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春秋 第四十一章 心腹之患

作者 ︰ 看雲的季節

卻說吳國太子慶忌,受了父命,一路奔忙于吳國的屬國鄭、衛兩國之間,游說兩國國君出兵相助征伐楚國。♀兩國國君懼吳國之威,遂各自應允出兵2千助吳,讓慶忌先行回國復命,兩國之軍整頓糧草兵馬之後自會向潛邑聚集相助吳軍,以解掩餘、燭庸之困。

慶忌完成使命,坐著華蓋之車,率領隨從,快馬加鞭,趕回吳國。這日眼看到了吳國邊境當央之地,正要渡河進入自己的家鄉之國,卻遠遠望見當央這個小城外軍營盤踞,旌旗烈烈,上面大書「闔閭」字樣,心里便有些嘰咕起來。

慶忌便派出細作去打听消息。半晌,探子飛馬回報,說是王僚被長公子姬光所弒,姬光已經自號為吳王闔閭,正親自率軍屯于邊境當央,來截殺自己。

慶忌大驚,痛哭失聲道︰「父王被逆賊所弒,今日我不能還吳也!但殺父之仇不能不報。眾位甲士听命︰整裝待發,隨我一道沖擊吳營,舍生取義!」

衛隊首領武岡力止道︰「太子且慢!現在吳兵勢大,闔閭又親自帶兵前來,太子突營,無異于自尋死路而已。如今之計,不如避難他國,以圖後事。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太子不如奔楚,以求後日之報也!」

慶忌涕泣道︰「我與姬光勢不兩立!將軍之言差矣!雖然楚國與我為敵對之國,能夠報吳。但我堂堂吳國太子,為了自己之私,卻去投奔敵國,讓我如何面對祖宗先人?此不忠不孝之舉,非慶忌所能為也!就算要報今日之恨,我也絕不投楚!」

一行人正遲疑間,闔閭早已得報,率軍傾巢而出。♀

慶忌見吳兵出營,立命衛隊掉頭按原路折回。

吳兵緊緊追趕,闔閭親自乘駟馬戰車,率領眾將追殺慶忌。慶忌對武岡道︰「你率衛隊往衛國奔逃,我自斷後。到了衛國之後,我自會來尋你相聚。」

武岡得令,見自己人少,就算留下來相助,也是杯水車薪,徒尋死路而已。便率領衛隊先行,一溜煙逃往衛國。

那吳軍只管緊追慶忌而已,見慶忌和武岡分離,也不去搭理武岡。吳兵見慶忌孤身一人,只奔慶忌而來。那吳軍射出的箭矢如雨般飛來,把慶忌的馬車射成刺蝟一般。慶忌立于車後,以佩劍舞得個水潑不進,撥開箭矢,命御者不要驚慌,沿大路奔逃。

「噗通!」此時,為慶忌駕車的御者卻被吳軍的箭矢射落馬下,那馬車失去操縱,一陣亂晃,形勢十分危急。

只見慶忌縱身一躍,跳下馬車,就地一個翻滾,然後立身快步如飛,向前狂奔而去。

吳軍見慶忌墜車,便一陣吶喊,潮水般涌來。

闔閭對子文道︰「將軍武功高強,何不前去建功,襲殺慶忌乎?」

子文得令,縱馬驅身而出。

慶忌在前其行如飛,闔閭率軍緊追不舍,見追趕總是不及,便命將士集矢射之。

慶忌雙手接箭,無一能傷者,然後繼續轉身向前奔逃。

慶忌正回頭之時,見一吳將騎著一匹戰馬,縱身追趕而來。眼看漸漸相逼,慶忌便以手中接到的箭矢,回身狂擲,沖那吳將而去。

慶忌手中的箭矢有十數支之多,出手之後,形成了一張箭網,那吳將卻不防備,再者這箭雨實在難防,只見那戰馬一聲嘶鳴,中箭倒地。

子文站起身來,見戰馬被慶忌所傷,望著風一般逃去的慶忌,只得作罷。當闔閭率軍趕來,見子文無恙,知道慶忌不能除也,也只得收兵回營。

闔閭與伍員商議道︰「慶忌是王僚太子,有儲君之名,如果奔逃他國,借兵圖我,豈不是後患無窮?今日讓他得月兌,實在是寡人之憂也!如他再投楚國,與楚國沆瀣一氣,不知如何是好?」

伍員道︰「依臣看來,慶忌雖然勇武,但是年紀尚輕,智識尚淺。只要大王能穩定國內局勢,勤政愛民,又有何懼哉?國家之昌廢,非外患而在內憂。依臣愚見,不如班師回朝。」

闔閭沉吟半晌,也無良策。但憂慶忌投楚,有楚作為後盾,實為堪憂。

伍員道︰「依臣猜度,慶忌必不投楚。慶忌有儲君之名,而楚國是我敵國。叛逃敵國,非能者所為。再者,楚會為他復國麼?楚一直有滅我之心,慶忌豈會相投?」

伍員又道︰「臣以為掩餘、燭庸手里還有2萬兵馬,雖然被楚國困于潛邑之地。如果二將得知王僚之變,投降楚國,與楚軍合兵一處,再趁我國內空虛無人,長驅直入,則大王危矣!所以,慶忌為後日之患,而掩餘、燭庸卻是燃眉之急。大王何不先了卻二人之患,再圖慶忌乎?」

闔閭恍然大悟,又思剛剛得國繼位,立國未穩,朝中人心未定,便依伍員之計,命當央守將,用心鎮守邊鄙,嚴加防患,遂班師回朝。

闔閭回到都成梅里,命夫概領兵據守巢城、鐘離,以防掩餘、燭庸之變。

再說掩餘、燭庸二將,領2萬兵馬被楚將沈尹戍和?s宛圍于潛邑,一直不見援軍前來,心里十分憂慮,那日二將正在大營相商應對之策。

掩餘道︰「現在春雨綿延,我大軍被困,糧草已經殆盡,又無援軍,處境實在堪憂,不知兄弟派出的密探回吳之後可有什麼消息回報?」

燭庸搖頭道︰「此事甚是蹊蹺。如果大王得到我們的戰報,自然會派兵馳援。但時至今日也無動靜,弟多番派出密探,不可能沒有突圍而出的,莫非國內有變乎?」

掩餘閉目不言,自是憂心忡忡。

此時,有帳外衛士來報,說有密探回營,掩餘急忙相召。

那人一身冷雨,全身已經濕透。剛剛進帳,便大哭道︰「將軍,國內有變!姬光已經弒殺了大王,自立為王。不但未發一兵一卒,卻命夫概為將,屯兵巢城和鐘離之地,斷我歸國之路。」

二將聞言放聲大哭。半晌,掩餘道︰「姬光既然行此篡逆之事,自然不會容你我二人。就算能逃回吳國,也是一死,你我如之奈何?」

燭庸道︰「這是自然,我們絕不還吳。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舉兵投楚,然後請命于楚王,以報此仇。」

掩餘道︰「只是投奔楚國,也有些阻礙。你我二人為吳國王室貴冑,領兵投于楚國,楚國君臣會相信我們嗎?他們必然會以為我等是詐降之計,必不相納,到時也是尋死。」

二人正是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投。只見帳外的霪雨飛灑,卻是英雄末路,前路飄搖。

二人苦思無計,便退回後帳,屏退隨從,秘密商議月兌身之策。

燭庸道︰「你我今日困守于此,終無了期,不如乘夜逃奔。先逃往周邊小國,然後再尋機圖謀,以報今日之恨!」

掩餘長嘆一聲道︰「楚兵前後圍裹,如飛鳥入籠,哪里有月兌身之路?」

燭庸道︰「弟有一計︰我們先與楚兵約好決戰之期,然後召集將士,宣布與楚兵決一死戰。然後趁夜晚之時,換上便服秘密逃去,自家將士不會相疑,楚軍也會不加防備。」

掩餘道︰「此計甚善。只是為兄扔下這2萬兵馬,其心何忍?」

燭庸道言情土雖然遼闊:」姬光為人多智,戰功赫赫,因為沒能繼位,一直心懷怨望。或今日篡逆得國,必不相容你我二人。吳,豈有你我立錐之地乎?"掩徐默然良久,方下定決心,依燭庸之計,甩掉2萬兵馬,自顧想法月兌身。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吳楚春秋最新章節 | 吳楚春秋全文閱讀 | 吳楚春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