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虎見唐軍居然膽敢趁夜劫營,大怒。♀復圍住唐城,攻城愈急。又加上子薄頻頻來信催促,說一旦吳軍知曉滅唐之事,必然會出兵相救,那麼滅唐恫蔡的戰略就會失敗。所以子虎天天督促將士攻城不息。
城中唐世子見家眷俱已逃出,更無後顧之憂。傳令國中,年滿十四周歲的男丁和年滿十八歲的女子都要拿起武器,听從調度、充軍守城;即使宮內的宮女和宮監都和普通軍民一樣,編入守城隊伍之中。
楚軍數日攻擊,唐城巍然不動。靠雲梯和弓弩看來難以湊效,子虎思之良久,決意另想攻城之策。
子虎把軍中工正之官叫來,令他建造新式的攻城器械。
工正道︰「唐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我軍士卒在沿著雲梯上去之時,後面沒有弓箭手掩護,所以難以成功。再者唐軍士氣頗高,以致攻城之效甚微。小將經過一番思考,也想到了一件攻城之具。」
子虎遂讓工正細細講來。
「——先用粗木連接做成一個哨樓形狀的木塔,此塔與城牆同高,上面有斗,可以裝栽箭手。在正前面裝以厚木為盾,只留射孔。此塔下面用滾木裝上機關,在軍士的大力推動下可以移動。雙方攻城之時,箭手從下面沿梯而上,藏于斗中向城內放箭,可以掩護雲梯上的士兵沖向城樓。如此,攻城的士兵有了自己弓箭手的掩護,必將大功可成。」
子虎大喜,令工正畫好圖形,立即著人建造。
不過數日,攻城的木塔已經建成了數座。子虎讓兵士們演練了一番,便立即準備部署攻城。
此時,已是暑天。天氣開始炎熱起來,數日無雨,空氣甚是悶熱不堪。楚軍副將斗辛見大營外烈日炎炎。陽光滾燙炙熱,便急中生智。令傳弓箭手來自己營前听令。
「你等只顧用箭鏃沾滿油脂,點火射向城門。這城門雖然厚重,外面還有銅皮覆蓋。但現在天氣炎熱,氣溫極高,用這火攻之策定能燒毀唐城城門。你等箭手分為兩部,一部作為掩護,射殺城樓之上的守軍。一部把火箭射向城門,聚火燒門。」
斗辛續道︰「木塔上的弓箭手主要的任務就是掩護城下的弓箭手和雲梯上的攻城步卒。我軍將從城門和雲梯發起攻擊,你等要多加配合。」
到了日中,天氣灼熱之時。楚軍一陣吶喊,開始攻城。只見先是一個個雲梯小隊,螞蟻般搬動那長長的雲梯,搭上唐城的城牆之上,然後舉盾護頭向上攀爬。斗辛令一群士兵推動那高高的木塔。挨近城樓,處于射手的射程之內。那些藏在木斗里的射手便向城樓上的守軍放箭,掩護攻城的士兵。
還有在城下的弓箭手,依斗辛之令,以油脂紗頭裹箭。射向唐城的城門。不到半晌,那城門之上的火箭便釘得密密麻麻。城門先是緩緩而燃,加上楚軍不斷向城門射箭,不一陣那城門上的火勢就更加旺了起來。♀
城上的唐軍見城門上濃煙滾滾,知是楚軍用火攻燒城,雖然急于滅火。但是這城門內凹,加上楚軍攻城緊急,也根本無力分身管那城門上的火勢了。
唐軍無可奈何,只能在城樓之上干著急而已。一邊與雲梯上的步卒死戰,一邊還要提防木塔上的射手,稍不小心便會被他們射殺。
不到一個時辰,唐城城門便被大火燒毀,楚軍吶喊而入,唐城遂被楚軍襲破。
子虎親率大軍突入城中,真個是遇我者死、擋我者亡。把久攻不破的怒火在此時盡情發泄。唐世子見城門已破,尤領兵與楚兵在城內巷戰不止,不久力竭被殺。
唐軍被楚軍殺散,百姓四處奔逃。唐人聞听世子戰死,無不哀之。
子虎襲破唐城,滅了唐國,暫時也不退兵,卻率軍向東,陳兵于蔡國邊境之上。
子虎親筆作書,遣使送報蔡侯,一邊率軍休整,一邊派出探馬,打探周圍這些小國的軍情,防止這些小國出兵助吳。眼下子虎的任務就是先滅弱唐,來一個殺雞嚇猴,恫嚇蔡國等吳國聯邦,為孤立吳國做好軍事準備。
話說蔡候得書,方知秦師已出,與楚國結成了強強聯盟,現在正陳兵郢都與吳軍對峙。蔡侯展開書信,看其書道︰
「吾乃秦將子虎,受將令滅唐。今日唐國已成傾巢,被吾所滅。听聞賢君與吳王有歃血之盟,如賢君欲盡道義,幫助吳人,吾當以唐侯對之!寡君為解楚王之厄,出師救楚,必敗吳師!賢君該何去何處,請自作裁斷……」
蔡侯大驚,亦而大怒。擲書于地,怒道︰「秦將傲慢無禮,欲恫嚇寡人耶?實在是可惡之極!」
其時公子乾在側,見父王生怒,不知何事,便叩問其詳。
蔡侯指著地上的書信,讓公子乾自看。
公子乾看過來書,伏地諫道︰「子虎陳兵于吾國邊境。父王如果有必戰之心,就該整頓兵馬、打點糧草,遣將御敵。反之,如果與他講和,就應該遣使作書,通以委婉,父王何必生怒耶?」
蔡候一想也是,但吳王和自己有歃血之盟,並且出手相救過自己,現在吳國有難,自己不可背信棄義;但楚軍屯于邊境,兵臨城下,也是兩難。
蔡候不能決,便召集眾臣,商議應對之策。
其時蔡國是尚公為上卿,執蔡國國政。蔡候把子虎之信遍視群臣,問道︰「秦將狹威而來,陳兵吾國邊境之上,欲要寡人與吳君割好。而吳王對我蔡國有恩,我們豈能背信棄義?各位愛卿,可有應對良策?」
眾臣面面相覷,不敢發聲。
公子乾曾經隨同蔡候領兵與吳軍討伐楚國,一直打到了郢都,對吳王君臣深有愛戴之意,便出班奏道︰「臣以為吳王出手幫助我們蔡國,今日吳國有難,我們見死不救,是無信無義。雖然楚軍陳兵境上,臣以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何懼哉!」
蔡候道︰「諸侯之中,秦楚都是強國,國富民強。而我蔡國是中游之國,有何能力與秦楚抗衡耶?唐國被滅,就是榜樣在此。」
公子乾回道︰「雖然秦楚聯軍,結為同盟。但吳國兵威正盛,又有孫武子、伍員等一班曠世之臣,臣以為吳國未必敗也。如果吳軍取勝,父王到時何顏面對吳王耶?」
蔡候默然,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上卿尚公出班,奏道︰「老臣有話要講!」
蔡候吩咐講來。
「公子之言是誤國也!請大王自思,先不管什麼信義人心。臣請問︰社稷與信義孰重?」
蔡候道︰「社稷也!」
尚公道︰「這不就行了麼?大王為了信義可能要毀宗廟、失家國;那麼信義有什麼用處呢?」
尚公見蔡候無語,繼而道︰「如果大王與楚軍為敵。楚軍現在陳兵境上,虎視眈眈。敵軍在前,大王同樣不能騰出手來出兵救吳,倒還招來滅國之禍,有何益哉?」
公子乾還欲要上前辯駁,蔡候搖手阻之。
這道理真是明白不過。再說蔡候心里暗想,這吳軍沒有蔡國出手相助,也不見得就會戰敗,所以心里就豁然開朗起來。
于是蔡候拿定主意,回書秦將子虎︰不論吳國處境如何,蔡國皆不會派兵相助。為了表示誠意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連吳王派來的征兵特使也被遣回。
蔡國再次成為了城牆之上的稻草,背離了唐、蔡和吳的聯盟,吳國又成為了孤家寡人。看吳國如何渡過這段戰略上的難關,請看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