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睿似乎根本不給他喘息的機會,字字沉穩,字字誅心,「鳳家百年忠勇就毀在你一人手上,將來你如何去向列祖列宗交代,聖朝太祖曾高贊鳳家乃國之棟梁,許下你們永世爵位,鳳家先人也曾立下誓言永世衛國,這一句一字都記錄在了史冊里。如今你興兵叛亂,是為不忠,違背祖訓,是為不孝,連累這些跟隨你的兵士,是為不仁,煽動朝中同你關系交好的臣子,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有何臉面在我面前談什麼國泰民安?!」
一席話說得鳳天凱竟是站也站不住,單膝跪倒在地,滿頭白發簇簇發抖,嘴唇顫抖在嘟噥著什麼。
只有他自己清楚走到現在是多麼難,不同于開國之初,帝王與鳳家的生死交情,後面的繼位皇帝對鳳家頗為忌憚,並數次想一並除去鳳家,只是礙于祖訓礙于這個家族一直循規蹈矩踏實做事,政治上小心翼翼保持中庸的作風,才讓鳳家在漸漸勢力的京都得以幸存,盡管那時候威名也大不如前。
到了他這一世,接管家族之初便正直五子奪嫡,他分析各種利弊後果斷摒棄家族一直以來的原則,選了正確的戰隊,這才讓家族逐漸恢復生機。新皇帝上台後迫不及待除去了所有親近的血緣兄弟,虎視眈眈防止他們來篡位,誰知自己的皇位也沒坐上幾年,沒留下後嗣就死了。他多方權衡後選擇了在先皇血洗兄弟時躲避民間五年的一位庶民皇子,並擁立登基,那就是現在的太上皇李琰。
鳳家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徹底地再次踏上了權力的巔峰,一直靠先祖名聲搖搖欲墜的鳳家在數百年後再次躍居四大世家之首,掌握了國家大權。這種人上人的感覺實在太好,好到他開始懼怕失去,將女兒送進宮,一心想逼李琰廢了流落民間時所娶的原配卻被李琰以各種理由推月兌,最終避過他再登基大典時宣布立患難與共的鄔溪為後,有三品文官大呼皇上不棄糟糠之妻真是仁德,遂此事成為定局。
這時他才明白自己千挑萬選的並不是一個任人掌控的傀儡,他的不甘與挫敗,女兒的哭訴埋怨,讓他在偏執的路上越走越遠,清除政敵,培植勢力……甚至……一步步走到今日,
家族中子孫的不爭氣讓他一度覺得很疲憊很寒心,擔心哪天他故去後,這些子孫會將鳳家百年基業糟蹋干淨,所以一次次依了女兒的要求。直到幾年前,他去家族支系巡視時發現了鳳然,小小孩童明明一臉稚氣,卻靈動喜人,言語口齒間顯現出他過人的記憶。
他一眼就喜歡上了,帶回了府中留在身邊親自教養,有意將他培養成接班人。他的一顆心早被政治蠱惑整日汲汲經營,年輕時更是為了家族前路苦苦經營,很少有與子女們親近的機會,這個孩子彌補了他所有的一切的空缺,在他身上,鳳天凱第一次明白了什麼叫天倫之樂。他從教他武功,教他兵法開始,將他一天天養大。鳳然也的確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十五歲稚齡就一站成名,成為聖朝乃至整個天下赫赫名望的少將軍。
至此,他終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氣。並將家族大多事務交予他處理。他只囑咐了鳳然一條,將來善待他的子孫,畢竟有個問題一直哽在他心頭,鳳然雖按輩分說是他的佷子,但他身出支系,支系也就罷了,還偏偏是個庶子,他怕將來有一天鳳然鎮不住家人,他更怕的是鳳然會對嫡系子孫有所損害。
所以嫡系成員因不滿鳳然上位時,他什麼都沒有做,他隱于暗處,悄悄看著鳳然是如何處置家務,只為去考驗考驗他。顯然考驗的結果他是很滿意的。但是日後,每當他想到這個都會覺得悔恨痛心。
他的無動于衷讓嫡系成員越發猖狂,後來竟然發展到勾結江湖組織勾結鄰國,想置鳳然于死地的地步。
鳳天凱從來沒想到過,這幫平時軟弱無能的人居然會有這樣包天的膽,當他發現這一切時確實來得及阻止。他的親兒子偷了他的印鑒偷換了兵士,他的親妹妹通過康朝奸細聯系了康國重臣,他的親女兒對這一切默認了。
戰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影響到一國之運,影響到一家族命運,他被家人氣得說不出話,對于至親人的行動,他不得不多加考量,一時的延誤最終錯過了給鳳然送信的時機,待他命親兵去送信後才兩天,鳳然戰敗身死的消息就傳了來。而派出去的五千兵士則掩蓋行跡,輾轉行程,悄悄分批回到了各自營中。這場剿匪之爭,只為鳳然一人而設,也只死了他一人。
被鳳家整個嫡系聯手除去了。
知曉消息的當晚,他枯坐書房一夜。第二日,他嚴令下去保住了鳳然的親兵,並將這些鳳然一手教出來的人大多編入了自己的衛隊。
他想自己這是贖罪。
他想起了老祖宗的遺訓,護國,衛國,不干涉政治,不干涉朝務。
他想起了那個眉目清秀的孩童依偎在自己身旁時的女乃聲女乃氣,那個率真爽朗的少年同自己切磋武藝的認真專注,那個英勇無畏的少將處理家事戰事時的聰慧隱忍……
他想起了很多事,回到現實時看著跪了一地的子女,終究在砸得屋中一地碎片後沉重地嘆了口氣。
也許是他錯了。
可是,也回不了頭了……
只能,這樣接著走下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