一把呢。既然主子都來信了,怎麼著這事也得弄明白才成。

三個人在村子里的稻田轉了一圈兒,最後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養魚的水稻比沒養魚的長得壯實,而且,現在已經結出了稻穗,縣令大人雖然心里奇怪,不過,也沒有去打攪村民,這大王莊可是主子交待下來的讓他注意的,他可不敢擺什麼縣令的架子。

帶著三個人回去之後,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往京都。

仲秋家繼續她們家的種田事業,不過,仲秋現在卻沒有再管稻田里的事,她還有自己的事要做呢。

子濱在鎮上學的不錯,先生幾次都夸獎他是個聰明的學生,將來的造化不會小。

自從過完年之後,仲秋就把空間里的水拿出來,換了家里水缸里的井水,幾個月過去。看著家里人的精神都漲了不少。而最主要的是王興文以前微有些彎的腰竟然已經直了起來。

方氏本來一到陰雨于,就會有輕微的咳嗽,現在也沒有了。

探春和半夏的膚色變得細膩白晰,雖然她們家現在還是那樣過日子,沒有比以前好多少。♀可是現在家人的氣色是真的好了起來。

子濱和子汐都變得聰明起來,而仲秋現在也跟著子濱一邊識字一邊讀書。不然的話,她總是這麼的特殊,總是要讓人起疑的。

古代人可沒有什麼天才之說,肯定會把你當成妖孽的。要是男孩子還好說,她一個女孩子,還是找些可以掩蓋的借口的好。

其實,村子里的風氣還不錯的,大家都忙著家里的那一攤子事,哪里有閑功夫扯些沒用的。就是有些愛傳閑話的,那也不過是東家長李家短的。

村長可不是白當的,兒子又是縣城里的主薄,這回的事他也是知道的。趁著休沐的時候,還特意地回來了一趟,把縣令大人對他們村子水稻田的事很看重的事與他老爹說。

村長那也是人精,自然是對仲秋看的稻田很是注意。發下了話,村子里的孩子們沒事的時候,都會看著點,不要讓人偷了稻田里的魚。

總算是在秋天十月時候,大家都在收自家的稻子之後,來幫著保仲秋家收糧。

不要說別的,只說這一年大家水稻長得都還不錯。雖然最多的人家一畝只打了三百七十多斤,但是如果賣出來的錢,可是比玉米要多一倍還要多呢。

最少的人家一畝也產了三百二十多斤,一時間,整個村子里都一片的歡騰。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收成這麼好,銀子也多了好多,都是拜仲秋家才會有的。所以,大家把自家地里的莊家收完之後,就都匯到了仲秋家,幫著把仲秋家的地給收了。

收稻子是一回事,另一回事,今年大家都想看看仲秋家的水稻養魚到底比平常的稻田多打多少糧食。

一村子,凡是家里種了水稻的,都過來看著仲秋家忙。

一直忙了近了一個月,總算是把稻田全都收回了家里。

現在大家都盯著仲秋家的水稻養魚收成,壯勞力都過來幫著舂米。看看那6畝多地到底能打多少。

結果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驚得呆住了。

平均每畝下來,竟然是近五百捭,比去年每畝多收近三成,而且,這還不算稻田里的魚。

現在魚都已經長成一斤半左右的,最大的都長到了二斤左右。一畝地竟然光魚就收了近二百斤,每斤魚賣價七文一斤,那可是一兩多銀子,6畝地光魚就會收近七兩銀子,這還不算水稻的收入。♀

全村子的人都被這個數字給驚呆了,等到全部都算了之後,村子里的人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這一回,仲秋她們家水稻養魚收成高,算是把周圍的村子都傳了個遍,而且,這事還讓縣令大人親自來看了一回,詳細地問了。

仲秋對這些都沒有參與,都是由王興文出面料定的。她現在正在忙著空間里她培育的玉米,稻田養魚已經算是初步定了下來。村子里的人明年一定會學著她們家這麼做的。

現在是,她要擴大家里的田地,除了要把空間里的玉米弄出來漢種子外,她還想著另外的一件事。

子汐今年已經五歲了,她想著也讓他上學。

子汐的聰明能力比之子濱還要高些,而且,這兩年跟著她可是把算學學得很是不錯的,不說相當于三年級的學生也相差不多。比起這些古人來講,那就算是一個上等的學生了。

不過,古代人學的都是什麼四書五經的,算學雖然也學,不過還是很少。

這個國家仲秋也都初步地了解了一下,還不錯,民風還好。當朝的帝王也是個明君,所以,仲秋並不覺得她大干的話會招來什麼從天而降的禍事。

這正好把她的心願實在,當一個享受的地主。讓自家的人都過上好日子,而且,這里的農事讓她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今年的稻田養魚很不錯,成績也就算是一般。不過在村人的眼里,這是能耐,大王莊的老王家老大那是有能耐的人,不種抑先種了水稻,還成了。第二年竟然想了個稻田養魚的法子,也成了。

水稻不但增產,連魚都賣了那麼多錢。這下子老王家的王興文算是在周圍百里鄉村出了名。

稻子出來之後,自然不用仲秋發愁,她已經和縣城里的四氏米行說得了。從打米那天開始,人家就已經派人來蹲點了,舂好的米直接就過稱,付錢然後裝車運走。

村子里種水稻的人家都跟著仲秋家借了光,村長是頭一份兒跟著仲秋家一起種水稻的,也是種的最多的一家。

本來他家的地就多,竟然拿出了三分之二的地用來種水稻,這下子。光他們家的稻米收成,就比仲秋家的多。

雖然沒有仲秋家的米長得好,但是收入絕對是村子里的頭一份兒。

大家伙自家賣完了就幫著仲秋家種土豆,去年仲秋家的土豆收入也不錯。今年的土豆早早就育成了土豆栽子,就等著田倒出來。

有村人幫忙,仲秋家今年種的更早了幾天,等到冬了,肯定比去年收的要多要大。

不過今年仲秋沒想著要把土豆再賣了,她想著土豆不但可以做土豆粉、土豆澱粉還有土豆粉條。粉條是有人做的,可是那些都只是當菜吃的。

仲秋想著每年她們家都能收那麼多的土豆,就那麼當成菜吃就有些白瞎了。這才想到在網上看到的那些土豆粉什麼的小吃,很是火的。

她既然想到了,自然就要開始實驗。反正家的事她說了算大半,幾個土豆而已。身邊有探春和半夏跟著她一起弄,也不過幾天,就讓她弄了出來。

結果,一家子吃了之後,都覺得這東西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兒,再听仲秋把自己的想法一說,都沒有反對的。

再過了幾天,等到家里的地也都種完了,大米和魚都不用她們忙活就已經有人把東西都運走。錢送到手上,這下子時間有了,全家又開始了弄土豆粉,土豆粉條。

第一個試驗的地方自然是王掌櫃那里,人家開的就是酒樓,仲秋給他們家送的也不是一回再回吃的,這回仲秋送過去,只是親自做衛碗,王掌櫃的就吃得滿臉笑容,仲秋又把好幾種吃法都一一的做出來,請王掌櫃的送到前面,讓客人們嘗嘗。看看效果如何。

如果自然是喜歡的多,誰都想嘗嘗新出來的吃食。就這樣,仲秋家的土豆粉和粉條也有了地方。

不過,光王掌櫃一家酒樓肯定是消化不了她們家的土豆的。那可是好幾畝地的土豆呢,哪里就能都吃得完。

仲秋想了想,便到了縣城里,找到四氏米行的老板,把自己帶去的土豆粉條做出些來請老板嘗了嘗,結果當然,好東西誰都願意吃的。

老板拍了胸脯,仲秋家有多少他要多少。

仲秋也知道,人家肯定是有利可圖,不會因為一個水稻的事,就白幫著她們家的忙。商量好了價錢,仲秋就和王興文回了家。

這有收的,自然她們家也是要有做的啊。

自家人就那麼幾個,仲秋也不想讓一家子人忙了一大年的,到年尾還不得消停,便商量著等到土豆收了之後,就請村子里的幫忙做,她們付工錢。

仲秋家今年所有的地都種的是水稻,只有河灘地是水稻養魚。光賣水稻就收了130多兩銀子,還有魚收了8兩多銀子。其他的下田是照著去年的樣子種的是大豆,為的是肥田。荒地今年種的是綠豆,也是為了肥田。

今年給老宅的糧食,都是仲秋家在村子里的人手里現買的這賓送到老宅去的。

今年送糧食是仲秋和王興文去的,高氏本來听著村子里的人說仲秋家今年光水稻就收了一百多兩銀子,心里就骨著擱著的難受著呢。就等著老大送糧食來好跟他念叨念叨。再耍一把,老大肯定也是會再給她些好處的。

仲秋早就想著高氏不會看著她家賺到銀而不眼熱,直接就奔了過去。親眼看著高氏過稱,800斤的玉米都收進了高氏家的倉庫,300斤的大豆也沒有少一兩。

仲秋看著高氏瞪著王興文的眼楮笑著又把該給的4吊錢拿出來遞給了高氏︰「女乃,這是今年我爹孝敬您和我爹的錢,你收好了。我們家那邊還忙著呢,我們就回去了。年禮的話,我們過年前再送過來,現在實在是得不到功夫,而且,賣米收的銀子,現在也都還帳了。」

高氏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看到仲秋那已經長高了的身量,又閉了回去。恨恨地瞪了一眼仲秋,回頭對著王興文道︰「我知道你們家今年賺了錢,不過,你忙完了,過來坐坐。別分了家就不知道你爹娘的門朝哪開了。」

王興文嚅嚅地應了一聲,轉身和仲秋回了家。

仲秋家的活現在還真不少,今年不但土豆要弄土豆粉筆土豆粉條,另外就是年初那會兒,她可是和武公子要來了火窖的法子,今年她可是想弄些綠菜吃,空間里的菜都已經一年了,要不是可以保鮮,她直接就浪費了。

因為要建火窖,這自然就不能是小事。仲秋和王興文商量了一下,準備到方家集和方老爹及兩個舅舅商量了一下,看看到哪兒請一個好的瓦匠來給她們三家建火窖。

今年方老爹家出了一半兒的地種了水稻,兩個舅舅也學著自家的老爹種了一半兒,侍候的好,而且,人家那上上田。收成比仲秋家的水稻養魚不差多少,自然手里現在也有錢了。

除了方老爹家外,兩個舅舅都想建一個,不光是自家吃,主要是想賣。

這樣一算的話,就是四家。不過,建窖是容易,可是,這火窖顧名思意,那是要燒柴的。這樣一來,家里的柴就要多準備些。這又是活兒,仲秋和方老爹他們商量了一下,由方老爹和兩個舅舅一起找瓦匠。仲秋則把火窖的圖紙畫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商量著如何建,建在什麼地方。

仲秋和王興文回了家,她可不想光種菜,那東西賣能有多少錢入帳啊。

想當年,冬天吃到新鮮的蔬菜已經不是新鮮了,就是水果都不是新鮮的事,自然是種水果來錢快了。

就在仲秋想著要如何利用火窖進行水果培育大賺一筆的時候,武公子帶著他弟弟再次來到了大王莊,王興文家。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實在是沒力氣更新,今天送上一個4干字的大章,算是給大家賠個不是吧。百度搜或,,更新更快武公子要來了,當然,要來的不光是武公子,還有另外一個,大家熟悉又不太熟悉的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女當家最新章節 | 農女當家全文閱讀 | 農女當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