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傳 第五章

作者 ︰ 徐剛

江源一直在江源處。♀+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實地勘查一番不就可以當場了斷嗎?中國人寧可「坐而爭源」,不願意「行而溯源」。徐霞客是個例外,可惜沒能一直走下去。

我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說︰「霞客所知前人無不知之,然而前人終無以金沙為江源者,以岷山導江為聖經之文,不敢輕易言改耳;霞客以真理駁聖經,敢言前人所不敢」。

由此可知,在江源的推斷上,徐霞客不是發現者,而是敢于直言者,直言又談何容易?譚先生語中所說之「聖經」,指中國傳統的「聖人之言」而且是上了書的,與基督教、天主教的《聖經》完全不是一本書、不是一回事。

無論如何,關于江源的認識正一步一步推向金沙江。

清康熙帝為了編制精確的全國地圖,曾多次派員深人青藏高原,包括江源在內,在《皇輿全覽圖》上明確標示金沙江上源為「木魯烏蘇河」(蒙語「冰河」之意。)不過總的來說還是模糊的,清廷使臣于1720年到達江源地區後,面對諸多縱橫交叉的河流,不知源在何方,只有感嘆的份兒,回到北京在奏章里無可奈何地寫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闊。

1761年,即乾隆二十六年,齊召南著有《水道提綱》,在該書卷8開頭,齊召南便說「大江源出岷山」。這是為了不給人造成駁難經書的印象,但在寫到金沙江時用的卻是設問的口氣︰「所合水7市與河源相近,曰雅礱江,皆曲折數千里始與馬湖水會而入江,其為大江真源乎?」齊召南自問之後還有自答,那是肯定了︰「金沙江既會雅礱,水勢甚盛……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雖灘多石險,舟楫難行,其為大江上源無疑也。♀」齊召南在書中寫到金沙江有三條源流,正源木魯烏蘇河,今布曲;喀匕烏蘭木倫河,今尕爾曲;拜都河,今冬曲。

《水道提綱》說明,在18世紀中葉,國人巳經實際上擺月兌了「岷山導江」的教條,而把搜尋的腳印和目光置于真正的江源環境、水系分布了。更進一步的細節,如沱沱河、雜爾曲上源的起點位置、水流長度,則依然不知所以。

對長江流域及江源,外國的探險家們也多次涉足。

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1867年開始的18年間,5次率領武裝探險隊深人新疆、青藏高原,2次到達通天河上游。1898年、1902年,沙俄又派科茲洛夫率隊兩次經過柴達木盆地,翻越巴顏喀拉山,到了通天河北岸。1892年,美國人洛克希爾走得更遠,到了尕爾曲。1896年,‘英國人韋爾伯到達楚瑪爾河上游的多爾改錯。瑞典人斯文赫定也到過柴達木盆地南緣的昆侖山附近。他們均已到了長江源區,卻均未抵達長江源頭。

源頭是真正退隱的晚清及民國年間,有關江源的著作很多,在西學東漸之風的影響下,中國人真正開始了對地理的關心與知識的傳播,但,就對江源的認識而言,卻始終未能超出《水道提綱》,且各家之言近似混亂。可以勉強歸納為一源、二源和三源說。一源說以布曲為長江正源;二源說以布曲為南源、楚瑪爾河為北源,不確定何為正源,此說也有以尕爾曲為南源、沱沱河為北源的;三源說是中源為布曲,南源為當曲,北源為楚瑪爾河,也有以尕爾曲為南源、楚瑪爾河為北源、沱沱河為中源的。

1946年初出版的《中國地理概論》寫道︰「長江亦名揚子江,源出青海巴顏喀拉山南麓……全長五千八百公里,為我國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內,有南、北兩源,南源曰木魯烏蘇,北源曰楚瑪爾。」這本書告訴讀者,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而長江又源出該山之南麓,便有了「江河同源一山」,「長江、黃河是姐妹河」之說,並載人中小學地理課本。此種影響還包括長江全長5800公里為世界第四大河等,一直流傳到1949年以後的幾十年間。

對長江源頭的認識如此之艱難、緩慢,實際上也就是對長江的心理上的冷淡和輕視。當黃河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惟一搖籃時,長江的地位、長江流域的考古發掘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們曾經漠視過一條大江。

長江的源頭究竟在哪里?

這個問題直到20世紀的70年代才有了答案。千古之謎得以解開,錯誤記述得以糾正,是在1976年夏天和1978年夏天,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兩次組織江源考察隊,深入長江源區,進行實地勘察的結果。

長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間,這里有大大小小十幾條河流,較大的有三條,即楚瑪爾河、沱沱河、當曲。這三條河的比較是︰楚瑪爾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干涸,不可能是長江的正源。當曲的流域面積與水量雖然最大,但根據「河源惟遠」這一原則,確定︰水量比當曲小而長度比當曲遠18公里的沱沱河為長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有東西二支,東支發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雪山的西南側,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崗雪山西側,海拔6513米。東支較西支略長,故長江的最初源頭應是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雪山。

各拉丹東雪山上段是一條巨大冰川,名為姜古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滴滴,便是萬里長江的初始流出。

1978年1月13日,新華社向全世界公布了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

長江究竟有多長?源頭在哪里?經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勘查的結果表明︰長江的源頭不在巴顏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長江全長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還要長,僅次于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

1978年1月14曰,美聯社從曰本東京發出的一則電訊稱︰長江取代密西西比河,成為世界第三長的河流。

沱沱河發源于各拉丹東雪山群姜古迪如冰川的西南側,它的東西兩支匯合後叫納欽曲,這是一股冰川融水匯聚而成的小溪流,水面寬3米,水深0.2米左右,由南向北在谷地中緩緩流淌30公里,與切蘇美曲合流後始稱沱沱河。沱沱河繼續往北,這個時候它已經不是納欽曲這樣的小溪了,但依然很難使人想到這是奔騰咆哮的萬里長江之初。它的初露鋒芒應該是北流途中,切穿了祖爾肯烏拉山,形成長數公里的峽谷,河岸陡峭壁立,高出數十米。至葫蘆湖東南,接納江塔曲後向東流去。沱沱河流經沱沱河沿時,河床寬闊,流速緩慢,多散流、漫流、汊流,為寬谷流蕩型河流,又因沙洲隨起,汊道時分時合而被稱為「辮狀水系」。最大水深約3米,寬20至60米,測得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29.1立方米,最大流量可達每秒750立方米。再向東,流至囊極巴隴與當曲匯合,由此開始就叫通天河了。

沱沱河河長375公里,流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

沱沱河沿為萬里長江第一鎮,海拔4700米,千百年來這里荒無人煙,只有沱沱河水留下的濤聲,卻也一概地沒入高原的沉寂與荒涼。1954年,青藏公路建成通車,這里才有了固定的帳篷,現在是唐古拉山鄉駐地,青藏線上的要沖,常住人口千余人。1987年10月,沱沱河大橋落成,橋長324米,寬11米,是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從地理學的角度說,長江源頭是一個比較寬闊的自然區域,它包括楚瑪爾河、沱沱河、當曲的流域範圍,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300公里,面積為10萬平方公里。這里平均海拔4400至4700米,年平均氣溫在零下4攝氏度至零下5攝氏度之間。7月份氣溫最高,應該說是源頭的夏天了,為5攝氏度到7攝氏度。1月份多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凍土層廣泛分布,冰川地貌發育。

楚瑪爾河是長江源頭的北支源流,藏語意為「紅水河」。

當曲是長江源頭的南支源流,藏語意為「沼澤河」’蒙古語稱阿克達木河,意為「寬闊的河」。上游有大片沼澤,支流多,流量大。其一級支流布曲又稱犛牛河、拜渡河,布曲支流尕爾曲曾被稱為木魯烏蘇河。

沱沱河現在是名正言順的長江正源,藏語稱為瑪爾曲,意為「紅色的河」,蒙古語稱「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平靜的河」。

各拉丹東,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在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至20公里的區域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0多座,冰雪覆蓋面積達800多平方公里,發育有130多條現代冰川。

當筆者敘述以上有關長江源頭的大致情形時,這些河流以及山峰的藏名和蒙古文名字巳經告訴我們,在這冰雪源區,最早的發現者是誰了。

他們沒有留下名字,但可以肯定那是一些尋找天國仙鄉的靈魂的漂流者,或者是守望著這塊荒野的蒙藏牧民。

也許,真正的發現者從來不認為這是什麼了不起的發現。他們只是覺得這里天更藍水更清,而那陽光下的冰雪,更是一種潔白到耀眼的誘惑,這誘惑直逼心靈深處,不是誘使你佔有,而是誘使你擺月兌。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長江傳最新章節 | 長江傳全文閱讀 | 長江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