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經過沂水和珺湘兩陣之敗,方知秦師勇猛、戰力非凡。♀吳軍只好收緊戰場,把主要兵力都龜縮在郢都周圍,準備以郢都為根據地,與秦楚聯軍對抗。
于是吳王闔閭對吳軍重新進行部署,令夫概和公子山領兵5千固守郢都;伍員領兵5千守麥城;伯嚭領兵5千守監利;闔閭自率大軍和孫武駐守紀南城。
在郢都一帶,吳軍步步為營,連接成壘,欲與秦楚聯軍打一場持久戰。
闔閭心憂秦軍強悍,恐兵力不足,但在楚國征兵卻是極不可靠的。楚國人心未附,視吳為仇,不可用也。闔閭一直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一日,吳王召孫武進帳,商談軍國大事。
君臣二人盤膝落座,默然良久,闔閭方才長嘆一聲,幽幽言道︰「可惜寡人在‘定楚’這個戰略上失策良多。現在回想起來,愛卿當日所制定的‘弱楚’之策才是上上之選。可惜當初我們君臣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能審時度勢,失去了大好良機。現在就算與楚王議和,已經是不能了。有沂水、珺湘之敗,秦楚聯軍就會更加自信,有了底氣,看來定不會再割地與我軍議和了。」
孫武知吳王是在試探自己,以現在的局勢,能否還有議和的可能。孫武便直言奏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我軍連敗,秦楚聯軍自會軍心大振。議和為盟的可行性現在肯定已經喪失,臣最擔心的是國內的局勢,千萬別出什麼岔子才好。」
闔閭點點頭,想著秦楚聯軍日日向郢都緊逼而來,而手里兵力不濟,便問道︰「現在秦國出師5百乘,楚軍現在又集結了數萬兵力。吾軍難以為繼。愛卿可有良策?」
孫武思索了一陣,奏道︰「楚人不可用,國內也難以再征到兵源。大王不如派特使到唐國和蔡國去征兵。臣相信唐侯和蔡候是不會拒絕的。」
闔閭認為孫武之言不差,命大夫子產為征兵特使。即去唐國和蔡國征兵,為吳軍所用。
話說秦楚聯軍和吳軍在郢都一帶形成相持之勢。因為吳軍是守城,並不主動出城與聯軍作戰,就算聯軍在城外高罵,做出很多誘敵之狀,吳軍也是不理。秦楚聯軍也不敢驅兵深入,擔心陷入吳軍的合圍之中。
這兩軍對壘。城外的聯軍自然是最為著急。秦軍千里出師,希望是能速戰速決,如果長此以往,局勢就會不妙。
秦帥子薄便與楚帥子西商議。子西道︰「現在吳軍在郢都死守。輕易不能攻打取勝。但唐國和蔡國是吳國的會盟之國,如果二國趁我軍不備,率軍助吳,所以不可不防。」
子薄聞之,覺得子西的擔心大有道理。便道︰「唐國比蔡國弱小。也更容易攻打。不如乘此機會,遣一支秘密之師,先去滅了唐國。唐國一滅,敲山震虎,蔡國豈敢動彈?自然不敢派兵助吳。♀搞定唐、蔡二國。我們可以專心對付吳軍。」
子西深以為善。便從楚軍中撥出3千兵馬,子薄也從秦師中撥出3千兵馬,令子虎為將,斗辛副之,打著楚軍旗號,秘密領兵潛入唐國邊境,定要滅唐復命。
話說子虎領著6千兵馬,先向東,再折往北去。楚軍日夜疾行,不過3日,便兵臨唐國之境。
這唐國只是一個彈丸小國,就是全國也不到5千兵馬。主要的兵力都基本上放在都城一帶,拱衛京師的安全。而國境之上並無多少守城的部隊,所以楚軍長驅直入,基本沒受到什麼抵抗就到了唐國的都城之下。
子虎兵臨城下,唐侯早就嚇得魂不附體。
唐侯見楚軍把都城圍得個層層疊疊,看來是插翅難飛了。唐侯先是遣使出城,與楚軍議和。子虎不許。唐侯又下降書,甘願向楚稱臣。而楚國必欲滅唐,才能敲打蔡國,所以子虎依然拒絕了唐侯的投降之請。
唐侯無奈,知楚軍必欲滅己,便在宮內自刎而亡。
但是唐國世子(儲君)敏為人爽直,素來喜歡習武射箭,是一條漢子。以前唐侯被囊瓦索賄,唐侯不允,囊瓦便監禁了唐侯。就是這個世子敏派大臣公孫哲去楚國救父,後來公孫哲盜馬贖回了唐侯。
看來,這唐世子敏卻非等閑之輩。
唐世子見父王束手受死,便暫攝大權,號召全城軍民,誓死守城。又欲派出信使,突圍出城,報信于吳王。
唐世子一邊親歷城樓御敵,一邊令大臣公孫哲大集守城之械,如檑木、滾石、箭簇等;一邊設法護送信使突圍。
這日,秦師開始發動攻城之役。這秦兵在平原作戰自是好的,但對于攻城卻是短板。這支攻城的軍隊,各有一半的秦楚之兵。畢竟秦兵和楚兵在相互的協同和軍事習慣上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聯軍並沒能佔到半分便宜。
聯軍一連攻城三日,子虎和古辛都是身先士卒,立于城下親自坐鎮指揮。那些雲梯上的士兵,源源不斷地爬向唐城那高高的城牆。但是,總是在最後的時刻,一個個跌落直下。城內的唐兵沒有退路,只得拼死一戰,所以釋放出來的戰力非比尋常,遠遠超過了子虎和古辛的想象。
見三日攻城不下,子虎傳令罷兵,讓大軍退後2里下寨,讓士卒暫作休整,另圖破城之策。
唐世子見聯軍後撤,便與公孫哲商議,如何突圍出城。
世子道︰「唐乃一座孤城,實在難以支撐楚軍的攻擊,我們這樣死守,早晚必然城破。不如趁楚軍後撤之機,突圍而出。」
公孫哲點頭稱是︰「臣可以護送世子突圍出城,前些日子,信使多次想突圍都沒能成功,現在楚軍後撤,有了可趁之機。」
世子悵然道︰「現在信使突圍已經沒有了意義。就算吳王知曉了楚軍攻唐的消息,也來不及解這城下之危了。」
公孫哲默然良久,沉聲道︰「看來遠水解不了近渴,吳王鞭長莫及,臣請世子早做準備,突圍出城。」
世子搖搖頭,淒然道︰「我既然為唐國世子,豈會棄城而逃?我的意思是先生把我的家眷護送出城,我欲與此城共存亡!」
公孫哲欲再相勸,世子擺手止之道︰「先生不必再言,可速去調遣精卒,我當作為掩護,從後城出門,然後向西,逃往吳國!」
第二日夜半,天色陰霾,月色昏昏。只見唐城的後城門悄悄打開了一條縫。半晌,見沒有什麼動靜,漸漸城門開啟,隱隱約約可見一隊車馬靜聲出城。
這一隊人馬士卒不多,主要有幾輛大車,車外之人都扮作了平民裝束。在這只小隊的後面,緊跟著一支輕騎,都是摘鈴裹足,沒發出多大的聲響。
這只隊伍行進得十分緩慢,趁著莽莽夜色,一路向東去了。
正行進間,突然發現前面有火炬揮舞,公孫哲知是巡哨的楚軍,也不搭言,自顧潛行。
「站住,你們是什麼人?」看來楚哨發現了這只隊伍,上前喝道。
這時只听幾聲弦響,那上前的幾名楚軍便長嚎了數聲,一頭栽地。
原來這是楚軍的游哨。子虎的大軍在唐城外南方2里下寨,但是為了防止唐兵突圍逃走,在唐城周圍就設下了數個據點,設置了游哨,一旦發現唐軍有異動,這些游哨便告知大營。
公孫哲領著世子的家眷出城而走,世子領著輕騎突入楚軍據點。楚軍以為是唐軍趁夜劫營,便一邊敵住,一邊向大營求援。
待子虎和斗辛率大軍前來,世子卻邊打邊撤,退回到了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