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風雲 第六十章 科舉背後的籌謀

作者 ︰ 愛卿

()這天正好衙門休沐,黎元方照著地址坐人力車找到潘祖蔭府上。車子停在潘府門口一看,真是氣派,高大的朱門加上威武的石獅,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來到什麼衙門門口了呢。只見四扇門的門樓上掛著潘府的匾額,匾額的上方及左右還有一個狀元牌匾和兩個探花牌匾,以此昭示著府內人家文事的興盛,和官運的亨通。

黎元方讓陳平去敲門,很快有門房從側門出來問道︰「兩位什麼事?」問的是兩位,但眼楮看的只是陳平,至于黎元方,被忽略了。

黎元方上前一步說道︰「可是潘祖蔭大人的府上?貴府潘祖蔭潘大人的同年吳嘉善吳先生托在下送封信來,不置可否稟報一聲?」

「兩位請在此稍坐,我這就進去稟報。」一听是自家老爺的同年托人來送信,門子就客氣的讓黎元方兩人到門房坐下,讓僕人上茶照顧,自己進去通報。

片刻之後門子回來,說是潘祖蔭答應見黎元方了,于是黎元方隨著入內。

黎元方被引進一間客廳,在那里見到了年近不惑的潘祖蔭。

潘祖蔭先當面閱讀了黎元方送來的信,之後問道︰「子登現在可好?」

「子登先生一切都好,也很喜歡上海制造局的環境,一直翻譯外國著作不輟。」黎元方說了這幾句話,然後看潘祖蔭的反應。他若是個守舊派,听了這話肯定會不太高興的。

潘祖蔭點頭笑道︰「是啊,當年在翰林院子登就經常用心鑽研西學,現在想來已經學至大成了,也難得他能教出你這樣的好學生。去年老夫在京城風聞廣東出了位不世出的神童,到了福州船政局就進獻新式船舶制造圖紙,到了上海制造局又進獻新式洋槍的制造圖紙。如今看了子登信上的介紹,再看本人,果然不凡。」

「大人過獎,學生不過是略通西學罷了,學生的本質還是儒家子弟的,從不敢忘記聖人教導。」黎元方明白自己此次進京是做什麼的,所以不在西學上多扯,只說自己的道德文章。

先說明白自己儒家子弟的身份,然後又點明道︰「另外學生汗顏,現在還不是子登先生的弟子,學生與子登先生是有共同愛好的忘年交,子登先生並未提過要收學生入室。」

「哦?原來如此,沒想到子登對于一個不是自己弟子的人也如此推崇,信上說你小小年紀就一取了舉人功名,想來是對四書五經也深有研究了,可否與老夫問對一番?」潘祖蔭來了興致,開口問道。

黎元方點頭︰「大人請問。」

潘祖蔭沉思片刻,問道︰「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又見《中庸》,黎元方思索片刻,便開始口述自己的見解。

潘祖蔭听完就給作了點評,然後勉勵黎元方用功讀書,告訴黎元方會試之前課業有疑難可在休沐日來找他,他會幫著指導,接著就端茶送客了。

黎元方帶著陳平離開潘府,回去的路上買了兩個煎餅果子吃。進草廠胡同路過湖廣會館的時候看見有人正在會館門口燒一個匾額,匾額上寫‘湖廣會館——曾國藩題’。這是要掃除一切牛鬼蛇神啊,半年不到,曾國藩的名聲在朝廷有意的引導下就臭成這樣了,連同鄉都要燒他的名。

也不知道一直很重鄉情的曾大人听聞此事之後會不會被氣出個好歹來。

回到廣東會館之後,黎元方開始閉門讀書,一讀就讀到了過年。

過了年赴京趕考的舉子更多了,听說外面客棧都住滿了人,一些京城居民開始出租自己家里的空房間。黎元方的小院里也擠進來三個人,都是同鄉實在不好往外面趕,而且其中一個還是梁耀宸的五哥。梁耀宸就是在黎元方考童生試的時候幫著向官府簽保證書出具甘結的那位秀才,梁耀宸的五哥叫梁耀樞,早在八年前就考中了舉人,但一直在家里跟著朱九江學習順便蓄養聲望。

黎元方和梁耀樞接觸沒幾天,就發現梁耀樞的學問是非常高的,于是便不再隔十天半個月的就往潘祖蔭府上跑了,跟著梁耀樞學習起來。

很快就到了同治十年的陽春三月,三年一科的春闈開始了。

此前黎元方已收到父親的來信,李三蛟在年前和清軍對峙兩個月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條件,一部分海盜被改編進入了廣東水師的序列,一部分編入潮州鎮兵馬。雖然接受了改編但原來義軍的兵馬還是歸義軍將領帶,這也是防止清軍事後清算的手段,‘崔明福’在南洋集結的一批人名義上歸潮州鎮總兵管轄。

不過現在的潮州鎮總兵不是方耀了,方耀最終因為傷口惡化而死,在家丁母憂的鄭紹忠被奪情起復任命為新一任潮州鎮總兵。

黎仁超的親家,一直想做掌印官的陳善圻重回澄海縣被任為縣令。

‘仁愛善堂’籌款七千兩白銀作為潮汕地區的戰後重建經費,幫助百姓重建家園,黎仁超在家鄉名聲大震。

至同治十年的正月,潮汕戰亂就已經徹底平息,潮汕地區被間接把持在黎家及其親屬附從手里。

黎仁超也因為招撫有功被升為了實職參將,再招了一批家鄉子弟參軍後,仁字營兵員達到八百。

除了父親升官之外,會試第一天來到京城貢院後黎元方又得到另一個讓他欣喜的消息,潘祖蔭是考官之一。

黎元方是看到潘祖蔭與其他三位主考官在考生被搜檢前小露了一面,才猜測到這件事情的,潘祖蔭成為考官豈不是說明自己被取中的機會大增。黎元方高高興興的被搜檢之後領了試卷進入了考場,一邊幻想著自己成為進士時的威風一邊等待著時辰到來領試題答卷。

清代會試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四人被稱總載,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各部和督察院請求派充。潘祖蔭就是吏部右侍郎,十幾分之一的機會沒想到會被選中,在此之前潘祖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擔任主考官。

會試另有同考官十八人,多由翰林充當。考試時的彌封、謄錄、校對、閱卷、填榜等手續與鄉試一樣。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三月初九,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場。三場所試項目,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都與鄉試差不多。

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第一名稱「會元」。錄取名額不定,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也就是說絕對不是按照考試成績從上至下錄取的,否則的話像浙江、江蘇這樣文治興盛的大省會把一些小省壓的一個都考不中的。考官從各省選人的時候黎元方的試卷就有機會被潘祖蔭看到,這就大大增加了他中式的幾率。

會試揭榜後,中式進士須于下月應殿試。

等待發下了試卷,心情激昂的黎元方前三篇四書文執筆一揮而就,接著毫無心理負擔的躺下來一覺睡到自然醒,然後繼續做五經題。

題目全部做完,還是照以前的規矩檢查、修改,然後謄抄到答題紙上,最後交卷回會館大睡一覺休息兩天。

接著考了第二場和第三場,之後在會館好好休息了幾天才和其他同鄉同年正式的逛了逛京城,當然主要就是逛胡同品嘗京城小吃。

要說這些考生們如果考中了不是還有一場殿試嗎?怎麼這麼快就放松了?其實正經說起來,會試比殿試重要多了,只要會試能中,剩下的殿試就只是排名賽而已。而且這個排名賽除了看考生自己的文筆外,還要看皇帝本人的個人喜好。

另一方面剛剛考完會試的考生們也要緩解一下自己的心情,會試的榜文需要十多天才能出來,這段需要耐心等待的時間如果不調試好自己的情緒的話會顯得很漫長,漫長的讓人發瘋。

話說成敗在此一舉,能不能領個在籍某某官員的名頭回家就看這幾天了。拿到在籍官員的名頭回家做生意,那絕對是無往不利,只要不扯旗造反就算是包倡庇賭官府都不太管你的。至于那些胥吏官差、街頭混混,更是不會輕易招惹有正經官身的人,可以說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這也是為什麼廣州十三行的商人這麼熱衷于科舉,卻又不當官的原因了。有了官身,不論是官場還是江湖的人都不會騷擾,同時他們做生意比當官還要賺錢。

黎元方的想法同樣是這樣,另外再比行商們多做一件事,就是借著辦洋務之名掌握自己的武裝。

現在他百步的目標已經走了九十九了,就看這最後一哆嗦。

若是成功,他這些年小心保存的先進技術就會全部展露出來,為黎家積蓄更大的實力而發光發熱。

若沒有官身撐著,這些技術一旦暴露就會被猛虎餓狼盯上,那絕非是黎家之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竊國風雲最新章節 | 竊國風雲全文閱讀 | 竊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