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孽鷹 第一章 序︰欲海孽鷹隋武帝

作者 ︰ 獨釣寒江1

這一篇講的是隋武帝睥睨y 海的故事。

你可能會覺得怪怪的。歷史上隋朝有兩位著名皇帝,一位是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結束南北朝,重新統一全國,是史家稱贊的好皇帝。另一位是亡國皇帝隋煬帝楊廣,荒y n無度,被叛軍殺死,留下千古罵名。一直以來歷史教科書上都是這麼寫的,老師都是這麼教的。怎麼又冒出個隋武帝?隋武帝是誰?

我來告訴你,隋武帝就是楊廣,就是臭名久揚的隋煬帝。

一直都稱他為隋煬帝,怎麼又叫隋武帝呢?

古代皇帝生前有年號,是自己選擇的吉祥符號。死後有謚號和廟號,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先皇帝駕崩了,接班的新皇帝就要對先皇表示尊敬,給他取個既好听又切合實際的謚號和廟號,叫褒謚。比如唐朝皇帝李隆基,年號是開元和天寶,謚號大明皇帝,廟號玄宗。所以李隆基被稱為開元天寶皇帝,也被稱為唐明皇和唐玄宗。

末代皇帝不是被殺害就是被貶廢,皇子皇孫都被趕盡殺絕了,沒有人能夠給他死後的榮譽稱號,廟號多半是沒有了,謚號是新朝的皇帝賜予的,當然是帶有侮辱x ng的貶謚。比如漢獻帝,是魏文帝曹丕賜給亡國者劉協的貶謚,說他是獻出皇權的帝王,是對下台皇帝的侮辱。

楊廣是隋朝第二代皇帝,生前自己選擇了響亮的年號叫大業,應該稱他為大業皇帝。他死後才有謚號和廟號,是後人給定的,也是後人對他的評價。

蓋棺定論。人死了以後,對他的評價就可以定下來了。比如三七開,四六開什麼的,或者是卓越的,偉大的什麼的。可是事實上的情況並不這麼簡單。有的皇帝死了之後,對他的評價竟然是五花八門,爭論一百年一千年也難有定論。楊廣就屬這一類。楊廣有很多謚號,有人叫他隋煬帝,有人叫他隋明帝,有人叫他隋閔帝,還有人叫他隋武帝。這些謚號的含義大相徑庭,有褒有貶有憎恨有同情。

楊廣被叛軍殺死後,隋朝並沒有立即滅亡,王世充等隋臣在洛陽擁戴楊廣10歲的孫子楊侗登基稱帝,維持一年之久。小皇帝楊侗按祖制對死去的先皇帝加封謚號和廟號,給楊廣的謚號是明皇帝,廟號是世祖。這是孫子對爺爺的尊敬和褒揚。這是隋朝zh ngy ngzh ngf 正式文件發布的,也就是皇帝詔書詔告天下。所以,楊廣有理由被稱做隋明帝。

隋朝末代小皇帝楊侗被王世充殺害之後,竇建德稱雄河北稱大夏國皇帝。大夏皇帝竇建德消滅了弒君賊宇文化及,搶回蕭皇後。為了顯示自己繼承隋朝的正統地位,也發布文件,就是大夏國皇帝詔書,很正式地對已故隋二世皇帝楊廣加謚,叫做閔皇帝。這是帶有同情意味的謚號。所以楊廣又有理由稱隋閔帝。

叛亂頭目宇文化及離開江都之後,江都太守陳稜重新厚葬楊廣,這位忠勇之臣懷念昔r 的大業皇帝,懷念英武神勇的大業皇帝東征西討的輝煌歲月,就在悼詞中給楊廣取了個極具褒獎意義的謚號,叫做武皇帝。這個謚號沒有正式的zh ngy ng文件來頒布,卻在隋朝遺民中流傳甚廣。所以楊廣也有理由稱隋武帝。

以李淵為首的一批隋臣,早在楊廣被殺之前1年,就割據長安並擁戴楊廣13歲的孫子楊侑登基稱帝,兩個月後再禪讓給李淵。唐朝皇帝李淵有了話語權,就以zh ngy ng文件的形式,就是唐朝皇帝詔書,對隋朝已故皇帝楊廣賜予帶有侮辱x ng的謚號,叫隋煬帝。煬的意思是荒y n無道禍國殃民不得好死。後來的《隋史》是唐朝人寫的,就很自然地使用了隋煬帝這個謚號,並且把這個謚號宣染得淋灕盡致。再後來宋朝人寫的《資治通鑒》是依據《隋史》,再再後來的教科書又依據《資治通鑒》,就使隋煬帝這個貶謚流傳至今,人們就誤以為楊廣只有這一種貶謚。

楊廣以荒y n殘暴而出名。這多半是唐朝人故意對他惡意貶損的結果。真實的楊廣也許並不這樣。皇帝多妻妾是一種特權,不能用現代制度下的道德觀念來衡量。和唐朝最受稱贊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相比,很難說楊廣更荒y n;和眼前的**相比,也不能說楊廣最好s 。楊廣一生只有一位蕭皇後,而李世民卻換了好幾個皇後;李世民的嬪妃比楊廣多,生出來的子女也比楊廣多幾倍;楊廣通西域開科舉修大運河等業績遠遠超過李世民;楊廣有許多優美的詩歌傳世,在文學方面的修養和造詣也遠遠超過李世民。可是李世民是受贊揚的盛世明君,楊廣卻是被責罵的亂世昏君。人言雖然可畏,人雲亦雲卻未必可信。從唐人和宋人寫的史書中,可以窺探到一些蛛絲馬跡,讓楊廣的正面形象和文治武功略有閃現。《資治通鑒》中對楊廣的正面描述極少,但即使如此它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出類拔萃︰「晉王廣美姿儀,x ng敏慧,沉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于諸王。」他是儀表出眾的美男子,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生活儉樸,謙虛謹慎,彬彬有禮;他對原配妻子始終如一,恩愛有加,相伴終生;他對國政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南平吳會,北卻匈奴,三征高麗.為後朝的盛唐打下了大片的疆域.他建東都(洛陽),鑿運河,修長城,通絲路.為後世留下不朽的建設遺產,也為經貿之路開了先河.他是第一個派兵登上琉球島的中國皇帝,他西巡張掖也是自古帝王第一人.他所建立的藩國朝貢體系,實行了大約1300年.直到清末,才因天國丟失了朝鮮、琉球和越南這幾個最後的進貢國,而宣告結束。他有很多值得稱道的方面,並非一無是處。

楊廣從他勤奮的父親手中繼承了一個統一和繁榮的帝國。他給自己確定的年號是「大業」,反映出他的雄心和霸氣。他要像漢武帝一樣武力擴大帝國的領土和影響,並付諸行動。他要讓帝國的經濟實力迅速增長,接連不斷地開展大規模建設。他不遺余力地佼仿他父親要繼續完成漢帝國的模式。做為皇帝,他也追求享樂,也熱衷于錦衣玉食和美女如雲。但是他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戰場上和巡途上。把他做的大事排列起來,就會發現他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去享受「水殿龍舟」。他的主要j ng力是用在思慮天下大事上。他比他父親更加勤奮務政。只是由于他最後一次北巡不光彩的結局,以及忙里偷閑地窮奢極y ,在短短13年里,他急匆匆地做了秦皇漢武幾十年才能做到的大事,也急匆匆地造成了項羽式的大失敗,失敗之後的絕望和淒慘,留下殘忍和恐怖的形象,他的全部歷史才遭到了歪曲。

李淵是楊廣的政治對手和敵人,而且是勝者,自然要對敗者楊廣百般貶損,極力夸大他的荒y n和殘暴,來反襯李唐取代楊隋的合理和正確,也是為了轉移人們對唐初大建宮殿的忿怒,讓人們相信唐皇帝雖然也奢逸,但要比隋皇帝要好得多。到了晚唐時期,唐朝皇帝的**愈演愈烈,人們從現實中看到比楊廣更**的現象,不再受唐初官方思想的左右,開始擺月兌切身利害,比較客觀地評價楊廣,就有了不同的聲音。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詩人皮r 休的一首詩。請看他的《詠汴河之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詩的意思是︰盡管人們都說隋朝滅亡是因為這條大運河,但是它至今還發揮著巨大作用。如果沒有隋煬帝在大運河乘龍舟游玩,他修築大運河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媲美。既批判了「水殿龍舟」窮奢極y ,又贊揚了開鑿大運河的「與禹共功」。這應該是比較公正的評價。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400多位皇帝,留下的不朽標記只有萬里長城和大運河。長城僅在古代有軍事義意,而運河至今還是溝通南北的水道。從胸懷大業到驕奢y n逸,從眾望所歸到眾叛親離,從追慕漢武帝到佼仿商紂王,從叱 風雲到白綾絞頸,他只用了14年就從一個極湍走向另一個極湍。有能力有做為,很荒唐很暴虐,但絕不是昏庸無能之輩。把事業做得轟轟烈烈,把**做得登峰造極。楊廣是個雙面皇帝。他的故事不應該只有荒y n無道,還應該有蕩氣回腸。

後世的詩人曾把他和王安石聯想起來,詠道︰

隋煬不幸為天子,

安石可憐作相公。

若使二人窮到老,

一為名士一文雄。

楊廣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詠鷹詩》,詠道︰

遷朔y 之衡,忽投罻羅里。

既以羈華絆,仍持獻君子。

青骹固絕儔,素羽誠難擬。

深目表茲稱,闊臆斯為美。

驚獸不及奔,猜禽無暇起。

雖蒙韝上榮,無復凌雲志。

詩言志,歌詠言。或許這首《詠鷹詩》透露了他的志和言。

隋武帝一生都在為權力和女人而緊張忙碌。他是y 望之海上空一只嗷嗷叫的孽鷹。

本書稱他為隋武帝,就是故意繞開正史,講他民間流傳的故事,是不同于《隋史》和《資治通鑒》的另類故事,也是比《隋唐演義》更加生動有趣的傳奇故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欲海孽鷹最新章節 | 欲海孽鷹全文閱讀 | 欲海孽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