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四、多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父母不妨擠出時間來,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讓孩子感覺大自然的美,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
兩對父母帶孩子去爬山,第一對父母急匆匆地催孩子︰「快點,馬上就到頂了,加油……」偶爾停下來歇息一下,然後又匆忙上路。當這一家人下山時,看到另一家人剛爬到半山腰。
第二家的孩子指著地上的蝗蟲殼說︰「媽媽,看這個。」于是全家人蹲下來看孩子的新發現,還不時地听見這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第一對父母看了,不禁感嘆︰「這樣爬得什麼時候才能到達終點啊?」
有些父母經常帶孩子走進自然,但是如果像第一對父母帶孩子去爬山是為了健身和休閑,以「到達終點」為目的的話,孩子在沿途中會錯過許多新發現。第二對父母的態度是,到達不了終點不要緊,重要的是要玩得盡興,還可以停下來欣賞沿途的風景。相信孩子在第二種情況下可以學到更多自然知識,也會培養一種對生活的態度。
帶孩子親近自然不一定要帶他去很遠的郊外,樓下的花園、綠草地等都是「走進自然」的好地方。父母還可以買一些關于自然的書籍給孩子看,讓孩子在了解自然的過程中,善于觀察、思考和提問。♀
建議五︰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時,父母會認為問題很容易,沒必要探索,直接給孩子提供答案就好了,而忽略為孩子為提供探索的環境和材料。長久下去,孩子就會養成思維惰性,凡事依賴大人給出現成答案,主動探索的興趣也就會越來越弱。
其實,主動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要比結果重要得多,因此,父母要教孩子查字典、書籍以及網絡等工具,讓孩子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父母還可以指導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在網絡上查閱相關的信息,並注意加以分析、思考、提問和探討。
金玉良言
父母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觀點,要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對待孩子的刨根問底,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回答,對于拿不準的問題,父母不能逞強給孩子作出不準確或模稜兩可的回答,應該激勵或陪同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應對考試︰讓孩子在「戰場」上成長
考試是你平常的能力、基礎知識、學習素質的全面檢驗,平常學得不好,別指望大考時超水平發揮。如果你自信,平常學得還不錯,就不要擔心考試時會考不好。
——(中國)王金戰
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
——(中國)尹建莉
高女士是一名小學教師,她有一個很聰明的兒子。為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成績,她特意把孩子送到一所寄宿小學。這個學校的學生從1年級起,每周都有考試。高女士認為,孩子從小就接受考試訓練,以後應試能力一定很強。
當她每周末接兒子時,總是先問孩子的考試成績,問語文考了多少分,數學考了多少,班里有多少同學考了100分。孩子雖然學習也不錯,但沒有一次獲得過100分。
她也總是安慰孩子說︰「沒事,90多分也很好,爭取下次考100。」緊接著的一次小測驗,孩子的數學終于考了100分,高女士特別高興。回家後,馬上給孩子的爸爸、姥姥、女乃女乃、姑姑等親人挨個打電話,匯報考試成績,大家也都使勁夸孩子不錯。
不僅如此,沉浸在愉快中的親人們紛紛許諾說︰「如果再考了100分,就給你獎勵。」後來的一次期中考試,高女士一再叮囑兒子考試要認真,爭取考100分。考試後當天,孩子見到母親後就放聲大哭,說︰「媽媽,我這次考不了100分了。」高女士一邊安慰孩子,一邊掩飾不住地流露出一絲失望。
考試的確是孩子平時學習成績的檢測,而孩子是否有能力應付考試,不僅與孩子平時學習狀況有很大關系,也和孩子的心態緊密相聯。因為,只有輕松,才能自如應戰。而這位母親的錯誤是把孩子學習目標和應試結果定位在滿分上,這不僅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而且也忽視了對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孩子對知識的真實把握上。
當父母和孩子把注意力一旦轉移到應試之後的結果——分數上的時候,真正的學習目標就迷失了,應試的準備、過程和目的都會隨之變得畸形。
不可否認的是,在教育家、父母、學生紛紛聲討「應試」的同時,依然沒有辦法回避應試。因此,改變不了大環境,就一定要試圖改變自己的心態。特別是父母,不要把孩子的考試看得特別重,也不需在孩子面前批評考試制度的缺陷。父母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借助考試來認識自己、展現自己。考試只是一個手段,如果孩子有好的心態和方法去應對,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自由地發揮。
所以,如果孩子考試前能夠得到父母的幫助,可能會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應試能力,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誤。
培養建議
建議一︰幫助孩子在應試前保持平靜心情
有的孩子有考前恐懼癥,這種對考試害怕的心理,要麼是因為自己壓力太大,要麼是父母的表現使孩子的心不平靜。而過重的心理負擔不但不會讓孩子在考試時發揮出正常水平,反而孩子會因過度緊張而考試失利。此時,父母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情。
父母要清楚地知道,考試是測驗孩子對知識的掌握,不是一次審判。如果越希望孩子能夠發揮出正常水平,就越要表現出常態,只有自然,才能呈現真實。
李偉是初中2年級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一次,他從同學那里得知了自己原本不知道的學習方法,就試著應用在學習中。期末考試之前,李偉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因改變方法,而影響考試成績。考試前幾天總是憂心忡忡。
母親看到李偉這樣,就開導說︰「小偉,你到底害怕什麼?害怕考試成績不如以前?如果真的不如以前,而且原因是因為方法不當的話,正好說明你以前的方法很適合你。如果成績不錯,那你豈不是擁有了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嗎?無論成績好壞,你都沒有損失啊!」
李偉听了媽媽的話,鎖緊的眉頭舒展了一些。母親接著說︰「何況,方法得不得當你自己在應用時就有感受,還用等到讓考試去檢測嗎?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考不好。好了,早點睡覺,輕松考試!」
母親的輕松感給兒子卸下了不小的心理包袱。其實,父母是孩子的主心骨,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心態。父母要明確的是,考試就如同檢查身體,會把身體的狀況真實地再現出來。如果檢查結果不盡人意,那正好是提醒當事人要抓緊治療,如果結果沒問題,也說明當事人應該繼續保持。所以,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應該感謝考試,是考試讓孩子更了解自己。面對這樣一個該感謝的事情,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