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名︰第四章
「皇上駕到,回避。」
拓跋燾起身到室外接駕︰「兒臣參見父皇。」
拓跋嗣拉住拓跋燾手,說︰「我兒不必多禮。」
「謝父皇,」拓跋燾起身說︰「父皇,我已經听說了朝堂上事,父皇果真要征討劉宋?」
拓跋嗣背起手來,看著自己兒子。燾兒正值年輕,卻沒能夠享受年輕滋味,便長期外隨軍征戰,與我說話,也是除了用兵之道外,再沒有其它話題可講,即使自己家中也是如此。我只希望此時此刻,不要把我當成高高上大魏皇帝,只要把我當成是他父親。
拓跋燾看到父皇發呆,便輕聲地喚了一聲︰「父皇。」
拓跋嗣思緒回到了眼前,看著自己臉上略顯稚氣兒子,笑了一下,說︰「燾兒,我這次前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拓跋燾听了,閃到父皇一側,請父親進屋。
來到兒子住處,拓跋嗣先是看了一圈。這哪是臥房,根本就是兵營!牆上掛著地圖,地圖上面各種勢力交錯描述清晰。地圖兩側分掛著一把魏國戰刀。角落上,一張顯得單薄床擺那里,床尾幾步開外,一副鎧甲整齊掛衣架上,上面交錯著幾道清晰刀痕。除此之外,就剩下一張書案和一張喝茶用桌子。皇宮內,竟有這樣簡陋住處,而且還是自己兒子住處。拓跋嗣不禁感到有些心酸︰「燾兒,現已經回到了家中,不是軍營。既然是家中,為何還要這樣擺設?」
拓跋燾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說︰「父皇,兒臣外多年,習慣了軍營生活,突然回到宮中,生活上還是不太習慣。」
拓跋嗣听了,不知怎樣接下去,畢竟燾兒常年外是為了大魏征戰。停頓了一會,說︰「朕今天就派人把你宮中用品換一下,畢竟你是朕兒子,看你將就這里,就算別人不說什麼,朕心里也會不好受。朕看你這里宮人也太少,朕一並多給你調一些過來。」
看到拓跋燾想推辭,拓跋嗣接著說︰「不許推辭,既然回到了宮中,就好好地休息幾天。」
拓跋燾沒法拒絕,只好答應。
拓跋嗣坐到椅子上,示意讓拓跋燾也坐下,問︰「燾兒,朕今日下旨發兵攻打劉宋,你有何看法?」
拓跋燾說︰「南方晉朝時,劉裕身居太尉,狼子野心,取晉而自代之。滅掉後秦後,仍向南方繼續開疆擴土。眼下劉裕已是將死之人,七子都想要奪得王位,必定內部要引起大規模紛爭。眼下時機雖好,但不是好。我們北方除了柔然,胡夏之外,還有一個強大北燕。所以,我們想要攻宋,一定要先穩住北方諸部,以免他們前後夾擊,那時我大魏可就危險了。我們只要耐心再等幾個月,以劉裕現病情來看,不出兩個月,此人必死。那時七子紛紛起兵奪位,無論是誰奪得皇位,劉宋都會元氣大傷。到時我們再一舉南下,定能踏平劉宋!」
拓跋嗣滿意地點點頭︰「嗯,我兒計策甚好。可是柔然向來不講信用,多次破壞兩國之間友好,我們不能指望僅靠一紙條約就放心柔然。」
拓跋燾早就明白父皇心中顧慮,便說︰「父皇放心,眼下我大魏國力強盛,攻打劉宋二十萬大軍足矣。北方柔然,雖然長期對我大魏虎視眈眈,卻沒有一次勝過我們,柔然人輸怕了,不敢再輕易犯我大魏。只要北方陳兵十萬,造勢進攻柔然。以柔然現力量,根本不能對我們先下手。只會為了保存實力繼續北撤。至于胡夏,北燕等國,不用擔心他們與柔然聯手,只會讓我們鷸蚌相爭,他們坐收漁翁之利。等到他們明白我們真實意圖,我們早就打敗了劉宋,到那時,就算柔然進攻我們,我們也可以集結力量,就算不能徹底消滅柔然,也可以重創之。使柔然再不敢與我大魏為敵。」
拓跋嗣听著兒子分析,自愧不如。對拓跋燾說︰「好啊,我大魏有你這等太子,大魏有望啊。將來大魏傳到你手上,朕也放心啊。燾兒,朕此次前來,一,是想听听你對此事看法。二,朕想讓你親自領兵北上防備柔然。」
拓跋燾听見父皇話,激動地說︰「還是父皇了解兒臣心思,兒臣一定不讓父皇失望。」于栗府上,拓跋嗣派人傳來聖旨,命于栗部取消三天後攻宋命令,另擇良機,並且馬上進宮面見聖上。于栗接旨後,馬上下令軍隊停止一切攻宋準備,讓梁興隨他一起入宮。
進入宮門後,兩人將坐騎交給看守宮門兵士,兩人徒步走進皇宮。
「義父,您說皇上這麼著急召我們進宮有什麼事呢?」梁興好奇問。
于栗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據我猜測,應該還是攻宋之事。」
梁興無奈搖搖頭說︰「唉,不知皇上怎麼想,一會要打,一會又不打了。干嘛這麼折騰啊。」
「興兒,說話小心,這是宮中,不是軍營中。這里到處都是皇上眼楮和耳朵。」于栗提醒道。
「是,我明白了,義父。」
「于將軍。」
于栗听到有人叫他,回過頭來。看到一個身穿鎧甲之人,這個人顯得非常魁梧,搭眼一看就是久經沙場之人。此人名叫奚斤,位居司空,封為晉兵大將軍。
奚斤來到于栗面前,行禮︰「于將軍。」于栗笑著還禮︰「原來是奚斤將軍。」行完禮,對梁興說︰「興兒,還不見過奚斤將軍。」
梁興兩手抱拳行禮︰「見過奚斤將軍。」
奚斤打量著梁興,問于栗︰「于將軍,這位是?」
于栗說︰「這是我義子,名叫梁興。是我手下一名騎兵校尉。」
奚斤笑著說︰「好啊,真是年輕有為啊。不知于將軍要去哪里啊?」于栗看了一眼皇上書房方向︰「聖上不知所為何事,急令我前往面聖。」
奚斤搗了一下拳頭,說︰「皇上也速命我前來,沒想到于將軍也來了。也好,我們一起進去吧。」
本書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