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女當家 第89章 這算是高枝嗎?

作者 ︰ 絡纓1231

武子聰很好奇,一個村姑竟然能夠在北方種植水稻成功,而且,在第二年竟然弄出了個稻田養魚法,並且雙豐收的事情。♀(菇涼們天天上的八!零!書!屋你不知道?你out了)

在本國這算是最大的事件,要不是他一直派人盯著大王莊,只怕這個消息到現在他還不知道呢。

听到武掌櫃的回報,武子聰現在把手邊的事情放下,專心地想要到大王莊實地看看。

手下的人雖然都是可靠的,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為了邀功而夸大呢。

和父王回了一聲,帶著子仲再一次來到了大王莊。

先到了縣城,四氏米行里詳細地問了一下今年仲秋家的收入,這才沉思起來。

看起來,今年這個小丫頭比起去年的收入還要多不少。光是種田這一項,就已經讓她比別的莊家漢多收入了一銳都不止的銀子。

他們國家地大物博,可是,生產力低下。南方天氣溫暖,相對來說還好說。最少一般的農人還都能吃得飽,收入也能多些。

可是北方氣候嚴寒,一年只是一季的莊家收成。想要多打些糧食,都是很困難的事情。

何況,在有限的已經開發的土地上還要種一些菜蔬,這也是老百姓不可缺少的食物。

當今皇上鼓勵開發荒地為田,可是,農的意識都是侍候好自己的那幾畝地再無更大的發展。

只要不餓著,農人不想再過多的開墾多余的土地,也是讓當今皇上很是苦惱的事,一個個的惠民的政策不斷地下放下去。並且各地都派了監察史把當地的農事,每年都要上書回朝,讓當今親自看閱。

可是,即便是這樣,國家肯開墾新田的人還是少數。

既然這條路行不通,那就只能鼓勵農人多種些飽月復的紅薯之類的,產量大,還可以當糧食的好種植的作物。

即便是這樣,每年朝廷都要從南方調入大批的糧食到北方。不然的話,北方的平眾就得餓肚子。

現在,武子聰最注意的不是仲秋家帶頭種了水稻,而是水稻因為養魚而多產的事。♀

雖然沒有多產多少,可是架不住如果可行的話,一畝多產三成,那十畝呢?一百畝呢?北方的土地有多少,他可是熟悉的很。那加起來就不是一百斤二百斤的事。

那可是為朝廷解決了好大的一件事呢,但是,這件事現在還不能傳揚出去。

和武掌櫃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大致經過,武子聰帶著武子仲坐著一輛車,又買了些小禮物,來到了大王莊。

仲秋家現在正在召集人手做土豆粉條,這個不但可以當菜,還可以當飯吃的。

王興文把家里的後院整個都騰了起來,蓋起了簡易的加工棚子。把去年來他們家做工表現好的,都請了過來,工錢自然都是講好的。用仲秋的話講,做的多拿的就多。但是的東西一定要做干淨。

土豆今年因為有去年的經驗,每畝竟然達到了七百多斤,也是讓村子進而的人小吃了一驚。

去年仲秋家在玉米收了之後竟然種土豆,只是短短的三個月間,就把土豆收了回去。

雖然每畝地只收了四百來斤,可是,那也是錢啊。

今年別家也想跟著仲秋家學,可是,一來是太忙,二來也沒有做好這個打算。生怕把土豆種子都搭進去。

今年幫忙仲秋家收了土豆之後,有心的就和和王興文說了。明年他們也想種土豆,當然,土豆種子肯定是要在仲秋家買的。

王興文對這事向來是要問仲秋的,仲秋無所謂。她家是要富起來的,但若是整個村子的人都富起來,她家也就不不太顯眼了。所以,仲秋今年又累了一大把,要在空間里把土豆種起來,這個就是留種用的。

而且,今年水稻大家都算是小豐收,田力很足,比起去年仲秋家種的還要收的多。自然,今年還是要在仲秋家取種子。仲秋在空間里自然也是要再種水稻留種的。

光是稻種,今年仲秋家就收入了不少。村子里幾乎一半地都種了水稻。雖然仲秋當初說了,她家的稻種是要和白米一個價兒,有的人人家嫌貴到鎮上買了糙米進行種田。

收成什麼的,自然要比在仲秋家買種子的要少了三分之一還多。最多的一畝才打了二百多斤,比起在仲秋家買稻種一畝地最少打了三百多斤的米的人家來講,真是虧大發了。

這個就不用仲秋說,大家也知道。只要在仲秋家買稻種,就能有個好收成。

不過,武子聰和帶著武子仲來的時候,仲秋家的院子里的人可是滿滿當當的。都是來和子濱登記明年要多少稻種的人家。

子濱這兩天也沒有去上學,家里實在是太忙了。

仲秋忙著一家子的總事,後院歸了方氏和半夏管理。探春就管家里人的伙食。而王興文要和方老爹他們做火窖,這個可不是小事。

火窖就建在仲秋家的外院牆,幾乎把仲秋家東面整塊地方都佔了。

子濱登記要稻種的人家,本村的,今年就要把明年稻種的數量記上來,還有今年買稻種的錢要收上來,探春不做飯的時候,要幫忙著收銀子。

除了本村的,外村的還有不少因為听說了大王莊今年因為種水稻而家家都收入不銀子,一時你家親戚,我家娘家的東竄西竄的,這事就給傳揚了出去。過來仲秋家打听水稻種法和買稻種的人也不少。

子濱這些天因為這些事忙得頭都大了,被仲秋知道後,就把子汐推了出去。

算學的事子濱還真沒有今年才五歲的子汐強多少,而且,仲秋還教了子汐數字記帳法,比起古代人用大寫數字法記帳那是簡單多了。

何況,這個記帳法還要加上了一個表格,一目了然。登記的時候,你是幾號,只要你來的時候,說明了。子濱就能找到記錄,你要多少稻種,應該付多少錢。很是簡單方便,有了子汐這個小正太的加入,子濱可是輕松了不少。

放過子濱他們不提,武子聰帶著武子仲來的時候,就看到這滿院子的人都圍在仲秋家的院子里。還有不少的人在屋子里出出進進的。

武子聰他們衣著雖然已經換成了平民的服裝,但是那通身的氣質,肯定和這些老百姓是不同的。

沒一會兒,就有腿快的人跑到後院去告訴方氏︰「大嫂子,你家來客人了。」

方氏把工棚的事交給了半夏,擦了手從後院轉到前院,就看到了武子聰和小胖子武子仲。

可惜,她不認識這兩個人。

「見過這位大嬸兒,我叫武子聰,這是我弟弟武子仲,我們是來看望仲秋姑娘的。」武子聰看著一院子的人,都好奇地看著他們幾個人,平靜地上前給剛剛過來的方氏見禮。

這位大概就是仲秋的娘吧,武子聰並沒有因為方氏是村人而端起自己少主的架子。

方氏有些不自然地福了福身道︰「武公子有禮了,我家三丫頭現在正在火窖那邊,我這就讓人去叫去。」方氏說完,轉身進屋叫來子汐,讓他快去找他三姐,就說武公子來了。讓她快回來。

子汐撒開小短腿,跑出院子奔向了他家的東牆外。

火窖地這會兒正商量著怎麼建,建成多大的,用多少材料,一群的老少爺們兒,這會兒都圍在一起商量著呢。

這東西誰都沒有建過,仲秋也就只能提著大概的想法,畢竟,在古代還沒有塑料啥的,為火窖倒是好建,可是關鍵是,你種的菜沒有太陽也不行啊。

現在有的能透光的就只能是紙,連窗戶糊的都是紙,哪兒找玻璃去。

這了更能保暖,減少柴的投入量。仲秋正在听建築師們建議著是不是可以把火窖建在地下,或者半地下,這樣能很好的保暖。

子汐一出大門,就揚著他那清亮的小嗓子,向著仲秋奔了過去︰「三姐,三姐,武公子來了,你快回家。」

仲秋愣了一下,一把抱住撲過來的子汐,笑著問他︰「哪個武公子?在哪里?」

「就在咱們家里呢,鎮上看到的那個小胖子也來了。」子汐抱著仲秋的脖子。

子汐五歲了,這兩年吃的還不錯,身量見長,而且,體重也在增加,仲秋現在抱他,還真有些吃力。

「好,咱們回去看看。」仲秋放下子汐,向王興文打了個招呼,「爹,我回去看看,你們就听瓦匠師父的,咱們就建個半地下的就成。今年先做個樣子,若是行,明年再好好地弄。」

「好,那我們就準備材料,爭取半個月把它建起來。」王興文心里正是熱火朝天的。

仲秋拉著子汐回到家里,武子聰兄弟兩個已經被方氏讓到了東間屋子里,正坐在那兒喝著茶,吃著松子呢。

武子聰見仲秋進來,仍舊是一身半新不舊的短襖和棉褲,腳上早早就穿上了棉鞋。

不過,臉圓了,眼楮仍舊黑亮亮的,以前的黃頭發現在也變得油黑油黑的。

「回來了,仲秋姑娘。來的有些冒失,還望仲秋姑娘不要見怪。」武子聰站起來,向著仲秋施了一禮。

仲秋大方地行了一個禮,笑著道︰「我們還要感謝武公子一直以來的幫助呢,哪里有什麼見怪的說法。」

仲秋走上來,坐到另一邊,開門見山地道︰「武公子這回也是來鎮上過年的?好像早了些,是有什麼事嗎?」

「我听說你們家種水稻收成不少,過來看看。」武子聰也不和仲秋繞彎子,他的時間也很不夠用的。

「不錯,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另外收入也多了一些,是養魚得的。」仲秋一听武子聰的話,就知道,他這是听說她們家稻田養魚的事了。

「你們明年還要這麼種田嗎?」武子聰見仲秋一點也不否認,接下來的話就好說了。

「應該是的,準備繼續這樣種,另外,村子里的人也會跟著我們家種。還有一些外村的人,都要過來買稻種,想來,明年種水稻的就多起來了。」仲秋笑呵呵地說。

光是賣稻種,她就賺了不少錢了。

雖然鎮上的糙米也是可以稻出水稻的,可是,那產量能和她空間產的水稻比嗎?

武子聰看著仲秋飛揚的表情,笑了︰「那還是這樣說好,你們村了的白米都由我們武氏收,值錢不會少你。不過,若是你們產量能夠再提高些,我會多加些價錢給你們。」

「這個……」仲秋的眼珠子轉了轉,「武公子,如果你們多少斤糧食都能收,價錢還不落。明年我會給你一個驚喜。」仲秋心里暗樂,明年她的玉米啊,空間玉米要是種出來,產量不說比得上現代每畝一千斤,如果種好了,底肥跟上,她可以保證,每畝可打玉米兩千斤。

這個她可不想告訴任何人,這玉米在空間里,每畝已經比現代每畝一千五百多公斤還多,放到外面,那肯定是要少的,但少去三分之一也就是了。

這個先不能說,但是,既然武公子已經親自來了,她要是不提點條件的話,那也太對一起自己7。百度搜或,,更新更快武公子,想多要糧食可以,但是,我有個小小的條件,希望你能幫我想想辦法。「仲秋眯著笑眼看著武子聰,她現在缺地啊。沒地她種個毛線啊。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女當家最新章節 | 農女當家全文閱讀 | 農女當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