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五十五章

作者 ︰ 張振鵬

在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相同的情形,這時,孩子都會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的意見,因為,畢竟許多事情都需要靠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夠實現。♀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以家長的威嚴來壓制孩子,那麼,即使孩子口頭上同意了,在內心深處也無法產生努力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肯定會感覺很不舒服,甚至感覺那簡直就是受罪,他還怎麼可能與父母和睦相處呢?

所以,父母應該把孩子的事交給他自己去處理,父母只能把自己的意見通過建議或者商量的方式傳達給孩子,以幫助孩子全面地認識自己,認識問題,進而有效解決問題。

教子小貼士︰

現在,很多孩子與父母是對抗的,那麼,怎樣實現與孩子的溝通呢?對此,盧勤認為,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主要的方法是——學會商量。她說︰「我是一個兒子的母親。從兒子的成長中,我體會到商量能使家庭關系變得和諧;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從而使孩子懂得尊重,並學會用商量的辦法與父母及他人溝通。」

孩子是一個**的人,有他的**世界,這個世界蘊藏著非常大的潛能。潛能的開發,要靠他個人努力,更要靠父母的尊重、賞識與肯定。父母要平等地面對他,真正地尊重他,凡事都應該與孩子商量一下,這樣,孩子才有可能以自己成長的成功來回報父母。

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大多數父母都以為孩子的事必須由父母去決定,強迫孩子一定要听從安排。這樣,孩子就不會有自主權,也沒有做事的主動性,很可能會因為某些不得不去做的事而去應付差使。結果,孩子在無形中就會養成松散的習慣,甚至可能還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難以溝通,甚至出現孩子反抗的局面。

還有許多父母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在家里,孩子只是父母的附庸,沒有任何**性可言,不尊重孩子,孩子更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實際上,這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好的。父母應該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賈濤要升入高二年級了,即將面臨選擇文理科,他在文科方面比較出色,在理科方面卻顯得平平。此外,賈濤十分喜歡語文這門課程,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能考上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以後去弘揚中華文化。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人生非常有指導意義。

可是,賈濤的爸爸卻認為他在理科方面有潛力可挖,希望他能考上建築學院,當個出色的建築師。這天,父子倆就為選擇文科班還是理科班的問題出現了一場大爭論。

賈濤對爸爸說︰「我希望學文科,重點學習語文這門課,為考北京大學做好準備。」

爸爸卻發表了不同的看法︰「現在還有誰喜歡語文呀,語文不用學就能考高分。我覺得你在理科方面有潛力,再說,以後出來找工作,還是理科比較好一些。在大學學中文也沒什麼意思,你最好按照我的話來做。」

賈濤對爸爸反駁道︰「我最清楚自己的情況了,學習文科我會更加有信心,學習理科我有時還是有點吃力的。你要尊重我的選擇!」

爸爸覺得和兒子說不通,開始有點火了︰「你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不要和我在這里爭辯,知道嗎?」

賈濤看著父親一副強硬的樣子,生氣地走了,談話也就不歡而散了。

現實生活中,像賈濤的爸爸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這些父母常常持有這樣的態度︰「你是孩子,你懂什麼?讓我來教你,要按照我說的去做。」父母常常低估了孩子自我觀察與學習能力,以為自己總比孩子高出一籌。

事實上,有的孩子思路很開闊,常常對事物有著驚人的理解和洞察力,有時甚至會說出一些比成人還高明很多的見解。只可惜父母並沒用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見,不想接納孩子的認識有比自己高的事實。另外,父母在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的同時,也大大打擊了孩子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父母應該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終目標就是讓他形成**自主的個性,必須讓孩子從小養成積極表達意見、自主決定事情的能力。父母要把孩子當成人來對待︰當他跌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當他選擇愛好時,讓他自己決定;當他選擇朋友時,也要給他自己判斷的權利。這樣一來,他很快就會建立起**的性格,並能將潛能慢慢地發揮出來。

蔡志忠先生是著名漫畫家,在教育孩子上,他強調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以充分的自由。

有一次,孩子的媽媽去法國了,蔡志忠先生負責送孩子上鋼琴課。車到達目的地前,女兒卻說︰「我不喜歡彈鋼琴,我想學的是吹笛子。」蔡志忠先生听了,竟然毫不猶豫,立刻把車調回頭,一路開回家。孩子很不安地問道︰「可是媽媽剛交了4000元的學費,怎麼辦呢?」蔡志忠先生回答說︰「那只好算了。」

對此,蔡志忠先生說︰「4000元對我來說,雖然不算多,可是也不算少。但我認為錢可以再賺,或者節省一些,少買一兩套衣服,少吃幾頓大餐。但是孩子的自由是用錢買不到的,童年也是不會重來的,強迫孩子學習所不喜歡的項目,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抹不去的陰影。」

蔡志忠先生認為,教育孩子首先就要順其自然。父母不要去為孩子安排未來。未來的路怎樣走,要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在他開放式教育培養下,女兒從小就非常有主見,她知道自己做主是最幸福的。15歲那年,女兒就獨自闖世界了,雖然有些國家的語言不通,但是她還是克服了所有的困難。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