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二十三章

作者 ︰ 高冕

朱珪死後,哀榮備至。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逝世第二日,嘉慶帝親臨其府上哭奠,並不經內閣討論草擬,頒諭親賜朱珪謚號為「文正」,獲得乾隆朝僅大學士劉統勛享受過的同等哀榮。為此,他特在上諭中說了一番理由︰「朱珪在朝五十余年,外而揚歷督撫,內而薦直綸扉,身躋崇階,從未稍蹈愆,尤絕無瑕玷。靖恭正直,歷久不渝。猶憶伊官翰林時,皇考簡為朕師傅,爾時朕于經書已皆竟業,而史鑒事跡均資講貫。其所陳說無非唐、虞、三代之言,不特非法弗道,即稍涉時趨之論,亦從不出諸口,啟沃良多。揆諸謚法,實足以當‘正’字而無悔!毋庸內閣擬請,著即賜謚‘文正’。」隨後,嘉慶帝派早已秘密內定為皇太子的綿寧代他前往祭奠,殯送朱珪時派慶郡王永璘前往主奠目送,「以示朕眷懷舊學、哀榮備至之至意」。不僅如此,嘉慶帝還親自寫了一首十二韻詩,派人前往朱珪靈前祭焚。翌年三月,嘉慶帝謁清西陵,雖然朱珪墓地離他經過的道路有好幾里地,但他想起三個月前去世的恩師,特派戶部左侍郎英和前往賜奠,並親撰祭文,內有「哀我哲輔,松楸在望」之句,表達了他對恩師真摯而深切的緬懷。朱珪逝世臨近十周年之際,嘉慶帝親自到恩師墓園賜奠,憑吊感懷,留下「講帷昔年共,《五箴》誨早垂」,「灑淚乘騮去,回望縈悲思」等詩句,感念師傅栽培輔佐恩德,表達自己對恩師永別十年的綿綿哀思。

嘉慶帝給予師傅朱珪的寵榮和禮遇,可謂超逾常格。對此,《滿漢名臣傳》稱︰「恩遇之隆,古所未有也。」《清史稿》則稱︰「恩禮始終無與比。」

朱珪得到嘉慶帝寵信,主要原因起碼有這樣幾條︰一是成功培育了皇太子永琰。在朱珪諄諄教導下,皇太子永琰在激烈的繼位人競爭中保持和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長為符合乾隆帝心意的帝位繼承人,順利獲得王朝最高權力,君臨天下。♀二是經得住考驗。因和珅作梗,不僅丟掉了將要到手的大學士職位,而且失去兩廣總督高位,將他貶到安徽擔任巡撫,遭受這一沉重打擊後,他沒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是親赴災區賑災,整肅吏治,確保大災之年無**,大災之年「官吏無侵蝕」。三是輔佐有方。嘉慶帝有一首志感詩稱︰「入閣贊機務,輔治惠澤施。方期久論道,豈料身騎箕?」表示他受恩師輔佐惠澤很多,他多麼期待恩師能夠長久輔佐,但老天卻將他請走了,遺憾之意溢于言表。朱珪不僅在軍國大事上給嘉慶帝出了許多好主意,而且數度掌握考試大權時都選才有方、秉公行事,竭誠為國家搜羅英才。《清史稿》稱︰「珪文章奧博,取士重經策,銳意求才。嘉慶四年典會試,阮元佐之,一時名流搜拔殆盡,為士林宗仰者數十年。」依靠朱珪悉心輔佐,才有嘉慶帝「初政之美」。四是為官清廉。他做官五十余年,任總督、巡撫地方大員多年,從不收受部屬一文錢,還把積蓄的養廉銀奉獻給官家,四十年獨居無妾媵,生活非常清貧。他病重時嘉慶帝前往探望,見其居舍簡陋狹小,門前竟無法過車。死後遺物,只有一布衾、一布被,幾箱殘書。嘉慶帝與隨行人員見了,為之震驚,為之感動,無不潸然淚下。「半生唯獨宿,一世不貪錢。」嘉慶帝為恩師所寫的五言挽詩中的這一詩句,是對他為官為人的充分肯定。

然而,帝師在皇帝心目中畢竟是臣子。一個臣子,要讓挑剔、寡恩、高傲的皇上依戀、感動、佩服是極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常人不願付出、難以付出的東西,朱珪做到了。

追求無為

8?道光朝紅人/曹振鏞

追求無為

曹振鏞為官政績平平,無赫赫建樹,卻仕途通達,升得很快。此公不僅得寵令人吃驚,固寵亦令人吃驚。平平庸庸卻能平步青雲,無所建樹卻能長保榮寵,其中必大有奧秘……事理透徹必簡明,曹相國將做官秘經用六字說盡,堪稱一絕。此公無論立德、立業,均沒有什麼可以名垂青史的,但這一做官六字訣卻成為官秘讖。不然,這一密室耳語、只授得意門生的做官真經,怎會一出口便廣受追捧、經久不衰呢?

進入道光朝,滿朝文武中最得寵、最走紅的當屬曹振鏞。

道光元年(1821年),他一下躍居領班軍機大臣高位。在上一年九月,也就是嘉慶帝當權的最後一年,曹振鏞才爬進軍機大臣這個核心圈子。之後,他一直高居領班軍機大臣之位,還榮晉太傅、位列「三公」,直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十高齡時死于任上。清朝不設宰相,但曹振鏞的地位實際上相當于宰相。自雍正朝設立軍機處以來,這一輔助皇帝執政的中樞機構,參議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司法等重要機密和對重要官吏的考核任用,實際上取代內閣職權;軍機大臣每日入值于皇帝寢宮養心殿外的值房值班,以備皇帝召對,皇帝出外巡幸則隨同前往,朝廷重要機密事項均由軍機大臣直接面奏皇上請旨,或者草擬諭旨請皇帝裁決,原屬內閣的票擬、承旨大權,全部掌握在軍機大臣手中;軍機大臣無定員,通常三至七人,品位最高的充任「領班」。道光朝歷時三十年,先後由曹振鏞、潘世恩、穆彰阿三人擔任領班軍機大臣。潘世恩任領班軍機大臣僅一年,原來排名在其後面的穆彰阿就躥上來,超越了他,連續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十四年。論當領班軍機大臣的時間,穆彰阿只比曹振鏞少一年,但此公下場不好,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月被革職。曹振鏞死後,盛享哀榮,道光帝親賜其「文正」謚號。「文正」是清代賜予文官的最高謚號。生晉太傅,死謚「文正」,在清一代漢大臣中屈指可數。因此在道光朝大紅大紫,始終保持高位榮寵的,當屬曹振鏞。《清史稿》稱︰道光帝對曹振鏞「恩眷之隆,時無與比」。

曹振鏞為官政績平平,無赫赫建樹,卻仕途通達,升得很快。

他生于乾隆十九年(1755年),安徽歙縣人,乾隆朝戶部尚書曹文埴之子。安徽歙縣有讀書做官的悠久傳統,他父親又是高官,讀書條件得天獨厚。他頗能讀書應試,學而優則仕,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十六歲即考中進士。乾隆帝從當年新科進士中親自挑選數名才學兼優、年輕力壯者為庶吉士,他被幸運挑中,成為清代最高級別的官學生。由皇家供養在學館深造三年後,他被授予編修,躋身翰林院。按照一般情形,士子由秀才而舉人,由舉人而進士,由進士而翰林,大多已兩鬢斑白,少說也有四五十歲。曹振鏞卻在二十九歲就點了翰林,可謂士林中的佼佼者。一點翰林,人如涂金。翰林雖只是七品芝麻官,官階卑微,卻是天子文學侍從,為清代所重,官員升遷以此為終南捷徑。當時,有「卜相非翰林不與」之說。卜相,就是選拔宰輔、大學士之意,也就是說,想要當宰相、大學士位極人臣,必須具備翰林資格。在翰林院讀書養望,混得好的,入值上書房,當皇子師傅,或者入南書房,做天子近臣,往往很快就能榮華富貴;混得差一些的,來日外放也能撈個知府什麼的,為官一方,躋身中級官員之列。翰林中人能否有大出息,大考十分關鍵。大考俗稱「翰林出痘」,一般六年一次,關系升黜大事。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曹振鏞參加大考,成績平平,名列三等。乾隆帝考慮到他是尚書之子,說是其才可用,將他連升三級,破格由正七品編修擢升為從五品侍講。他沾了父親的光,才得以逃過「出痘」之劫,出人頭地。後來幾年,他又升了兩級,至乾隆末年當上從四品的侍讀學士。這一期間,曹振鏞所走的路,幾乎都是踩著他父親的足跡走過來的。其父曹文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考中進士,之後選庶吉士,授編修,後四次升官,當上翰林院侍讀學士。曹振鏞步其父親後塵走來,雖未成為仕途暴發戶,但也順溜非常。他進士未入一甲,大考未得一等,短短十幾年從布衣士子平地而起,一下做到從四品朝官。

進入嘉慶朝,曹振鏞更是大走官運。嘉慶三年(1798年),他大考得了二等,官升一級,晉為正四品的少詹事,成為詹事府的副長官。詹事府在古代系輔導東宮太子機關,清代自雍正帝建立秘密建儲制度後已不預立皇太子,這一機關遂成翰林院官員升遷輾轉之地。就在這一年,父親逝世,他丁憂歸籍,解職喪居盡孝道。守制歸來,連蹦兩級,晉升為政通使,成為中央管理公文事務的機關政通使司的長官,官至正三品。之後,官道上一路順風,歷任內閣學士、工部和吏部侍郎,嘉慶十一年(1806年)擢升工部尚書,爬上從一品高位。這一年,他五十一歲。他參加編纂的高宗實錄告成之後,獲太子少保餃,榮獲高官重臣都很想得到的榮譽頭餃。隨後調任戶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嘉慶十八年(1813年),調任吏部尚書,晉協辦大學士。不久,榮晉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晉太子太保,官至正一品。清代文官以獲得殿閣大學士為榮耀。乾隆十三年(1748年),確定大學士員額為滿漢各二員,冠以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之名。殿閣大學士為文官最高品秩,當時榮稱大學士為「相國」、「宰執」、「揆席」。體仁閣大學士為文臣四魁之一,這是千萬官員所夢寐以求的。終嘉慶一朝,曹振鏞官位雖隆,獲得文官最高品秩,但並未進入權力核心層軍機處。自雍正朝設立軍機處以來,大學士只有進入軍機處才擁有實權。

歷史車輪碾進道光朝,曹振鏞才大紅大紫起來,成為皇帝最為倚重的寵臣。但是,閱讀他的傳記資料,其為新皇帝倚重的背後,仍缺乏不同尋常的建樹和事跡。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