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府上有幾個客人,都是歐陽蕙蘭委托女婿王道石約來的,大家品嘗過歐陽蕙蘭口授,家廚們齊心合力做的家宴,無不贊不絕口。(鳳舞文學網)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151+看書網其中幾道菜作為保留菜,請來的專家們提了更具體的意見,並把菜式統一命了名。然後又聊到飲食與文化結合,有了文化內涵,才像一個菜被冠上了獨一無二的名字,它才真正是屬于歐陽蕙蘭家的私房菜。
歐陽蕙蘭說,不,是周氏私房菜。周公旦但笑不語,好好先生的表情。
眾客人說,美女御廚,如同紅袖添香。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人當道,這才是文明社會的象征。況且知府大人家岳丈是個姜太公式的清雅之士,算不得周氏菜館的開創者。
歐陽蕙蘭說,雖然如此,畢竟咱們處于男權社會。
王知府的幕府有話說了,夫人說得不甚對啊,現在看來為官的的確男性為多,但社會是從母系過渡而來的。用歐陽美食私人坊,恰恰表示這家店是個老字號,傳承有年代啊。周生生一向以母親為豪,做菜一類廚藝之事,女性居多,所以一錘定音,叫歐陽美食私房菜。
第一家歐陽美食私房菜館開張了,鞭炮禮花鮮花上門來恭喜美食私房菜連鎖店首家開業的,人山人海,婦孺們皆對這一新鮮事物高度地感興趣,尤其是美人老板是知府大人的丈母娘,只見她儀態萬千,笑意濃濃。店面高大上一點也不俗氣,女人們好奇一個中年女子,是什麼方法達到驚奇的逆生長效果。男人們也一改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偏見,揣模著要娶就娶歐陽這樣能干的女子。
鄰居左右親朋好友都被邀請到菜館試吃,一天兩天三天流水席,成為一件盛舉。王道石的同道們也紛紛以受到邀請為榮。周薔薇也來到了現場,幫忙管理一應人等。兩個小兒在第三天才被安排入席,熱鬧場面里歡喜萬分。
伍兒成了歐陽的好幫手,在首家店做大堂經理。這在人家眼里同樣不可能的事,就這樣成為現實了。歐陽蕙蘭說,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走的是市場,成功與否,好壞與否,評判權在客人那里,伍兒熱愛美食制作,對食材有著天生的好感,又對客人的服務超過了五星標準,她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位的大堂經理。英雄不問出身,歐陽蕙蘭對店里的其他服務員說,你們誰干得好,我全看得到,不要擔心我看不到,只有擔心自己做不好。
美麗的伍兒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與高度的責任心,在管理與經營方面顯出了出類拔萃的才能。許多客人就是為著她笑臉如花成了回頭客。
說實話,私房菜館的菜介並不低哦,可是,有錢人從來都不缺的。
顧客盈門,在別人看來是生意做得好的最有力證明。歐陽不這麼看,她每天只開出80%的桌子,其余的空著,這種不飽和的經營,伍兒很快就悟出了玄機,針對別人的困惑,伍兒朗朗地說,你們可以不相信自己,但一定要相信歐陽總裁。在許多的時候不問不究只執行,比什麼都強。一則你問你究,你的態度就是不支持的,就會影響工作。好比井底之蛙之于雄鷹。等我們像雄鷹一樣視野遼闊,再來羞愧于自己井底之蛙千古不變時就遲了。
歐陽美食私房菜全國連鎖店,人們記住了這個名字。不出三月,全國主要城市經營餐飲的紛紛前來取經,一些人打扮成客人模樣悄悄地克隆,這一點,歐陽蕙蘭很慷慨,她說,人家遠道而來,偷偷學藝,只能證明我們成功,任何人也打不敗我們,打敗我們的只有自己。如何讓我們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創新,自主創新。讓人家無法學,跟不上我們創新的速度,我們就能壯大。在別的城市,歐陽蕙蘭的店一概采用直營分店的標注。只有歐陽參與成立管理經營的店才能掛上分店的店號。
柳詠的廣告文化創意之標新立異,在歐陽私房菜連鎖店越做越大時,更加顯出其精彩。
柳詠在某個春風沉醉的晚上,與省城第一名妓王思思相約時,迎頭見到他的創意被如此地多方位立體化地呈現,他自己也驚呆了,他一把推開那個瘦高的妓,大步跨進菜館里。
這個地方好像我來過的。柳詠頓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一個流浪多年,在女人懷里輾轉的男人,就這樣被一種叫鄉愁的東西擊中。
十里青山有一家,翠屏深處更添霞。若為說得溪中事,錦石和煙四面花。陶一明離開了他的溫柔鄉楚江縣,走上了尋找激情與理想之路。自從在杜子梅的激勵下,他上前線當了戰地記者後,一晃又是匆匆時光過去很久。他憑著記憶西北行,邊陲,一路上戰爭留下來的荒涼還在。有的村莊十室九空,井邊的葵草,荒涼的地里長滿了一枝黃花與荊棘。他一路走,一路寫下史詩性的西行漫記。
不知多少天後,陶一明路過一座寺廟,黑色的三個字寫在廟門上︰崇元寺,黃色的牆上是幾個大字︰南無阿彌陀佛,竹林長得無法無天,寺廟被竹林擋住了進出的路。陶一明站在竹林這邊,提著耳朵听著有沒有人聲。老半天听到了有狗的叫聲。
陶一明欣喜起來,有狗就有人。狗喜歡跟人亦步亦趨。陶一明側著身子彎下腰,在竹林的縫間進了寺門。
寺建在一緩坡上,進得簡單的門,見左邊一座斜斜的七級浮圖,斑駁不堪。右面幾棵粗壯的香椽樹上面掛著金黃的果子。風吹地面,落葉飄零。
陶一明猶豫著是敲門還是喊一聲,這時見一個光頭和尚走了出來,用眼神問施主來自何方?為何如此猥瑣無比。陶一明穿著布條一般立在那里,仿佛他與杜子梅當時的落泊換了一個人兒。
陶一明讀出了和尚眼中的語言,正在進退間,又一個穿深咖袈裟的和尚走了出來,白眉毛白胡子,很有幾份仙風道骨。他合揖雙掌快步走過來。
陶一明上前說明自己來自何方,下一步目標是哪里,行個方便,能不能寺里留一宿。
大和尚自稱智叟,說緣分啊緣分,且住無妨。
------題外話------
陶一明的人生屬于窮折騰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