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中國激變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登上了政治舞台,他們組織強學會,出版各種報紙雜志,為維新變法吶喊造勢,並得到帝師翁同龢和兩廣總督張之洞的支持。

1898年,由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應運而生,變法為晚清末世注入一支強心針,只不過這針的藥力太強,先把光緒自己的小命要了。

對于光緒主導的變法,慈禧本身並不反對,但是,光緒帝在幾個書生的簇擁下放膽行動,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務在一個禮拜之內便大功告成。欲速則不達,反而適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為了推進變法,光緒和慈禧兩人在人事任免方面生出嫌隙,當譚嗣同夜訪袁世凱希望袁舉兵救駕後,慈禧終于對光緒感到徹底的失望。這位經歷過熱河政變,主政晚清幾十年的老佛爺什麼事情弄不明白?

變法僅僅維持了不到100天。1898年9月,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或殺或逃,「百日維新」宣告結束。

不過,接下來慈禧並未下詔廢廢止全部的變法條令,在開明的省份,大部分新政的條令都得以積極施行,比如在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礦業總局,提倡開辦實業,開采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改訂律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裁汰綠營,編練新軍;設立中小學堂;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允許設立報館、學會;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慈禧取消的變法條令主要包括兩項︰第一,旗人由國家供養特權,令其自謀生計;第二,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改試策論。

應該說這兩條是所有變法內容中阻力最大,得罪人最多的兩項,前者是要砍倒旗人二百多年的鐵桿莊稼,自然會遭打滿洲貴族的激烈反對;後者是要改變應試教育的模式,等于和所有苦練八股的讀書人以及他們的老師做對。

但就實際情況來看。這兩項變法內容並不是特別重要。完全可以戒急用忍,從長計議。旗人的俸祿到晚清時代所佔財政比例日趨減少,完全可以劃定一個過渡期,比如十年之內分階段完成;而後者所要改革的不過是一種形式。策論比八股固然有先進之處。但是選拔人才貴在公平公正。內容並不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商定一個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過渡期。

慈禧的急剎車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清廷的氣數,否則如此劇烈的涉及到個人利益的改革必將引發全國性的動蕩。旗人和讀書人是滿清社會的主要特權階層。要動他們的利益談何容易,而且這兩項改革沒有直接受益者,在各級政府都缺乏根本的推動力。

1898年底,光緒被軟禁,「另立新君」和「垂簾听政」的呼聲不斷從各方傳來。

1900年初,慈禧召集王公大臣會議,決定立溥俊為「大阿哥」,預定庚子年元旦光緒帝舉行讓位禮,改元「保慶」。消息傳來,國內外各派維新勢力紛紛發出質疑,比如滿洲貴族內部的個別親王和各省督撫均有不同聲音,不過歸根到底反對者所能依仗的還是英美等列強的力量。

如果不是英美等列強堅決反對,這些人誰敢在慈禧面前說出半個「不」字。

在光緒廢立的問題上,列強中除了德日兩國並未明確表態外,其他各國都是堅決反對的,並為此組織了使館衛隊,決心在關鍵時刻殺入紫禁城將光緒帝營救出來。

歷史上,這件事以慈禧的妥協而告終。但是「大阿哥」一派的滿洲大臣並未死心,在矛盾激化後,他們被迫孤注一擲,發動和支持義和團運動,希望借助義和團的力量將洋人們都趕走從而實現皇位的更迭。其中自然是以溥俊的老爸端郡王最為賣力。

而英美列強之所以反對廢掉光緒帝,是因為他們擔心新君登位後中國政治會大幅左轉,阻礙各國的商業貿易。另外,維新派和南方各省督撫出于私利的考慮,也對列強的態度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盛宣懷就透過中華鐵路總公司的各外國董事向所在國公使轉達了鐵路公司希望維護中樞政治穩定的願望。

德日兩國在此事上之所以沒有和其他列強保持一致完全是由于威廉一人的態度所決定。

在了解到中國可能發生政變的消息後,威廉沒有細問便立刻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而後,他親自向德國駐中國公使隆巴迪下達訓令,要求後者不得跟隨英國,干預中國政府的決定。

隆巴迪因獲得安托法加斯塔土地有功,而在1893年升任德國駐智利大使館一秘,不過由于公使長期不在智利,所以他在很多時候代行公使的權力。直到1899年初,隆巴迪才被正式提拔為公使,並改派到中國。在出身勝過才能的德國外交部,一個非貴族出身的公務員想要提拔到公使級別是相當困難的,至于大使基本是無望的。所以隆巴迪能當上帝國駐北京公使已經算是破格提拔了。

隆巴迪對中國不算了解,所以他平時不僅和日本駐北京公使小村關系良好,相互共享情報信息,而且經常咨詢德國禮和洋行大班滿德以及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等「中國通」對時政的看法。

滿德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能講三種流利的中國方言,北京官話、粵語和上海話。

威廉的訓令要求隆巴迪弄清楚清廷另立新君的真意,並盡可能協調各國的立場,爭取和清廷達成一致,「應十分警惕中國民間的仇洋情緒,不可使之為中國政府所利用」。

隆巴迪雖然對這一訓令感到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不過關鍵時刻正好在北京辦事的滿德幫了他的忙。

「中國人有一種特殊的習慣叫做‘說一套做一套’,所以他們口中說的很多並不是心里想的。就比如中國的皇太後為何要另立新君這件事,我覺得他們絕對不會把真實的理由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公使被其表面上的主張所誤導,結果構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滿德在思考了很久後才對隆巴迪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政府廢除光緒皇帝的理由是他推行新政,而且參與新政的人很多被砍頭,剩下的都逃到了國外,難道這些也是假的麼?」隆巴迪不解的說道。

「以正常的邏輯來看,這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中國人做事大多不合邏輯,而要講求政治正確。」滿德緩緩說道。

听了滿德的話,隆巴迪擺擺手表示不理解。

「這件事的關鍵人物是他們的端郡王載漪,他不僅是新皇儲的生父,而且和皇太後有很近的血親,清日戰爭結束後不久,比洛親王訪問中國時,我作為翻譯參加了親王和端郡王的一次秘密會見。似乎我國政府在數年之前就十分看好這位郡王。」滿德也有些困惑的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

「我需要專門會見一下這位端郡王設法從中了解到皇太後反對光緒皇帝的內情,以及可能的調和措施。」

「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幫我準備一份登門拜見的禮品就可以了。」

「這沒問題,我現在就去辦。」隆巴迪爽快的回答道。(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