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五十五章

作者 ︰ 張振鵬

大膽實踐︰讓孩子掌握檢驗真理的標準

知識是寶庫,但開啟這個寶庫的鑰匙是實踐。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

——(英國)托•富勒

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

——(蘇聯)列寧

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晚年得子。盡管他對兒子疼愛有加,但卻從不溺愛。他一直教育兒子,讀書做官是小事,重要的是要明理,要多實踐,要做個好人。

後來,鄭板橋終因疾病而臥床不起,身體極其虛弱的時候,他卻將兒子叫到床前,說想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覺得十分奇怪,父親病成這樣如何吃得了饅頭呢?但父命不可違,于是他只好先答應下來。病榻上的鄭板橋看著兒子滿臉的難色,于是他讓兒子去請廚師做指導,但是要求廚師只能指導,絕對不能幫忙或者代勞。

兒子無奈,只得听從。來到廚房,他從和面 面學起,然後學著如何做饅頭,如何上屜蒸,什麼火候熟。兒子累得直腰酸背痛、滿頭大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將饅頭做了出來。

兒子高興地捧著熱氣騰騰的饅頭送到鄭板橋的病榻前,發現父親早已咽氣西去。兒子一陣大哭,後來他才發現在床邊的茶幾上有一張字條,父親在告誡他,不要認為擁有家財就萬事無憂,若是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又不會干工匠活,缺少了謀生的手段,那麼人就一輩子都不能立身處世。兒子看過之後,再次失聲痛哭。

直到這個時候,兒子才明白父親的用意。鄭板橋臨終之時要兒子親手做饅頭,正是教會他學會自力更生,學會動手實踐,讓他知道不能依賴他人或祖業過活。

實踐是世界和萬物的創造者,只有實踐,人類及社會才能存在與發展。鄭板橋即使是在臨終時候,也要教育孩子懂得動手實踐才是安身立命的唯一出路。他的這種教育理念,十分值得現代的父母學習與借鑒。

人是實踐行為的主體之一。之所以要實踐,是因為人遇到了必須通過自身實踐才能解決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大多數都是影響自身生存發展的矛盾和問題。

處于成長期的孩子,有時候會喜歡坐享其成,只要書上說過,只要父母說過,只要老師說過,那麼他就很有可能不再動腦去思考,更不會親自動手去實踐。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大膽實踐,才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必經之路,實踐對于他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讓他不拘泥于刻板的理論,要勤于動手動腦。而孩子也應該明白,許多道理盡管書上或長輩們講過,但通過自己的實踐得來的知識,才能成為成長道路上的經驗,實踐後得到的結論才是人生道路上最為寶貴的財富。

培養建議

建議一︰培養孩子勤于動手的能力

現在有許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已經成為習慣。♀他們甚至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系鞋帶,就更別提做其他的事情了。這樣的孩子掃地不知道怎麼用掃帚、整理房間卻越整越亂、擇菜不知道該留哪一部分、洗衣服不知道放洗衣粉,等等。試想,這樣的孩子連基本的生活實踐都沒有,他又該如何去完成自己將來的事業呢?

動手實踐,是創新與創造的前提。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解決問題的環境和條件,給他們提供自我發展的機會。擁有**思考及動手能力的孩子,才能逐漸養成**做事的習慣。

建議二︰要讓孩子少說多做

孩子有時候會說出來諸如「我明天再做」、「我一定……」這類的話,但很多話只是說了就說了,卻並沒有真的「明天就做」或者「一定做完」。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明日復明日」,卻並不動手。孩子的這個「說話不算話」的毛病,父母應該幫他糾正過來。

何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在這個暑假,何源說「一定要學會游泳」「一定要看完3部著作」「一定會跟媽媽學做家務事」。然而,待到暑假結束,他卻一個都沒有完成。

爸爸問他計劃沒有完成的原因,何源卻只是一笑了事,絲毫沒有反省的意思。爸爸十分嚴肅地對說︰「何源,少說多做,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你要牢記這一點。光說不練的人,到頭來一定是一事無成。」

何源听後不再笑了,他將爸爸的話記了下來,慢慢思考之後,覺得爸爸說得很有道理。畢竟,他也不想一事無成。從那以後,何源在爸爸的幫助下,慢慢地改正了毛病,他要做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有位教育專家曾說過︰一次行動抵得上一打綱領,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同何源一樣,不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一部分人有「說了卻不做」的壞毛病。父母應當盡早發現,並及通過引導教育,讓孩子把空想和說空話的時間用在動手上、用在真正的實踐上。

建議三︰讓孩子嘗到動手實踐的甜頭

對于進行或參與實踐,孩子往往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積極得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來,不讓任何人插手;而另一種就是害怕或者不積極的表現,在還未動手前,就害怕失敗與困難。面對這樣的兩種情況,父母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對于第一種孩子,父母首先應該夸獎他的樂于動手的精神。但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會因為什麼都自己干而顯得過于莽撞,也許就會好心辦了壞事。所以,父母要能給予他耐心的幫助與指導,讓他的實踐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且,父母也不要吝嗇鼓勵,要讓他保持這種積極動手的狀態,讓他能不斷探索。

而對于第二種孩子,父母則要讓他能嘗到動手實踐的甜頭,以此來激勵他能夠繼續去實踐。這樣的孩子會害怕失敗,父母要讓他明白失敗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只要有勇氣不斷嘗試,就一定能成功;他也會畏懼困難,父母也要給他鼓勵,讓他知道困難都不是不可戰勝的,只要能勇敢面對,就完全可以戰勝。而且,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孩子一旦通過自己的努力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之後的實踐也許就會容易許多。

建議四︰不要干涉孩子的實踐

孩子的大膽實踐,父母要注意不要輕易干涉。因為孩子的實踐過程,正是他體會經過、積累經驗、感受樂趣、學習知識的過程。父母若是從成人角度考慮,對孩子的計劃或行為橫加干涉,這樣就會讓他產生逆反與抵觸的情緒。結果是,要麼孩子索性甩手,從此失去實踐的興趣;要麼就是他反叛的心理被激發,有可能會產生一些讓父母始料未及的後果。

上小學5年級的林頤喜歡做小實驗。他對于課本上說的一些生活小現象,或者自然小常識都十分感興趣,總是想動手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林頤的媽媽喜歡干淨,只要看見孩子又拿回來小木塊、樹枝、碎石頭之類的東西,她就皺眉,然後不由分說地全部扔掉。最後,媽媽還會訓斥林頤一頓,說他不好好看書,總想著玩這些東西。

一次、兩次、幾次過後,林頤再也不往家里拿這些東西了。而相應的,媽媽也發現林頤在學習上的探索精神也慢慢地沒有了,他的學習開始變得死板,成績也有些滑落,盡管媽媽幾次打罵,但卻也無濟于事。這樣的後果,又能怨誰呢?

林頤的媽媽剝奪了孩子獲得經驗的機會,讓孩子不但失去了動手實踐的興趣,更使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樣,孩子不但體會不到努力的樂趣,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就連他的學習也受到了影響。

父母的態度還助長了孩子依賴、脆弱或對抗、厭惡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孩子失去了求知探索的興趣,這對他的未來成長有弊無利。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