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臣這幾天上朝,都祝賀楚王,統帥有方,遠程指揮都能取得勝利,最絕的是包圍溯方時,李寬預言頡利定會從後偷襲,當時派去溯方的兵力還沒到齊,兵部緊張急了,李寬又拿出突厥這幾年的氣候記錄,通知前線,馬上有大雪,注意保暖,頡利只會是小股人馬,不足畏懼。
結果頡利可汗來援師都,時逢大雪降落,羊馬凍死。柴紹迎戰,擊破其眾,隨即進駐城下。這下連李世民都坐不住,還會預知天象,還是人不?李寬把突厥的氣候記載,拿給諸臣一看,立馬明白,往年這時溯方都會降雪的,楚王只是憑經驗猜的,不過這份細心勁,還真沒幾個人有。
諸臣等著老李給楚王封賞,一起去楚王府樂呵下,不過老李一直沒發話,諸臣估計是等柴紹他們回來,一起封賞,提前向楚王祝賀了。
這r ,柴紹他們班師回朝,李世民在早朝上大加贊賞此次出征結果,柴紹幾人忙推托,功勞最大的是楚王,自己等人慚愧,李世民也沒搭話,晚上在麟德殿擺宴慶賀,諸臣見老李沒有封賞,估計情況有變,也沒上前為楚王請賞,看看再說。幾個跟隨李世民多年的老臣,也不知老李在想啥?
等晚上宴席散去,老李將幾位謀士留住,開始商討此次封賞處理,和李寬走的進的幾位,很高興,準備為李寬說說好話,得點實惠,能往上進進,沒等幾人開口,李世民先道,「此次出征柴紹功勞不小,轉左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怎麼樣?」
幾人一听,封賞蠻重的,刺史相當于今天的省長,雖然沒有實權,作為宗室皇族來講是個肥差,杜如晦還等著老李給李寬封賞,「別的將士,卓軍情依次晉級,賞銀即可。」說完,李世民就讓幾位大臣離開,幾人對視看看,房玄齡問道「陛下,那楚王怎麼賞賜?」
李世民朗聲講到「此次,楚王就不賞了」
怎麼會,魏征看不過去,進言「陛下,有功不賞,會讓人覺得不公,何況陛下一向賞罰分明,這次為何不封賞楚王?」李世民面對魏征的質疑,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講起不相干的事,
「我近來見到隋代的舊臣遺老,他們都稱贊高是做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去翻閱他的本傳。此人真可說是公平正直,能識大體,治國方面尤其突出。
隋室的安危,跟他的生死關系密切。可惜遇到隋煬帝這樣的無道昏君,卻被冤枉誅殺了。我何嘗不想見到這樣的人呢?就連讀書時也時常放下書來對他欽仰、嘆息。
再者,漢、魏以來,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經上表把廖立、李嚴罷官放逐到南中,後來廖立听到諸葛亮逝世,哭著說︰‘我們大概要亡國了!’
李嚴听到諸葛亮逝世,也發病而死。所以陳壽稱︰‘諸葛亮執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國家,在當時做了不少有益于國家的事,雖是仇人,該賞的也必須獎賞,對違犯法紀玩忽職守的人,雖是最親近的人也必須懲罰。
’你們難道不仰慕學習他們嗎?我如今常仰慕前代那些賢德的帝王,你們也可仰慕那些賢德的宰相,如果能這樣做,那麼榮耀的名聲和高貴的地位,就可以長久保持了。」
幾人一听,怎麼李世民講公正,好像楚王沒封賞,好像還要受罰?李世民這話嚴重了,房玄齡忙道︰「臣听說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公平正直,所以《尚書》說︰‘不結黨營私,王道就浩浩蕩蕩,不結黨營私,王道就平平坦坦。
’此外,孔子還說︰‘舉用正直的人而廢棄邪惡的人,百姓就心服歸順。’如今聖上推崇的治國原則,確實體現了政教的根本,極盡至公的要義,可以用來囊括宇內,教化天下。」
李世民點點頭,說︰「這正是我所想的,但我怎能只對你們說說而不去實行呢?所以,楚王沒有賞賜了,這次遠程指揮,怎麼可以憑他猜測就做出指令,萬一溯方不降雪,我大唐幾萬將士,就白白死在頡利手上?」
好牽強說的,雖然當時援兵未到,最好的做法是散兵待發,防止頡利偷襲,不應圍困溯方,但是結果不是贏了,當年陛下帶兵比之更險,這伙揪著楚王什麼意思?父子不和?
幾人根本想不到李世民是害怕,要是賞賜李寬,定會是軍中職位,加上李寬軍事頭腦不凡,掌兵權是遲早的事,現在不妨什麼時候防?
李世民解釋了不封賞李寬的原因,想想對幾人說「朕不拿你們當外人,想緩和楚王關系,但又怕當年在秦王府下人不周到傷了他,諸位怎麼看?」
幾位謀士一听李世民的話,內心激動極了,他們早就想讓這對父子和好,就是沒見李世民講什麼,要知道這里的幾人當年都參與過玄武門之變,知曉當初李世民用李寬代替太子一事。
幾人明白,楚王雖然不講,但心結已經結下,看他對李世民畢恭畢敬的樣子,眼里沒一絲敬畏,諸臣都知曉楚王與李世民都是面子工程,里子早裂開了。這也是諸臣很少與楚王府打交道的原因,只有一些武將和李世民的心月復與李寬走得較近。
現在李世民能主動講起,看來大唐興盛不遠了,這君臣一心,還有什麼過不去,幾人趕緊幫著李世民出謀劃策,李世民越听越氣,想不到自己身邊的謀士對李寬印象這麼好,就是要言和,怎麼可能是老子對兒子笑。
何況自己就沒想重用他,現在中原一統,再把突厥滅了,大唐還會不盛,李寬靠邊站吧,殺他來不及了,要是露出馬腳,得不償失,還是早點打發他去封地,眼不見為靜,李世民動了讓李寬離去的念頭。
幾位謀士談的熱火朝天,李世民神游天外,杜如晦對李世民施禮說道「陛下,我們幾個討論下,現今最主要是讓楚王懂禮。」李世民來了興趣,懂禮?自己的謀士思想跳躍很大,自己都跟不上了。
杜如晦見李世民疑惑,沒吱聲,高士廉作為李世民的舅舅不顧忌,直接說「這李寬才學不凡,越是有才越是有股傲氣,雖然現在不顯,以後終會表現出來,我們討論下趁現在他還小,重學禮數,真正做到忠義仁勇信,禮義廉恥孝,這樣才好?」
李世民一听,你們這是把他往哪培養?自己雖說是太子,也沒達到這幾點,要是有這樣的完人,天下還有我嗎,李世民心里暗暗咬牙,還得和氣的問高士廉
「舅舅,這樣最好,但是楚王現今9歲,已經上朝為官,怎麼可能到國子監重新學習,再說就承乾幾個也早早離開國子監,幫著處理些政務,你們怎麼讓李寬學?」
高士廉這次沒客氣,他這次和李寬處過一段時間,認識到小家伙不簡單,就是對李世民沒感冒,這很不好,「要是當初在秦王府,你多關心點,派個大儒能這樣?」李世民不言語,沒大儒教授,自己在秦王府里書房模索都成這樣,要是在教導教導,還不翻天了?
李世民對李寬才學很有疑惑,重點徹查下,才知道當初在秦王府,李寬木木呆呆的,自己翻看弘文館的書籍,自己收羅來的前朝大學士有時教授他點知識,想不到暗地學了這麼多。李寬還不知道李世民對他顯露出的學識已經暗地查過,還好前個李寬,為李世民留下個解釋,要不李寬早被架到火堆烤了。
「我們商議過了,下午就讓李寬到禮部找虞世南,讓他教導教導,先這樣吧」李世民一听,讓李寬到禮部,這……
「舅舅,你看這次不給李寬賞賜,估計朝臣不依,要不給李寬把職位進進?」
幾人一愣,李世民剛才還斬釘截鐵的不讓楚王封賞,怎麼立馬變了?「你看,現在李寬還小,要把他板正,一次下狠藥,戶部要不就別去了,直接進禮部,借調兵部要是將領都學他,靠猜測打仗,這天下還守得住?」
幾位謀士其實也不贊同這種不靠譜的猜測,想想要是楚王真和李世民緩和了,那益處可不是一點點,杜如晦一听,不讓李寬進戶部,沒意見來兵部啊,再听听李世民的話,還是到禮部走走,過些r 子請旨調過來。
李世民見大伙松動,心放下,把你放到禮部,看你還怎麼立功,沒大事,禮部就休息休息,至于李世民y n暗的想法,沒個人知曉,還是父子情深。
商討後,第二r 早朝,李世民當眾宣布此次出征梁師都各個將領的賞賜,到了李寬,諸臣來了j ng神,看看老李對楚王的賞賜,就能知道自家該怎麼和楚王府交往,
「此次出征,楚王李寬,雖然憑著經驗猜測回,但是結果還是勝了,今進李寬禮部侍郎,正四品,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黃金白銀嘛,舉國艱難,r 後補上。」
諸臣納悶了,這是賞還不是,楚王官職進了一階,別的沒有,禮部沒到大事、科舉就是閑地方,明升暗降,又不像,還是在看看吧。
李寬對官職沒講究,知道自己又升一階,沒在意,從戶部到禮部,一樣嘛,就像自己開始在經濟學院調到人文學院一樣,挪個地繼續為大唐添磚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