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元二年正月十八日,永安公主與越國太子大婚,兩國聯姻,締結為盟。
盛元二年正月十九,我在刑部大牢呆了四天後,終于等來了皇上親審的日子。
大安殿大而空闊,氣勢恢宏,殿前門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殿中牆壁棟梁與柱子皆飾以雲彩花紋,意態多姿,斑斕絢麗,全是龍鳳等宮中常用的花飾。頂蓋黃琉璃瓦瓖綠剪邊;殿內四個大柱將整殿托起,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恢宏氣勢。
大晉第五代群主陳君瀚端坐于赤金九龍金寶璀璨的寶座上。我偷望了一眼,只見他端正而威嚴,頭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面容輪廓剛毅,雙目炯炯有神,身著龍袍,一副舍我其誰的帝王氣魄。可是我瞧他的樣子竟覺得十分眼熟,倒是跟王尚豪有些相像。
不,不可能!我想到那個登徒浪子油腔滑調的樣子,立馬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堂下滿朝文武百官濟濟一堂,分兩列排而站,左為文官,右為武將。
我們幾個在幾名內待監的指引下,走到朝堂下方,跪拜君主。
「草民/民婦/民女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大膽沐欒!」皇帝因為震怒,大拍了龍椅的扶手,冷峻道︰「朕原本以為,你是沐毅將軍之子,忠臣之後,謀逆一事恐有隱情。但沒有料到,你竟是如此卑劣之徒。」
「皇上息怒,草民冤枉。草民自問無愧于天地,無愧自己的良心。」沐欒跪在堂中,不卑不亢的答道。
「好你個沐欒!」皇上拍案而起︰「且不說你勾結逆黨一案。看看這些都是什麼?」他揚起手中的奏折,一把摔在沐欒的面前,「刑部調查得清清楚楚,大晉十三年,朝庭派你去剿滅益州落龍山盜匪。你竟然收取盜賊賄賂,私自放走盜賊頭目;大晉十四年,河北旱災,朝庭派你護送官銀和糧食去賑災,你居然私自扣下一批官銀。如今鐵證如山,你還有什麼話說?」
「草民冤枉,請皇上明鑒!落龍山剿匪一事,臣自問已然盡全力,只是臣學藝不精,技不如人,才讓他盜賊逃月兌,臣未必收取賄賂;至于河北賑災一事,臣負責護送,一路小心謹防,並未出任何差錯,更沒有私扣官銀啊。運銀和運糧的箱子,草民在途中從未打開過箱子,根本就不知道里面少了一批官銀啊!」沐欒並沒有撿拾面前的奏折來看到,只是重重的對著皇上嗑了下去。
「鐵證如山,豈容狡辯!」皇上氣得拍案而起,「朕非得給你治個大罪不可。」皇上從龍椅上走下,來回跺步,「沐欒不但勾結逆黨,意欲謀逆,還貪髒枉法,罪大惡極,朕一定要將你的罪,全部羅網出來,再一項一項的治你的罪,朕非得讓你受到嚴懲。」
「皇上請息怒。」參將錢柏森出列,道︰「沐欒是有罪,但念其乃沐毅將軍之後;況且絕陵谷一役,其更有有功,功過相抵,請皇上赦其死罪。」
「臣復議」,
「臣復議」
「臣復義」……
都司周倉,守御所千總李文兵、標騎都尉彭一統等五六名曾隨沐毅將軍打過仗的武將都站了出來。
「皇上,」楊遲慰站了出來,「沐欒所犯的,件件俱是大罪,此人罪該萬死,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既而轉頭望向幾位武將,「皇上英明,爾等勿要再混淆是非。」
皇上意味深長的得了楊遲慰一眼,道︰「楊愛卿所言,正合朕心。這刑部查案,已是人證物證俱全,可謂是鐵證如山。幾位愛卿,如此罪惡昭彰的人你還來向朕替他求情,莫不是你與他是同伙?」
「臣罪該萬死,皇上請息怒。」幾位武將嚇得連忙跪了下來。
皇上大袖一拂,形色冷峻,他回到龍位,「依朕看來,這沐欒一案就不必再審了,回頭我讓內待監將其罪狀羅列出來,一項項治罪就行了。至于焦將軍,念其有功,可從輕發落,就削其官職,貶為從六品武部千總。其余眾人,皆與沐欒同罪。眾位愛卿還有何事要起奏?」
「皇上,」孫堅出列,「臣有事奏。」
「愛卿請講。」
「臣要稟的,是關于刑部大牢劫獄一案。涉案之犯,昨夜居然潛到我相府,意欲刺殺我,現已被我府守衛當場抓獲。」
「哦?國相,你沒事吧?可有傷著?要不要宣宮里的洪太醫幫你瞧瞧。」皇上關切道。
「回皇上,臣沒有受傷。謝皇上關心。」孫堅道︰「起奏皇上,昨夜,經臣審問,才知道其乃是落龍山余寇。因當年剿滅落龍山草寇乃臣的提議。故其一直想殺了我為他們死去的同伴報仇。他劫獄,乃是為了報沐欒當年放其一條生路之恩。劫獄失敗後,其身受重傷,便在京都內東躲西藏,找機會對臣下手,直至昨晚,他的傷勢加重,恐不久于世,于是他便鋌而走險,潛入相府,意欲行刺臣。」
「國相,而今天刺客何在?」皇帝道。
「正被押在宮外等候皇上發落。」孫堅道,「皇上,可要宣見?」
皇帝擺了擺手道︰「罷了,罷了。既然真凶已落網,就交給刑部處理吧!」
「皇上,既然真凶已拿下,那堂下所跪的疑犯就是被冤枉的了。」都司周倉再一次站了出來︰「還請皇上赦他無罪了。」
皇帝頜首道︰「的確該如此,來人哪,將他釋放。」
「皇上英明,吾皇萬歲萬萬歲。」許泰之叩謝皇恩,幾名內待監便過來扶起許泰之,將他帶出大殿。
「關于沐欒一案,眾位愛卿還有何建議啊?」皇上平靜的道。
「皇上英明神武,明察秋毫。臣佩服得五體投地。」楊遲慰站出來道。
皇帝哈哈大笑,道︰「楊愛卿忠君為民,英雄蓋世;眾卿與朕同心同德,朕甚是欣慰。」
「吾皇英明,乃臣之幸,萬民之幸!」眾臣又是一番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