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帝國 第四十三章 外儒內法

作者 ︰ 六月人生

孔子無錯,儒家無錯。錯只在後人。是我們後人不能正確的學習認識。孔子的學說保證了我們華夏的文明穩定。當然他有局限x ng。但是從他所處的時代看,他的學儒教說至少1000年都是先進的。我們不可以把現在的錯誤歸結到2000年前的人身上。為什麼西方的亞里士多德等都可以名垂青史,即使他們的說法在現在看來是不正確的,我們的孔聖人卻要受這污名!!!我們的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金山,我們2000年後花完的時候確埋怨金山不夠大!怨我們的祖宗麼?只怨我們這些不肖的後人

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牛頓的顛覆。可是我們並不因此而否定牛頓。愛因斯坦是宗師,牛頓同樣是宗師。國人總是愛為過錯找接口。說是別人的錯,確從不反省自己。英國人不會因為牛頓的錯誤而誹謗排斥他,一樣的尊敬他。我們國人確把我們的現狀一股腦的推到孔子身上,孔子並沒有錯,他那個時代的偉人,也是那個時代的聖人,錯的只是後人,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儒家都變了,不再是以前的儒家。

而之後的儒家稱之為「儒教」更為合適。

後世所有人都認為,使華夏沒落的是儒家,其實和則不然,真心兩者的關系並不大。

如果要說真正導致華夏末流的學派,那只有一個那就是「法家」沒錯就是法家,無論在哪個時代華夏都是采取外儒內法,也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是儒家,其實根本就是儒家。

法家的思想核心,在于要求將政治權力徹底的集中在人君手中,要「獨制四海之內」。《韓非子•二柄篇》謂:「明主之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所謂刑德,r :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這中間沒有一點道德與情感的因素。

道家墨家反對戰爭,縱橫家主張對立中的均勢。惟有法家徹底主張武力統一,而且統一後的政治形態,是徹底的zh ngy ng集權。即所謂:「事在四方,要在zh ngy ng。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

很明顯,在各國爭霸的ch n秋戰國時代,法家思想最能為各國主君所接受,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秦朝的商鞅變法,其結果是秦于商鞅死後一一七年統一天下。商鞅雖因各種原因最終失敗,但法家思想卻取得了成功。可是,法家雖然使秦統一六國,但也正因為秦的重刑,而僅歷二世而亡。後人評述: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極大的削弱了法家在中國統治思想上的地位。

但在漢代:高祖立國,用叔通之言,三代效黃老之術,至孝武皇帝北驅匈奴,南平吳越,東收朝鮮,西服羌狄,受董仲舒《ch n秋繁露》,罷廢百家,獨尊儒術,于是人們認為,二千年中華文明是儒家文明。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被稱為一代大儒董仲舒改造後的儒術: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ch n,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慶賞罰刑之不可不具也,若ch n夏秋冬之不可不備也。這中間不無法家的影子。但秦因法而亡,所以法家便成為當時的忌諱。因而外示儒家,內施法家。

實際上,漢代的學者在高祖建漢後,便一直在思索治國的策略。董仲舒其《ch n秋繁露•五行相生、五行相勝》中的依法听訟,依法刑人,便是先秦法家一斷于法思想的發展,只是此時卻已成為了儒家之術。

董仲舒對于法的改造,還在于由先秦時期單純的用法或刑罰進行統治,變為禮法並用,德主刑輔。首先必須實行德教,其次才是刑罰。即所謂前德而後刑,先教而後誅。這種思想與當時的統治形勢相適應:雖重刑而不用其極。因此在起用後極大的增強了漢zh ngy ng集權的統治。這也外儒內法的進一步的發展。

同時,歷史上,都出現了酷吏,漢有張湯、陽球,唐有來俊臣、周興。這從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法家思想在統治思想中的作用。

由此可見,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儒家思想中,或者說儒家思想為適應其治國的需要,將法家思想包融其中。所從說,中國文化、文明的特征是儒是外表現象,其內在仍是法家。

儒家真正意義上的儒家此刻已經基本消失,而留下的只是一個披著儒家外皮的法家而已。

儒家講究克己復禮,還有一系列的主張在當時的時代根本就行不通,而且沒人想去嘗試,法家才是真正讓君王側目的學術,于是變異了的儒家就出現了。

沒錯就是變異了的儒家,用法家的思想去解釋儒家,那還是儒家嗎?答案顯然不是。

所以民可治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變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變了,一切孔子的思想都被巔峰,留下的只是一個儒家外皮的儒家,而本質卻變成了徹徹底底的法家。

而所謂的儒家別以為他有個法字就有多麼的牛逼,其實本質上儒家和現在的法律也只有那麼一毛錢關系。

商鞅也充分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民強國弱,民弱國強」(注:《商君書•弱民》),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削弱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削減人民的抗異實力。不僅如此,商鞅還認為,一個君主,要想控制天下、戰勝敵國、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首先必須制服自己境內的平民。所以他說:「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必先制其民者也。」(注:《商君書•畫策》)「故有國之道,務在弱民。」(注:《商君書•弱民》)而弱民的根本手段則是使民「樸」,也就是愚民。他認為,人民「樸則弱,y n則強;弱則軌,y n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注:《商君書•弱民》)只有使廣大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而只能是老老實實地听從統治階級的任意擺布,這樣國家就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也就會更加牢固。

這就是徹徹底底的愚民政策,而商鞅可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可見法家愚民完全是根深蒂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啟帝國最新章節 | 重啟帝國全文閱讀 | 重啟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