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殤遺志 第十一章 田園鼠害年年有 家中貓狗失本分

作者 ︰ 東升魄

()感知行雲流水,淡去世間百態,冥冥之中命運自有安排。

還記得村里有這樣一個孩子王,年紀輕輕就帶有幾分霸氣,不知是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哥哥的影響,在源生的記憶當中,他的名氣之旺,乃至家喻戶曉。

穿上別具時代潮流的喇叭褲,帶著一副炫酷墨鏡,身後跟隨一群村里的少年,穿行在小巷子里,打鬧喧嘩,站在後山上的高崗,那里聚集了幾塊巨石,他便可以號令眾多手下,隨時待命的追隨者,就在當時的村落留下多少足跡。

特別是等到中秋節的時候,村里都有舞龍舞獅的習俗,那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那一天大人們將會在自家的地盤上藏好祈福的紙金銀,孩子們就等著去收集。

不管是以前的老宅,或者是空閑的宅基地,還有農耕的田園里,每家每戶的村民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兩張折疊好的紙金銀,孩子王屆時便會帶領自己的團伙,從早到晚躲在暗中守候,直到大人們的身影漸漸離去,他們當中的幾個同伴便會迅速地跑過去取來戰果獻給他。

除了這些地方,村里的那口大井,也會寄放有紙金銀,像這樣的公共場所也不多,還有的是在小河畔的墓碑那邊,村民經常清洗家當的地方,孩子們收集的紙金銀越多,兩眼就越發紅,在孩子王的驅使下,也便不必偷偷模模,越發膽大地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哄搶,就連簡單地祭拜過儀式也被忽略了,孩子王謀劃周全,除了跟隨自己的那群伙伴,其他的角落也早已安插了眼線。

源生哥哥那里還得知,在村里的小學堂里若是有被外人欺負同伴們,只要將此時通報孩子王,在他的勢力範圍里便會得到援助,由此帶來的安全感更是增添了孩子王的威望。大大小小的班級,課余的時間,每次有學生聚眾斗毆的,源生都會見到他的身影,在同伴的眼中他也許算得上是一個神話。

村民都曉得孩子王的家里是做木材生意的,祖上還遺留下了許多的資產,在村里是相當有實力的,在他家中的庭院放眼望去,就能欣賞到令人無比震撼的機械化布局,幾十年前,村里集體建成房屋所需的木材,都是通過他的父親,結識了幾位的生意人引進村里的,就在祠堂的廣場上,至今還能見到堆積如山的木材,經過大規模機械的美化加工,才得以出售給村民,從中得到豐厚的收益。

除此之外延伸到庭院的後門那邊,還有一間寬敞的店面,那里擺放著兩台大功率的碾米機和攪米機,碾米機是用來去處稻谷皮的,而攪米機是加工大米用于制作糕點或湯圓,由于沒有其他村民的競爭,平日里都是生意興隆。

學堂里的中秋節那天,都會放一天的假,這讓孩子們都有充足的時間專注于自己的事務,等到傍晚十分,孩子王將眾多伙伴集結在村里祠堂的廣場那邊,將全天收集來的紙金銀堆積在一起,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加上從家里帶出的道具和素材,如痴如醉地制作屬于他們的「長龍」。

伙伴們將貢獻出來的稻草繩,拼接在一起就有了足夠的長度,除此之外支撐長龍所用的道具,那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又得指派一部分人配備砍柴刀,去往小河畔的竹林那邊,挑選了合適的竹竿,毫不留情地砍下,不惜屁滾尿流地躲避村民的追趕,只為滿足大伙的情趣,還需要一大把點綴裝飾用的香火,這又得背著家人將僅剩不多的香火貢獻出來。

直到「長龍」的骨架已經成形了,接下來要在稻草繩的節眼上,密密麻麻地穿插好紙金銀,這樣看起來會更加粗礦而又炫彩。

夜幕降臨的時分,東方烏雲密布,十五的月亮蓄勢待發,村民家里備好了豐盛可口的菜肴,供一家人享用,祭神過後的月餅、糕點、糖果等等誘人的食品,早就被家里的孩子搶個精光,一陣陣刺耳的鞭炮聲過後,一個美好的夜晚即將開始了。

十五的月亮嶄露頭角,沖破的烏雲的遮擋,明晃晃地懸掛的空中,瀉下金燦燦的光輝,直叫寬廣的原野四處通明,正當源生的一家人特意地擺好桌椅,悠閑地坐在家里的庭院,泡茶聊天,還能享用可口的茶點,不曉得就在村里的祠堂那邊,一場別開生面的聚會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孩子王氣宇軒昂地穿行在隊伍當中,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便主持著「龍頭」帶領伙伴們開始在村里的小巷子里巡游,孩子王帶領他們高喊著口號︰「舞龍咯…!舞龍咯…!」,于是村民便會十分樂意地敞開自家的院門,迎接「長龍」的到來,為的是讓舞動的「長龍」帶去祥瑞之氣,伙伴們盡情地享受著娛樂的同時,還可以從村民的家里獲取些小金額的紅包。

很顯然,「長龍」的巡回演出,很快就引起了許多圍觀村民的捧場,不知不覺中又有新加入的成員,源生家中的三個孩子,禁不住這樣振奮人心的場景,也都紛紛地跟隨著隊伍繼續游行。

還有一些村民的孩子並沒有加入其中,大人們管教得比較嚴苛,相比之下,被高高舉起的「長龍」在氣勢上足以壓倒零星的幾處不成形的「小龍」,更有趣的是有些獨自一人撐起一個「龍頭」,連身子都省略掉。源生和哥哥姐姐兩手空空,就連簡單的裝飾都沒有,和村里的女孩子一樣,只是湊個熱鬧罷了,因為源生知道此次巡游還要到隔壁村去示威,家里人再三叮囑絕對不許惹是生非,頂多只能躲在遠處觀望著。

「雲宇無疆空明現,皓月穿梭覽人間」,八月十五的月亮,越來越明亮,天空中一大片雲彩逐漸消散,明晃晃的月光毫無遮擋地傾瀉在小河之上,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還能映照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空曠的原野回蕩著他們的歡聲笑語。

直到接下來的緊張氣氛,孩子王糾集了幾個比較膽大的伙伴前去隔壁村里叫囂,其余的便守在了村口準備接應。

隔壁村的孩子們很快就前來接受挑釁,來勢洶洶的隊伍一下子就嚇退了幾個膽小的成員,源生回想起了去年的戰斗,孩子王的伙伴們明顯地佔了上風,或許今晚對方應該早就吸取了之前失敗的教訓,就在意料之中這次對方比上次準備得更加有氣場。

雙方弱勢的群體就只會站在離他們大概五十米遠的地方觀望著,月光下的場景十分清晰,這樣別開生面的戰斗盡收眼底。不過這樣的寧靜的夜色很快就被突如其來的叫喚聲打破了,只听見孩子王喝聲到︰「…有種的,放馬過來單挑吧…!」。

霎時間便有伙伴開始一陣陣起哄,這還只是個前奏,隨即對方幾個年齡稍大的少年也不甘示弱地挑釁著,就在一番粗野的對話過後,他們也就開始操家伙準備開戰,源生也已經覺察到了孩子王的身後,幾個配備有棍棒的少年已經分散開來,擺好架勢恐嚇著對方,原來就在孩子王放出狠話的一瞬間,對方便有蠢蠢欲動的跡象,這也是出于本能的防衛,竟然沒想到對方增加了龐大的後備軍,每個人的手里都配備有結實棍棒,長度都有幾個人高的樣子,實在令人畏懼,源生想著接下來將會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惡戰,于是便和身邊一起的哥哥商量著如何做好撤離的準備,然而和大多數遠觀的孩子一樣,那樣投入的眼神,短時間內竟然沒有做出理會。

源生還發現沒帶家伙的那些少年,也都會就地找些個頭較大的石塊,料想一方面是作戰用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助陣示威,不過雙方還是很和氣的,領頭的孩子王協商好不準丟石塊,以免血流成河。

孩子王自家是做木材生意的,從家里挑選了一根相對比較有威力的木棍,足足有自己兩個人的身高多一點,他一貫選擇強韌的白樺樹枝干作為兵器,只見他狠狠地將木棍「咚」的一聲往地上一垛,濺起了不少塵土,立馬大聲喝道︰「…你們…誰敢來跟老子單挑…!」,霎時間,整個場面寂靜下來,只听見幾個伙伴在討論著,對方領頭的也大聲地回應道︰「…你別他媽的囂張…你很有種啊!今年就換老子來跟你單挑…!」,于是便從其他人手中取來了一根個頭較大的木棍,準備迎戰。

「過來啊…你不是很有種嗎…?老子都已經站出來了…!」,那個領頭的看上去個頭也蠻高大的,聲音也很洪亮,他也將木棍緊緊地握著剁了幾下,扭了幾下脖子,隨後將木棍緩緩地垂到地面,開始不停地比劃著。

孩子王毫不畏懼地上前幾步,冷冷地笑了笑︰「哈哈…這次換成你出面了啊…那個去年的手下敗將呢…?都躲到那個地方當縮頭烏龜了…要不要再多叫幾個一起上…!」,事情進展到這一刻,那里的氣氛也更加緊張了。

源生他們幾個都是十一二歲的小少年,有的還不到十歲,年紀稍大一點的,禁不住內心的好奇,明知當觀眾是十分危險的,卻要前來觀看這一年一度的賽場,或許是出于對孩子王的信心,然而要是他們幾個這次也招架不住扭頭就開溜,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源生他們幾個早就意識到了村里就一條小路可以撤離,往年的中秋節晚上,就在同樣的場景進行到為生的時候,落下來的幾個小不點跑的不夠利索,竟被隔壁村的孩子們痛扁一頓,哭喪著臉回到家中,還落下話柄,那時候還會有誰來救援,運氣好的幾次還能踫見幾個途徑的大人。

雙方還在毫無遮掩地相互對罵,持續了幾分鐘的挑釁,孩子王終于鼓起了士氣,很干脆地將木棍伸過去試探著,雙方的兵器漸漸地有了踫撞的趨勢,夾雜著又是一番粗野地對罵,雙方胸中斗志的火焰就順勢燃燒起來,手中的木棍十分有力地揮動了起來,很清脆的一陣陣「 里啪啦」的撞擊聲回蕩在山林中。

沒等孩子王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方領頭的就劈頭蓋腦地向他揮棍過來,連續不斷地氣勢也讓方的幾個伙伴稍稍退後了幾步,孩子王見狀不妙,于是使出渾身的解數奮力地招架著,直到後退十幾步後,眼看對方氣勢稍有減弱,這回換成他全力以赴地出擊了,伙伴們也跟著他上前幾步。

「打…!打…!狠狠地用力劈過去…!」,伙伴們紛紛地在為孩子王助威,遠處觀望的幾個女孩子看著這一幕,心里害怕得失聲尖叫,還有幾個無知的少年卻覺得此番情景實在有夠刺激,都時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

時過不久,雙方起先叫陣的領頭人也該累壞了,他們並沒有被擊中身體的部位,木棍的交戰中激起了滿地塵埃,他們的身影也變得模糊一些。

「上上給我上!」,終于等到戰斗的**,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雙方的兵力開始增加,他們就此進入了混戰中。

一根根木棍交織在一起揮動著,伴隨著他們叫喊聲,猶如戰場上的廝殺,由于後備軍加入,對方開始全面進攻,一直逼向這里,孩子王見勢不妙便第一個撒腿就跑。

他一邊奔跑一邊通報著︰「快,趕緊收拾長龍撤離,他們人太多了」,于是伙伴們便匆忙地收拾起隨身的長龍往源生他們這邊狂奔,這一切都令人觸目驚心,同行的女孩子嚇得早已跑回村里,事情大有轉變,雙方的交戰越演越烈,觀看的孩子都意識到了危險的信號,「走走走,趕緊閃人,要是追過來…就會被人家欺負,趕緊撤回家去…跑啊…!」,于是源生跟著哥哥混在隊伍中往村里迅速地撤離。

第二天,伙伴們又回到了學堂里上學了,大家都會聚在一起討論著昨晚的戰況,隔壁村的那些孩子也在這里上學,話題就更加熱門,幾番一議論過後,那晚的情節也就漸漸被人淡忘了,伙伴們還是照常地上課學習,還是學校里比較安全。

話說一群在鄉村長大的孩子調皮搗蛋,頗具好斗的天性,也都隨著歲月的洗禮漸漸懂得了人情世故的規則,如今都已各奔東西,事態變遷,孩子王後來的命運如何?

在村民的眼里,那時的孩子王有很強的佔有欲,喜歡結黨斗毆,喜歡炫酷耍帥,不曉得這樣的角色將有著怎樣升華。

自從中秋節的那場戰爭過後,村里的伙伴們大多紛紛地輟學了,前往縣城里打工,不知道他們那時的年紀是怎樣經受著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只知道他們過節的時候回家都會將積攢下來的工錢帶回家中。幾年下來,伙伴們正是用自己的青春換來了經濟收入,家里的生活條件也就慢慢好轉,家境開始變得寬裕了些。

听村里的人說,孩子王去部隊里參軍了,他們家在那里有熟人,那天村干部組織一批人敲鑼打鼓地送走這位年輕人,從此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于是村里也就多了一位服兵役的。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潮流,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鄉村里的一貫流行的黑白電視機轉眼間紛紛地被彩電所取代,與此同時電影事業的發展更是帶動了傳媒界的興起,影碟機的入鄉增添不少村民的娛樂生活。

源生回到家中的這段時間,正逢夏季台風侵襲的季節,田園里的莊稼也即將收割,想必往年的光景,也不見有多大的起色,仍舊是鼠害連連,洪水肆意泛濫。

不過听說這兩年鼠害猖獗的時節,村民終于下了狠心,在田野里布下了電網,他們選擇在夜黑風高的晚上,結伴幾個人,攜帶照明和器具在田間開始動工。

他們將一根根竹竿安插在田園的四周,再用白天準備好的一大捆細長的鐵線繞在上面圍了一大圈,最後接上高壓線便找個空地悠閑地等待著。

那時候其他的村民都在家中,電影電視節目的精彩娛樂,尤其是港台影視節目推陳出新不斷地震撼著人們的視覺,開放性的綜藝節目漸漸改變了傳統的觀念。

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孩子們,他們朝氣蓬勃的,對新鮮事物的反映要比大人敏感得多,文化傳媒的燻陶,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模仿著影視里的情節,不管是日常的生活中,還是莊嚴的學堂里,影視話題不斷地流傳,口頭禪都會帶有新時代的氣息。

老一輩的思想大多還停留在以往的年代,正當孩子們紛紛地拋棄那些老式傳統的模式,還好有這些喜歡懷舊的前輩依舊留守在歲月滄桑巨變的邊沿,眼睜睜地看著的日漸逝去童趣,留給他們的只有空蕩蕩的回憶和冷冷清清的老宅。

還記得去往縣城升學的前一個月,源生和幾個伙伴去往學堂經過村口的時候,發現那里圍著一大人群,他們正議論紛紛地望著地面上的一堆黑壓壓的東西,不斷地發出驚嘆聲。

源生他們好奇地趕過去,發現許多老鼠的尸體,大大小小的,橫七豎八地堆積在一起,有的看上去已經燒焦了,有的眼楮還瞪得特別大。

「這些都是昨晚被電死的,估計下回會更多!」,只听到有幾個婦女正嘖嘖地發出驚嘆。

源生他們趕著去領錄升學的取通知書,也就不再繼續逗留,回過頭見到一兩條土狗正停在那里一個勁地嗅了嗅,有一只準備試探尸體的口感的時候,馬上就被主人責令到一旁不舍的轉了轉圈。

「狗,回去!死狗仔,還不離開!」,那主人見自家的土狗反反復復地上前去試探著,很生氣地喊道︰「不要去咬啊,回家去」,從他們的議論中曉得那些老鼠可能會有殘留在體內的毒藥,若是土狗誤食之後幾天內便會斃命,總不能白白犧牲自家狗的性命。

等源生他們從學堂里回來,再次經過那里的時候,那堆死老鼠就早已被清理掉了,發現有幾處被翻新過的泥土,估計被路過的村民就埋在里面。

回到家里听說鄰居家的死了好多貓,起先是不停地嘔吐,接下來就悶悶不樂地呆在靜靜的地方,幾天下來也不進食,最後四腳一蹬,兩眼發直,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得知消息後,源生非常擔心家里的那只老貓。

它已經陪伴源生他們幾個年頭了,記得它趕進家門的時候似乎還沒斷女乃,嬌小玲瓏的身軀逗留在庭院里,經常和家里的雞鴨喧鬧,幾年過後個頭大了許多,家里除了給它喂些魚食之類的,夜里還會在宅子的區域內或附近荒地上逮些稀奇古怪的動物,但主要還是老鼠較多。

于是源生便匆忙地搜尋著它的蹤影,大大小小的房間都找遍了,還是看不到蹤影,源生問過祖母和母親,她們都說也許死掉了,他心里有些不開心,後來終于在房屋頂上找到了它。不由得一陣歡喜,只見家貓正蜷縮成一團在陽光下睡大覺,于是便將它呼喚過來喂了點魚食,阿蘭說這貓養到現在不容易,得知最近許多村民在自家的宅子里投放了鼠藥,于是她找了根長繩將老貓拴在庭院里,剛開始它還會不停地掙扎和叫喚著,後來習慣了就老老實實地呆在那里。

給讀者的話:

每個人活著都經歷著不一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訴說著不一樣的存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殤遺志最新章節 | 迷殤遺志全文閱讀 | 迷殤遺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