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五十六章

作者 ︰ 張振鵬

蔡志忠先生尊重女兒的選擇,以4000元錢為代價,換回的是女兒幸福的童年以及女兒**自主的個性。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

可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不是父母的附屬物,遇事他會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應該尊重、理解,並鼓勵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對孩子課余活動的安排,父母應該盡量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意見有分歧,則應該在協商的基礎上解決。否則,孩子會認為父母總是忽視他的想法,而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孩子可能會變得越發倔強、叛逆,很難交流溝通。

尊重孩子的選擇,作為父母,只好「委屈」自己的興趣去迎合孩子的興趣,從根本上說,是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和**人格。但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在不斷地發現自己的長處、興趣點和特點,所以,當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奮斗目標時,父母對此應該有寬容的胸懷。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那麼,孩子就會具備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會有一種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和責任感,這對孩子一生來說都很重要。♀

哈佛大學神學院錄取了一個看起來十分奇怪的學生。他不僅僅多才多藝,而且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他的理科成績幾乎滿分,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經可以直接進紐約交響樂團了,被朱利亞音樂學院錄取。無論是讀麻省理工學院,還是學音樂,他將來都不用為工作發愁,而在神學院畢業後,他很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

為什麼他要進神學院呢?很多教授都感到詫異。听听他的回答吧,他說︰「我還年輕,工作並不是主要的,可以慢慢來。可是,信仰的問題,神是什麼?人何以才能超越?這些是我的人生的功課,這些功課如果不做,我活著一天都得不到安寧。我讀書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我的人生。」

這名學生曾經建議哈佛的學生們最好每天問自己一個相同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學習?」他認為,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難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所以,不解決為什麼學習的問題,就看不到學習的必要性,就永遠也不會具有學習的強大動力。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正是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很有限,所以要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這很重要。如果不能真正認識自己,是注定走不了多遠的。

興趣對一個人很重要,對孩子尤其重要。父母在為孩子作決定時,如果父母的興趣與孩子的興趣相一致,以後的事進行得就會很順利。但父母往往與孩子的興趣並不一致,這就需要你自己決定,是尊重孩子的興趣,還是強迫孩子屈從于你的興趣。這一點十分重要。

很多父母都認為,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應該听父母的,因為父母的人生經驗畢竟比孩子更豐富。可是,父母應該明白一點,你的決定如果違背了孩子的意願,沒有尊重孩子的興趣,往往是既不會達到自己的目標,又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如果你想做有智慧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不要犯這樣的錯誤。

教子小貼士︰

父母要知道,如果不論什麼事,都是父母說了算,孩子只有遵從的份,那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必然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不要再做習慣于指揮、命令孩子的家長了。也許你始終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是為了孩子的幸福,但是,你能為孩子安排好一生嗎?如果不能,那就讓孩子培養自己事情自己決定的能力吧!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父母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他的事情,切不可替孩子包辦。如果父母有自己的想法或建設性的意見,也應該通過協商的方式,把自己對事、對人的看法提出來供孩子參考,讓孩子權衡利弊後再作出選擇,也就是說,最後選擇的權利應該賦予孩子。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父母往往認為自己懂得很多,又是長輩,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嚴」,于是,就刻意地去樹立自己的「威嚴」、「威信」!結果,方法不當,孩子並不買賬,所以最終不能樹立真正的威信,導致與孩子的溝通產生障礙。父母要知道「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把這句話落實在教育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就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不要再以氣勢服人了,所以下面的話就別說了︰

「你還頂嘴?」

「去做作業!」

「這次沒考好,不許玩了!」

「不許用左手!」

「我批評你是對的,不許 嘴!」

「不準動熱水瓶。」

「不許看電視!」

「住口!」

「今後絕對不許吵架!」

「看電視不許說話!」

「不許整天嘀嘀咕咕!」

「再鬧著買,不要你了!」

「你敢再摔一次?」

「連父母說的話都不听嗎?」

「你懂什麼?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你本來就應該這麼做!」

「按我說的做!」

……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