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黨各派,紛爭不已,除挾有成見,意氣用事者外,其他一切紛爭,實由于學說沖突醞釀出來的。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要調和這種紛爭,依我想,最好是各人把各人所崇奉的學說,徹底研究,又把自己所反對的學說,平心觀察,尋覓二者異同之點,果能反復推求,一定能把真正的道理搜尋出來,彼此之紛爭,立歸消滅。因為宇宙間的真理,只有一個,只要研究得徹底,所得的結果,必定相同。假使有兩人所得結果不同,其中必有一人研究不徹底,或是二人俱不徹底,如果徹底了,斷無結果不同之理,大家的思想,既趨于一致,自然就沒得紛爭了。
現在各種主義,紛然並立,仿佛世界各國紛然並立一樣,有了國界,此國與彼國,即起爭端,有了主義,此黨與彼黨,即起爭端,將來世界各國,終必混合為一而後止,各種主義,也必融合為一而後止。無所謂國,無所謂主義,國界與主父同歸消滅,這就是大同世界了。著者主張聯合世界弱小民族,攻打列強,可說是順著大同軌道走的,主張各種主義公開研究,也可說是順著大同軌道走的。
耶教以博愛為主,後來宗教戰爭,同奉耶穌之人,互相焚燒屠殺,殘酷到了極點,與博愛之宗旨,完全背道而馳。倡民約論的人,何嘗不源于悲憫之一念,而其結果,則法國大屠殺,無復絲毫悲憫之念,並非咄咄怪事!著者求其故而不得只好返求之于力學公例。人之思想感情,俱是以直線進行,耶穌、盧梭諸人的信徒,只知朝著他們的目的物奔走,猶如火車、汽車,開足了馬力,向前奔馳,途中人畜,無不被其碾斃一樣。♀現在身操殺人之柄者,與夫執有手槍、炸彈者,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社會上也就受賜不少了。
歐洲新舊教之爭,施行大屠殺,是學說沖突之關系,法國革命,施行大屠殺,也是學說沖突之關系,學說殺人,至于如此,真令人四顧蒼茫,無從說起。宗教之說,根本上令人懷疑,歐洲殉教諸人,前僕後繼,視死如歸,自我們的目光看去,仿佛吃了迷藥一般,而他們則自以為無上光榮。
自序?
人類的思想,自以為自由極了,我們試把牛頓的學說擴大之,把它應用到心理學上,即知道︰任你思想如何自由,終有軌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變,無不有力學規律行乎其間,不過一般人習而不察,等于牛頓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樣。
我生平喜歡研究心理學。于民國九年,作一文曰︰《心理與力學》。創出一條臆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有了這條臆說,覺得經濟政治外交,與夫人世一切事變,都有一定軌道,于是陸陸續續,寫了些文字,曾經先後發表。
後來我又研究諸子百家的學說,覺得學術上之演變,也有軌道可循。我們如果知道,從前的學術是如何演變,即可推測將來的學術,當向何種途徑趨去,因成一文曰︰《中國學術之趨勢》。自覺此種觀察,恐怕不確,存在篋(qie)中,久未發表。去歲在重慶,曾將原稿交《濟川公報》登載,茲把它印為單行本,讓閱者指正。
我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聞者嘗駁我道︰「我的思想,行動自由,哪里有什麼規律?」殊不知我們受了規律的支配,自己還不覺得。譬如書房里,有一鳥籠,鳥在籠中,跳來跳去,自以為活動自由了,而我們在旁觀之,任它如何跳,終不出籠之範圍。設使把籠打破,鳥在此室中,更是活動自由了,殊不知仍有一個書房,把它範圍著。漢唐以後的儒者,任他如何說,終不出孔子的範圍,周秦諸子和東西洋哲學家,可說是打破了孔子範圍,而他們的思想,仍有軌道可循,既有軌道可循,即是有規律。
自開闢以來,人類在地球上,行行走走,自以為自由極了。三百年前,出了一個牛頓,發明地心引力,才知道︰任你如何走,終要受地心引力的支配,這是業已成了定論的。人類的思想,自以為自由極了,我們試把牛頓的學說擴大之,把它應用到心理學上,即知道︰任你思想如何自由,終有軌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變,無不有力學規律行乎其間,不過一般人習而不察,等于牛頓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樣。
我寫文字,有一種習慣,心中有一種感想,即寫一段,零零碎碎,積了許多段,才把它補綴起來,成了一篇文字。此次所發表者,是把許多小段,就其意義相屬者,放在一處,再視其內容,冠以篇名。因此成了四篇文字︰(1)老子與程明道(程顥);(2)宋學與蜀學;(3)宋儒之道統;(4)中西文化之融合。總題之曰︰《中國學術之趨勢》。
寫文字是發表心中感想,心中如何想,即當如何寫,如果立出題目,來作文字,等于入場應試,心中受了題之拘束,所有感想,不能盡情寫出,又因題義未盡,不得不勉強湊補,于是寫出來的,乃是題中之文,不是心中之文。我發表這本書,本想出以隨筆體裁,許多朋友說不對,才標出大題目、小題目,我覺得作題目,比作文章更難,文章是我心中所有,題目是我心中所無,此書雖名《中國學術之趨勢》,而內容則非常的簡陋,對于題義,發揮未及十分之一,這是很抱歉的。
我寫文字,只求把心中感想表達出,即算完事。許多應當參考的書,也未參考,許多議論,自知是一偏之見,仍把它寫出來。是心中有了這種疑團,特發表出來,請閱讀賜教,如蒙指駁,自當敬謹受教,不敢答辯,指駁越嚴,我越是感謝。
民國二十五年七月二日,李宗吾,于成都
老子與諸教之關系?
道流而為德,德流而為仁,仁流而為義,義流而為禮,禮流而為刑,刑流而為兵。道德居首,兵刑居末。孫子言兵,韓非言刑,而其源皆出于老子。我們如果知道兵刑與道德相通,即知諸子之學無不與老子相通了。
中國學術分三大時期
《老子》一書,當分兩部分看,他說致虛守靜、歸根復命一類話,是出世法。莊列關尹諸人,是走的這條路。他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一類話,是世間法。孔子以仁治國、墨子以愛治國、申韓以法治國等,皆是以正治國。
我國學術最發達有兩個時期,第一是周秦諸子,第二是趙宋諸儒。這兩個時期的學術,都有創造性。漢魏晉南北隋唐五代,是承襲周秦時代之學術而加以研究,元明是承襲趙宋時代之學術而加以研究,清朝是承襲漢宋時代之學術而加以研究,俱缺乏創造性。周秦是中國學術**發達時期,趙宋是中國學術和印度學術融合時期。周秦諸子,一般人都認孔子為代表,殊不知孔子不足以代表,要老子才足以代表。趙宋諸儒,一般人都認朱子為代表,殊不知朱子不足以代表,要程明道才足以代表。
《老子》一書,當分兩部分看,他說致虛守靜、歸根復命一類話,是出世法,莊列關尹諸人,是走的這條路。他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一類話,是世間法,孔子以仁治國、墨子以愛治國、申韓以法治國等,皆是以正治國。在吳司馬稷苴(ju),是以奇用兵,這都是走的世間法這條路。《老子》一書,是把世間法和出世法,一以貫之,兩無偏重。所以提出老子,可以總括周秦學術的全體。
漢明帝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歷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愈傳愈盛,與中國固有的學術成為兩大派,相推相蕩,到了程明道出來,把二者融合為一,是為宋明之理學,名為儒家,實是中國和印度兩方學術融合而成的新學說。程明道的學說出來後,跟著就分為兩大派︰一派是程伊川(程頤)和朱子(朱熹),一派是陸象山(陸九淵)和王陽明(王守仁)。所以宋學,要以程明道為代表,朱子不足以代表。
從周秦至今,可分為三個時期。周秦諸子,為中國學術**發達時期,趙宋諸儒,為中國學術印度學術融合時期。現在已經入第三時期了。世界大通,天涯比鄰,中國印度西洋三方學說,相推相蕩,依天然的趨勢看去,這三者又該融合為一。故第三時期,為中西印三方學說融合時期。學術之進化,其軌道歷歷可循,知道從前中印兩方學術融合,出以某種方式,即知將來中西印三方學術融合,當出以某種方式,我們用鳥瞰法,升在空中,如看河流入海,就可把學術上的大趨勢看出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