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老師很感慨︰「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蝸牛竟然也是孩子眼中的寶貝!」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成人早已經忽略了身邊的微小事物。♀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但是,孩子們卻能捕捉到其中的奧秘,並會興味盎然地觀察它們。就像上面的故事,幾個孩子對一只小蝸牛是如此感興趣,這不能不說是他們關注細微事物的典型表現。確實是這樣,當孩子越是這樣用心關注這些小東西時,父母正好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培養孩子具有事無巨細、關注細節的好習慣。所以,當孩子在用心地觀察蝸牛時,父母不要打擾孩子,因為那就是孩子的「工作」。
引導小妙招
1.嘗試去理解孩子
有人曾說︰「一個喜歡關注細微事物的孩子一定會帶著一定程度的輕蔑看待成人,因為他們會把成人看成一個多少有點無知的人,一個不能正確理解他的人。」暫且不說這段話是否都正確,但有一點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就是很多成人是不理解孩子的。尤其是孩子關注細小事物,比如關注小蝸牛這件事,很多父母就不能理解。因為父母對細微的事情不感興趣,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遲鈍和麻木,如果孩子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可能會對父母說,他是不信任父母的,正如父母不信任他是一樣的道理。
是的,父母與孩子的思維方式是是不一樣的,可以說是彼此互不相干。但是,因為父母是成人,思維方式可以做出改變,所以就請父母嘗試去理解孩子,這樣就能讓自己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當然也就會允許孩子去觀察蝸牛,甚至允許孩子與蝸牛親密接觸。
2.適當地引導孩子的興趣
孩子在細微事物敏感期內,會通過觀察細小的事物,逐漸發現事物的特性以及物與物之間的不同,從而漸漸積累生活經驗,訓練生活的各種能力。因為生物學上有「用進廢退」的原則,也就是說,人的器官和智能一般都是「不用則廢,越用越靈」。所以,孩子在對細微事物的專注觀察中,智能和相應的器官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另外,孩子對細微事物關注的敏感期還有一個重大作用,那就是指引孩子的人生方向。當孩子對某個細微的事物有極大的興趣與熱情時,正是孩子興趣的焦點。如果父母能夠適當引導孩子的興趣,幫助他發現其中的奧妙,就很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關于這一點,愛迪生對「母雞怎樣孵小雞」、牛頓對「隻果為什麼會往地下掉」等的觀察與思考就是很好的例證。可見,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對他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3.要有足夠的耐心
當孩子在關注細微事物的敏感期內,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疑問,一定要給孩子解答。比如,孩子可能會問︰「為什麼蝸牛會在下雨的時候出來呢?」這時,如果父母就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答案,一方面能夠解決孩子心中的疑問,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孩子對小蝸牛的關注,提升他的興趣。只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孩子一定會用更好地成長來做回報。
第五章動作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到6歲,這段時間都是動作敏感期末。開始,孩子會用手抓東西,扔東西,會爬,再到會行走,會旋轉……會對插孔感興趣,會喜歡捉迷藏,會模仿人的動作……這樣的一個過程非常自然,但是在這個期間,孩子是非常活潑好動的,而且可能會讓父母感覺孩子調皮、淘氣。其實,這個期間,父母應該大度,一切都要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所以,要讓孩子充分運動,從而使他的肢體動作正確、熟練,重視孩子手與眼的協調能力的訓練。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能有效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1.抓、爬、轉、扔︰先是抓、移動物體,扔東西等,再爬高、旋轉等(0—2.5歲)
——不要無奈,不要呵斥孩子,在孩子背後默默欣賞這一切,讓孩子盡情地探索空間
1歲左右的孩子會對抓東西非常感興趣,喜歡抓東西,喜歡用手移動物體。其實,他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感受手的功能。隨著手的功能逐漸被喚醒後,孩子就會發現,手不僅能抓東西,還能扔東西,這對孩子來說簡直是一個重大發現,所以,他會不斷地體驗這一新的功能。當孩子2歲左右時,他會對爬高、爬樓梯、爬桌子、爬窗台等非常感興趣,當他的這一能力得到提升之後,他還會從高處往下跳,從而感受周圍的空間。然後,他愛上旋轉,會通過旋轉來感受空間的存在來感受身體的自由。
身邊小故事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