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五十五章

作者 ︰ 潘榮琨

孫中山生前的實業計劃,以發展交通為首要,其次是發展工業,然後為發展礦業。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張靜江在政府初立、財政拮據而不能給建設委員會撥付專款的特殊條件下,靈活運用孫中山的實業計劃思想,先抓一部分工業礦業,為的是產生利潤,更好地籌集資金,發展交通業。他在抓電氣業和煤礦事業時,也是秉照孫中山的實業計劃思想,實行私人資本與國家資本的結合。孫中山實業計劃的第一部分稱︰「中國實業之開發,應分為兩路進行︰一是個人企業;二是國家經營是也。凡事物之可以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適宜者,應任個人為之;由國家獎勵,而以法律保護之……至其不能委諸個人,及有獨佔性質者,應由國家經營之。」張靜江正是秉承了這一思想,積極從民間籌資,成功地整頓改造了南京電廠、長興煤礦,新建了戚墅堰發電廠及淮南煤礦。如今,他在實踐中遇到了工業生產擴展後面臨的交通運輸問題,更加體會到孫中山「以發展交通為首要」的建設藍圖的深識遠見。

張靜江曾在民國十年秋的一次拜訪孫中山的晤談中,在上海孫中山寓所傾听過對方對中國國家建設構想,其中有關鐵路建設,即是在中國中部、東部、南部,建築蜘蛛狀的鐵路網絡,而網絡中的一根主線,即由安徽蕪湖通向東方大港乍浦。但是,這條鐵路始終未能動工建築。然而,孫中山的國家實業計劃思想已深植張靜江的腦海之中,他在決定建築淮南鐵路的那一刻起,就決心以余生的全部精力,完成孫中山的遺願,建設貫通中、東、南部的全國鐵路網絡。

張靜江決定開始籌建淮南鐵路。他召集了一批專家,研究決定從礦區田家庵開始,經大通、九龍岡兩個礦區,向南再經水家湖、下塘集,到安徽省會合肥。在合肥匯入中樞鐵路網以後,淮南鐵路再向東南折往橋頭集,沿巢湖岸到達湖東的巢縣,又繼續向東南方向,行經銅城閘,最後抵達皖中貨物集散地裕溪口。

設計中,該線全長二百三十六公里,以貨運為主,兼顧沿途大小站的部分客運。有了這條鐵路線,今後淮南煤礦的煤就可以直抵長江邊,然後通過長江貨輪,向上游輸至九江、漢口,向下游則運抵南京、上海,成為國內鐵路運輸的一條大動脈。

為了籌集大量資金,張靜江一邊督促建設委員會的專家們對此計劃進行實地勘察,做出詳盡的築路方案,一邊又親赴上海,同老朋友李石曾一道,邀約了一批滬上商賈,組建成立了「中國鐵路公司」。

由于中國鐵路公司的股東都是商人,對于籌資,張靜江不是很擔心。他在該公司成立後,在上海滯留了一些時日,專門研究孫中山生前設想的由蕪湖鋪築鐵路通往東方大港乍浦的計劃。鑒于當時國內戰亂不已,黨內權力之爭也從未間歇,加之中央政府和地方的矛盾,政府人事上的干擾等等因素,張靜江最後決定變更計劃。

張靜江以中國鐵路公司名義向中央政府報告的全國鐵路計劃,擬從蕪湖開築,蜿蜒東南,經安徽省內宣城、寧國,過歙縣從東面進入浙江省。

浙江省內原計劃有杭江鐵路(後發展為浙贛鐵路——作者注),新的鐵路計劃從蕪湖經歙縣入浙的鐵路線,經淳安,過開化、江山,然後進入江西,在貴溪同浙贛線交會,然後經仙霞關進入福建。計劃中,鐵路線將貫穿福建省,即經浦城、建甌、南平,直抵福建沿海南端的詔安,從詔安進入廣東省。

在廣東省內,鐵路線將把潮安、陸豐、惠州、增城、廣州連接起來,在廣州同廣九鐵路交會。而在始發點蕪湖,將另築一條線路直通南京,同京滬鐵路交會。這樣,由江蘇省的上海、南京,經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諸省,連接九龍、香港,則長江以南的重要都會全部構築在這個鐵路網絡之內。

由于該計劃十分龐大,中央政府經慎重審核給予批準,取名「江南鐵路」,中國鐵路公司也因此改名為「江南鐵路公司」,由宋子文任董事長,張靜江為總經理,首次籌資200萬元。

建設委員會主持建築的淮南鐵路以及江南鐵路公司策劃的江南鐵路蕪湖、宣城、南京段,均開工于1931年,竣工于1936年。淮南鐵路的建成,接通了平漢鐵路和隴海鐵路,使中原地區東西南北的鐵路交通連成一片,成為當時內地建設的一項極輝煌的成績。♀江南鐵路蕪湖、南京、宣城段的建成,則使江北鐵路網通過安徽南下與江南鐵路網接成一片的希望成為可能。可惜的是,由于日本侵華造成的不利局面,淮南鐵路在日軍佔領後被破壞拆除,而江南鐵路的計劃也隨之告吹。南京、宣城鐵路與江西境內浙贛線的溝通,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中期,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施工完成。

張靜江主持建築竣工的鐵路還有一條,那就是浙江省境內自杭州至江山之間的杭江鐵路。浙江省的江山與江西省的玉山接壤,完成了杭江鐵路,則西進株洲同京廣線連成一片的希望就更加接近。計劃興建杭江鐵路,幾乎與整理淮南煤礦同時進行。當時,張靜江還兼任著浙江省政府主席。他作出決定,以浙江省建設廳出面,向南京方面借調杜鎮遠等專家至杭,專門從事杭江鐵路的勘察設計和籌建(後杜鎮遠升任杭江鐵路工程局局長——作者注),而建築杭江鐵路的資金,則由浙江省自行解決。

1929年12月,浙江省政府發行建設公債1000萬元,年息8厘,由田賦附加建設特捐作抵,解決築路所需的資金。次年元月20日,《省府組織法》公布,確定省為地方行政最高機關,一方面秉承中央命令,執行中央方針政策,一方面綜理指揮監督地方行政與地方自治。省政府設民政、財政、教育、建設四廳。為杭江鐵路工程事,建設廳做了專門研究並報請省政府批準,成立了杭江鐵路工程局。

1930年3月,萬事俱備,杭江鐵路正式動工。經過兩年的施工,自杭州經蕭山、諸暨、義烏,接通金華。次年10月,杭江鐵路全線竣工。這時,張靜江決定一鼓作氣,將線路延進江西境內。在這年年底,江山與玉山接通,杭江鐵路工程局亦改組為浙贛鐵路局,設置成立了玉南段工程處,專事負責從玉山至南昌鐵路的建築。這條鐵路線,到1936年1月全線竣工,當時,還在南昌舉行了浙贛鐵路全線通車典禮。

張靜江致力于國家建設,其工作精神和工作態度深受委員會同仁和下級干部的敬佩和贊賞。他因長期腿疾行走不便,卻拄著個拐杖四處奔波。他的眼楮也不好使,醫囑不宜疲勞及過度用眼。但他心急于國家的貧窮落後,要做的事情太多,竟常常不顧家人和同事的勸阻,廢寢忘食地工作。有一次,他到蕭山去視察杭江鐵路進展情況,適逢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車子開了一程,離目的地尚有一半行程時,竟無法再向前行。他便棄車步行,冒著飄潑大雨向前趕。隨行的鐵路工程局局長杜鎮遠勸道︰「張公,這等惡劣天氣和道路,極不適宜步行。這里的工程有我,你盡管放心便是。」

張靜江搖搖頭道︰「我來這里,就是要實地了解情況,不達到此目的,叫我如何放心?」說著,繼續朝前走去。撐傘的隨從已被大雨澆得渾身濕透,此時正在抹滿臉的雨水,一個不留神,張靜江已沖進了雨簾,待他趕緊趕上,張靜江的衣襟已濕了一半。

陪同的浙江省建設廳長石瑛隨即上前,一邊給張靜江撐傘擋雨,一邊說道︰「委員長,身體要緊啊,來日方長,咱們擇日再行吧。」張靜江拄拐抬頭,看著黑沉沉的天幕道︰「來日非長也!我早已過天命之年,且體弱多病,還能有多少時日,領命于民眾?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我不能再耽擱了!」

听罷此言,眾人不再吭聲,默默地隨著張靜江,在泥濘的道路中行進。幸好返回去的轎車司機在途中找了幾個人來,臨時做成一副可遮雨的「滑竿」,將張靜江送到了目的地。

即使這樣,張靜江因受風雨侵襲,還是染上了疾病。除腿疾發作外,且有半月余高燒不退。但他仍堅持工作,直到住進醫院。在醫院里,他仍不時約見有關人員,詢問各地工程進展情況,或調閱相關資料,進行研究。未等完全康復,他又提早出院工作。

張靜江身先士卒、不畏艱苦的精神,的確感動了當時的一大批工作人員。當時的幾大工程中,無論是局長,還是工程師,都晝夜趕工,把辦公室搬到工地上,同工人吃住在一起,決不享受絲毫特殊待遇。這種奮斗精神,在當時的社會中確屬少見。他的這種精神,不但使國人對中國的建設有了信心,就是那些投資入股的商人,也大為感動,因而對自己的投資也增加了信心。當時,社會上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如不依靠洋人,憑自己的技術人力,決無法築成鐵路。何況建築鐵路,每公里造價約在10萬元,靠中國人自己出資而不借外債,根本做不成這件事。

然而,張靜江卻為國人樹立了自力更生建設國家的榜樣。在建築淮南鐵路、江南鐵路、杭江鐵路中,他所聘用的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全部是中國人,而工程技術人員中,大都又是熱心報國的青年。這些人抱著建築中國自己的鐵路的信念,不計報酬,艱苦創業,更談不上像洋人那般去講究排場和追求消費,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不少工程費用。

張靜江主持設計和建築的這些鐵路,所有資金全部靠國內商股和地方投入,沒有借用一分錢的外債。由于他始終親自過問工程進度並深入施工現場,運用自己的經營管理智慧,想方設法降低工程費用,使淮南、江南、杭江三條鐵路的造價單項成本大為降低,每公里僅用去3萬元左右,創造了中國鐵路建築史上的神話。

張靜江以心血澆灌的這三朵鐵路之花,在當時戰爭不息、百業凋零的中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連當時的美籍鐵路專家肖靄士(音譯)在視察了杭江鐵路後也豎起大拇指贊嘆道︰「中國人能以這樣少的投入,憑自己的力量建成杭江鐵路,確為世上少見!」

淮南、江南、杭江鐵路建成投入營運,打破了國內某些人對外迷信、對內自卑的觀念,從一定程度上喚醒了民族自尊與自信,更為日後全國各項建築事業的開拓和發展,奠定了精神和物質的基礎。

原國民政府官員、鐵路專家周賢頌在1950年張靜江逝世後曾撰文回憶︰

假如說張先生是新中國交通事業的領導者,我毋寧說他是中國新鐵路之父;因為假如沒有張先生,抗戰的中國,便沒有江南、淮南、浙贛、京贛、湘黔、湘桂各鐵路,與當時服務全國鐵路人們的新精神!

周賢頌還在文章中歷數了張靜江對中國鐵路事業最大貢獻之一、二、三、四。一曰打破了國人無高費用及不借外債就造不成鐵路的自卑觀念;二曰提倡和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造路新精神;三曰鐵路企業從此上下一致、清明廉潔,一掃過去賄賂公行的惡習;四曰創造了鐵路大眾化、服務人民的公僕作風。文章最後說︰

有張先生的勇氣和先知,乃有杭江、江南、與淮南。有此三路,乃有澎湃全國建設新鐵路的運動與人才,與其刻苦耐勞、廉潔服務的風氣。稱張先生為中國新鐵路之父,誰曰不宜?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