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五十四章

作者 ︰ 張振鵬

要學會與孩子商量

著名教育家盧勤為無數孩子解開了心中的疙瘩,為無數家庭指點迷津,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母親。♀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她的兒子品學兼優,當人們問起她有什麼教育孩子的高招時,盧勤告訴大家,辦法很簡單,就是要學會商量。

盧勤在《寫給年輕媽媽》一書中寫道︰商量——「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溝通的鑰匙,不僅僅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爸爸、媽媽、孩子3個人每人手中都有一把,最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鑰匙。父母要想和孩子溝通,需要學會一件事——經常從孩子的觀點上來思考,從孩子的角度來觀察、決定事情,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如果父母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比孩子強,總覺得孩子這不行,那也不行,「今不如昔」、「子不如父」、「女不如母」,那只能用訓斥、教訓甚至打罵來對待孩子,其結果只能是逼著孩子向父母關閉心靈世界的大門,把父母拒之門外。

盧勤認為,父母與子女在「重大」問題上必須商量。之所以要在「重大」兩字上加引號,是指這些問題在孩子眼中十分重要,而在父母看來未必重要,但只要孩子認為是大事,父母就要給予重視,與孩子商量,幫孩子拿主意。

有一次,盧勤與兒子商量學吹號的事,她這樣寫道︰

我的兒子從小興趣廣泛。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學讀書時,課余學過二胡、捏泥人、美術、無線電,唯獨沒學過銅管樂。由于他性格幽默,擔任了校「紅領巾電視台副台長」,主持「開心一刻」節目,每周給大家說一段相聲。同學們說他將來可以當喜劇演員,而他自己卻想搞「無線電」。六年級時,他裝了個能收五個台的收音機,並在東城區少年無線電比賽中得了一等獎。當時,我和他爸爸都很高興,一心想讓他往無線電方面發展。

沒想到,到北京166中學報到那天,校門口貼出布告︰「軍樂班招生。自願報名,考試錄取。」

兒子自己和一名小學同窗好友一起去報名、應試,自我感覺不錯,誰知,3天之內,他沒有接到錄取通知,而那位同學接到了。♀他鼓起勇氣,找到管軍樂隊的李正華主任︰「老師,您是不是搞錯了,您當時說我比他強,怎麼有他沒我?」李主任笑了。看他挺壯實又有勇氣,是個吹號的料,同意試試看。

這一切我都不知道。直到老師同意要他了,他才告訴我。

我立刻表示反對︰「你干什麼不好,干嘛非要去吹喇叭,高考又不考吹號!」我曾去看過軍樂隊演奏,覺得吹大號是最沒勁的,只能給人伴奏。

「您先不要表態,先去學校看看行不行?您不是知心姐姐嗎!」兒子執著而又幽默地說。

那天正是暑假里最熱的一天,軍樂班的學生正在操場上練隊列。只見我的兒子滿臉是汗水,站在烈日下,汗流下來擦都不擦。我有點心疼,又有點感動。我知道他是「表現」給我看的。

問了問李正華主任,李主任說她挺欣賞孩子的勇氣,看上去素質不錯,不過要有吃苦的準備。

孩子從訓練場上下來,用期待的眼光看著我。我對他說︰「吹號可是個苦事,不容易成功,尤其是大號,你過去沒有基礎,要從頭學,你有準備嗎?」

「沒問題,有苦自己吃,有汗自己擦。」兒子斬釘截鐵地回答,看來他已下定決心。「那好,路是你自己選的,你要堅持走到底。」我違心同意了。

兩個月後,樂隊開始合奏了。那天,老師把家長都請去了。孩子們個個吹得很起勁。當雄壯、和諧的世界名曲在演奏廳響起時,我流淚了,許多家長都流淚了。我們沒有想到,對樂器一竅不通的孩子,短短兩個月,竟然合奏得這麼好!「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變而為可能。」(俄︰列夫•托爾斯泰)。此刻,原先違心的同意變成打心眼里贊同了。

兒子真有志氣,一直堅持了6年,成為軍樂團首席大號,連續兩年被評為東城區特長生、特優生,1997年又被市教育局評為特優生。6年來,他所付出的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從來沒和我講過一個「苦」字,遇到困難從來沒有退縮過,而且一直是樂隊的骨干。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兒子在6年樂團的訓練中,不僅學會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合作的力量」、「投入的力量」,從而培養了強烈的責任意識,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我想,這些正是他能堅持下來的原因,因為他熱愛樂團這個集體。

正是盧勤當時與孩子商量著來,沒有以「我說不行就不行」一口否決,才有了有後來的「欣慰」和「驚喜」!所以,父母遇事時也應該學會與孩子商量,什麼事不要靠自己的想當然,認為不行就不行,要像盧勤那樣︰與孩子商量,到孩子學校去看看,兩個月後再去看看,然後再作決定。

事實上,孩子就是一個**的權利主體,也應當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不要過分看重自己的權利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所以,父母不應該不斷地突然闖進孩子的環境之中,去打攪他,並且不跟他商量就操縱他的生活,不要置孩子自身的需要于不顧。這是父母自私的一種表現。從根本上來說,這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必然會導致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一個大約四五歲的小男孩,因為姐姐先坐到了一個好座位上而不高興,站在那里不願意坐另外一個座位。

于是,孩子的母親蹲下去對他說︰「其實,這兩個座位是一樣的,對嗎?既然姐姐已經坐下了,你為什麼一定要坐她那個呢?下次再有機會讓你先坐,好嗎?」小男孩眨眨眼楮,看看座位,確實沒有什麼兩樣,也就坐下來,高高興興地吃飯了。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