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十五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四︰引導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給他人機會

很多孩子好勝心強,總希望超過別人,這是無可非議的。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但是,父母要端正孩子的心理,教他把不可一味地把他人當成競爭對手和敵人,更不能不顧一切地與他人對立。

12歲的黎偉要參加學校的辯論比賽,他準備了很多發言稿,對此滿懷信心。比賽前,他對爸爸承諾,他一定要拿個最佳辯手回來。可是比賽後,他不僅沒拿到最佳辯手,而且整個小組也輸掉了那場比賽。

他想不明白,問爸爸︰「爸爸,我敢保證自由辯論環節,我肯定是發言最多的,怎麼最後我們就輸了呢?」爸爸說︰「辯論比賽只有一個人突出是不行的,只有一起合作才能成功。因為一個人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其他人的觀點會補充你的漏洞,讓你們小組的論點論據都更充分。如果只有你一個人突出,其他伴都沒有發言權,你說得不對了,伙伴們都沒機會糾正你,辯論當然就不能贏了。」

听了爸爸的話,黎偉點了點頭,說︰「哦,我只想著要表現自己,卻忘記給其他同學發言的機會了。」

合作是一個互補的過程,父母要教孩子考慮集體的利益,學會在關鍵時刻約束個人的行為,要給合作者機會。就像足球比賽一樣,如果球員只想表現自己,縱使他的能力再強,整個球隊也很難贏得比賽。所以,如果孩子缺乏這種意識或者精神,只想著打敗別人,自己佔上風。那麼,與他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建議五︰讓孩子懂得原諒和鼓勵

寬容他人的過失,不僅可以讓孩子避免潛在的紛爭,還可以讓他獲得良好的人緣,從而增加他成功的籌碼。

11歲的欣雲擅長短跑,這次學校運動會她報名參加4x100米接力賽跑。她滿懷信心,希望能跑第一名。可是,最後因為其他同學的失誤,她們沒能取得名次。

回家後,欣雲抱怨說︰「媽媽,我跑完第一棒是第一名的,可是後來朱華傳棒時傳掉了,才導致我們落後的。」媽媽說︰「先消消氣,比賽就是這樣,有贏就會有輸,不必太在意結果。接力比賽只有大家合作好了才能贏,朱華失誤了,導致你們沒去的名次,她肯定很自責吧?」欣雲點點頭,說︰「嗯,她跑完了就哭了,一直和我們說‘對不起’。」媽媽說︰「你有沒有原諒人家,安慰人家啊?」欣雲說︰「有,我跟她說‘沒事,下次繼續努力’。」

父母要告訴孩子人人都可能犯錯,重要是要原諒別人的失誤和過錯,及時鼓勵對方,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平時,父母也要鼓勵孩子多說︰「你有困難嗎?我來幫你。」「沒關系,我們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可以互相幫助。」「我們一起玩兒吧!」這樣,孩子的合作能力就會慢慢形成。

建議六、不要把孩子培養成「小霸王」

現在父母不允許孩子受一點委屈,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吃虧,為此,有些父母鼓勵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

曾有一位父親自豪地說︰「以前我的兒子懦弱,在學校總被同學欺負,我就生氣地對他說︰‘以後受欺負了別來找我,你可以打他,哪怕打壞了我給他出醫藥費。但是,你要是向我哭訴,我不僅不會給你出氣,反而要再打你一頓。’現在我的兒子在他們班是個‘小霸王’,全班同學都怕他,沒人再敢欺負他了。」

其實,害怕並不意味著尊重,順從也並不意味著接納。如果孩子長期保持這種性格,會導致孩子不合群,狹隘自私,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陰暗的心理,這對他一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孩子應該懂得自我保護,但也不要主動攻擊別人。

金玉良言

善于合作,能與人和諧相處、共事,是今天社會所需人才重要的條件之一。離開這一條不可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更無法立足社會,無法生存發展。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合作,讓他早日受益。一旦學會合作,孩子就會在學習和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順利。

有意志力︰成就孩子一生事業的基石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換到什麼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最後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美國)愛迪生

對于意志堅定者,不管決定多麼嚴峻,他都不會考慮自己的命運,只會要求自己有堅定地、不折不扣地執行決定的勇氣。

——(法國)司湯達

王獻之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七八歲的時候,他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書法。他十分羨慕父親那瀟灑飄逸的好字,于是下定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趕上父親。

開始的時候,王獻之熱情高漲,勁頭十足。但時間長了,他天天坐在書桌前與筆墨打交道,不但手臂和腰腿勞累酸痛,而且也日漸乏味。他想,父親書法那麼好,一定有什麼竅門。而當他向父親詢問的時候,父親王羲之指著院子中的18口大水缸說︰「書法的秘訣就在這些水缸里面。只要將這18口水缸里的水寫完,你自會明白。」

父親的話讓王獻之很是好奇,他一定要看看這水缸中到底藏了什麼秘密。于是他開始面對幾口大缸蘸水磨墨,揮筆臨帖。經過5年的努力,他終于寫完了3缸水。可是當他把自己寫好的字拿給母親看的時候,母親卻在端詳許久後才指著一個「太」字下的一點對他說︰「你練盡了3缸水,卻只有這一點寫得像你父親的筆法。」王獻之听後十分泄氣,因為那一點還是父親在指導他寫字的時候添上去的。如此說來,豈不是練了這麼久,卻一點進步也沒有?

王羲之見兒子垂頭喪氣,便鼓勵他道︰「學書法沒有秘訣,全在‘功夫’二字。功夫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找竅門找出來的。只要憑你的意志力將功夫真正練到了家,字就一定能練成。而且,除了練字以外,還要認真讀書,加強道德修養,修身養性,這些都是練習書法必不可少的。」

從那以後,王獻之在母親的督促和父親的教導之下,勤學苦練,持之以恆,他的書法水平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逐漸與父親王羲之的書法齊名,世人將他和他的父親一起稱為「二王」。

意志力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品質。它需要通過一個人的決心或行動的力度和持久性體現出來。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王羲之用18口大缸的水來激勵兒子,使他終于練成一筆令世人贊嘆的好書法,他也正是通過鍛煉兒子的意志力,才讓兒子最終事業有成。

一個人成才的條件是多方面的,除了需要靈活的大腦、健康的體魄,還需要有優秀的品質,更需要堅毅的精神,這些都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良好的意志力,則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意志力堅強的人,面對困難不會退縮,反而更加奮發圖強,努力在困難的環境中做出一番成績來;而意志力薄弱的人,往往無法堅持完成自己的目標,更不要說遇到困難時想辦法努力去渡過。

對于孩子來說,意志力對他的智力、興趣、愛好的發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意志堅強的孩子,學習自覺性強,並能**克服困難;反之,若是孩子的意志力薄弱,則會影響他學業成就的提高。可以說,意志力的強弱與否,會對孩子的的成長與發展起到導向與推動的作用。

培養建議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