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五十二章

作者 ︰ 魯鵬程

我們在教育孩子進行廢物利用的同時,也讓他懂得變廢為寶也是一種保護環境的形式,這樣,他也就會很樂意地去保護環境。♀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

鼓勵孩子去參加環保專題活動

環保組織會組織很多活動,鼓勵孩子去參加這些環保主題活動,不僅能使他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以及環保的現狀,還能使他建立環保意識,從而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有些環保組織會招募志願者去清理白色垃圾或者去回收廢舊不用的電池,這些環保活動都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震撼,從而讓他更加自覺地去保護環境。

環保組織還會組織一些普及環保知識的活動,孩子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可以了解一些保護環境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比如,環保組織開展的如何區分生活垃圾的活動,孩子參加之後,他就會把廢棄塑料、廢棄玻璃、廢棄金屬、廢紙等這些垃圾放入標有「可回收」標識或文字的垃圾箱,而把諸如餐巾紙這類水溶性的垃圾、剩飯剩菜等垃圾放入標有「其他垃圾」標識或文字的垃圾箱。這樣,把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區分開來,就可以大大減少環境中的垃圾,進而保護環境。

所以說,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去參加環保專題活動,用環境組織的理念去燻陶他,讓他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他才會真正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54.負責任的感覺真好!——給孩子機會體驗做事的成功感

孩子是家庭的一員,理應承擔做一些事物的責任。可是,我們卻總是替他包辦一切,不給他做事的機會,那他就體驗不到做事的成就感。這樣,我們看似是愛孩子,但實際上卻會讓他失去對家庭的歸屬感,變成一個對自己、對家庭以及社會不負責任的人。

上4年級的默默放暑假後,媽媽就讓他自己制訂暑假的計劃。默默很喜歡國畫課,他便向媽媽要求去上國畫課培訓班,媽媽考慮了一下,就帶著他去國畫培訓班報了名。

開課第一天,默默回家後,跟媽媽商量︰「可不可以把國畫班課程退掉?」媽媽便問︰「默默,退班的理由是什麼呢?」默默回答說︰「課程有點枯燥。」

媽媽便跟默默說︰「之所以暑假讓你自己安排計劃,就是為了讓你體驗一下自己作決定的感覺。這國畫課是你自己的選擇的,你得為你自己的行為負責。再說,課程已經開始了,退掉課程,培訓費也退不回來了,這不是浪費嗎?你再考慮一下,好吧!」

默默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決定繼續去上課。

從那以後,他也不抱怨課程枯燥了。因為他認為,那是他自己作的決定,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培訓課結束的時候,默默在培訓班的國畫作品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默默對媽媽說︰「我終于體會到了對自己負責的快樂感覺。」

讓孩子自己體驗作決定或者自己做事的成功感覺,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負責任的好處,他會對此有一種美好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也會促使孩子走向**,並且成為一個對自己,對家庭,乃至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體驗做事的成功感,使他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負責任的人,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這要求我們不要急躁,而是安下心來慢慢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他想做什麼,只要沒有危險,只要不違背倫理道德與法律,就讓他放手去做,而且我們還要為他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這樣,孩子做事就會無拘無束,他做事就不會「躡手躡腳」,對成功也會充滿期待,他很容易就會取得成功,並且獲得成功的快樂感覺。孩子體驗到做事的成就感,他就會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久而久之,他就會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我們可以嘗試「偷點懶」

每一個人都對個人、家庭、社會負有責任,我們的孩子的當然也不例外。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自己去做事或者讓他和家人合作一起做事,當他通過自己的雙手完成事情時,他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從而促使他喜歡做事的感覺。

為了讓孩子體驗負責任的感覺,我們就要放下一些責任,「偷一下懶」,可以做個「懶」媽媽,把這些機會讓給孩子,讓他試著去做這些事情。比如,我們需要購買的一些物品,就可以讓孩子去購買;我們可以放棄接送孩子,而讓孩子自己坐公共汽車去上學,當然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讓孩子代我們去繳納一些生活費用,如電話費、電費、水費等,讓他體驗下當主人的感覺……給孩子創造這些機會,讓他體驗做事的快樂,然後慢慢養成**做事的習慣,我們又何必為孩子「事事巨細」?

不要急于責備孩子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