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半,太陽已經變成西邊天上一輪紅彤彤的圓盤,落日紅霞,夏天傍晚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幅美景。
張家大兒媳婦放下手里的針線,來到後院,先是喊了張安福打掃一下豬圈牛棚,然後出了後門,沿著胡同找齊了自家的小母雞,轟回家里,關進雞欄,放進水碗和糧食碗,糧食碗里盛著癟的麥子,最後在菜園里摘了幾根絲瓜和黃瓜,開始為一家人準備晚飯。
晚飯做的豆油炒絲瓜,黃瓜洗好了,切成長條,放進柳條盤里,每個桌上放了一碟醬。也許張家太太氣小了,大兒媳婦在和她說晚飯做什麼時,提到給二弟妹熬蛋羹時,她沒說同意,但也沒有反對,大兒媳婦就知道她默認了。張安祿晚飯還是陪著媳婦在西廂自己房里吃得。農家的孕婦雖然不會坐滿整個月子,但農閑時,也會三天不出房門,月子里盡量不踫涼水的。
晚飯後,張三爺和大兒子張安福繼續去後院編筐,農家根本沒有真正的農閑,張家的日子雖然過得不緊吧,但家底畢竟不殷實,再說張家這倆代已經形成了送男孩子進學的傳統,雖然大多人只讀族學,但族學的束脩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張家老太太和張家太太,領著因為天熱被拘在北屋一下午的孩子們出門納涼去了;張家大兒媳婦刷鍋洗碗,把泔水參活上井水分別喂了豬和牛,又從草棚里給每頭大畜生拿了一個高粱稈捆,總共拿了五捆,看著草棚里也快見底了,回前院前,囑咐張安福,明天早晨起來,去場里推幾車子高粱稈回到前院,關上廚房門,出門尋老婆婆和婆婆去了;油燈提供的光線太暗,張安壽也不讀書了,陪著媳婦在院子里納涼;西廂,張安祿和媳婦劉秀娘說著私房話。
我是迷迷糊糊的睡過去的,但也確確實實不是自然醒的。我感覺兩腿間,有一股溫水流動,意識到尿床了,趕忙哭出聲來,提醒爹娘來給我換結子。娘听見我哭,熟練地往我下一托,「小薇兒尿了,祿哥,我把她抱起來,你把濕結子扔到盆里,從你後面矮廚里,左邊拿個新結子鋪在褥子上。」爹下午從後門進的家,爺爺已經告訴他,給我起的名了,他進屋又告訴了娘。
換完結子,娘就喂我喝女乃,可能是今天連著倆頓都吃了雞蛋,我很輕松的吸出了女乃,一邊吸了五十幾口,再吸不出來了,也正好飽了。娘把我放在新鋪好的結子上,剛才我打量了一下炕上,我和娘在一邊,下面鋪著褥子,爹在靠近矮廚的一邊,沒鋪褥子。我試了試,連轉頭都控制不了。只能盯著房頂,豎著耳朵听爹娘說話。
他們說的是後天給我過洗三的事,按說家里這麼多孩子,洗三早成為一種程序了,用不著商量,他們說的話,我也是大了後,知道了一些事,才完全明白過來。娘有娘家,卻和沒有一樣。我的那個姥爺也是鄉里的一個秀才,眼界高了,就越發看不上大字不識一個的姥娘,甚至有了娘以後,就沒踫過姥娘,盡管姥娘孝順公婆,相夫教女,但仍沒有收著姥爺的心。娘五歲時,姥娘郁郁而終。舊人沒走多長時間,姥爺就把續娶的新婦抬進了門。新婦是鄉里大戶孔家一個旁支的女子,比姥爺小七歲,還識字,能滿足姥爺紅袖添香的**。進門兩年,先後生了一女一兒,得子後,就不讓當時七歲跟著姥爺啟蒙的娘讀書了,以學女紅的名義拘在了身邊,我的這個後姥娘確實花花了大功夫找人給娘教手藝,學會後,七歲的娘到出嫁前幾乎沒怎麼出繡房,後姥娘這是把娘當針線丫頭養的,娘就長成了林妹妹的樣子。姥爺有了兒子,就不重視娘了,再就是他有借助劉孔氏的地方,對後姥娘的作為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至于娘的女乃女乃爺爺雖然覺得兒子對不住前兒媳婦,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後兒媳婦也有子嗣,加上她也算孝順,就和兒子采取了一樣的地方。娘的姥娘家也不好替娘出頭,畢竟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老姥姥心疼自己唯一的女兒留下的外甥女,就讓舅姥爺每年都接娘去她那住幾天,後來娘說每年只有那幾天,她不用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