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三十五章

作者 ︰ 張振鵬

第6句話「別听你爸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庭常會出現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致的情況,每當這時,父母一方就會月兌口而出︰「別听爸的!」「你媽說的不對!」父母雙方意見不統一,導致孩子無所適從,不能明辨是非,還會感覺父母不和。♀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長期下去,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為人父母者應該避免對孩子說類似的話。

在孩子面前不互相「拆台」

在很多家庭,夫妻因為經歷、價值觀、認知水平等方面不同,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從而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產生分歧,致使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致。一個嚴一個寬,這往往是導致家庭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項針對10所幼兒園的不同年齡的350名幼兒的調查,內容是︰「你比較喜歡爸爸還是媽媽?為什麼?」

孩子們這樣回答︰「媽媽好,媽媽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而且還打得很痛。」「媽媽說買支槍給我玩,爸爸說不給,我討厭他!」「我喜歡媽媽,因為她很听我的話,我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我不喜歡爸爸,因為我叫他買變形金剛給我,他不買。」「媽媽好。爸爸打我時,媽媽幫我對付爸爸。」……

很多家庭都存在這種矛盾的教育結果。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要求不一致,往往會使對孩子的教育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要相互「拆台」。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雙方有分歧,一個打孩子一個寵孩子,一個嚴厲批評孩子一個溫柔袒護孩子,或是雙方相互指責……這樣,會讓孩子是非不清、無所適從。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據報載,近千名小學和初一新生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川師大附屬實驗學校,向著名心理教育專家、川師大心理學教授游永恆和張皓討教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兩名教授為家長和學生作了兩場專題報告,讓家長們受益匪淺。

張皓教授在為家長們「量身訂做」孩子成才方案時指出︰家長們有四句話不能說。這四句話是︰否定孩子智力的話不能說,否定孩子容貌的話不能說,打擊孩子的話不能說,父母間相互「拆台」的話不能說。

游永恆教授則提出了「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人感」的觀點。他認為,孩子的成人感是一柄雙刃劍,它可以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也可能導致孩子不服家長的教育。家長們尤其要認真對待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尊重他們的感受。

在張教授的報告中,提到了「父母間相互‘拆台’的話不能說」,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要在態度方面保持一致。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卻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甚至不惜互相‘拆台’,這是非常不好的。

父母千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智力和感覺。其實,大多數稍懂事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夠區分出父母對待他的不同態度,他會利用父母的「不一致」來達到目的。比如,孩子常常會「撒嬌耍賴」、「軟磨硬泡」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在這樣的孩子面前,父母的任何教育方法都會顯得軟弱無力,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非常任性。

與其相反,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一致,並配合得很默契,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正確的,不听話不行。這樣,對孩子的教育目的也就很容易實現了。否則,可能就會讓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付諸東流。那麼,具體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導致孩子形成雙重人格。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分歧,一方說要往東,另一方偏說往西,孩子往往會不知道該听誰的。但是,很多孩子也會選擇,他會尋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誰護著自己,他就傾向于誰。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媽媽不同意,而爸爸卻說︰「沒事兒,吃吧!」孩子得到了一方的支持,于是他的要求更強烈。所以一個嚴厲教育孩子,一個遷就孩子,這對孩子很不好,甚至會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在爸爸面前一個樣,在媽媽面前是另外一個樣。

其次,使父母的威信降低。

孩子總是認為,父母的話是正確的。所以,當父母意見不一致,甚至是爭執、彼此否定對方時,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失望情緒。父母的威信就會降低,就會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對教育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削弱孩子自控能力發展。

自控能力是從小逐漸形成並發展的,需要父母的幫助。當孩子出現某種行為後,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會知道這種行為是否正確,並學會在新環境中作出調整,從而發展自控力。但是,如果父母的意見不一致呢?孩子再遇到同樣情況時,就不知道究竟該怎樣做了,更不會有意識地去改正某種不當行為了。

第四,容易造成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很小的時候,他是從父母那里獲得是非判斷標準的。當父母有分歧時,他一般會認為勝利一方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實際情況並非都是如此。長期下去,孩子的是非觀就會變得模糊,甚至會是非顛倒。

第五,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觀點不一致時,雙方容易爭執,甚至是爭吵,從而致使家庭氣氛緊張。這時,孩子知道父母是因為他而爭吵,孩子就會感到惶恐。在以後,為了不讓父母爭吵,他會謹小慎微,不敢表現出孩子的天性。在這種自我壓力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會有問題,影響成長。

3歲的于皓在家里吃飯時,不僅需要大人喂,還要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對此,媽媽堅決不同意,她要求孩子坐著自己吃。于是,孩子就哭鬧,爸爸很煩,嫌吵,就對著媽媽大喊︰「他想怎樣就怎樣,只要能把飯吃掉不就行了嗎?」

可是,媽媽的聲音更高了︰「那怎麼行呢?吃飯一定要有個規矩。」于是,爸爸媽媽你一言我一語地就爭吵了起來,于皓在那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致,往往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那麼,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孩子在場時,盡量避免正面沖突。

盡管一方教育孩子有不當之處,另一方也不要輕易指責,指責不能解決問題。特別是當孩子在場時,夫妻雙方都應該維護對方的尊嚴和權威,指責除了會引發「戰爭」外,不會獲得其他收獲。所以,當孩子在場時,雙方一定要少一分正面沖突,這樣就會對孩子少一分負面影響。

第二,事後尋找適當機會,以建議的方式表達意見。

避免正面沖突,不是放棄,而是要積極尋找適當時機溝通。比如,妻子強迫孩子做數學,雖然你不贊成,但也不必當著孩子的面指出。可以在妻子心情愉悅時,用商量、探討的口氣與她溝通。通過認真引導、反復磨合,使兩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

第三,用生動的事實啟發對方,提高認識。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