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知道,孩子在與別人進行交換時,都會自己的標準,但這種標準卻不是成人眼中的那種「等價」標準。♀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一位父親看到自己的兒子用新買的文具盒換了一張手繪的賀卡時,並沒有責備孩子,而是溫和地問︰「這張賀卡是不是那個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呀!」兒子自豪地說︰「是,我也最喜歡我的文具盒。」可見,兒子之所以拿文具盒與小朋友交換,就是因為兩件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自己最喜歡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是「等價」的。所以,孩子也會為這種交換感到自豪。所以,父母不要責備孩子,最好也不要干涉孩子的交換行為。
2.引導孩子學會交換後不後悔
有時候,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交換了東西後會感到後悔,于是就想再要回來。就像故事2中的牛牛一樣,他把交換來的東西弄丟了,就想把已經換出去的東西拿回來。所以,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交換後就不要再後悔。♀讓孩子知道,已經交換出去的物品就屬于人家了,以後再交換的時候要考慮好了,一旦交換了,就不要反悔。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通過交換,物品已經有了新的主人,他也就懂得了要遵守交換規則。
3.鼓勵孩子的交換或贈送行為
交換是孩子人際關系敏感期的重要表現,孩子不會交換反而不正常。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交換行為。要知道,交換或贈送,也是孩子人際交往和得到物品的方法。所以,父母在平時要給孩子一些玩具或食品,從而讓孩子擁有交換或贈送的條件。
一位媽媽看到4歲的兒子最近特別頻繁地往幼兒園帶零食,一天早上,媽媽看到兒子塞了半書包的零食,于是她就問兒子︰「帶這麼零食能吃的完嗎?」兒子神秘地說︰「給別的小朋友吃!」這位媽媽明白,兒子已經進入了人際關系的敏感期,所以並沒有阻止孩子,而且還經常給孩子買些零食。
雖然,孩子用零食「賄賂」的來的友誼不會太長久,但這畢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
5.搶玩具︰孩子只是喜歡,所以就與小朋友爭搶玩具,搶不過來可能就會打起來(3—4歲)
——孩子之間的事情,不由父母干涉,不要教唆孩子以牙還牙,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孩子在人際關系的敏感期內,會與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一起玩,但有時候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自己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去,或無意識地去搶別人的玩具,如果孩子搶不過到的話,可能就會打起來。其實,搶玩具也並不代表孩子霸道,只是他喜歡那個玩具而已。
身邊小故事
故事1︰
幼兒園放學了,3歲半的兒子從園里悶悶不樂地走出來,在園門口等著接他的媽媽看到兒子有些不高興,就問︰「兒子,怎麼了?」
兒子沮喪地說︰「我的小汽車沒了。」
媽媽趕緊問︰「怎麼回事?」
兒子說︰「彬彬給搶去了!」
媽媽有點著急了︰「搶去了?你怎麼不搶回來?」
兒子無奈地說︰「他打我!」
媽媽生氣了︰「打你?你不會打他呀?」
兒子嗚嗚地哭了……
故事2︰
最近一段時間,小宇的玩具經常被別的小朋友搶去,他回到家就向媽媽訴苦。不過,媽媽並沒有安慰他,反而批評他說︰「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不去搶別人的呀!」
後來,當別人再搶他的玩具時,他就會抓住不放,即使被別人搶去了,他也會想辦法搶回來,而且還會把搶他玩具的那個孩子打哭。這還不算,他竟然學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了,別人要是不給,他就用「武力」解決問題。
不過,讓小宇的媽媽感到意外的是,小宇仍舊不高興,因為幼兒園里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和他玩。
故事3︰
路邊,兩個4歲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小火車,本來高高興興玩的兩個小家伙,一轉眼竟然打了起來,是為了誰先開那個小火車打起來的。
他們的媽媽就在旁邊看著,她們趕緊把孩子拉開。不過,她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于是就爭吵了起來,互不相讓。
一位媽媽一回頭,突然看到自己的兒子又開開心心地跟剛才那個孩子又在一起玩起了小火車,頓時就不再吵了。另外一位媽媽看到孩子們在一起玩的場景,也閉上了嘴巴。
敏感期分析
在人際關系敏感期的孩子,難免會爭搶玩具,甚至會因為爭玩具而打起來,但這種爭搶並沒有太多主觀上的惡意。但是今天,很多父母承受了很多壓力,于是就在無意間把自己的競爭心態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把自己感受到的壓力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特別敏感,總感覺自己的孩子吃虧了、受欺負了,于是就像故事1和故事2一樣,讓孩子也去搶回來,教唆他以牙還牙。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爭搶玩具甚至是因此而打架,都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必然經歷,是在所難免的。對于孩子之間的爭搶,父母不應該干涉,否則就像故事3中那樣,當兩位媽媽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兩個孩子又開開心心地在一起玩上了。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有智慧地引導孩子。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