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三十二章

作者 ︰ 潘榮琨

然而,蔣介石的這一舉動卻得到了國民黨中右派的支持,使他在日後的**政變中出人頭地,獨掌大權,這是後話。♀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

盡管孫中山對蔣介石有所不滿,認為他在看待蘇聯問題上過于偏激,但蔣介石在《游俄報告書》中關于蘇俄紅軍建設的所見所聞及感想,卻深為孫中山所賞識。于是,創辦一所軍官學校,為發展自己的軍隊打造—批精英人才的計劃擺上了議事日程。

是年10月,國民黨中央決定建立陸軍軍官學校。次年1月24日,孫中山委派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鄧演達、王柏齡等七人為籌備委員。1月28日,該委員會選定陸軍軍官學校新址,並報請孫中山批準同意,決定將廣州黃埔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校及廣東海軍學校,合並組建成新的軍校。

三力薦盟弟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排除干擾,貫徹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接受了**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標志著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1月30日的選舉中,張靜江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二十四人執行委員之一,排名第三,僅次于汪精衛。邵元沖、**、瞿秋白、張國燾等十七人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同時還選舉了中央監察委員會,鄧澤如、吳稚暉、李石曾等五人為監察委員;蔡元培、許崇智等五人為候補監察委員。

張靜江雖淡泊名利,但這一結果證明了他在黨內的聲望,他的心情自然是極舒暢的。大會之後,孫中山將他與汪精衛、于右任、葉楚傖等人,分派在上海執行部,管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黨務。而他所寄予厚望的拜弟蔣介石,亦如願領餃軍校,開始組建革命軍隊。

然而,出乎張靜江意料的是,蔣介石因孫中山再次明確表示要其「專心于軍校籌辦,不必過問黨務和軍政要事」,而大為不滿。在這種直接的刺激下,蔣介石將張靜江的指點教誨統統拋于腦後,在軍校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之時,突然于2月21日向中央執行委員會提出辭呈,沒等孫中山和中執委批準,他就憤然離開廣州返回奉化老家。♀

蔣介石突然擅離職守後,孫中山只好派廖仲愷暫行代理籌委會委員長職務,加強籌辦工作。同時,派出鄧演達專程去奉化請蔣介石回粵。月底,孫中山又親自電致蔣介石︰「現籌備到著手進行,經費亦有著落,軍官及學生遠方來者逾數百人……且兄在職,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誤。」

然而,蔣介石竟不予理睬。

該年3月,孫中山繼續派人、發電報,催促蔣介石返粵,但蔣仍不為所動。

戴季陶得知此情後,實為蔣介石捏了一把汗。他與蔣介石雖視如兄弟,情同手足,但憑戴季陶的三寸不爛之舌是游說不動蔣介石的。情急之中,戴季陶想起了張靜江。他知道,只有張靜江,才能鎮住蔣介石。

4月初的一天,戴季陶急匆匆趕至上海馬思南路張公館,面見張靜江,將蔣介石離職及不听總理勸告等事一一告知。張靜江听後叫道︰「介石糊涂!介石怎能如此不計後果!」

戴季陶見張靜江氣得臉色發白,忙勸道︰「二兄不可氣急,免傷身體。此事尚待從長計議。」

「啥時候了,何容從長計議?」張靜江怒氣未消道,「介石也太不明事理,此等國家大事,豈容兒戲?傳賢,你即派人去將他找來,就說我要見他!」

此時的蔣介石,對張靜江仍然是「敬憚有加」,聞召後立即趕來上海。一見面,他就先聲奪人道︰「二兄息怒,听介石訴清原委。」

「你有什麼好說的?」張靜江不快地問,卻未阻止蔣介石說話。

蔣介石隨即言道︰「弟自以陳逆必叛提醒總理,不為采納而致二次護法斷送在陳逆之手。弟慷慨赴難永豐艦,而使總理安然回滬,致有今日局面。即赤忱耿耿,蹈白刃而願犧牲,無難不從,無患不共。然總理至今仍將弟排斥在中央執委會之外,甚至明言不以弟參與黨政,而將所謂左派及**人羅致身畔,則弟孰可忍乎?尤其令我氣憤難平的是,建軍官學校兄也明白,為弟都是寄予厚望,傾注滿腔熱情的。軍校籌備由弟負責,後面卻要讓程潛來主事,叫我屈就于程潛之下,我為總理建立自己軍隊的夢想豈不成了一枕黃粱?」

張靜江一時語塞,但他立刻緩過神來,氣沖沖地問︰「你說完了沒有?」

「說完了。」蔣介石小聲回答。

張靜江久久地凝視著蔣介石,長嘆一聲道︰「介弟,為兄對你說過的話,你全忘了!你護衛先生有功,此乃不爭之事實,又何以值得如此居功,急于圖報呢?當今中國,軍者權也,此道理諒弟深知。弟既有考察蘇俄經歷,先生又賦予你組建軍校之實權,正是弟大展鴻圖之良機。若以軍隊論,比之中央執委委員之虛名,孰輕孰重,弟當可思量之。爾後你若執革命軍隊之牛耳,則言之九鼎,又何必計較今日之人微言輕?而若取軍隊之領導地位,則軍校乃最堅實之基礎。為兄實在不明白,弟何以錙銖必較于目前黨內地位而棄軍校一職于不顧?此非鼠目寸光,又當何屬?至于讓程潛當校長,弟為副職,總理自有他的用意。古訓言,小不忍則亂大謀,弟當暫且容忍為上啊!此番做作,必令總理不快,弟難道真的退居鄉野,不問革命了嗎?」

張靜江的一番話,說得蔣介石額頭滲出了冷汗,想及此次擅離職守的危害,他不禁著急起來,忙問︰「依吾兄言,弟該何處?」

張靜江想了想道︰「介弟也不必過于著急,事情尚不致無法挽救。弟擬先返廣州,向總理認錯。至于其他方面的事,待為兄慎重斟酌後再行定奪。」

蔣介石臨別前,張靜江又反復叮囑道︰「弟此去廣州,切勿再使性子,對總理宜如以前那樣尊重,萬不可再行頂撞。尤其弟對蘇俄之看法,寧願隱忍在心,而宜以擁護總理聯俄聯共之姿態,輔佐總理。記住,來日方長,弟當以海闊胸懷,寄志于將來,勿再使為兄失望矣!」

蔣介石于4月中旬返抵廣州。是時,黃埔軍校在籌備委員會代委員長廖仲愷的辛勤操持下,已初具規模,招收了各地投考學生五百余人。

自從折騰再三的盟弟蔣介石走後,張靜江對黃埔軍校校長人選問題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盟弟的魯莽沖動固不足取,但他對校長之職耿耿于懷卻是可以理解的。其實南方傳來「程潛任校長,蔣介石為副」的消息時,張靜江隱約之間就似乎有了一些感覺,听到盟弟的直白表露,他更有些心中不平。盡管當時他好言相勸,暫時消弭了蔣介石心中的怒氣,但校長一職,不僅關乎建軍方向,關乎革命命運,更重要的是關乎盟弟前途,必須盡力爭取。他越想越覺得事關重大,不容遲疑。「我必須立即面見總理,陳述意見,為介石力爭校長之職!」他這樣自言自語道。

就在蔣介石赴粵後不久,張靜江親下廣州,面見孫中山。

一陣寒暄過後,張靜江直奔主題,對孫中山道︰「軍校初見眉目,先生終于夙願以償,此乃革命之幸事呀!可喜可賀。」

「是啊,人杰先生,孫文已吃足了沒有自己軍隊的苦頭,以致革命每每在緊要關頭折戟沉沙。此番得幾位得力干將操持,又有蘇俄協助,才有這良好起步啊!」孫中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喜形于色地說。

「軍校乃革命軍事搖籃,悉心建設,待以時日,一支由先生駕馭指揮的忠誠革命軍的誕生指日可待,如此,革命大業必將柳暗花明,前途輝煌!」張靜江也說得興奮起來,突然話鋒一轉,道︰「但有一事,靜江不解。」

「人杰先生,你我有緣同踏革命道路以來,同沐風雨,共渡難關,由此,革命友誼也日增月長。你的為人,黨人誰不稱頌有加?孫文更是深有體會,為吾黨國,你可是鞠躬盡瘁,有什麼話,可別猶豫,盡管直說吧!」孫中山似乎看出張靜江的心思,遂鼓勵地說。

「先生過獎。靜江有一想法,還請先生斟酌。」

「不必客氣。」

張靜江品了一口宋慶齡親手沏泡的上好「鐵觀音」茶,斟字酌句地道︰「先生早有建立自己軍隊的想法,今日計劃得以實施,其意義不言而喻。但我想,先生的用意無非是要建立一支靠得住的軍隊。既如此,一個‘忠’字,當立為重中之重。恕靜江直言,如若軍隊建成之後,又染上舊軍隊的毛病,甚至落入舊軍閥手中,再生枝節,實為革命之大不幸,先生大業可經不起再折騰了呀!」

孫中山頻頻頷首贊同,接言道︰「人杰先生言之有理,這正是孫文所顧忌的。你且詳細道來。」

張靜江見孫中山取贊同之態,便繼續說︰「國人有句古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靜江認為,軍校校長選用什麼樣的人,也就決定了軍校今後的發展方向。听說先生擬委任程潛為校長,靜江以為似有不妥。」

「噢?」孫中山似乎有點感到意外。

「先生之意,靜江理解。程潛的領導才能本無可厚非,他提出設立中央陸軍教導團的設想更是富有創意,精神可嘉。但建立新式革命軍隊,須一切從新打造。而程潛其人,在舊軍隊里混久了,不免沾些世故心態,日久,必于潛移默化中感染學員,此有悖于建立新軍之初衷。況且,目前,程潛在部屬中威望甚高,一旦離任,勢必軍心不穩。如為軍校而毀一軍,實在劃不來。眼下武裝力量對革命處于低潮的吾黨,可謂一兵一卒皆為珍寶。因此,靜江覺得,由程潛任校長,一是不合適,二是不可為矣。」

「人杰先生高見。」孫中山挺了挺身軀,「實不相瞞,對此問題,孫文是有所考慮的,更至今日尚未最終確定校長之職,蓋因此也!然而,除了程潛,誰人更合適呢?」說罷,孫中山用征詢的目光打量著張靜江,分明是讓他繼續發表意見。

張靜江見孫中山這般謙恭,更加鼓足了勇氣,于是,堅定地繼續說︰「蔣介石!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孫中山深深吸了一口氣,又長長地嘆道︰「唉——人杰先生有所不知,從遴選校長人選伊始,我腦子里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介石。我以為,論軍事才能,介石可謂佼佼者,尤其介石考察蘇俄回來後,對創建軍隊的一系列想法,深得我之歡心。只是介石資歷尚淺,不足以鎮人;且他動輒掛冠而去,孫文實在是無可奈何,難定取舍。他的舉動已在軍中造成了不小的消極影響,眾人也是有意見的。但為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我不得已特安排他為副校長。」說畢,又重重嘆了一聲。

張靜江看了看面有難色的孫中山,接著話茬說︰「介石之舉動,確實不能容忍。但先生有否仔細想過,介石之舉恰恰是出于對先生的忠誠。他幾次三番地離職,誠然是為手中無一兵一卒,介石軍權形同虛設,又為舊軍中派系所排擠,但深層的原因,蓋因他看不慣陳炯明等叛賊對先生陽奉陰違,以至謀反的丑惡行徑。這一點,先生也是清楚的。介石剛愎自用,實不足取,但他為先生偉業創建軍隊之雄心早已有之。數度應召救急,共歷艱險,出生入死,此心更是可鑒。這是他人無法比擬的,也正是先生所亟須的呀!單憑其忠勇誠篤這一點,先生就該重用矣。」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