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五十一章

作者 ︰ 魯鵬程

我們還要教育孩子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讓他積極保護公共場所的環境。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這就要求孩子杜絕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果皮、亂潑髒水等行為。另外,還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衛生大掃除以及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這樣,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從而為公共場所的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當然,我們還應該告訴孩子,遇到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要善于勸阻他們。

對于孩子來說,關心公益事業,最基本的就是做到助人為樂,我們要讓孩子懂得助人為樂應該是出于快樂,而不是為了受到表揚。我們要和孩子一起為公益事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一起為「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等捐款,還以給災區的人們捐衣物,等等,這些都能燻陶孩子的心靈,使他成為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人。♀

結合正面事例,教育孩子遵守社會公德

我們可以通過事例來教育孩子,讓他去遵守社會公德。通過給孩子講述反面的事例,我們可以讓他知道應該杜絕什麼樣的可恥行為;而給他講述正面的案例,則可以讓孩子明白應該發揚什麼樣的行為。

我們可能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

列寧去理發店理發,他進入理發店發現有好幾個人等著,就坐到了隊伍的末尾。理發員認出了他,就對大家說︰「同志們,這是列寧同志。他日理萬機,能否請他先理發?」大家都表示同意,列寧卻馬上制止理發員說︰「不行,還是按先後順序。我的時間寶貴,大家的時間就不寶貴嗎?我先理了,別人就多等了。」

列寧身居高位,仍然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社會公德,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列寧高尚的品德,從而促使他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有社會公德的人。♀

53.環保,人人有責!——培養孩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義務,孩子也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所以,我們也應該教育孩子懂得愛護環境、保護環境,讓他以此為榮,而以破壞環境為恥。

子墨吃完隻果,想要把隻果核丟入垃圾箱,卻發現附近沒有垃圾箱。子墨想起媽媽曾經教育他怎麼應對附近沒有垃圾箱的情況,于是他便按照媽媽告訴他的方法,把隻果核用塑料袋包起來,揣進了兜里,直到找到垃圾箱,才把隻果核丟入了垃圾箱。

玲玲跟隨媽媽去森林公園玩,玲玲吃完香蕉,拿著香蕉皮問媽媽怎麼辦。媽媽便說︰「丟到地上就行,這里又沒有人。」于是,玲玲便把香蕉皮丟到了路上。

應該是沒寫完吧。請認真補充。子墨和玲玲對于垃圾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這與媽媽是否具有環保意識有極大的關系。所以,我們應該首先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然後才能去培養孩子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呢?

善于借助家庭環境的力量

我們要為孩子營造一個環保的家居環境,並使它看起來整潔清爽。借助清新整潔的家庭環境,我們很容易就能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看不懂。重新表述,注意前後文的餃接。我們可以在居室里擺設一些供觀賞的花草,是家居環境盡可能的宜人。在居室里,我們還要嚴格要求自己,杜絕到處亂丟垃圾雜物類似這種重復的現象,比較多。請務必注意。等破壞環境的行為。那麼,孩子被宜人的環境所感染,他就會主動去愛護環境。

帶孩子去感受自然之美

大自然包羅了世間很多美好的景色。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可以讓他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讓他看到清澈的泉水,可以讓他听到婉轉的鳥鳴聲……孩子會被這些美景所吸引,發出感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對孩子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我們要告訴他,如果空氣污染了,我們就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如果我們隨意污染泉水,那麼泉水就會污濁不堪;如果我們隨意砍伐樹木,那麼鳥兒就會失去家園……孩子被眼前美不勝收的景色所感染,再加上我們諄諄告誡,他就會自覺地去愛護環境。

教孩子學會利用廢物

現今,很多廢棄物充斥著環境,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讓孩子學會利用廢物,既可以節省資源,也可以避免產生過多的垃圾。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把物品的包裝盒進行再利用,用來畫畫或者當演算紙;可以讓孩子把不用的易拉罐,用剪刀等工具做成簡單的工藝品來裝飾居室;還可以讓孩子把穿過不用的衣服,剪成毛巾的形狀,當做抹布;也可以讓孩子利用廢舊的報紙,借助透明膠帶制成衣架,用來掛衣服;等等。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