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天下 第四十六章 肥料立大功

作者 ︰ 江水藍

話說沐教授于1628年2月開春,就應池本清的邀請來到都城,打算教農民如何施肥。池本清的肥料廠已用鳥糞生產了十幾萬斤的有機肥料,預備配合農民犁田翻土時撒下,讓土壤覆蓋掩埋。

「農民這麼多,我不可能一一去教,你最好找一批伶俐點的人來,把他們教會了,由他們去教農民。」沐教授對池本清說道,並掏起一把有機肥料審視說︰「這肥料發酵充分,殺菌也做得不錯。」

「有有,已在肥料場蓋了一間房子,專門用來展示肥料和教學。先跟您學的人是肥料場的掌櫃和工匠,戶部和當地官府也會派一些人來,總共有40來人。」池本清說。

到了上課這天,學員們陸續到齊,戶部和當地官府的人是奉命來听听看的,他們壓根兒不信這肥料有多神奇。沐教授開始講課。

沐教授首先問道︰「現在一畝田可產多少稻谷?」

戶部的人回說︰「一般來說,上田產250斤,中田產200斤,下田產150斤。我們都是依這個標準來收田賦。」

「用了現在這個肥料後大約可以增加二成。」沐教授說,又吹噓道︰「肥料廠將來還會做出一種叫"肥田粉",那時畝產可增加到三成。」

戶部的人很高興地說︰「果真如此,那收田賦的標準就要改了。」

「收田賦不關我的事喔。」沐教授笑說,正式教課道︰「目前的這種肥料是鳥糞做的,在犁田翻土時撒下,讓泥土蓋住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田都可以這樣做,田里的土有酸性、有堿性。譬如醋是酸性的,鹽是堿性的。嘗起來沒有味道不酸不堿,稱為中性。田里的土最好是中性的。」

肥料場的工匠問︰「那要怎樣判斷酸堿呢?」

「這問題很好,現在就教你們怎做。」沐教授拿了一把黑豆說︰「把黑豆泡在熱水里約一個時辰,再把寫毛筆字的紙剪成長條後放入浸泡一天,取出晾干就成為可以判斷酸堿的試紙。我這里有做好的試紙樣品。」

把酸堿試紙一人發了三四張後,沐教授拿出幾盆濕的泥土出來,說︰「這幾盆泥土的酸堿都不一樣,把試紙沾點盆里的水,你會看到試紙的顏色變了,變粉紅色的是酸性,變茶綠色的是堿性。」說著逐一試驗五盆泥水,由酸到堿分別是粉紅、淡粉紅、咖啡、茶色、茶綠。

沐教授叫大家上前親自試一下,並強調說︰「變咖啡色是中性。」

眾人第一次听說酸堿,又親自做了嘗試,都覺得好玩。

「土壤呈現酸性較大者,第一次犁田要先摻合石灰或草木灰,要過幾天第二次犁田才可加入鳥糞肥料。」沐教授說道。

有人問說︰「那如果呈現堿性較大,要怎麼辦?」

沐教授答道︰「堿性土壤要先摻合石膏粉或硫磺粉。一般的土壤多呈酸性,如果有堿性土壤那要用硫磺粉,要小心用量。」

授課後眾人都說今天學到很多,池本清又送了每人一袋25斤的肥料回去試用。

有姓何的工匠提著肥料,就到了親戚家,笑說︰「叔公,今天給你帶來好東西。」說著就把一袋肥料放到叔公面前。

叔公大字不識,不知道袋子上寫什麼,打開來看袋子里裝的一粒粒的小顆粒,依稀有股臭味,便說︰「阿良,這是什麼東西?怎麼有股臭味。」

「叔公,你知道我最近在肥料廠做工,這就是廠里做的肥料,說是可以增加稻谷的產量,東家每人送了一袋試用,又教了使用法。曾听你說田里收成不好,我就拿來給你用用看。」何工匠道。

「我又不會用,」叔公搖搖頭︰「還是你自己用吧。」

「我家沒田用不上。」何工匠從懷里小心的取出幾張紙片︰「趁著還沒犁田,我教你用。」

說著兩人走到田邊,何工匠把紙片沾點泥水,仔細看紙片顏色變成粉紅,就哈哈大笑︰「怪不得你的田收成不好,原來是太酸了。」

叔公看著何工匠變戲法,問這是什麼道理。何工匠就把今天學的通通教給叔公,要他去買點石灰,並表示這袋肥料只夠用三畝,若不夠用只能去買。

叔公心想三畝就三畝吧,先用用看再說,自己的25畝田先搞點石灰來撒撒。于是這一季的稻苗就這樣種下去了。過了一個半月,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經過這麼一整,25畝田的長勢都不錯,但有加肥料的那三畝,硬是長得更潤綠更粗壯,叔公站在田邊看著看著就後悔當初沒多買點肥料了。

隔壁的老農也詫異這個姓秦的田,今年的長相特別好,打听一番後才想到官府曾宣傳過,只是自己當時沒在意,看來下一季一定要到肥料廠去學學。

第一季收割後,施用肥料的農田,畝產果然增加兩成,引起所有的農民都要跟進,于是肥料廠的生意越來越好。第二季全國的農田有大半都增產,第三季全部增產,戶部大臣鄭郁在跟鄉紳協商之後,決定田賦的征收標準跟著調整兩成,並承諾以後新肥料出來,即使畝產再增加,田賦征收標準不調。

在商稅方面,由于田賦調整,全國輿論風潮都要求公平納稅,大戶不再堅持,而楚雲天在征得全體大臣的同意後,決定商稅征收要點中補列生意虧本之救濟辦法,于是爭論年余的朝野論稅就此結束,新征稅辦法訂次年元月起生效。

**********

池本清于年中開始安裝上龍谷提供的硫酸生產設備,這套設備就是幾個大大小小的塔,重點是(1)要有馬達和泵。(2)密接要良好,不能漏氣。(3)要有五氧化二釩做催化劑,這個比較容易制取。

所使用的"接觸法"是現代工業上制造硫酸的方法,整個方法主要包括四步︰通過對硫黃的高溫焙燒產生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與氧氣在高溫催化下通過可逆反應化合生成三氧化硫;用濃硫酸吸收三氧化硫,產生發煙硫酸;以及最終發煙硫酸的用水稀釋,得到硫酸成品。

在此之前也有鉛室法制硫酸,以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為催化劑,為較古老的制備硫酸的方法。

為了要運送這批設備,楚雲天交代官府發動民眾費了一個月修補路面,郭雷也特別制作大型貨卡來搬運,還派了鐵匠蒲立石、周百興及木匠高有朋先來造了移動式龍門吊車,前後費了一個月才把這批設備設備運到肥料廠。

安裝時,郭雷及洪昭南親自到場指揮工匠,別看就那麼幾個塔,光是氣密問題就整死人。郭雷帶著工匠逐段的試壓,直到十天後才搞定。洪昭南主持通電試轉,看著幾個馬達穩定的轉動著,池本清及郭雷都歡呼著鼓掌。這是自制馬達首次在上龍谷外運轉。

半年過去了,委托買400料的一船硫磺也到貨了,光有硫酸不能發揮作用,接下來搞氨氣的生產,經過估計光制造設備就要二年,加上運輸、安裝,總共約要二年半。「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很快了」郭雷無奈地說。

氨可制作尿素、硝酸銨、磷酸銨、氯化銨以及各種含氮復合肥料,也是最廣泛使用的制冷劑之一。氨與硫酸直接進行反應而得硫酸銨,是優良的氮肥。硫酸銨與氯化鉀(可由光鹵石制取)又可生產硫酸鉀,是優良的鉀肥。硫酸分解磷礦制造過磷酸鈣,是早期的磷肥。

但對池本清來說,最重要的是可用氨來生產硝酸,氮磷鉀這三種肥料反而是副產品。

另對于氨的生產,現代的工廠大多使用哈伯法︰在200大氣壓力和500℃的條件下,以氧化鐵為催化劑,加熱氮氣和氫氣制得。池本清則使用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哈伯-博施"法合成氨,以安南盛產的煤當原料,以空氣和蒸汽在常壓高溫下與焦炭作用,制得半水煤氣來合成氨。

池本清打算是先穩定硫酸及氨的生產,用來制造化學肥料。再來考慮生產硝酸,到時距離生產炸藥、無煙火藥也就一步之差而已。可是這些都需要時間,就先作個三年計劃好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禪讓天下最新章節 | 禪讓天下全文閱讀 | 禪讓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