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二章

作者 ︰ 高冕

天聰三年(1629年),大金國添設了一個新的官置機構——文館,其職掌為翻譯漢文書籍並注記政事,由儒臣分值。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秀才範文程被選拔入館,這是他進入樞機重地的開始。

猶如一把銳利的錐子放入布袋,範文程很快月兌穎而出。

天聰三年金秋十月,皇太極突發奇想,發動遠襲大明國都城的京師之役。範文程隨皇太極出征,參加一系列金戈鐵馬的軍事行動。

範文程竭誠報效。在他眾多的可圈可點的奉獻「禮單」中,最令皇太極稱心的,當屬設計除掉大明國薊遼總督袁崇煥。

除掉袁崇煥,攻克寧遠、錦州,進而蕩平山海關,這是久久縈繞于金國大汗皇太極腦際的夢想。

袁崇煥是金國大汗和八旗勁旅的克星。

三年前,父汗努爾哈赤兵敗寧遠,氣急敗壞,毒疽突發,悒郁而死。在白山黑水間締造和指揮八旗軍征戰四十四年,先後取得古勒山之役、烏碣岩之役、哈達之役、輝發之役、烏拉之役、撫清之役、薩爾滸之役、葉赫之役、開鐵之役、沈遼之役、廣寧之役十一次大捷,素有「用兵如神」美譽的女真統帥,懷有「射天之志」的大英雄努爾哈赤,一跟頭栽在采用「堅城利炮」之術的袁崇煥腳下。時年四十二歲、從未上過戰陣的袁崇煥,因取得寧遠大捷,由區區寧前道躍升為遼東巡撫。

皇太極咽不下這口氣,接過先汗遺下的弓馬,于努爾哈赤死後第九個月,即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再度率傾國之師,圍攻袁崇煥統率守御的寧遠、錦州城,發起寧錦之役。皇太極對這一役高度重視,這是他接替大金國最高權力後**指揮的第一場戰爭。皇太極先攻寧遠不克,再攻錦州也不克,又攻寧遠仍不克,歷時二十五日,大戰三次、小戰二十五次,皆以金軍失敗告終。與當年父汗努爾哈赤一樣,皇太極在袁崇煥「堅城利炮」面前同樣踫得鼻青臉腫。袁崇煥獲此大捷,聲名益彰,朱由檢當皇帝不久,專門在宮內保和殿旁的平台接見了他,賜尚方寶劍,擢升他為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總理今河北北邊和東北地區的防務。袁崇煥及其堅守的寧遠、錦州城,遂成皇太極謀取中原不可逾越的一堵牆。皇太極對殺父辱國之仇銘心刻骨。然而,八旗勁旅尸橫遍野的慘敗,尖銳昭示這樣一個事實︰袁崇煥這廝惹不得!

「昔皇考太祖攻寧遠,不克;今我攻錦州,又未克。似此野戰之兵,尚不能勝,其何以張我國威耶!」皇太極怒火中燒。

皇太極決計為父為己雪恥。天聰三年十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于深夜悄然開拔,避開袁崇煥堅守的寧錦防線,繞道漠南蒙古,從龍並關(河北遵化北)、大安等處分幾路毀邊牆而入,揭開了遠襲京師的帷幕。他這一招非常高明。明王朝一直將重兵布于寧遠、錦州一線,山海關以西則城垣頹落、軍備廢弛,邊防形同虛設。清軍勢如破竹,席卷而來,連克數座邊城,攻陷軍事重鎮遵化,突襲明王朝都城北京。如此一來,袁崇煥鎮守的寧錦防線遂成廢物。皇太極非常得意。袁崇煥聞訊大驚失色,帶上部將祖大壽,急點九千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入山海關應援,于十一月九日搶在皇太極之前進駐薊州。三日後,皇太極大軍方趕到薊州城。他萬萬沒想到,袁崇煥竟已捷足先登,驚詫之余,不禁暗暗嘆服對手的神速。他決定不與袁崇煥交火,悄然甩開先據薊州的這個大克星,揮師西進,連克玉田、三河、香河諸城,十五日駐軍通州。袁崇煥急率兵馬追趕金軍。十六日,當袁崇煥率部抵達都城左安門時,金軍前哨也逼抵城下。二十日,金軍大部隊蜂擁而至。袁崇煥率部與敵激戰于廣渠門、左安門和永定門外。皇太極親自督戰,左沖右突,前僕後繼,卻連戰連敗,傷亡慘重。無可奈何,他不得不率部撤至南海子扎營。

袁崇煥這廝真是可恨至極!皇太極羞惱不已。

袁崇煥部遠途增援之後又是連日鏖戰,疲憊不堪。他要求朝廷打開城門,讓部隊輪流進城休整。但崇禎帝竟然不同意。袁崇煥只好令部隊在城外東南隅所宿營。令人奇怪的是,從大同趕來增援的滿桂統領的部隊,卻獲準同意進城休息。原來,袁崇煥尚在薊州城時,崇禎帝就听到流言,說金兵之所以能突入內地,是因為袁崇煥暗中導引所致,故下令袁部不得過薊州一步;十六日那天,袁崇煥率部剛抵左安門,金軍前哨恰好也抵達京城,都城內因此流言紛起,說是「崇煥召敵」,生性好疑的崇禎帝對袁更是大起疑心。正一門心思抗敵的袁崇煥,對于蹊蹺之事並未用心琢磨。

皇太極親自察看袁軍大營,見陣容嚴整、無懈可擊,回營後不禁連連嘆息。

這時,儒士範文程來到他面前。在皇太極屏退左右之後,範文程向他密進一計。皇太極听後連連擊掌叫好,遂依計行事。

金軍抵達北京城時,抓獲兩名太監,派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等人監守。在範文程進獻密計的當晚,高鴻中、鮑承先兩人來到監所,靠近兩個太監睡覺的地方,先是煞有介事地察看太監有沒有睡著,爾後,一方沖著另一方耳朵,壓低聲音耳語道︰「今日撤兵,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有個楊姓太監此時並未入睡,剛才高、鮑來查時故意假寐,此時尖起耳朵竊听,將高、鮑兩人耳語一一記在心中。二十九日,高、鮑有意放縱楊太監逃跑。楊太監立即求見崇禎帝,將此非同小可的絕密情報稟報皇帝。崇禎帝听了這一爆炸性情報,遂將袁崇煥的對金主和態度聯系起來,對其變節投敵之事深信不疑。

十二月一日,崇禎帝命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人前往紫禁城,說是「議餉」。然而,京城九門緊閉,鐵桶一般,無路可進。城里放下一只筐來,令袁崇煥坐到里邊,城上守軍將他吊上城頭。袁崇煥進了宮,見了皇上,才知大事不妙。皇帝召他並非議餉,劈面就是一通質問,一群早就埋伏起來的錦衣衛虎狼似的撲上來,以叛國投敵的罪名將其拿下,打入死牢。一向對袁不滿的魏忠賢余黨王永光、高捷等,乘機落井下石、大潑髒水。滿朝文武、草民百姓也都認定袁崇煥里通外國、可惡至極,沒有一個人為他鳴冤叫屈。次年八月十六日,崇禎帝下令對時年四十六周歲的袁崇煥處以磔刑,將其千刀萬剮、碎割而死。許多人見了拍手稱快,爭食其肉,發泄對「賣國賊」的憤懣之情。袁崇煥親屬也遭牽連,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

因立下非常之功,範文程加官晉爵,被授予游擊世職。

《清代碑傳全集》記載了範文程行反間的事跡︰「時明寧遠總制某將重兵居前,公進密謀,縱反間,總制獲罪去。」碑傳中「寧遠總制」,就是袁崇煥;「公」,就是範文程。

崇禎帝中計殺死袁崇煥,後果非常嚴重。袁被捕下獄時,祖大壽在旁兩股瑟瑟打顫,驚駭萬分,怕落得與主帥同樣下場,出宮後立即率軍東奔,毀山海關而出。袁崇煥部獲悉主帥被捉拿,瞬時散去一萬五千之眾。滿桂部寡不敵眾,被金軍擊潰,滿桂戰死于亂陣之中,高級將領總兵官黑雲龍、麻登雲被俘投敵。皇太極大獲全勝,揮軍離京東歸之際,又趁勢拿下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在山海關內、距明王朝都城咫尺之地,建立起未來進攻的戰略跳板。

史學家李洵、薛虹先生在所著《清代全史》第一卷中認為︰「這是明方一次重大的失誤,造成政治上軍事上的嚴重後果,削弱了明方在遼東的防御體系和部署。」

範文程兵不血刃,借崇禎帝之刀,就將金軍勁敵袁崇煥除掉了。就此巧妙一計,成就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君主動用千軍萬馬都未能實現的夢想。

當然,範文程向皇太極進奉的這份殊禮,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奉獻得了的。此計成功,是建立在對明王朝**底牌的深刻了解,對崇禎帝多疑性格的精微洞察基礎之上的。這是範文程蓄積已久的政治智慧一次星雲放電式的耀眼釋放。

在此後很長時間內,人們一直將袁崇煥視為叛國通敵之輩,為之不齒。直至乾隆年間校訂《清太宗文皇帝實錄》時,補述皇太極計除袁崇煥內幕,真相大白,人們才知袁崇煥原來是明王朝大大的忠臣。這才有了後來修建在北京廣渠門的「明袁大將軍墓」,以及修建于龍潭湖的「袁督師廟」。不然,袁忠臣真將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

在金與明爭奪天下的戰火硝煙里,範文程還展示了杰出儒士所獨有的智勇風采。

範文程之勇,不是蠻勇,也不是悍勇,而是發散著智慧光芒的智勇。他在跟隨皇太極揮師入關、遠襲京師之役中,奉命揮率一支助攻部隊,精于籌劃,工于用計,連克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五座邊城。大安口金軍被明朝軍隊包圍,危急關頭,範文程立即調遣火力最強的火器營,向敵發起猛攻,迅速打破明軍圍困。皇太極親率主力部隊進攻永平時,委派範文程駐守軍事要地遵化。明軍為奪回遵化,發動猛烈反撲,關鍵時刻,範文程身先士卒與敵血戰,將敵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天聰五年(1631年),金軍圍攻大凌河城,守城敵軍被迫投降。但是,投降的部分蒙古兵暗殺其將領後重新反叛。皇太極對此非常惱火,打算將他們全部屠殺。範文程犯逆鱗,從容勸諫,陳說利弊得失,使皇太極打消殺心,五百多名蒙古兵得以免除殺身之禍。還有一次,一支明軍部隊據守西山之巔,負險死守,金軍久攻不下。範文程躍馬向前,單槍匹馬勇闖敵陣。進入敵方營壘後,他講清形勢,曉以利害,經過一場舌戰,使敵軍斗志瓦解,紛紛棄甲請降。皇太極獲悉大喜,將投降的軍隊全部賜給範文程。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