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春秋 第八十五章 郢都之役(3)

作者 ︰ 看雲的季節

再說孫武和夫概領兵1萬去攻打紀南城,大軍過了虎牙山,繞過當陽長阪,一路並無楚軍阻礙,大軍直入紀南城下。

孫武令大軍離城十里下寨,先查訪地形,再尋思攻打紀南城之策。

這紀南城離郢都不過二十里之遙,是郢都的護城,座落于低窪處,地勢極低。紀南城的北面是漳江,江水滔滔;西面有赤湖,湖水直通紀南城下;而城之南是漳山,鎖住赤湖之水。

孫武領著數名隨從換上便服,騎馬出了營寨,往紀南城的南面漳山而來。

孫武見這漳山一帶人丁稀少,村民在戰亂之中早就逃往他處。幾人走出數里之遙也不見一戶人家,正四顧張望之際,卻見一位老翁負鋤緩緩而來,上身穿著一件土布短襖,足踏草履,面色饑黃。一見有生人,就更加驚惶不安。

孫武下了馬來,對老翁拱手道︰「敢問老丈,我們是從呂國往郢都去的客商,今日路過這紀南城,卻不知何故城門緊閉,難以過關。所以想請教老丈能否有小路繞過城去?」

老翁望了眾人一眼,見這些人並無惡意,便放下鋤來,嘆道︰「老夫听說吳王帶兵來攻打郢都,所以這紀南城守衛嚴密,就在白天也不再打開城門。如果各位要繞過這紀南城,卻只有翻過此山,有一小路可以通往郢都;但卻不知此路是否有軍爺據守,老夫也無從知曉。」

「繞道此山至郢都還有多少路程?」孫武問道。♀

「不到二十里之地。」

孫武向老翁問明紀南城周圍的地理環境之後,令隨從賞以財物為謝。又親自登上漳山山頂,極目遠眺了一陣,把紀南城的地形看在肚里,便想出了一個攻城之策。

孫武回了大帳。傳令各位將校到中軍議事,制定奪取紀南的戰略計劃。

孫武升帳畢,令唐侯率本國兵馬駐扎在漳山,伐竹砍木。多多打造木筏便舟,以備大軍攻城;令先鋒大將夫概,率領1千兵馬去挖開漳江,把漳江之水引入赤湖;又令副將田沖在紀南城外的低窪處填上積土,修築長提,欲把赤湖之水引入紀南城下。

眾將方才明白,孫武要水淹紀南。

孫武令三軍移營到漳山高處,沿山四處扎營。為了轉移楚兵守將的注意力,孫武時常自率大軍到紀南城下叫陣。那楚軍只顧據守。並不出城應戰。

夫概自領著1千兵馬來到漳江。測量、規劃好水渠路徑,便開始掘土。按照孫武的要求,壕溝寬為1丈。從下游往上開挖,只留最上方一處等待命令最後決堤放水。

卻說那紀南守將宋木。日夜據守城池,很是用心。見孫武領兵來攻,卻並不十分用力,又見城外的吳軍自顧忙活,挖的挖溝,築的築堤,搞得熱火朝天。宋木也模不著頭腦,便喚來謀臣欣陽來問計。

宋木就問︰「吳軍也不十分用力攻城,只在城下挖溝築堤,卻不知為何?」

欣陽是宋木的家臣,也是他的謀臣,一直在宋木左右出謀劃策,幫助宋木屢立戰功。

欣陽道︰「我听說孫武極善用兵,自著兵書,深得吳王賞識。依我看來,吳軍現在進行的戰略目的不外乎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因為我軍一心固守,吳軍沒有可趁之機,便佯裝挖溝築堤,誘我大軍出城,然後和我軍決戰。」

宋木想了一陣,搖頭道︰「誘敵的手段極多,何必用這等挖溝築堤的法子引我軍出城呢?這里邊總有什麼緣由。」

欣陽有些憂慮︰「這就是第二個可能︰紀南城地處窪地,吳兵有可能放漳江之水淹我城池,這才是最讓我擔心的。」

宋木听後大驚道︰「吳軍欲用水攻,先生有何策可對?」

欣陽道︰「孫武詭計多端,須得小心為妙。雖說漳江水位比紀南城要高,要水淹紀南必須在低處築堤。待吳軍築堤剛成,主帥便率軍出城去攻擊吳軍,他築堤我便掘堤,就算水來,只會順流而去。」

宋木覺得欣陽之計可用,但吳軍勢大,出城攻擊吳軍也是十分冒險的。

那築城的吳兵漸漸到了紀南城下,欲與濟南城牆合攏。那城上的楚軍見了,馬上往下射箭,城樓上箭如雨下,根本不能安身。

那一條長堤卻在最後的合攏中停了下來,軍士報與孫武,說城上楚軍射箭襲擾,長堤不能與城牆合攏。

孫武便到現場審視了一番,看來楚人有備,知道了水淹紀南之計,所以進行襲擾。

孫武便令隨軍工匠制作銅蓋,其狀如馬車之蓋,然後趁夜築堤。

是夜,吳軍用大馬拉來銅蓋,支在頭頂,又開始填土築堤,城上巡夜的士兵發現之後,那些弓箭手又放了一陣箭雨,但吳軍因為有了銅蓋護身,依然填土不息。

第二日一早,楚軍發現長提已經合攏,急忙報與宋木知曉。宋木擔心吳軍決堤放水,便親率3千兵馬突出城來,直接沖向築起的河堤。

此時從四處發起一陣喊來,早有準備的吳軍潮水般涌來,截住楚軍廝殺,宋木苦戰了一陣,心知自家兵少力薄,只好收兵入城。

宋木見吳軍守護長提十分用心,根本沒有機會破壞它,而且出城掘堤的風險太大,看來只得另想他策。

面對主人詢問的目光,欣陽也無計可施︰「如吳軍放水淹城,我們別無選擇,一是用樹木等多造木筏備用,二是把紀南城內的百姓轉移到郢都躲避。此城已經難以保全,請主帥另想它途。」二人苦思無計,只得先命城中百姓先奔往郢都。

此時已是冬月,西風大起。孫武見時機已到,命夫概即日決堤放水。

卻見那滔滔漳江之水滾滾流入赤湖,赤湖轉眼水位高漲,平地水升了數尺。那築起的長堤霸住了湖水,湖水無處可泄,水位時時上漲,不久湖水便灌入紀南城內。街道、巷陌漸漸積水數尺,房舍開始倒塌,城內的家畜被水沖走,倉庫糧草被大水吞噬,城中一片汪洋。

吳軍退回到漳山高處,觀看城內情狀,見楚軍四處奔逃,城內早就亂著一團。待水位再升高了數尺,城內的百姓基本逃得精光,只是在高處的城垛,房舍的屋頂之上還有些不舍離去的本城百姓而已。

城中的楚軍見大水淹城,早已軍心大亂,無不自作木筏小舟,棄城往郢都方向而去。宋木率著一些心月復士卒,用先時準備好的木筏在城內巡視,欲要負隅頑抗。

唐侯早在漳山造好竹筏便舟,孫武令大軍各自登上這些小船,真是萬船齊發,吳兵直接登上城牆,乘舟殺入紀南城內。

楚軍主將宋木見大勢已去,再無心守城,獨自登舟逃去。

孫武見大功已成,令填土築壩,截住漳江之水,再掘開長堤放水歸江。

孫武率軍進了紀南城,留下1千兵馬守城,自率大軍往郢都與吳王大軍匯合。

話說那吳王闔閭率大軍欲直取郢都,因為要繞道監利,來了一次大迂回。本想著伍員攻打麥城和孫武攻打紀南都頗為耗費時日,不想二將用計攻陷二城十分迅捷,兩支軍隊來到郢都城下匯合之後,卻還不見闔閭大軍前來。

伍員問計于孫武︰「君王大軍未至,我軍該如何耶?」

孫武心有成竹,令大軍安營扎寨,對伍員道︰「郢都已經在吾囊中也!我軍不費一兵一卒可取郢都。我估計大王也就在這幾天能到,不如讓大軍在郢都城外扎營休整,我軍臨城下寨,郢都自亂,楚王必定奔逃,郢都唾手可得也!」

不過三日,吳王率大軍亦到,郢都城外吳軍扎下大營,連營十余里,把郢都團團圍住。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吳楚春秋最新章節 | 吳楚春秋全文閱讀 | 吳楚春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