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大娘子 第56章

作者 ︰ 李李譚雅

譚雅的嫁船走的第三天,譚玉到底還是舍不得剩下的幾個兒女跟著自己丟了性命,涕淚向今上奏請,說因老家慘遭賊人滅門,申請回鄉丁憂。♀

聖上本已經恩準,還特派人下去查辦,只可惜崔府這時候死活不放譚玉離開,還道正好借機幫著九皇子上位。

譚玉連自己前程都舍棄了,也要救得兒女,又怎肯為他人將其兒女性命放在險處?

兩家正在焦灼拉鋸之中,九皇子一天夜里偷偷來到譚府勸說了一次,與譚玉兩人密談到天亮,終于說動譚玉達成了協議。

于是這丁憂之事便又成了廢太子與九皇子角力的籌碼,便是聖上也覺得譚家慘案十有*是廢太子那一派干的,九皇子這派也趁機猛踩廢太子那派人馬。

如今聖上身體欠安,整日連朝都上不了,對自己的位子卻看得更緊。

聖上心想,想不到自己都廢掉他的太子之位了,他還有這般大的勢力,不可小覷啊。

加上崔皇後不斷地說小話,偏又裝作擔心聖上身體的樣子,以至于聖上更加對廢太子警惕。

廢太子不由懊惱,暗恨手下人不知輕重,這時候還能因私廢公,倒是惹了聖上惱怒。

此時時機未到,廢太子倒是不得不裝模作樣當個孝子賢孫,被聖上宣旨訓斥了一頓,立刻以死明志,半夜里上了吊,所為的就是即便自己沒死成,聖上反過來也要憐惜兒子的戲碼。

沒想到譚玉之所以急急嫁了譚雅出去,就是因為他到底還是著急報仇,太子府里頭再嚴密也被他找到了破綻,插了一個不起眼的人進去。

半夜廢太子這頭白凌子掛在了房梁上裝上吊,那頭膳房就起了大火。

廢太子府本就被聖上派重兵看著,人多救起火來倒也快,只是那里面還有九皇子的人,這一邊救火一邊放火,等把廢太子救出來,還真已經只剩下一口氣了。♀

原來這一頭下人們慌慌張張地都去救火,那頭廢太子還要做的真一些好給聖上看。

兩下里出了差頭,身邊有人看著,吊是沒吊死,卻被燒得夠嗆,那張臉幾乎沒有個好地方,徹底失去了競爭繼位的可能。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男人也會一哭二鬧三上吊,這回廢太子是真個得到了聖上的憐惜。

聖上為此事直接病倒,躺在龍床上起不來身,左思右想覺得不對勁,看哪個兒子都像是要奪自己位子的。

他這還沒死呢,就有人敢朝自己的兒子下手。哪有這麼巧的,就是廢了太子之位,他周圍伺候的人也不少,怎能讓他被關在了屋子里跑不出去?

如今聖上開始對九皇子起了疑心,連帶著崔皇後也不待見了,這時候太子一派馬上都站出來了。

崔家乃是皇後母族,自然不好動。那麼只能從當初卷到這件事情中的李家和譚家選一個。答案不說自明。

李家在京城幾代經營,關系盤根錯節,只有譚家只出了譚玉一個,根基尚淺,卻在九皇子那派舉足輕重,手中也有權力,將他拉下馬倒是可以重創對手。

已然拿了譚玉開刀,就要徹底打倒,這些人立馬彈劾譚玉剛升上吏部侍郎就陷害朝廷官員,乃是酷吏;

便是廢太子這場火災,也有蹊蹺之處,有人指責譚玉以己私仇暗害皇嗣;

又有譚家族長出首譚玉不孝不悌,枉為人子人兄。

連譚家族長都出面指證自己了,譚玉只好自認德行有失,母弟被害竟然幾月後才有所察覺,實在不堪再度為官;

至于那場火災,譚玉卻無論如何不肯承認廢太子之事與己有關,只道自己當時正因病一直閉門謝客。♀

只是聖上這口氣終究要出,自己兒子一個毀了容,另一個到底舍不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還是拿了譚玉替九皇子頂了包。

只是明面上沒有足夠證據,所以只以瀆職之罪將譚家男子充軍發配,女子發賣,譚家剩下的幾個兒女到底還是陷了進去,一個沒出去京城。

幾天後譚玉和譚家大哥已踏上了流放之路,女眷們才開始發賣。

此時崔氏幾個才悔不當初沒听譚玉的話,早早給孩子們安排出去,如今想什麼都晚了。

六娘子一個人躲在牆角,將頭埋在膝上,不言不語;四娘子和花姨娘靠在一起嚶嚶哭泣,只覺前途暗淡無光。

兩個人當初想著譚玉就算再差也不過是降官,最多也就是罷職而已,早晚還能再升起來。

哪想到竟然是一下子從天到地,如今連個平民身份都是奢望了。

崔氏和三娘子倒還鎮定,只因崔氏多少也明白,只要崔家不倒,自己就不會真個被賣作奴僕。

果真,沒過多久,崔府就將崔氏接了回去,臨走之前,崔氏想要帶上三娘子走。

女吏不耐煩了,催促道︰「快些吧,一會兒過了這個村,可沒這個店了。你也別出去了。」

崔氏轉頭與眼巴巴看著自己的三娘子道︰「我的兒,阿娘先出去,找你外阿翁,必要救了你和大哥出去。」然後才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三娘子在後面喊︰「阿娘,早些救我呀。」

女吏大喝︰「喊什麼喊!都給我閉嘴。」

剩下的四娘子和六娘子艷羨地看著三娘子,想到早晚她能出去,而崔氏卻定不會理會她們這兩個庶女的死活了。

崔氏回到了崔府,尚書夫人親自迎上去,將她叫到了內室,話里話外只問她可知譚玉將崔尚書的東西放在哪里。

譚玉從不與崔氏談這些,她哪里知道,待說不知以後,尚書夫人也不等崔氏再求三娘子和譚家大哥一事,

只派了婆子將她領去其生母所在,讓崔氏在那里住著,尚書夫人從此就再沒露過面。

話說尚書夫人與崔氏能有多大的情誼?把她弄出來不過是為了那夜九皇子與譚玉密謀,

給了譚玉一個崔尚書的把柄在手上,才留得譚玉下來,這弄回了崔氏不過是為了這個把柄,再也有崔府臉面的原因。

因此對待失了夫家的崔氏就再沒有以往的待遇,更不要提救她那雙譚家兒女的事了。

到底還是九皇子不願負約,也不是什麼大事,就另派了人悄悄買下了譚玉幾個女娘,隱姓埋名養在莊子里。

也因為此事,九皇子對崔家心生不滿,總覺得崔家人冷酷薄涼。

等他後來登基要立後之時,不顧抹了崔皇後的面子,說什麼也不願意娶崔八娘進來這是後話。

而此時在流放路上,譚家大哥因從小嬌生慣養長大,被關押的時候又受到驚嚇,再加上路上畢竟顛簸苦楚,還沒到地方竟一病嗚呼了。

當初譚家被抄,吳先生早已自立門戶,這才沒被牽連;等到譚玉流放,吳先生就一路陪著打點,使錢使力,就為著那父子倆能好過些;

如今譚家大哥熬不過去沒了,譚玉就不讓吳先生再跟著走,只讓他如兩人早前計劃好的,去河曲府找阮小七,從此教導譚庭芝。

吳先生知道譚玉心志堅定,決定好的事情就不會改變,將他身邊看押之人又打點一番之後,作揖拜別而去。

吳魁其實前些天就得到了信,但那時候阮小七正要小登科,吳魁也知他娶妻不易,怕攪了興致,就幫著瞞了幾天。

阮小七得知譚家事敗被抄,卻不知該如何講與譚雅听,他思度了一天,覺得還是瞞下來得好。

譚雅雖有些見識,到底是婦道人家,年紀又小,知道了也只能傷心哭泣,平白傷了身體,一點兒用處都無。

兩人這麼抱了一會兒,譚雅才從阮小七懷里掙扎出來,口中嗔道︰「哎呀,青天白日的,被人笑話呢。」

阮小七既然下定決心瞞著譚雅,自然譚府之事一字不露,聞言笑道︰「這家里就你我,有誰笑話?」

譚雅指指跟著的下人問道︰「那些個難道不是啊?」

阮小七看都沒看,只看著譚雅的眼楮,心不在焉地道︰「他們都沒看到。」

譚雅回頭一看,果然如此,除了自己帶來的琉璃,阮家那些下人連頭都是低著的。

譚雅心里暗自欽佩,沒想到這阮小七看著粗粗呼呼地,管家如此嚴謹,倒是比我帶的人強多了,心里想自己也要學起這般嚴厲才是。

兩人接著手牽手繼續走,快到譚庭芝院子時,譚雅突然冒出了一句︰「我想守孝。」說完低著頭不敢再看阮小七。

阮小七一愣,心思一轉就明白了,沉吟了一會兒,答道︰「分房不行,可以茹素,一樣守孝。

在外面管不了,家里從現在開始不見葷腥,你看可行?」

能這般為岳家著想,這粗人倒是比好些個讀書子弟強太多,譚雅連連點頭道好,

卻又一想,此事不妥,看著阮小七道︰「只我一個人茹素罷了。庭芝還小,怕是耽擱了他長,你和姑姑畢竟只是外姓,沒有陪的道理。」

阮小七想想,道︰「也好,庭芝和姑姑就不用了,其他還是如我所說,家里茹素,出府不算。」

譚雅心里高興阮小七的體貼,也沒深究這家里出府的區別,此事就說定了。

等過幾天阮小七帶著譚雅去河曲府大館子里頭打牙祭的時候,譚雅才明白這之間的不同。

好在譚雅不是個糊涂人,不曾埋怨阮小七使了個圈套,倒是心里感念阮小七待自己真誠,也不再作態,陪著他好好吃了一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譚大娘子最新章節 | 譚大娘子全文閱讀 | 譚大娘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