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傳 第八章

作者 ︰ 徐剛

是吳承恩寫《西游記》時編撰的,還是古渡口的傳說由他的生花之筆寫進了一部偉作品中?當年,唐僧一行到西天取經路過通天河時,便到了直門達渡口,只見水深流急彼岸可望而不可即。♀+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通天河里的千年老龜願助一臂之力,但有一個條件,托唐僧到西天佛祖那里打听一下自己還有生壽幾何。唐僧一口答應,此事並不難辦。老龜便高高興興地把唐僧師徒馱過了河。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更何況有道高僧。老龜便耐心地等著,不時在通天河畔左顧右盼前瞻後望,等著唐僧歸來。終于等到,已經十多年過去了,還是由老龜馱唐僧師徒過河,到通天河中心時老龜問起生壽之事。唐僧竟答不上來,老龜一氣之下便把唐僧等人晃到了波濤中,悟空、八戒、沙僧一邊救唐僧一邊撈取自西天的經典。忙亂之中,有幾卷被通天河水沖走。回到岸上,唐僧把那些浸濕的經文放到岸邊一巨石上晾曬,那經卷上的字跡卻印到了石頭上,至今字跡猶存清晰可辨,這就是通天河畔「曬經麼」至今,當地藏族人民還在「曬經台」周圍掛扎經幡,壘有煨桑台,敬佛祭河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通天河流走了,歷史的痕跡依然在歷史發生的那些地方,它們或許會退隱,但不會消失。怎麼會消失呢?就連長江源區的那些雪山、那些冰川、那些草原、那些經文、那些神話、那些傳說,還有長江本身都是歷史的啊!長江會流到明天。

長江里流動著的不是明天。

現在我們可以這樣說了,源區就是對長江源頭的護衛與守望。那麼守望者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那些野草、野地、野湖以及各種野生動物。它們只以自己的存在而融合于源區的地理環境中,它們永遠也不會去破壞可可西里,讓江源荒漠化。

守望者中也有人。

那些善良的牧民,那些在古渡口焚香祭河的人,那些堆砌瑪尼石的善男信女們,他們用心靈守望明天的時候,長江源頭感受到的是一種寧靜和淡泊︰

「啊!蓮座上的聖佛!噢!」當源頭確立,流動與接納便成為一條大河的存在方式。

山的剝蝕告訴我們︰凡存在之物均處于磨損消耗之中。

金沙江的回想就是大地的回想。

源頭確立,流動與接納便成為一條大河的存在方式。

從源頭涓滴開始的375公里的沱河的流程,似乎沒有多少非凡之處,轉眼便是囊極巴隴到玉樹巴塘河口的通天河了,這一河段為1563公里。從巴塘河口下行2308公里則為金沙江,面對別出心裁的橫斷山脈,書上說︰「金沙江將要穿山劈嶺、奪路而去。」露的,它將隱沒于橫斷的千山萬壑之間,想像變得撲朔迷離.水與石頭都會生出某種堅硬的感覺,讓思維踫壁乃至粉碎,在墜落中魂飛魄散,剝落所有平庸的外衣,只剩下水分子一般的核,然後追問︰是水到渠成?還是渠成水到?

如果有造物主,並且確定所有細節,看來至大至高是從不棄細小開始的。它讓真理簡單,但絕不讓一條大河單調,在創生的偉大使命中,河流是滋潤者,也是接引者,並且告訴我們什麼叫以柔克剛。

朋友,你看吧,金沙江還在青藏高原的通天河段時,水流清澈,徜徉著,集結著,平緩和順,仿佛是一個高原上的漫步者,為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所誘惑,不忍驟然離去;也是思想者,流程既然遠未結束,生命的另外一種形態將要轟隆隆地閃現,此時此地的平靜便因之而不同尋常了。當金沙江進人川、藏之間的山原地帶後,突然變得狂放不羈,在群山的桎梏間震怒,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地下切、尋覓,在深山峽谷中曲曲折折地流動,自由于束放之間,或者說對這一流程的長江而言,它需要的也只是這樣的有束有放的自由,絕對的自由意味著絕對的漫流,不再有風情和動力,長江便不再是長江。

長江面對的山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山,是大異其趣的。

嚴格地說,人視野所及的是一個或幾個山峰,而遠遠不是山的整體——山脈。山總是連著山,峰總是接著峰,孤峰插天其實是以山脈為根基的,孤而不獨,廣而不平,高大則一起高大,綿延時一起綿延。青藏高原便成了中國一系列高大山脈的大本營,地質學上稱之為「山原」,山之原。山之原,也是冰雪之源、江河之源。

中國地形的氣勢鎊礡,便是從地球的最高極青藏高原開始,自西向東逐級下降,由寬廣的大陸架把中國大陸和太平洋大洋盆地相連接。

中國的山脈大多呈東西走向,而橫斷山脈則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嶺組成,海拔在2000米乃至6000米以上,綿亙不絕。廣及金沙江流經的川、藏、滇交界地區,這些山嶺曾經使中國和外國的地理學家驚訝,其排列獨特的眾山齊駢、縱貫橫切,不知何以名之。「橫斷」一詞,源自我國早期地理教科書,其含義未見專門解釋,可想而知是對東西走向的山脈而言——這是中國乃至亞洲山脈的一般特點——它無疑是橫而斷之了。

橫斷山區的範圍及地理形勢大致如下︰在怒江、瀾滄江和長江上游金沙江之間,山系平行綿延于一狹窄地帶,高山峽谷相間,形勢十分險要,處處皆是畏途,屬于地質學上的「三江褶皺帶」,這便是一般所指的狹義的橫斷山區。廣義的橫斷山區還包括以下兩個部分︰東北部,自金沙江以東至大渡河、岷江之間;東南部,自怒江以東至元江之間,並行山脈有向南散開之勢。無論東北部還是東南部,南北走向之勢仍相當明顯。在這一範圍內,主要有六大山系和六大河流︰

伯舒拉嶺——高黎貢山,怒江(薩爾溫江)他念他翁山-怒山,瀾滄江、湄公河、寧靜山——雲嶺一無量山哀牢山,金沙江、把邊江、元江;沙魯里山,雅礱江;大雪山貢嘎山,大渡河;岷山-邛崍山-大涼山,岷江。

金沙江除了強烈深切之外,已經別無他途了。

沱沱河與通天河在高原上各地寬坦的蜿艇曲流,從此告一段落,鄧柯以下,金沙江的河流形態為之一變,屬深切峽谷,相對高度達1000至1500米,只是在某些地段出現寬谷。金沙江主流的海拔從鄧柯的3340米降至巴塘的3140米,到**與雲南交界處已是2280米。這一河段支溝眾多,成羽毛狀排列;支溝下游切割也很深刻,為峽谷或嶂谷,沿江地貌陡峻而破碎。

這陡峻與破碎是金沙江一路切割的過程殘跡,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後的默默回想。無意間的散落零碎並不想說明什麼,而只是為大地留下一點痕跡——這里曾經發生了什麼。

金沙江正在橫跨中國地形的兩個階梯。

曲麻萊與宜賓之間,是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地形的突變,使大江頓時爆發出無法比擬的激情,激活了每一個水分子的想像力,飛躍、奔突、墜落、切割,面對著橫斷山脈竟毫無懼色,如斧如鋸如齒如刃,把山岩劈開、鋸裂、咬碎,然後奔流,嵌進深沉幽暗的山谷石壁,閃爍著流動的光。橫斷山北高南低,急驟傾斜,金沙江在僅僅為650公里的距離內下跌了1400米之多,平均每公里跌落2米多。

金沙江的千鉤之力,便來自這巨大的落差,濤聲裂石,浪花怒放,那震撼山野之聲說︰落差是美麗的。

到雲南麗江縣石鼓鎮,金沙江突發奇想作了個一百多度的大轉彎,由東南折向西北,至水落河口(三江口)再轉向西南,直到金江附近才又向東流去。這一長達370公里的彎曲,便是「萬里長江第一彎」,其直線距離只有36公里。因為彎得奇特,彎得莫名其妙,便有了專家們的種種論證與推測。我國地質學家丁文江、李春昱提出︰萬里長江第一彎是河流襲奪作用的結果。他們認為金沙江曾經自石鼓經漾漠江而匯入瀾滄江,後因長江的襲奪而成為長江上游,漾濞江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成為一條萎萎縮縮的小溪。地質學家袁復禮反對襲奪說,認為這一大彎曲可以用嵌入河曲予以解釋。沈玉昌則從構造地貌的研究上否定襲奪之說,認為大拐彎的形成,與地質構造線有關。曾昭璇在1984年考察石鼓襲奪地形時發現,古河床卵石層及古谷地的傾斜度說明’古長江確實存在,從而有力地支持了丁文江的襲奪說。曾昭璇還首次提出,長江襲奪金沙江發生于更新世末期。

這是河流與河流的襲奪,是流水的交融與聚集,因為長江要成為長江。

長江第一彎是深切峽谷,彎曲總是與力量和深刻度相輔相成的。在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之間,有一罕見的大峽谷,是為虎跳峽。峽長約15公里,最窄處30米,從江面到兩岸山峰,相對高差達2500米至3000米,有連續的7處跌水陡坎,巨石露出江面,相傳有猛虎一躍而過,因此得名。

早在中外地質學家為長江第一彎爭論不休之前很久很久,世世代代與金沙江為伴的納西族人群中,便流傳著一個機智美妙的神話故事︰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是三姐妹,她們漂亮、活躍、愛唱歌,舞姿也很優美,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幾乎是齊頭並進向南奔赴大海。忽然有一天金沙姑娘做了個夢,夢見東海波瀾壯闊地向她招手,便在石鼓改變了方向。不料剛離開石鼓不遠,便有巋然巨然的玉龍、哈巴兄弟倆擋住去路,決意不讓金沙姑娘遠赴東海,約定早晚輪班看守,堵住去路,金沙姑娘想起哈巴(納西語中蠢笨的意思)有愛打瞌睡的毛病,便唱歌,專門在哈巴輪值時唱,又唱又跳,唱得輕柔之極,舞得優美之極。哈巴一時陶醉竟然朦朧人睡,金沙姑娘趁機沖了出去。如今依然可見的虎跳峽中的陡坎,就是金沙姑娘唱歌時留下的音符;而虎跳峽尾部的三個大灘,則是金沙姑娘得計之後的三聲大笑。玉龍一覺醒來,見哈巴已經放走了金沙江,自個兒還在昏睡之中,便一怒之下揮刀砍掉了哈巴的腦袋。

如今的哈巴雪山似乎是沒有山峰的,光禿禿地兀立著,海拔5396米,在虎跳峽西岸。東岸是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這就是納西族神話傳說中的兩兄弟,如今對峙高聳,各自沉默,看不出有多少手足之情了。

神話與傳說其實最有人情味,它源自自然環境,想像力讓後人驚訝,在自由揮灑中已經蘊含了科學︰金沙江的方向。或許丁文江的襲奪說正是由此而得到啟發的,不過這巳經難以考證了。

繞過玉龍雪山,金沙江南下受雞足山之阻而折向東去,使人不解的是,金沙江為什麼不再于雞足山開山劈嶺深切出一條峽谷來呢?我們只能說,至此,它東流的使命已經展開,縱然再有彎彎曲曲,雞足山卻是可以保全的了。

雞足山位于雲南賓川縣西北,北距金沙江20多公里。傳說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曾經風塵僕僕來到這里,感慨良多,一是雞足山的地理位置,背西北而面東南,山外有山有水,山中有洞有泉,實在是修行禮佛的好去處;二是雞足山的形狀奇特,飲光迦葉合掌道︰「此山真像雞足。」雞足山由此而得名揚名,飲光迦葉便是這里的第一代僧祖。徐霞客先後兩次游雞足山,還編有《雞足山志》,稱︰唐朝時佛教已傳人山中,至明清佛事香火大盛,有36寺72庵5000名和尚尼姑。也有人將雞足山列為中國第五佛教名山。有說法者雲︰

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門,無門,無無門,入無無門。

繼續東流的金沙江,在四川渡口三堆子接納了雅礱江後急轉南下,至雲南元謀縣北才又轉而東流。

沙魯里山是金沙江與雅礱江的分水嶺,主脈起自鄧柯以南的雀兒山,自東南至甘孜附近稱素龍山,繼而向南稱沙魯里山。沙魯里山是山頂面起伏緩和的山體,在橫斷山區駢馳驍勇的山脈形勢中,頗有不爭的況味,可以看作是高原的延伸,有完整的夷平面,使人想起巨大冰川曾經緩慢而莊嚴地移動,所過之處掃蕩夷平一目了然。

相對于高聳觸天的起伏緩和,是別一種大地構造,過渡于天地之間,在這一過渡地帶會有更多的生命故事,可惜已經失傳,但會留下湖泊與「海子」,讓人去猜想。

是猜想而不是追問。

沙魯里山的山頂面上有成群的小湖泊,當地老鄉稱為「海子」的積水凹地,星羅棋布,大小不等,大的可達5平方公里,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傳說中的這些「海子」,既是天神和雲朵擦臉洗塵的所在,也是人群、飛鳥與野獸的飲水之地,漂浮在「海子」里的每一朵雲彩,都在靜靜地浸潤洗滌,天神便附麗其中,是一種大安詳、大寧靜。

你的影子潔淨了,你也潔淨了。

「海子」之間有許多壟崗狀岩屑堆積,人稱「流石灘」,高20米至200米。這是古冰川及寒凍風化的遺存,是冰磧壟、冰川湖、積雪盆在歲月揉搓之後的別樣形態。當更新世時,這里曾經為一個面積達3000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帽覆蓋,是青藏高原巳知範圍明確的冰帽之最大者。

大地戴上了冰帽,冷乎?熱乎?

雅礱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源出巴顏喀拉山南麓,在青海省境內稱清水河,又稱扎曲,流到四川省內後始稱雅聾江,于攀枝花市注人金沙江,全長1571公里。雅礱江與金沙江並行南下,穿行于川西山地的縱谷之間。在很多方面,雅礱江與金沙江有著相似之處︰落差大,水流湍急,多深切峽谷,其水資源蘊藏量達3000多萬千瓦,僅次于岷江。雅聾江至窪里河道有一個拐彎,形狀酷似長江第一彎。古長江的溯源伸長之襲奪,並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連串的行動,在地質運動的一定階段,它不失時機地見機而行,發動了一次又一次襲奪,誰知道這是使命使然呢還是偶然巧合?雅礱江深切河谷的谷坡坡度大多為30度至50度,也有壁立的陡崖,谷坡上部有多級剝蝕面,以谷肩形態出現,有村落與農田分布。

山的剝蝕告訴我們︰凡存在之物均處于磨損消耗之中。沒有山的剝蝕就沒有土壤,人無立足之地。壁立的崖上只有飛鳥可以立足,還有幾叢荒草、荊棘,伸出其中的一枝兩枝,抖動著風,面對太陽,開小黃花。

大雪山是雅礱江與大渡河的分水嶺,連綿300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貢嘎山為最高,也是橫斷山區的最高峰,海拔7556米,位于康定之南。貢嘎山附近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之多,有大小冰川110多條,集中在主峰而向四周放射。最大的冰川有︰大貢巴長10.6公里,小貢巴7.6公里,海螺溝14.7公里,磨子溝13.8公里,燕子溝9.65公里。海螺溝冰川的尾端一直下伸到海拔2830米,伸人森林帶達5公里之長。貢嘎山高谷深削,相對高差在2000米以上。森林線以上為冰緣地形,分布著石河、石海、雪野和凍漲丘,均是天工開物,造化之作。

冰緣與綠色為鄰。

森林和高寒同在。

在林帶以下的干熱河谷中,卻反而顯得淒涼了,這里植被稀少,侵蝕強烈,時有轟然作響的滑坡、塌方、泥石流發生。

金沙江過元謀縣在東川市接納了小江後,又奔騰北去。

小江,金沙江右岸支流,上段稱響水河,中間稱大白河,下游河段稱小江,源出雲南尋甸東湖,北流入東川市匯人金沙江,全長134.4公里。長江數以千計的大小支流中,也許這是最小的支流之一,卻以泥石流著稱于世。因而寫長江的人不能不記。

小江東側的雲南東川市向有「銅都」之稱。出產銅礦的牛牯寨山區地處北煒26度的低緯度地帶,相對高度大,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適宜多種喬木與灌木生長,曾經是林深葉茂綠茵如潮的山里洞天。清朝初年開發銅礦以來,四面八方的采銅者競相來到牛牯寨辦廠煉銅,因為沒有煤礦,就只能砍山上的樹木為燃料。年長日久,至本世紀90年代,寨上荒蕪,山無長木。銅礦挖盡了,煉銅的人發財了;樹木砍光了,小江山川凋敝了,泥石流滾滾而來了。有專家算過這樣一筆賬,若以平均煉1斤銅需10斤干柴計,自清雍正至民國200年間共產粗銅91萬噸,燒掉的木炭至少900萬噸。牛牯寨山區砍伐殆盡之後,代之而起的便是一連串煙燻火燎的地名︰炭棚、白炭山、薪炭窯、雙倉窯、百馬窯、大窯、小窗、中窯、官窯、公窯、平窯、四窯、煉山坡等。

這些伐木燒炭處,充分顯示了名字的命名力,人類創造性破壞的名證。在綠色環境毀滅之後,我們巳經看見了,就連這些地名也都是丑陋不堪的。中國文字所特有的想像和詩情,便也蕩然無存了。

如同生態災難從來就不是孤獨地發生一樣,在種種窯名之後,又出現了另外一些與之相應的地名︰滑腳坡、光頭坡、禿龍角、亂石崗、旱龍潭、亂山、荒村等等。

環境衍生著文化,這文化或者昭示著家園美麗,或者象征著人類末日。

小江環境破壞後引起世人注目的是泥石流。

小江流經牛牯寨山區,這是一種何等的恩賜與榮耀啊!小江小則小矣,然而對牛牯寨來說,卻也是足夠享用了。牛牯寨的先人可以追溯到幾千、幾萬年前,就是這一條小江,水總是清的,波也不驚,浪也不大,滋潤著、滲透著牛牯寨的滿山草木,四時莊稼,200多年的煉銅砍樹之後,小江已經從根本上受到了毀壞,從50年代50多條泥石流沖溝,發展到今天的100多條,作為泥石流頻繁暴發地區而震驚中國,聞名世界,被稱為「地球上罕見的、可怕的泥石流區域」!1971年至1985年的14年間共發生泥石流486次,中斷鐵路運輸508天。泥石流最頻繁的一年暴發30多次,平均一個月發生差不多3次。人怎樣生活?家園怎樣穩固?從清初挖銅挖到現在,砍樹砍到現在,災難近了!報復的日子到了!規模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總量達137萬立方米,瞬間「龍頭」最大流量高達每秒鐘2400立方米,截斷小江,堵塞河道,然後是洪水泛濫,家園淹沒。在失去森林植被的保護之後,小江已經不再美麗,小江意味著大災難。

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瀘水」,藏族稱「布壘河」或「布列楚河」,因產金而得今名。東漢(公元25年至220年)《漢書‘溝洫志》與《漢書地理志》中,略有金沙江水系的記述。橫斷山區的高遠險峻,使金沙江一直深藏不露,人世間對長江、江源的片面認識與金沙江毫不相干。它只是流動著,鑿通著,開闢著,在堅硬中、落差中、彎曲中匯合積聚,如果長江缺少了這樣的上游,怎麼會有中游以下直向東海的雷霆萬鈞之力呢?

這是一條江的上游,這是一個民族的上游,這里也是原始森林廣布、生物多樣化的上游。

上游當然是一番勝境,卻又綿延著高曠、嚴寒乃至冰雪的環境,在一般人視為畏途之地蟄伏、孕育、化生。溫暖並非來自溫暖。寬闊並非源于寬闊。

紀元以後的1000多年間,先人對橫斷山區及金沙江的認識,遠不如對我國西域和青藏地區的了解,直到1635年,徐霞客開始歷時4年的「萬里遐征」,從故鄉江陰出發,經江西、湖南、廣西、貴州而雲南。然後兩次穿越橫斷山區中南部,自金沙江跨瀾滄江、怒江到達橫斷山區南端的騰沖。芒鞋竹杖,跋山涉水,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徐霞客不僅是游山玩水者,他更喜歡探幽發現,他似乎有著這樣的信念︰在人群之外的荒僻處才是生命有可能顯示本原之地。

徐霞客的親近自然,使他成了17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而且無可爭議地名列古代地理學家之首。他在考察了雲南境內的金沙江之後,糾正了相沿已久的江源認識。徐霞客還對橫斷山區的各種地形、水系、喀斯特地貌、植被、地熱、動物群落等,有細致生動的記述和描寫。面對騰沖境內一座已經死去的火山一打鷹山一他記道︰「山頂之石,色赭赤而質輕污,狀如蜂房,為污沫結成者,雖大至合抱,而兩指可攜,然其實仍堅,真劫灰之余也。」徐霞客對點蒼山植被的描述,已經深人到了大環境中小地形的影響︰「頂皆燒茅流土,無復荊翳,惟頂凹間,時叢木一區,荊翳隨之。」徐霞客還告訴我們,其時「順寧(今鳳慶,筆者注)以南多象」,「鶴慶以北多犛牛」。

20世紀末年,當我們回首橫斷山區和金沙江的時候,萬般感慨的不僅是江岸的森林已經砍光伐盡,泥沙俱下已成不可阻擋之勢,還有野生動物,在失去森林的庇護之後,它們今在何方?

金沙江是不同尋常的江。

從某種意義上說,長江的雄沉博大、氣概非凡、偉力無窮,是在金沙江河段孕育的。橫斷山區的磨礪,使長江之水面對任何阻擋而無所畏懼了,墜落、下切、以柔克剛的水之道,不僅僅從河流的意義上,而且更在文化的意義上,深刻于大地之上了。

金沙江全長2308公里,佔長江全長的1/3以上,而河流下切形成的峽谷河道達2000公里,世所罕見。石鼓以上河段大部分介于川、藏之間,被橫斷山區的沙魯里山和寧靜山夾峙,谷寬100至200米,窄處僅50米至100米,河谷與山峰的高差達1000米至2000米,峽谷險峻呈乂形,江面高程由海拔3500多米降至1800米。進人虎跳峽,谷峰高差為3000米,自然落差220米。

我們要記住︰1985年和1986年,中國的長江漂流者,他們獻出的生命以及他們留下的壯歌。就在虎跳峽,1986年9月,一個落水的漂流者在頑石如犬牙交錯的灘頭,巳經掙扎了4天4夜。是當地的5個山民連結起60米長的繩梯,在懸崖絕壁上挽救了一個勇士的生命……

金沙江就這樣折來彎去,彎來折去。

至水落河口,江水突然折而向南,至金江又復東流,經攀枝花市至蒙姑又轉而東北。從石鼓到四川新市鎮1200公里河段,江水穿流于四川、雲南兩省之間,河面或寬或窄,濤聲時緩時急,金沙江除開其最大的支流雅礱江外,重要的支流左岸有松麥河、水落河、普隆河、魚參魚河、黑水河、西溪河,右岸有龍川江、普渡河、以禮河、牛欄江、橫江等。

金沙江,流著金子的江。

金沙江,一路襲奪的江。

金沙江,嵌進山岩的江。

金沙江,曲折拐彎的江。

金沙江,沉思默想的江。

金沙江還是古戰場,這里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復雜地形,同樣為戰爭提供了大舞台,也是殺富濟貧、嘯聚山林者的好去處。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謂「五月渡瀘,深人不毛」,所指的就是渡口以下宜賓段金沙江。太平天國一代名將石達開在金沙江畔戰敗自盡,空懷匡國之志,奈何時運不濟。1935年3月,國共開戰至緊要關頭,蔣介石似乎已經把**逼到了石達開的位置上,嚴令駐軍把守金沙江防線,控制所有渡口,並把全部大小船只鑿沉燒毀,不留片板。4月,**虛晃一招,乘國民黨部隊後方空虛之際,紅軍直逼昆明,當對方回師馳援時,紅軍卻掉頭北上來到金沙江邊的皎平渡,靠1只小船搶渡9晝夜過江而去了。

這一切金沙江可曾記得?也許只有人類因著種種原由而思憶昨日,金沙江卻只是流動,為一切人、所有大地存在物。

金沙江回想金沙江的回想是大地的回想。金沙江就是回想。

過去的科學,有的已成為宗教,或被視為迷信;古代的真實,有的已被當作神話,或者競已失傳。

有水之時,有福之年。

雖有智慧,乘勢利導。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長江傳最新章節 | 長江傳全文閱讀 | 長江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