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晨晨上小學了,那個貪玩勁兒一點也不減當年。♀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媽媽每天帶他「放風」一次,也就是說每天放學回來可以出去玩一個小時,由媽媽照看。無論寒冬酷暑,每天照玩不誤,除非下雨,那就在家對著牆壁打乒乓球。就這樣,他玩過了一年級。
後來,晨晨的爸爸媽媽一合計,與其這樣玩,還不如讓他在玩中學點東西。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就給他報了排球班,這可讓他上勁了,一周三次課,從來都不缺課,周六的課大部分學生都不去,可對他來說,天再熱、再冷、下再大的雨,都不會成為他不去的理由。在排球班,他進步很快,每學期都評為優秀學員。
玩,讓晨晨鍛煉了身體,讓他學會了很多體育技能,讓他提高了身體素質……這都是媽媽的功勞,沒有媽媽的理解、支持與引導,是不行的。當然,爸爸也有份,因為爸爸教會了晨晨滑冰、騎自行車、游泳,等等。
可見,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成長的需要,為人父母者一定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作為父母,最根本的責任是理解孩子,解放孩子,讓孩子在自由玩耍的過程中健康成長。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一位母親說,她的兒子上二年級,有一次,兒子在日記里寫道︰「媽媽管得我太嚴了,要是我沒有媽媽該有多好啊!那樣的話,我就不用天天練琴、練書法、做那麼多練習題了,我就可以天天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這位母親感到傷心極了,覺得自己望子成龍的心情得不到理解,對兒子的愛都白費了。
這位母親在傷心之余,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一是,她對孩子實行的是強制性灌輸,錯誤地把開發智力與學習知識等同起來,把孩子的頭腦看成裝知識的器皿,孩子即使暫時記住了知識,但絕不等于發展了智力。這樣做,不但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時間,而且還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她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學彈琴、書法……每天逼學逼練,結果使天真活潑的孩子變得郁郁寡歡,倍感壓力。♀殊不知,這種所謂的「疼愛」,會扭曲孩子的天性,束縛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
一位教育家所說︰「我們可以用牛女乃代替母女乃,而玩給童年的歡樂卻是任何東西也不能替代,任何時期也不能補償的。」可見,那些不愛玩、不會玩的孩子才是真正讓人擔心的!
當然,放手讓孩子玩絕不是放任。要想讓孩子玩得有意義,需要父母給予及時恰當指導。比如,孩子喜歡玩剪紙,父母應該提供必要的器材,引導他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不要一看見孩子拿剪刀就大呼小叫,去奪他的剪刀。孩子通過剪紙,就會鍛煉他的動手能力,還能提高他的注意力和創造力。
關于孩子天**玩,一位母親曾這樣說︰「孩子已經11歲了,上4年級,學習很好。假期也看了40回《紅樓夢》,對故事還是很明白的,也很有興趣。但他玩的時候更專注,有時候就自己在院子里擺起小攤燒烤,自己烤自己賣,他說︰今天賣了一百多個火腿,賺了好幾十塊呢!一個玉米瓤,幾個瓶瓶罐罐,一把刷子,就能玩上幾個小時,到底是小孩子啊。不忍打擾,不忍打擾。」
所以,面對愛玩的孩子,父母不應該著急,也不應該為此困擾,應該順應、利用、制約和誘導孩子,讓孩子「玩」得更好。
第一,順應。
玩是孩子的天性,兩三歲的孩子除了玩就是玩,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玩,也是他接觸生活、認識世界、模仿人際交往的一種「學習」方式,入學以後,也還是緊張與松弛相互調節。所以,理解並順應孩子的貪玩心理,就是順應了孩子人生最初階段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如果過分壓抑孩子,希望把他變成「小大人」,則有害無益。
第二,利用。
現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十分重視早期教育,但是早期教育到底應該怎樣做,每位父母未必都清楚。實際上,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好玩的心理,寓教于玩耍之中,這將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三,制約。
一是時間上的制約,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安排一天的活動和活動時間,絕不能打亂正常生活節律;二是活動強度的制約,強度大的游戲會耗損孩子過多的能量,降低免疫力,所以強度不能太大;三是玩的比重制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學習活動應該逐漸增大比重,直至逐漸過渡到以學為主、以玩為輔的學前階段,為孩子的學校生活做好心理準備。一句話,決不能讓孩子形成無限制瘋玩的習慣。
第四,誘導。
要把孩子往書本上「誘」,向學習上「導」,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漸轉移到文化科學知識上去,學習興趣濃了,玩心自然就淡了。當然,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試想,如果父母經常坐在麻將桌邊,卻逼著孩子去學習,他會怎樣想?父母用愛讀書、愛學習、求上進的具體行動感召孩子,才是真正的教子上策。
教子小貼士︰
孩子玩耍會對身心健康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認為,玩是為孩子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動。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讓他充分享受集體活動的快樂。另外,父母不要因為地上很髒,就不允許孩子坐在地上;不要因為孩子玩的東西很髒,就不允許孩子玩……實際上,父母應該讓孩子在玩的時候盡情地玩,不要因為「髒」而剝奪孩子玩的權利,限制他玩的區域,抹殺他玩時的興趣。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