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三︰教育孩子,不能有目的地助人
助人為樂所反映的是一個人的高尚品德,但若是出于某種目的而去幫助別人,那樣這種品德就變了味道,也就不能算作是高尚的品德了。♀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
一天,7歲的夏寧攙扶一位老女乃女乃過馬路,他的行為得到了老女乃女乃和周圍行人的夸獎。從那以後,夏寧開始積極地做好事,因為做了好事他能得到表揚。但有一天,他幫助一位阿姨搬東西,阿姨最後也沒說聲「謝謝」就走了,沒有得到表揚的夏寧很是不開心。
了解情況後,媽媽說︰「你幫助別人這沒錯,但是,幫助別人可不是為了要別人表揚你呀!你若是帶著這種目的去助人,你又怎麼能得到快樂呢?你要記住,我們幫助別人應該是無私的。」夏寧想了一會兒,他決定按照媽媽說的去做,要做一個真正擁有良好品德的人。
有目的的助人,這卻恰恰反映出人的自私。所以,夏寧的媽媽對孩子及時進行教育是正確的。她讓孩子丟掉了不正確的想法,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無私精神與良好品德。
建議四︰幫助孩子學會理智地付出愛心
向處于困難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一個人表達愛心的方式。但是,愛心的表達也是需要有原則的,它也需要與正義聯系在一起。若是明知道對方要做的事情是錯誤的,卻還要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也同樣不是助人為樂,而等于是「助紂為虐」了。
上小學3年級的兒子一天放學回家後告訴爸爸,說老師批評他了,因為他和外班同學打架。爸爸听後,忍了忍怒氣問道︰「你為什麼要去打架?」兒子小聲說︰「同桌說他受了外班人的欺負,我不能看著朋友受委屈,所以我就幫他去打那個同學。我以為我是在助人為樂,但老師卻說我這樣做不對。」
爸爸想了想,說︰「老師批評得對,你這樣做的確有錯,怎麼可以隨便就去打人呢?你幫助別人的精神是好的,但也要看情況,看對方到底需要怎樣的幫助,只有好的、正確的事情你才能去幫,記住了嗎?」兒子沉默了一陣後,點了點頭。
孩子有時候也會分不清他「助人」這件事是否真的是在幫助別人,他的判斷能力不強,所以他很容易就會幫錯忙。所以,父母也要積極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並讓他學會分析,要能理智地付出愛心、給予幫助,以防止孩子陷入是非不明的困擾之中。
建議五︰告誡孩子,樂于助人也要注意安全自護
樂于助人與安全自護,看起來本是不相關的事情。但現在的社會環境十分復雜,媒體上也經常報道,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孩子的單純善良樂于助人的性格,對其實施一些不道德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因此,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提醒他在做善事的時候也要注意保持機智、講究策略。要告誡他,即使是樂于助人也不能忘記安全自護。
金玉良言
父母可以利用榜樣的力量,來讓孩子受到燻陶。無論是父母自身,還是名人的故事,孩子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就可以對助人為樂有更為具體、真實、理智的認知。總之,孩子應該具備助人為樂的好品德,因為這可以支持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寬。
真誠利他︰一分真誠,讓孩子得一分受用
一個人要表現最高的真誠,就必須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
——(印度)泰戈爾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國)喬叟
雖然才上小學4年級,但嚴瑞卻很喜歡看《三國演義》。當他看到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的時候,就對爸爸感慨道︰「劉備真有耐心啊!第一次去,諸葛亮不在;第二次去又冒著大雪,諸葛亮還不在;第三次去,諸葛亮在睡覺,可劉備居然一直站在一邊等。要是換做我,我可能也會像關羽張飛那樣,想要直接綁了諸葛亮的。」
爸爸笑笑說︰「這就是劉備的一大長處︰真誠!諸葛亮之所以答應劉備出山,也是因為劉備的真誠打動了他。所以,真誠的力量是無窮的。你看故事,也不能只帶著娛樂的心去看,你也要能看出來這里的道理。劉備的真誠,正是你應該學習的好品德啊!」
嚴瑞翻著書,仔細思考著爸爸的話,在筆記本上鄭重地寫下了「真誠」兩個字,並對爸爸說︰「我也要加強學習,爭取也要具備真誠這一好品德!」
爸爸借故事對嚴瑞開展教育,既迎合了孩子的興趣,又讓孩子受到了教育,讓他有所收獲,這種教育方式值得父母學習。無論怎樣,父母都應該要讓孩子明白真誠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要讓孩子能從小就學會真誠待人。
所謂真誠,就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真實和誠懇。無論是話語還是行動,只要真誠地表露,都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正如《莊子•漁父》中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意思是說,一個人若是不真誠,就不可能打動別人。這句話就是在告誡人們,一定要真誠待人,要表里如一,不可虛偽處事。若是陽奉陰違,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遲早會露出馬腳,並為人所唾棄。無論是什麼樣的情感,都應該要發自內心,絕對不能勉強做出樣子給人看。真誠表露才能更好地與人交往,才能更好地處事。
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真誠這一態度,將會關乎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人只有用真誠的態度去面對一切,那麼無論他的生活、學習還是事業,就都能夠成功且美滿。
培養建議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