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三章

作者 ︰ 張振鵬

教子小貼士︰

要想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系,父母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敞開心扉,父母也應該向孩子敞開心扉,把心里話告訴孩子,這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父母不用擔心這樣做會讓孩子「看扁」自己,事實證明,真誠總能換來真誠,孩子會因此更加信任父母。

試著去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父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思想狀態,就必然能把握孩子的行為意向,自然就能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教育。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僅憑自己的感覺來教育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那麼,怎樣才能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內心世界,深入地了解孩子呢?一位父親有很好的教育體驗,那就是——做孩子的好朋友。

這位父親從兒子很小的時候起,就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流。

一次,兒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一種滑稽的企鵝舞,回家後迫不及待地表演給父親母親看。兒子先示範了一下,舞蹈確實很搞笑,然後,他請母親與他一起跳企鵝舞。母親不太樂意和兒子一起扮笨笨的企鵝,她覺得這樣做太幼稚了。♀

可是,這位父親不是這樣想的,他想找一切機會參與到孩子的游戲中,于是,他自告奮勇,學著兒子的樣子跳了起來。他的舞姿不優美,但是兒子很開心。從那以後,凡是有類似的舞蹈或游戲,兒子就會邀請他。

父親通過和兒子玩游戲,輕松地俘虜了孩子的內心,贏得了孩子的信任。一次,兒子放學回家後默默無語,一直漲紅著臉。母親問他到底怎麼了,他就是不肯說話。後來,父親下班了,得知情況後把兒子帶到自己的屋里,關上門和他談起心來。

原來,在放學的時候,幼兒園一個小女孩親了他的臉頰一下。兒子不喜歡這個小女孩,但是因為被她親了,很擔心長大了要娶她當老婆。

听了兒子充滿童真的話,父親忍不住笑了起來,不過,他很快就理智地控制住了情緒。接著,他耐心地告訴兒子,那位小朋友是喜歡他,這和結婚扯不上關系,不用擔心。兒子听了父親的話,舒了一口氣,蹦蹦跳跳地走了。

其實,這位父親並沒說太多,也沒有做太多,只是把孩子當做了朋友,他真誠的態度贏得了孩子的信任,從而願意把心里話告訴他。♀可見,父母的心只有和孩子的心貼在一起,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幫助孩子成長。事實證明,這樣做並不有損父母的尊嚴,還會收獲孩子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有位母親在事業上很成功,工作起來雷厲風行,女兒遺傳了她的急躁脾氣,性格十分倔強。相反,女兒的父親則是一位很有耐心的慈父。

自從父親被派往外地工作後,這對母女在家經常起「戰火」。那一天,在幾次口頭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母親拿起了一根又細又長的竹條,狠狠地抽了女兒的一頓。在「家法」的威懾下,女兒老實了一段時間,不敢再隨便頂撞母親了。

沒想到,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母親意外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原來,班主任老師發覺孩子最近有些悶悶不樂,不過,班主任在孩子的一篇名叫《我的爸爸和媽媽》的作文中發現了端倪。最後,老師建議母親看看孩子的這篇作文。

這位母親從女兒的書包里找到了這篇作文,她發現女兒滿篇都是對爸爸的贊美,寫到媽媽的那一段,氣得她眼前一黑︰「我媽媽脾氣不好,動不動就對我大喊大叫。前幾天我做錯了一件事,她毫不客氣地請我吃了一頓‘竹筍炒肉’,當時快把我痛死了。還有,上個月我頂撞了她幾句,結果她揮手就在我的臉上留下一片燦爛的‘楓葉’……這就是我的媽媽,愛嘮叨、喜歡暴力的媽媽,像母老虎一樣凶的媽媽。」

看完這篇作文,母親感到很難過,沒想到自己這麼用心管孩子,最後竟落得個「母老虎」的惡名。不過,她沒有一個勁地埋怨孩子,心想怎樣才能改變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她首先請教了女兒的班主任,老師只是告訴她︰試試吧,把孩子當朋友。

把孩子當朋友?她心里沒底。不過,她還是決定試一試。從那以後,每當遇到女兒做錯事情時,她都盡量克制自己,不發脾氣,試著從女兒的角度來考慮。幾經努力,她和女兒之間的關系緩和了,有時,女兒還拉著母親說些悄悄話,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事。不僅如此,女兒再也沒有頂撞過她。

這時,母親對老師的建議心悅誠服︰原來,改變和孩子關系,是這麼簡單的事啊!以前總想著「以暴制暴」,卻收效甚微,這下好了,她終于找到了和女兒交心的絕招,再也不用害怕自己管不住孩子了。

由這位母親的經歷就能知道,教育者的管教應該是基于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的。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操之過急,想以壓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被孩子認同、接納,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心。

所以,理解孩子,試著做孩子的朋友,就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從而使兩代人之間的差異得到互補,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有一次,一位母親在看完女兒的作業後,憤怒地將本子扔給了孩子。因為她看到女兒的作業字跡潦草,錯誤又多,她很生氣。沒想到,當孩子從地上撿起本子時,嘟囔著說︰「媽媽,我是把本子遞到您手上的。」

這句話讓母親感到吃驚,原來,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要尊重了。接著,她又想到自己整天口口聲聲地教育孩子要懂禮貌,但在這件小事上,自己卻沒有做好榜樣。想到這里,母親感到很慚愧,她鼓了鼓勁,對孩子說了聲「對不起」。

沒想到,簡短的一句話,竟然起到了「魔法」般的作用,女兒先是一副很驚訝的表情,接著問道︰「媽媽,您在向我道歉嗎?」當得到母親肯定的回答後,她大聲說道︰「您真是個好媽媽!我愛您!」從那以後,女兒的作業總是工工整整的,再也不潦草了。

一個個事例表明,父母只有平等地看待孩子,孩子才會回饋給父母尊重。那些把孩子看做附屬物的父母,只想通過管教的方式來約束孩子,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所以,作為父母,要試著去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意味著放縱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是用一種深入孩子內心的方式來關懷孩子,愛護孩子,是為了更早更準地發現孩子的錯誤和缺點,防患于未然。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