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把一些農家肥讓人堆在一起,用草蓋住,隔一二天就澆水,肥料馬上就發酵冒熱氣,大司農不解,李寬也講不清,只告訴大司農這種堆肥比傳統的綠肥更易讓植物吸收,減少蟲害,大司農也在本上記下。
當這堆肥料不再散熱,李寬讓人把肥料散到田里,大司農原想該插番薯苗了,誰知李寬起壟把番薯苗插在壟上,沒要大司農問,李寬直接告訴他番薯是短r 照作物,晝夜溫差越大,塊睫膨大越快。起壟可擴大通風透光面積,人為形成晝夜溫差,加快塊根的膨大速度。
大司農越來越搞不懂楚王了,這些知識哪來的,私下問一些老農也不知道,看看結果,先記下來再說。隨後,李寬提高種植密度,每個壟上插的番薯苗有三四百株,讓人咋舌,李寬越解釋越不清,索x ng不再解釋,就讓大司農記下自己的種植方法和步驟,很快番薯苗成活了,七八分地沙地上郁郁蔥蔥,藤蔓爬出來了,農戶想翻翻藤蔓,被李寬阻止,嚴禁翻蔓。這次告訴大司農番薯翻藤蔓是一種勞而無功的減產措施,一般減產10%以上。翻蔓後光合面積受到破壞,減少了光合產物的積累,同時降低了地下塊根的產量,故應嚴禁翻蔓。當然光合作用,大司農不明了。
很快就到了7月初,這一個半月,開始杜如晦還來看看,後來忙著朝中的事,就不怎麼來了,只有大司農每天到楚王府的農莊上報道,七月初四,李寬準備收番薯,提前告知下大司農和杜如晦,其實李寬心里還想著李世民能夠重視下,初四這天,李寬早早從朝堂回來,杜如晦和大司農也一起來到農莊上,李寬見沒有別人到來,心里不是滋味,沒說什麼準備動土挖番薯,大司農阻止下,拿出一篇禱告,祭拜下神農,燒掉後才讓李寬動土,不管楚王講的產量真假,新物種的收獲要向神農氏稟告的。
莊戶上的農戶全來了,李寬讓他們挖土,把番薯摘下。農戶小心翼翼地挖著土,紅s 的番薯冒出黃土,李寬見農戶太慢,自己動手,把土松動下,提著番薯藤往上一拉,一根藤蔓上掛著4、5大番薯,農戶看見楚王的動作,知道該怎樣收番薯,速度加快許多。大司農和杜如晦看著田頭堆著的番薯,自己在估算產量,田老實找人拿來稱,有序地給這7、8分地的番薯稱重。
李寬拿起幾個番薯看看,沒有蟲眼,長得很飽滿,估計產量不小,心放下了。果然當農戶把番薯全收上來,田老實把重量一合計,張大了嘴,杜如晦見狀問「老田,這收了幾旦?」大司農常在田里,自己約估計下應該超過20旦,心里激動死了,但也盯著田老實,想听準確數字,田老實顫抖地說「32旦」
豎著耳朵听著的農戶和杜如晦、大司農全呆了,天啦,32旦。什麼概念?這兒打死就8分地,收了32旦,怎麼說這番薯畝產一定超過30旦,楚王講的畝產30是少說了?杜如晦等不及大司農開口,「李寬,這真是番薯,我問過福建行商,他們都講番薯頂天就5旦收成,你這種的是什麼?」
李寬這才知曉為什麼杜如晦大人開始听說畝產這麼高的作物不上心,搞錯了,李寬對杜如晦細心解釋道「這種番薯是捕魚人從海外帶回的,不是閩南當地的那種,是高產的,口感也比本土的番薯好。」杜如晦才回過神,自己搞錯了,那這32旦?不敢再想下去,忙讓李寬農莊上的農戶圍著這種番薯,自己待馬上匯報,想想讓李寬烤個番薯嘗嘗,不能再弄錯。
農莊上的農戶也沒回過神,李寬讓田老實組織人來烤番薯,也在鍋里水煮了一些,大伙分著嘗嘗味道,可能是古代青山綠水純天然,李寬覺得這番薯比現代更香更甜,杜如晦和大司農匆匆嘗了幾口,不錯。馬上帶著幾個生番薯和煮熟的番薯奔向皇宮,李寬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影,心放下了。
李世民安靜地听著杜如晦和大司農的匯報,听完把大司農所做的筆記打開查看,嘗了嘗番薯的味道,讓人把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程咬金等人叫來,沒人知道李世民在想什麼,當幾位重臣听了杜如晦講李寬8分地收了32旦的番薯,全是不相信,直到嘗了嘗桌上的番薯,翻看了大司農的筆記,幾人內心震驚極了,楚王這是要逆天了。
李世民見幾個臣子都不開口,問大司農「這番薯不是閩南本地的,是海外的?不佔良田?能當主糧?畝產幾何?」幾個大臣聞言,也盯著大司農,大司農汗又下來了「這是福建行商從海外帶回的,不佔良田,能充饑,但不是主糧,畝產應該超過30旦」程咬金聞听,興奮地叫嚷「陛下,天下無饑已」李世民笑笑,程咬金感到不對勁,安靜下來,李世民看著房玄齡、長孫無忌問「玄齡,輔機你們怎樣看?」
長孫無忌沒有開口,房玄齡拱手施了一禮「陛下,楚王此舉惠及萬民,但是恐推廣不易。」「怎麼會,畝產這麼高,不佔良田,誰不種?」大司農搶白到。
李世民看著大司農,大司農聲音低了,看著房玄齡,房玄齡硬著頭皮繼續說「本是高產好事,但是經過隋末的大動蕩,唐初人口銳減,土地大片荒蕪,我朝初期為恢復農業生產,采行了前代曾實行過的均田制。武德七年(624年),實行「定均田、租庸調法」,並在這一基礎上實行租庸調法。按丁分田,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陛下登基減稅三年,百姓全忙著種水稻、小麥等主糧,楚王剛發現的番薯不佔良田,高產,但不是主糧,百姓估計沒空去伺弄,推廣不開。」
「可是它也能充饑」大司農自己剛嚷嚷,就知道不行,老李為了顯示自己愛民,將太上皇的均田制執行的更加徹底,百姓有田種糧,能填飽肚子,誰會選番薯,加之番薯是新品種,農戶估計接受不了,在場的哪個不知道番薯是個好東西,百姓種了,天下能活更多人,軍隊糧草也富足些,但是又不可強迫百姓栽種,要是增收賦稅,百姓也許會栽種,那陛下不是在打自己的臉?
這楚王給了一個難題,推廣不好辦,不推廣也不好辦。杜如晦和大司農剛開始只顧高興,現在也沒有辦法,當初陛下制定賦稅,田畝制度,都是和大臣一起商議好的,登基沒到一年,就更改天下百姓怎麼看?才知道為何李世民剛開始沒有言語。
李世民嘆口氣,自己能怪李寬嗎?他是為大唐,自己能叫百姓加賦稅嗎?
「先讓李寬自己在長安試試,看看百姓願意栽種嗎?」李世民交代下,走開了。幾個大臣苦笑一聲,勞煩杜如晦去告訴楚王結果,也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