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懂媽媽要說 第六章成功的社交,從修身做起

作者 ︰ 馮美華唐菁

一個偉人曾經說過︰「孤立的一個人在社會之外進行活動、生產就像許多個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談竟有共同語言一樣,是不可思議的。♀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可見,社交是事業的前提,事業成功的幾率與社交圈的大小體系相關。

不要吝嗇你的贊美

女兒不懂

好友小麗趴在課桌上獨自一人發呆,原因是她這次期中考試的英語成績很不理想。

小小作為小麗的同桌兼好朋友,看到小麗整天悶悶不樂,非常為她擔心。左思右想之後,小小想出了一個幫小麗月兌離考試陰影、重塑生活信心的好辦法。

上課鈴很快就敲響了,這節是女孩子們都很喜歡的體操課。上課之前,小小特地湊到小麗跟前對她說︰「體操課你可得好好表現,你可別忘了,你是我們體操隊的驕傲!」

小麗無精打采地說︰「體操跳得好能當考試成績呀,該考砸不還是砸了嗎?」

「那可不一樣。考試也只不過是一次測驗而已,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的。你平時成績那麼好,興許是這一次疏忽了,或者發揮有點失常。下次注意不就得了嗎?」

「哎,沒那麼簡單。你們去跳吧,我沒心情。」小麗還是打不起精神來。

「沒有你怎麼行呢?每次跳操時你都是我們的榜樣。你的每一個動作都那麼標準,那麼舒展,你都不知道我們有多麼羨慕呢!」

小麗有了點笑模樣,「真的嗎?我怎麼沒感覺到呢?我還成了大家的榜樣了呢!那我可不能讓我這個榜樣的力量偏了方向。」小麗高興起來。

小麗重新找回了自信,小小也為自己的「杰作」而得意。

媽媽要說

愛听贊美的話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一句簡單的贊美不僅能夠愉悅人的身心,還能幫人樹立信心。所以,贊美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項法寶,媽媽應教女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學習掌握贊美的藝術。讓女兒懂得要想取得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定不要吝嗇贊美之詞。讓女兒能夠用真誠的贊美為人際交往打下基礎並收獲成功。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值得贊美的東西其實有很多,關鍵就在于我們有沒有善于發現它們的眼楮。媽媽應讓女兒懂得,贊美別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用真心去發現、去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就會發現可贊美的東西。當她能夠用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楮,去挖掘生活中的美時,媽媽再給予鼓勵,讓女兒將這種美用真摯的言語表達出來,女兒就能夠從贊美的效果中體會到好處。

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不管是大人、小孩,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被欣賞、被肯定、被贊美。一句贊美的話會讓人心里溫暖。但是,贊美不是信口胡說,那樣的話不但不會讓人歡喜還會讓人厭煩。所以,媽媽要讓女兒知道,只有贊得好,贊得準,才能起好的效果。她需要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對別人的優點進行適宜的贊美,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贊美要到位,要真誠。贊美是需要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用蒼白無力的文字堆積。空洞的贊美,只會讓人想到「巴結」、「奉承」、「吹捧」等貶義詞匯,還會被受贊的人認為是為達到某種目的才違心地討好。所以媽媽應告訴女兒,要想讓贊美起到積極作用,必須真誠,只有由衷地表達贊美之情,受贊美之人才會深受鼓舞,心情舒暢。這種愉快的氛圍也才能感染雙方,從而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使交往更進一步。

給媽媽的小提示

贊美是人際交往中最容易引起對方好感的一種方式,也是最容易讓別人從內心接受、認可、信任的方式。可以說,贊美是人際交往中最好的潤滑劑,也是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的最好方式。但贊美不是要求我們一味地去奉承別人,別人喜歡听什麼我們就說什麼,這樣的贊美之詞充其量只是一種交易,而不是友誼,也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所以媽媽要讓女兒學會多多贊美,更要讓女兒懂得真誠贊美。當女兒在人際交往中能夠適當地對別人進行由衷贊美時,別人就能夠從她的贊美中感受到她的真摯,從而更容易接受她,女兒的社交也就能夠走出成功的一步!

別拿任性當個性

女兒不懂

小小一向很招人喜歡,她不但學習成績不錯,而且能歌善舞,與人交流的能力也很強。在家里,她自比是小公主,整天像一只小蝴蝶似的飛來飛去,一會在爸爸身上膩,一會在媽媽那兒耍賴。在學校里,她也同樣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但是,時間一長,小小就在「萬千寵愛」中養成了耍小性子的毛病。

這不,周末就要到了,听說郊外的某旅游景點的門票滿十人就半價,于是幾個同學約上小小湊夠人數,計劃一起去郊外爬山,放松一心。小小一听就答應了下來,大家利用課間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好了具體事項,小小都听清楚也都同意了。可是,周末早晨,大家剛集合好準備出發,小小卻突然變卦了,非說爬山不如游泳好玩,結果搞得其他同學措手不及,什麼也沒玩成,同學們都對小小的任性感到很不滿。

大伙兒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小小上一次的任性「劣跡」。學校舉辦一個科技學習小組,同學們相約去博物館查閱相關資料,可是小小非要求改天。小組里的幾個男同學倒很大度,很爽快地答應了,可幾個女同學顯然對小小的做法不買賬,要求小小少數服從多數,堅持不改變日期。小小任性地說︰「干嘛非多數人說哪天去就得哪天去啊?為什麼就不能听我的意見呢?你們要非得那天去,那你們自己去,我改天再去,決不會耽誤你們的時間。這是我的個性!」

媽媽要說

生活中,像小小這樣拿任性當個性的青春期女孩不在少數。為避免女兒陷入對個性的誤讀當中,媽媽應盡早讓女兒明白︰個性具有獨特性,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而任性卻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辦事,全然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個性與任性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個性不會給他人造成傷害,而任性卻不同,一個任性的人會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約束,不守紀律,只憑自己高興,想干啥就干啥,目中無人,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性格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進步與發展,而且在與人交往時,也很難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喜愛。

客觀全面認識自我,預防過度的優越感。任性往往是建立在無比的優越感上面的。所以如果女兒因自己的優秀而任性,媽媽應教她不要一葉障目,不要一味地欣賞自己的優點而忽略自己的不足,更不要拿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進而拔高自己。而應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對待自己的優點要繼續發揚,而不是驕傲自滿,任性耍賴。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女兒任性的根本,讓女兒在與人相處之時,不一味地讓別人來遷就自己。

懂得替他人著想,讓任性自然消失。媽媽要讓女兒知道,在家里,父母都深深地愛著她,正因為愛,才會在很多時候失去準則地盡量滿足她,讓她高興。但是,這並不說明她可以在任何場合都使小性子。社會是復雜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要求社會上的每個人照顧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喜怒來做事。所以,她必須要積極提高自身修養,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平等與人相處。說話做事之前多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喜好,這樣她才可能要求別人平等對待自己,進而得到別人的喜愛。

多幫助他人,體現真正的個性。任性的人一心只想自己,只要自己高興,不管別人的感受。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自己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所以,任性並非招人喜歡的性格,也並非真正的個性。媽媽要讓女兒懂得通過積極理解他人,幫助他人,與人方便來體現自己真正的個性,受人歡迎的個性。

給媽媽的小提示

任性雖然不是一種十分惡劣的行為,但它卻會傷人于無形,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朋友。因為任性的人只考慮自己,只憑自己的高興與否去做事,認為只要自己高興了,別人也應該高興,或者認為別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這就會使人雖沒有去傷害別人的動機,卻對別人造成了傷害的事實。所以媽媽應告訴女兒,拿任性當個性去與人交往,注定是失敗的,也是不被人認可和接受的。這不是一種個性!因此,不要將任性當個性,讓它成為自己人際交往上的障礙。如果女兒已經表現出任性的苗頭,一定要幫其積極克服,讓她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理解是交往的基礎

女兒不懂

小小準備參加學習委員的競選,沒想到老師提名同桌小麗也參加學習委員的競選。老師將兩人都叫到辦公室,問她們的意見。小小未開口,小麗便說︰「老師,我學習不如小小,還是讓她當吧,我決定退出了。」

小小很高興,暗自為小麗的「仗義」心存感激。可幾天後班干部的人選出來了。小麗居然成了副班長,這讓小小心里很不舒服︰「原來是嫌學習委員官小呀,真是心眼夠多的了。」

從此,小小開始疏遠小麗,讓小麗很難過。

老師了解到小小和小麗之間的別扭後,將小小叫到辦公室。「小小,讓小麗當副班長是班長推薦的,他認為小麗的組織能力很強,而且跟班里的很多男同學溝通得也比較好,這對班長的工作很有幫助。」

「老師您想讓誰當就是誰當,我能有什麼意見。」小小一副不願意的模樣。

「其實,小麗沒你想象的那麼復雜,她也沒什麼心眼。她很希望你們的友誼能夠繼續像從前那樣。她還經常在我面前說你人很好,也很善良,對待同學也非常友好,對班里的活動也很積極呢。你怎麼就不理解她呢?」

小小心里有點打鼓︰「真的是這樣嗎?果真是我不理解她嗎?」

媽媽要說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說的就是我們很難知道一個人內心里在想什麼,正因為不知道他人怎麼想,往往就會對他人的一些不符合自己期望值的想法妄加猜測,進而得出有利于自己的結論。在此基礎上認為他們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而心生不滿或怨恨,進而對對方采取不恰當的行為和舉動。其實,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雙方之間未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媽媽應讓女兒懂得,如果她能在與人交往中學會理解,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就不會發生了,友誼也不會受到破壞了。

及時與對方溝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並非從天而降或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心與心的溝通,即使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如此。因此,媽媽如遇女兒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或對別人的某種行為大加指責埋怨,就應該采取行動,教女兒懂得與人溝通、獲取理解了。要讓女兒知道,其實,不是別人不理解她,也並非別人故意對她怎麼樣,而是她沒有做好與對方的溝通,堵塞了雙方互相理解的渠道。只要她能夠在心生不滿或怨恨時積極與人溝通,及時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傳達給別人,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心意,那麼心與心的距離自然就縮短了,麻煩也自然就不存在了。

明確地表達自我。生活中,很多人會說,「我與別人溝通了,我知道別人想什麼了,我也听他們說了,可是別人怎麼還是不理解我呢?」。理解是雙方面的,它不但要你會听,還要你會說,會表達。所以,媽媽應教女兒不是簡單地將理解歸結為听人說,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而是在了解別人想法的同時,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心意傳達給對方,適度地展露自己,表達自己。這樣,才能讓溝通真正起到作用。

滿懷愛心,替他人著想。媽媽還應讓女兒學會多從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可以說,這是帶領女兒進入理解的較高境界,這需要女兒首先學會「愛」對方。因為理解是愛的代名詞,只有做到有愛心,才有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準確地領會別人的意圖,也才能體會到對方的苦與樂。最終讓雙方的理解達到更深的層次。

給媽媽的小提示

沒有了理解,友情就無以維系;沒有理解,心與心的距離就會疏遠,就會產生隔膜。「理解萬歲!」四個字道出了千萬人的心聲,道出了千萬人的渴望。青春期少女在與同學、朋友、家人等交往的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歸根結底,這些所謂的麻煩也好,矛盾也罷,都是理解工作沒有做好所導致的。所以,媽媽應及時讓女兒知道理解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讓女兒面對諸多麻煩和矛盾時,能夠以良好的心態,從相互理解的角度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女兒愉快的人際交往更加暢通無阻。

有一種愛叫寬容

女兒不懂

小小和鄰居琳琳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姐妹。兩人一起長大,又一起上學,關系可以說是「鐵」得很,兩家的父母也願意制造機會讓她們多在一起學習、玩耍,畢竟現在各家都只有一個孩子,都有些孤單。

然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兩個原本單純的女孩兒都有了各自的心思,小姐妹的爭吵漸漸多了起來︰今天為了哪個明星更帥一些,明天為了班上誰更招人喜歡……最後通常以誰都不搭理誰或互相諷刺嘲笑而告終。

爭強好勝的心態,使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輕而易舉地就破壞了兩個人之間原本堅如磐石的關系。更嚴重的是,兩個人往往在氣頭上口無遮攔,讓對方感覺「面子」上過不去。久而久之,兩個人心里也產生了很深的隔膜,放學路上也有意回避對方,一前一後保持一定的距離。

雖然兩人心里都很難受,也渴望找到從前的感覺,但誰也拉不下「面子」,主動邁出那尷尬的一步,結果自然是兩個人越來越不快樂。

媽媽要說

青春期女孩好勝心比較強,也就難免會以自我為中心,遇到與自己有不同意見時據理力爭,不願意從「面子」上輸給對方,因此,矛盾也就會更加激烈。其實,不論是何種關系的兩個人,只要有了交集,難免會產生大大小小的摩擦,而寬容是解決相互之間矛盾最好的鑰匙。所以,媽媽要教會女兒不回避矛盾,在產生矛盾後要用寬容的態度去解決。

客觀認識和解決問題。任何問題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媽媽應讓女兒在與人發生矛盾後,客觀地分析問題發生的來龍去脈,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要考慮自己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有無不當之處,有無替對方考慮,有無傷對方自尊的不當言語,是否給予對方尊重。然後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將心放寬一點,遇到問題及時解決,以免讓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

學會主動溝通。人與人的性格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看法自然不同,也就會導致認識上的差異。所以,產生矛盾如不能及時溝通,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真實意圖,必然引發雙方的沖突,進而發展為語言上的攻擊,甚至肢體上的踫撞,結果傷害兩人的感情。因此,媽媽應讓女兒試著在分歧出現時,放寬心,放下「面子」,積極主動地尋求溝通。如此一來,即使當事雙方有一些言語上的過激,事後也不會產生心結。

及時澄清。朋友之間產生矛盾,一定要及時解決,千萬不要因為礙于「面子」或自我意識的作怪而拖延,因為時間越久,心結就會越重,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嚴重,解決起來也就越棘手。所以,媽媽應指導女兒在爭吵過後,深呼一口氣,穩定自己的情緒,用寬容的態度在第一時間不管是道歉也好、緩解焦點也好,都要及時去做,這樣才不會讓問題產生死結。

給媽媽的小提示

寬容是一門人際交往的藝術。生活中兩人產生意見上的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寬容的心是解決這種分歧,避免分歧升級為沖突的最好方法。媽媽應讓青春期女兒懂得,不同的意見更能幫助她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更有利于自身的提高。所以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同自己有分歧的觀點或意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當矛盾發生時,不要斤斤計較,而要放寬心胸,多想對方好的、正確的地方。相信這樣女兒才能夠在與人交往中學到更多、快樂更多。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女兒不懂

期中考試成績公布了,小小這次發揮出色,高居榜首,小小高興極了。可是,下課後,平時幾個很要好的女同學卻躲得遠遠的,不搭理她了。小小主動與她們說話,同學們還故意氣她︰「你多好啊,多優秀啊,我們可沒有資格跟你混在一起!」

小小覺得自己特別委屈,也很孤獨,可是她左思右想也沒覺得自己有什麼錯。每天看著同學們打打鬧鬧的場景,小小既羨慕又無奈,從此開始性格變得很孤僻,既不願意與同學們說笑,上課也沒精神听講,對班里的事情更是漠不關心……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小與同學們的越來越疏遠。

小小苦悶極了,「我該怎麼辦呢?學習好又不是我的錯,誰不想學習好呢?不然我們每天上學是為了什麼呢?再說了,你們不也在拼命地學嗎?干嗎我考了好成績你們心里就不舒服呢?難道我只能與你們一樣,你們就高興了?」

如此想著,小小心中的郁悶越加強烈,最終由于心理壓力過大,竟然影響到了學習成績,在接下來的一次考試中,她的名次一落千丈。「這下好了,我學習成績不好了,你們高興了!」小小忿忿地想。

媽媽要說

青春期女孩的妒忌心、好勝心都比較強,所以像小小這種因成績好遭冷落的情況是很正常的,關鍵就在于被冷落者怎樣面對這種冷落。顯然,遭到同學嫉妒後一味消沉是很不明智的選擇,既不會有助于同學關系的恢復,也不利于個人的發展。為免女兒步小小的後塵,媽媽應指導女兒懂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讓女兒在面對冷落時,不是把自己變成孤家寡人、自怨自憐,而是積極尋找原因,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走好自己的路。

首先要自我反省。媽媽應告訴女兒,如果因同學的嫉妒而遭到疏遠,首先應審視自己平時的言行,看自己是否在無意中表現出自大、自滿、自傲的情緒,或者是不是自己太自私了,對同學們的求助表現得不夠積極,如果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行為,一定要及時改正。同學之間要互相寬容、互相理解,互相幫助,這樣才能讓別人更容易接受你而願意與你交往。

繼續做自己並積極溝通。溝通是獲取理解,解決矛盾的最有效方式。媽媽可以讓女兒在遭到冷落後,不要表現出瞧不起人、滿不在乎的意思,更不要孤立自己,而要用謙和的態度與同學交流。一如既往地在學習生活中積極發揚自己助人為樂的精神,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班集體中的各項活動。同時,抓住機會與同學積極、真誠地溝通,做到坦誠相見。用自己的積極心態讓同學們接受,讓他們的嫉妒之心自然消失。

努力過後坦然面對。如果女兒已經努力了,努力希望同學們理解自己,但同學們還是嫉妒,這時候,媽媽要教女兒的就只有坦然面對了。因為人生在世,要活出自己來,誰都不可能討所有人的喜歡,或許有的同學就是心胸狹窄。讓女兒大可不必為了一兩個同學的小肚雞腸來給自己增添麻煩。只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自己的學習搞得更好、把班里的活動做得更好,讓自己更加優秀,把嫉妒當成一種前進的動力。

給媽媽的小提示

優秀是每個人都追求的,一個人因優秀而遭受嫉妒和冷落並非是這個人的錯,只是那些嫉妒者因自己暫時表現不夠突出而做出的一種發泄。因此媽媽應讓女兒明白,在遭到嫉妒時,反省了自身有無問題,然後要積極、坦然地去面對,不要逃避,更不要孤立自己。也不要因而記恨那些冷落她的人。做到心胸開闊,坦然接受別人的「嫉妒」,不受別人不良情緒干擾,繼續在屬于自己的正確的路上前進。

懂得替別人分擔煩惱

女兒不懂

小小是班里的積極分子,不管誰有了困難,她都願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此,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一天,小小發現後排的小明有點兒愁眉苦臉,小小主動問小明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原來,幾天前小明的媽媽被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撞傷了腿,行動不便;而爸爸又在外地工作,一時半會兒無法回來。如此一來,家中的很多家務就落到了小明身上。小明既要照顧媽媽,還要學習,感覺壓力很大,臉上當然也就沒有了笑容。♀

小小了解了情況後,就對小明說︰「你跟老師請假,安心在家照顧媽媽。你不用害怕落下的課無法補,我每天認真听講,認真記筆記。然後利用晚上的時間或者周末去你們家,幫助你把落下的功課補上不就完了嗎。」

小明想了想,感激地接受了小小的建議,與班主任打過招呼之後,就趕回了家,安心在家照顧媽媽。而媽媽在小明的精心照料下也很快就康復了。

小小呢,這段時間在學校、家、小明家之間穿梭,不但沒有感覺到辛苦,而且感覺自己相當充實,心里也特別高興。

替人分憂雖然有點累,但這種累讓人很享受。

媽媽要說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順心,時時如意。當我們在學習上、生活上或是思想上遇到困惑或麻煩時,朋友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朋友不但能幫我們排解煩惱,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還能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支持,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少一點壓力,多一點信心,多一點面對生活的勇氣。媽媽應讓女兒懂得朋友的內涵,讓女兒懂得在朋友出現煩惱時伸出援助之手,幫朋友排憂解難。這樣女兒就能夠收獲越來越多的友情,在友情的支持下戰勝以後人生的風風雨雨。

要樂于分享,更要樂于分擔。有句話說︰「將快樂與人分享,快樂會擴大;將煩惱與人分享,煩惱就會減少」。但現實中,多數人都知道與朋友分享快樂,卻忽略了幫朋友分擔煩惱和憂愁。媽媽應幫女兒樹立這個意識,讓女兒不僅能夠與朋友分享快樂,更能與朋友共擔煩惱。這樣女兒在自己煩惱時,就能夠從朋友的分擔中獲取力量;當朋友煩惱時,她就能夠從幫朋友分擔的過程中收獲助人為樂的幸福。

將樂于助人變成一種習慣。要想讓女兒懂得與人分擔煩惱,媽媽應讓女兒從日常做起,生活中不要對別人的事漠不關心。每個人都會有困難的時候,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你對別人的事情采取漠視的態度,當你身陷窘境的時候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讓女兒心懷愛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搭把手;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表示關心;在別人煩惱的時候替人解憂。這樣女兒不僅能收獲關心和愛心,還能讓助人變成自己的習慣,她的友誼之路、人生之路自然就會更加暢通。

培養女兒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促使人樂于助人的心理基礎。所以媽媽要想讓女兒懂得幫人分憂解愁,就需要培養女兒的同情心。這種培養可以落實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同學生病了讓女兒主動去慰問與關心;同學家有麻煩了讓女兒主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朋友有了不高興的事情讓女兒送上理解與微笑,等等。

給媽媽的小提示

媽媽應讓女兒明白,與人交往,與朋友相處,不只是要能分享彼此的歡樂,更要能分擔彼此的困難與煩惱。能夠替他人分擔煩惱、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的分擔,能夠讓人獲得克服困難、排憂解難的動力與支持,這種動力和支持可使人在學習、工作、情感上戰勝一切。讓女兒明白這一切,幫女兒實踐這一切,才能夠讓女兒的友誼更加真誠、堅固,才能讓女兒不論何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很好的人際關系和發展機會。

用溝通和理解換取父母的信任

女兒不懂

一天晚上,小小正在寫作業,突然傳來媽媽的聲音︰「小小,听電話。」

當小小拿起電話時,卻發現媽媽眼神里有了一絲好奇和疑問。

小小未在意,與電話另一端的男同學聊了起來,而且聊得眉飛色舞。

隨著通話時間的延長,小小明顯感覺到了媽媽不僅不高興,而且臉色也越來越難看,小小識趣地掛斷了電話。

「小小,這個男生是誰啊?是你們班上的同學?」媽媽貌似若無其事但又略顯緊張地問。

此時小小沒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有什麼不妥,就散漫地回答了一句︰「啊,是呀!怎麼了?」

媽媽頓了一下沒回答小小。但此後又有幾次這個男同學打來的電話,每次聊得時間也都不短,媽媽就找小小談話了。

「小小,以後不準那個男同學再打電話到我們家來。」媽媽很嚴肅地對小小說。

「為什麼呀?」小小的聲音明顯比媽媽高。

「不為什麼,耽誤學習。」媽媽絲毫未有讓步的打算。

「不就是聊幾句嗎,耽誤不耽誤學習我自己知道,您別瞎操心了。」小小寸步不讓。談話未有下文。

當那個男同學再一次打電話找小小時,媽媽強行將電話掛斷了,並嚴厲地斥責了小小。

小小氣極了,媽媽怎麼這樣啊,真是不可理喻,同學們肯定很快就知道我有個什麼樣的媽媽了,太丟人了。之後,小小開始了與媽媽的長時間冷戰。

媽媽要說

家長對于女兒與男同學的交往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那根「早戀」的神經更是繃得很緊,生怕自己的女兒陷入早戀的沼澤地,既耽誤了學習,浪費了青春。許多媽媽更是像小小媽那樣,怕女兒陷入情感的漩渦,更怕女兒受到傷害,因而對女兒的異**往格外關注。所以,作為女兒,為了免除媽媽的擔憂和對你的格外「關心」,你應該從自身做起,讓媽媽了解你的想法,給她們足夠的信任,相信她們不但不會阻止你與異**往,還會為你出謀劃策呢。

與媽媽主動溝通。媽媽應讓女兒知道,如果媽媽對自己與異性的交往過于敏感,甚至禁止她與異**往,那就說明她對她的某些行為因為不了解而產生擔憂和不信任。所以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女兒不該與媽媽產生沖突或頂撞,用強硬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應尋找合適的機會,耐心地與媽媽溝通,告訴媽媽自己與異性的交往情況。相信只要媽媽理解了,雙方之間有了信任,媽媽心里自然也就有底了,也就能夠不緊張、不**了。

與異性之間注意談話的量和度。媽媽應提醒女兒在與異性通話的過程中,只談學習上的事和班級里的工作,不要聊一些與學習生活無關的事情。比如班里的誰跟誰怎麼樣了,誰跟誰之間有了親密關系了等。另外,與異性談話也不要過于親密或過于放肆。當她能做到積極地與異性談論健康、有益的話題時,媽媽也就沒有必要擔心了,自然也就不會限制她與異性的正常交往了。

要理解媽媽。媽媽應讓女兒知道,媽媽對她所做的一切事情,其出發點都是愛。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她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所以她應盡最大的努力讓媽媽放心,這樣媽媽才會理解她。另外,當媽媽因為不信任她而做出某種**的舉動時,千萬不要與媽媽賭氣,更不要以極端的方式來對待,這樣做不但不會使問題得以解決,還會讓媽媽很傷心。

給媽媽的小提示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事實是,越是親近越容易誤解和不信任。許多孩子都會認為,「他們是我的父母,當然會無條件地信任我了」。其實,尤其是對進入青春期的女孩,父母通常會因為過多的擔心而對女兒缺乏信任感。所以媽媽應指導女兒用溝通和相互理解來換取父母對自己的信任。平時注意多與父母進行溝通,隨時把自己的學習和在學校里的情況向父母匯報,讓父母理解自己,了解自己,並最終信任自己,對自己很放心,這樣才能讓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更融洽、更愉快。

室友相處,把心往寬了放

女兒不懂

為了更好地參加晚自習和早讀,小小跟媽媽商量過後住進了大家庭集體宿舍。

小小期盼著與室友們的美好交往︰幾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一起進進出出,一起說說笑笑,一起分享成長中的秘密,一起體驗成長過程中的浪漫與甜蜜。這一切都讓小小有點迫不及待。

可這天,小小正獨自一人在宿舍里一邊看書一邊听著音樂。突然,「 」的一聲,同屋的小梅一腳踹開門沖進了屋,小小被嚇了一跳。她還未來得及發出抗議,小梅放下了自己的東西就又「 」的一聲開門消失了。看著沒有關嚴的宿舍門,小小窩了一肚子的火卻沒處發。

小小稍微鎮定了一下,又接著看她手中的書了。可正當她又沉浸在書中自我陶醉時,同屋的另外幾個女孩兒嘻嘻哈哈地進來了,她們大聲說著她們剛才遇到的有趣事情,影響了小小看書的情緒。小小有點不悅,正當她猶豫該不該發表自己的不滿時,不知誰將臉盆打翻了,「 」的一聲,大家又是大聲地驚呼。小小忍無可忍了︰「你們干嘛啊,讓不讓人休息了。都這麼大人了,怎麼不知道考慮一下別人啊,真是的!」

室友們顯然未料到小小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室內的空氣凝固了。

之後,大家只要見到小小在都默不作聲,或者背著她說話,搞得整個屋內都空氣緊張,小小自然也感覺到了不舒服,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

媽媽要說

每個人都渴望寢室能有家的感覺,能有家的溫暖,畢竟大家能夠聚到一起生活實在是一種緣分,如果室友之間能夠親如家人,不僅能在學習之余給身心一片安靜的空間,還能讓大家在親密接觸中加深了解。但是,願望歸願望,許多事情還要回到現實中來。這也就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不理解,甚至是不能容忍。媽媽應教女兒懂得,大家畢竟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產生矛盾對誰都沒有好處,所以當不愉快發生時,應及時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避免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心情,影響學習。

自我檢討,換位思考。不要總抱怨別人。想想我有沒有太以自我為中心了,我有沒有替別人考慮呢?我有沒有影響到別人的時候?我有沒有不關心公共衛生等。這些雖然看似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卻會在無形中傷害室友的感情。所以,凡事多做一點,多考慮一點他人的利益,多表現出一點自己的誠心,室友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會得到改善。

客觀分析,正確對待。俗話說︰勺子總有踫鍋沿的時候。大家長期同處一室,自然少不了磕踫。所以媽媽應讓女兒以客觀的態度去對待集體生活中的不愉快。讓她知道,如果某個室友的行為很「出格」,只是說明她將寢室當家了一種無須設防的家,這是室友的可貴之處,不要揪住對方帶來的不如意去放大,去斥責。應客觀認識對方的行為,讓自己以平和的心態正確對待。當女兒能夠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去與室友相處,去看待室友的「無法忍受」的言行時,女兒與室友的關系就會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寬容大度。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自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習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媽媽應讓女兒懂得這個道理,讓女兒對別人不同于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斤斤計較。在集體生活中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滿、煩心,那樣只會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彼此都很難受,室友關系也會很難健康發展的。

給媽媽的小提示

寢室就是一個小家庭,不同的是,這個家庭中的生活成員都是年輕的同齡人。同齡人有更多共同的興趣和喜悅可以分享,但同時,同齡人又有諸多該年齡段特有的個性,這種個性不可避免地會帶來許多的摩擦。媽媽應讓女兒知道,摩擦不可避免但必須客觀面對、寬容化解。讓女兒在同室友相處過程中,包容並尊重他人的個性和生活習慣,這樣女兒才能在未來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可以回憶,有一群親如家人的好友可以思念。

與老師的氣慪不得

女兒不懂

周五全天的最後一節課是化學課,一想到很快就是周末了,同學們都表現得有點興奮,課堂紀律陷入了混亂︰有人小聲說話,有人打瞌睡,也有人在不停地交頭接耳。在這種氣氛中,小小也未能克制住自己,她一會兒捅捅這個同學,一會兒又與那個同學使個眼色,一會兒又小聲地開旁邊同學的玩笑……

一個不湊巧,化學老師發現了小小的「劣跡」,將小小叫了起來,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教室里隨之安靜了下來,所有同學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小小的身上。

這下小小的「面子」可掛不住了,想到剛才的混亂並非她一個人制造,她很不服氣。她心想︰「不守紀律的又不只是我,憑什麼只批評我一個,這分明是偏心眼兒,不公平!」

小小越想越委屈,于是與老師激烈地頂撞起來。為了維持課堂紀律,老師將小小「請」了出去。

此後,小小對化學老師懷恨在心︰只要是他的課,就不去上了;偶爾在學校里見到化學老師,小小也是怒目相視,或者甩頭就走。久而久之,化學老師也對小小有點兒不滿了,開始對小小不聞不問,小小的化學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單科成績的下滑拖累了小小的總成績,班主任老師把小小叫到辦公室敦促了一番,而小小卻認為這一切都是化學老師造成的,更加對化學老師懷恨在心。

媽媽要說

處在成長中的青春期女生,都比較好面子,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一旦被老師的公開批評損了「面子」,心理上就會異常難受︰認為老師對自己造成了很深的傷害;老師的「不給面子」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在這種心理的引導下,她們往往忽略老師好的初衷,憑著自我的主觀臆斷去對待老師,結果必然導致對老師的看法片面化、情緒化甚至是對立化,最終影響的是學習成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女兒身上出現,媽媽必須引導女兒正確對待老師及老師的教育行為。

虛心接受批評教育。教育女兒,只要自己確實犯了錯誤,就要虛心接受批評,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而不要將目光放在他人身上,認為他人也應該受到與自己一樣的懲罰,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知道,對于老師來說,當課堂紀律失控的時候,他要做的首先是用最短的時間讓課堂紀律恢復正常,讓學習繼續。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公平花費大量時間將每個同學都批評一遍。

換個角度看待批評。我們常說「批評能使人進步」。媽媽可以引導女兒將老師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變成「特別的偏愛」,告訴女兒老師單單批評她,是對她其他方面的認可,是對她不足的一種督促和關心,是希望她有更全面的進步。如此一來,女兒不但不會抵觸老師的批評、記恨老師,還會對老師心存感激。

及時的與老師溝通。教導女兒,如果對于老師的批評自己心里有想不通的地方,或者有解不開的結,應主動找老師解釋,或者請老師幫忙開解。還可以經常主動找老師,將自己對老師的意見如實地反映,讓老師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感受。這樣老師會對女兒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能在女兒提供的正確意見下改進以後的教育方式,如此一來,女兒同老師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更加和諧、順暢。

給媽媽的小提示

老師是女兒學習上的引路人,如果女兒與老師的關系陷入窘境,那麼女兒的學習、心理勢必會受到不良的影響。所以媽媽應教女兒懂得客觀對待、處理與老師的關系。遇到令自己「難堪」「難過」的老師,冷靜、理智、勇敢地去面對。用積極的態度,首先從自身找原因,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用平和的心態、寬廣的胸懷接受老師的教育,將老師的批評變為進步的動力。而不是片面地看待老師的教育,采取偏激的處理方式來傷害老師、傷害自己。

送給老師的最好禮物是「成績」

女兒不懂

教師節馬上就要到了,同學們都開始準備送給老師的禮物。往年,同學們大都給老師送卡片、鮮花或者是自己親手做的一些小禮物。可如今不同了,有的同學家里很有錢,給老師送的禮物自然也就很上「檔次」,有的同學家里很有勢,送的禮物當然也就是「心意」,真可謂是五花八門。

小小卻很苦惱,既想送出去的禮物夠「特別」,能比其他同學的禮物更突出,也更能證明自己對老師的愛,可又苦于家里經濟條件不允許。這可怎麼辦呢?

思來想去,小小決定傾其所有將自己所有的壓歲錢取出來,為老師精心選購一款項鏈,如此一來,老師天天戴著自己送的禮物,不但可以美化儀表,還能讓老師看到項鏈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用心良苦,從而對自己另眼相看。

說做就做,小小將自己的壓歲錢統統取了出來,去商場為老師買了一條項鏈。當她滿心歡喜地將項鏈送給老師,期盼著老師驚喜的眼神時,老師卻面無表情地拒絕了︰「謝謝,但老師不能接受你這樣的禮物。」

小小失望極了。我花了那麼多的心血為您選購的禮物,您怎麼一句話就給我打發了呢?那您到底喜歡什麼呢?我的禮物又該怎麼辦呢?

媽媽要說

如今,社會上的送禮之風四處漫延,愈刮愈強,大有掃遍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之勢。這股不正之風不但危害著社會,危害著生活中的每一個人,而且已經開始腐蝕到我們唯一的淨土校園。這種不正之風的肆意侵襲,造成了尚處校園的孩子們的盲目攀比,大人們忙著送禮打點領導,孩子們也開始忙著送禮爭寵于老師。為了讓女兒保持一顆純淨的心,正確處理與老師的關系,媽媽應及時給女兒以科學的指導。

比的是心意而非價格。教師節、新年等都是學生們應該向老師表達謝意的時候,但媽媽要提醒女兒不要把「教師節」當成一次炫耀財富、向老師邀寵的機會。要讓女兒知道禮物只是心意的一個實體代表,老師並不希望學生們送什麼多麼貴重的禮物,老師收受禮物也不是以它的金錢多少來衡量禮物本身的價值,禮物代表的情誼對老師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作為學生的她只要向老師送上一句發自肺腑的祝福,或是一張投入感情的卡片,都是對老師最貴重的禮物。沒有必要花家長的錢,購買貴重禮物,讓純潔的師生情誼受到沾染。

充分替老師考慮。媽媽可以引導女兒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如果送這麼貴重的禮物,老師該如何接受?」「是否會讓老師犯錯誤?」「是否會讓老師的心靈上受傷害?」「是否會讓老師認為你讓你們的師生情受到了污染?」等等。在這一系列換位思考之後,女兒應該能夠體會老師的處境,不再會僅憑自己一廂情願,導致自己和老師都很尷尬的結果。

堅決抵制。在明白送大禮的壞處之後,媽媽可以建議女兒號召身邊同學一起抵制送大禮的行為,讓所有同學都知道,送禮不但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浪費,還有損師生之間的感情,好心卻辦成壞事。讓所有同學和家長都知道,送禮既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給媽媽的小提示

媽媽應讓女兒不要受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感染,拿金錢來購買師生感情。要讓女兒明白這是一種庸俗的表現,既「污染」了老師的愛,也讓彼此的心靈受到「污染」。告訴女兒,她所能送給老師的最好禮物就是好好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不要將心思花在與學習無關的方面,企圖用走後門的方式來「收買」老師。而應用健康的生活態度和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老師,那才是送給老師的最好禮物,也是老師最珍惜的禮物,最願意收到的禮物。

討欠款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女兒不懂

一天下午,放學後小小與同桌小麗一同往家走。兩人一邊聊一邊走,其樂融融。走到半路,小麗有點欲言又止,幾次話到嘴邊又收回去了。小小有點疑惑︰怎麼了?難道踫到什麼困難了?

小小快到家門口了,小麗忍不住還是說了出來︰「你能不能借我點錢?」聲音小得可憐。

「咳,我當什麼事呢,就這點事,瞧把你難的。咱們倆誰和誰啊!這點忙我還能不幫?」小小很痛快地借了50元錢給小麗。「夠嗎?」小小大方地問。

小麗臉上滿是感激,「夠了,夠了,我會馬上還你的。」

可是,事情過去一個禮拜了,小麗只字未提還錢的事,小小心里開始犯嘀咕︰「怎麼回事,不打算還了,不至于吧。那又是為什麼呢?會不會是忘了?也不能啊,那又不是三塊兩塊的小錢兒。」小小心里暗自決定︰「如果再過一個禮拜她還不還,我就要問問了。」

轉眼又過去了一個禮拜,小麗依然沒有還錢,每當小小向她投去疑問的目光時,小麗還有一絲躲避的意味,這讓小小犯了難︰「她心里明明不是忘了,不然她不會躲避呀,難道就是想賴了不給?如果真是那樣我可怎麼辦?友誼重要還是50塊錢重要?可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呀?」

媽媽要說

同學之間借錢借物很普遍,誰都有個手頭緊張的時候,出于友情的維系,多數女孩也都會對朋友的請求能幫則幫。可關鍵問題是,在伸出了援助之手,幫朋友解了燃眉之急之後,許多女孩卻往往遭遇好友的「健忘癥」或者「逃避癥」。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孩子都像小小那樣,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是該忍氣吞聲還是據理力爭?還是有什麼更明智的方法?這就需要媽媽給女兒支招了。

立字為據。同學之間的借來送往,一般數目不會很大,不管是出于仗義還是圖省事,很多女孩都會選擇以口頭的方式來進行,這未免容易出現差錯。所以媽媽應教女兒盡量以書面的方式進行,寫明借錢的時間、數額、還錢日期等,這樣就會給對方一個還款壓力。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幫忙避免日後出現賴賬、糾纏等麻煩,女兒會樂而為之的。

及時提醒。媽媽可以讓女兒在同學借錢後,及時、適時地給予還錢的提醒。不要等時間拖延得太久,造成真正的遺忘。如果礙于情面不好開口,可以寫張小紙條放在同學的桌上,寫明借錢的時間、地點、借錢數額等,以免造成彼此的尷尬和不快。

適當地請求幫助。如果女兒被賴了賬,媽媽要教她適當地選擇求助。若是同學之間額數很少的忘記還,而借錢的同學又未用這錢做不正當的事,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友誼,讓女兒盡量能忍則忍,吃一塹長一智,下次慎重對待借款人。若是同學借錢的數量過大,而借錢的同學又有「賴賬」的意圖,不妨告訴家長或老師,請求他們的幫助,將問題合情合理地解決。千萬不要采取過激的行為,比如打架討要,或請人幫忙找借錢的同學等,這不但達不到討回欠款的目的,還有可能引發更多的麻煩。

給媽媽的小提示

人情借貸是女兒現在以及將來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媽媽應當給女兒好好上一課。媽媽應告訴女兒,雖說學生時期每個人手里的每一分錢都是家長的辛苦錢,理應珍惜,但還是應當在同學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關鍵是做好相應的措施,比如找個證人證明或者寫張借條等。讓女兒懂得,借人錢財、要回欠款都是需要講究方法方式的。媽媽教女兒學會運用上述方法處理借貸往來,女兒才能夠在人情借貸中既保證自己的利益,又不傷害到友誼和情面。

要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女兒不懂

一天放學路上,小小正匆匆往家趕,突然一個滿臉笑容的女子手拿傳單攔住了她︰「小美女,打擾你一下,我們是陽光健身俱樂部的,我們本周末會有免費體驗活動……」「我著急有事兒,不好意思。」沒等女子說完,小小就打斷了她的話說道。「就算幫我個忙兒吧,這是我的工作……」女子做出可憐巴巴的樣子囁嚅道。「那……好吧……」小小終于沒能禁得住女子的請求,在她的工作簿上留下了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可出乎她意料的是,她對不明身份的陌生人的這一個小小的「舉手之勞」卻招致之後半個多月的騷擾電話。這讓小小打定主意以後對待陌生人一概「冷面相向」。

沒過多久的一周末,小小的好友要在家里辦生日聚會,小小很高興自己也在邀請之列。好友的生日聚會規模還真不小,聚會上,小小看到很多除了同班同學以外的同齡陌生人。看到自己的同學都在無所顧忌地跟那些陌生來客攀談,小小雖然也有加入其中的沖動,但一想到上次陌生人電話騷擾的噩夢,她就安靜地躲在了角落。聚會「安全」結束了,但小小的心里卻總覺得有點兒遺憾自己沒有結識半個新朋友,是整個聚會上最讓人感覺無趣的「木頭人」。

媽媽要說

無論上學、回家,或是外出參加集體活動,我們都常常會踫見陌生人,這使得我們同陌生人的交往不可回避。而作為個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與這些人相處是有著特殊的學問的。對于「初長成」的女兒來說,在如何處理與陌生人的社交方面,媽媽必須要給女兒以清晰的指導。

媽媽首先要讓女兒保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警惕性。這是女兒同陌生人交往的基本原則,為了保證女兒的安全,這樣的原則必不可少。時下,走在街上會有許多推銷商品或自稱搞社會調查的人攔住路人。要讓女兒知道,對待來路不明的陌生人推銷的商品,即使再便宜、再神奇也不要貪圖便宜、獵奇購買,「貪小便宜吃大虧」的滋味兒可不好受。至于那些陌生調查者遞過來的表格,更不能輕易接受,也不能去填寫,要懂得保護家庭和個人的**,避免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媽媽要讓女兒懂得在安全原則上根據場合做適當的調整。當女兒要去參加同學好友組織的集體活動時,要對女兒說,世界上沒有陌生人,只有還未認識的朋友。讓她知道,害怕陌生人的心理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除此之外應該讓女兒明白,只有懂得做到毫無拘束與人結識,才能擴大交友圈子,使社交生活有個好的開始和多彩的未來。

在聚會中,當有陌生人被介紹認識的時候,要注意自己各方面的禮儀︰握手和微笑是最基本的;落落大方、自信禮貌是必須的;語言智慧幽默、舉止得體優雅要慢慢成為習慣的。

對于陌生人,應該學會寬容和主動致歉。告訴女兒,比如在擁擠的電梯里,如果她的腳不小心被陌生人踩到,她應該拿出寬容的心,給對方一個優雅的淺笑而不是怒目相向甚至是惡語相加。而如果是她踩了陌生人的腳,那麼她應該立刻向對方表示真誠的歉意,這種道歉做起來對任何人來說都算不上是難事,但听到的人會覺得很舒心,他那受傷的腳也會感覺沒那麼糟糕,或許一場不愉快的爭吵就能因此而避免。

適當地對陌生人發揮樂于助人的精神。告訴女兒,當看到陌生人有困難的時候,不能過于熱情,應該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量力而為,用適當的方法給予援助。比如陌生人問路,只要告訴他方向或大概的距離就可以了,不要因為他正好與你同路而邀其同行;如果自己不知道具體路線,直接告訴他或者請他向其他人求助即可,而不需要過于熱情,主動地與他同行,或者代其向他人求助。如果對方借問路之機向你提出其他要求,就應引起警覺,或者找機會離開,或者不再理睬他,而改走人多之處。

給媽媽的小提示

媽媽要從各種現實情況出發,給女兒以社交上的指導,讓女兒懂得如何把握同陌生人交往的「度」。讓女兒能夠靈活根據場合應對陌生人。這樣不僅能讓日漸成熟的女兒在社交中保證自身安全,還能讓女兒成功地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從社交中體現禮節,收獲經驗。

單親的你並不比別人矮

女兒不懂

小小的父母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小小一直與媽媽生活在一起。雖然爸爸媽媽不生活在一起了,但是他們對小小的愛有增無減。媽媽多年來給小小從身體到心理無微不至的關愛,爸爸則經常帶小小出去玩,幫小小開闊眼界。在爸爸和媽媽的雙重關愛下,小小沒有因父母的離異而變得沉默寡言,這讓爸爸媽媽很寬慰。

然而,最近,小小的同學們不知怎麼知道了小小與媽媽單獨生活的情況,很多女孩子認為小小很可憐,對她表現出了過多的關注。這讓小小心里很難受,她心想,「你們憑什麼認為我的愛是有缺陷的,我並不缺少愛,我不需要你們的特殊關照!」

還有一次,班里的很多男生女生聚在一起討論某個關于男人的話題,大家說得熱火朝天,小小也自願加入其中。可是,當小小就關于男人的某種觀點未與其他男生達成一致時,一個男生不經意地對小小說︰「你懂什麼,男人的世界你根本不了解,你這麼多年來一直跟媽媽一起過,缺少對男人的了解,你根本沒有發言權。」也許那個男生並不是誠心與小小過不去,只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月兌口而出,可這卻讓小小心里有了不快。

幾天下來,小小感覺同學們自從知道了她來自單親家庭,就對她有了距離感和過分的關注。這些讓小小無所適從。

媽媽要說

很多人一提起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用可憐、心疼等詞語來形容他們,認為他們不是缺少父愛就是缺少母愛,而從內心里認為他們需要同情或者需要安慰,因為確實有很多父母在離異後未能很好照顧孩子的感受的情況。而事實上,這種情形並不是普遍的,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依然能夠很健康、很快樂地生活,他們不需要別人同情的目光,他們需要的是平等與尊重。但是,如何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理解與尊重呢?媽媽需要給女兒以幫助。

心胸豁達。單親家庭並不是孩子的錯,造成父母離異的並非是孩子而是父母雙方的感情問題。所以媽媽要讓女兒放寬心胸,客觀看待生于單親家庭的事實。讓女兒知道,生活在單親家庭沒什麼不光彩的,她不比別人缺少愛,沒有必要覺得矮人一等或低人三分,更不要為此產生自卑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對同學們的相關話題不必過于敏感,多數情況下同學們並無其他用意。讓自己開朗大度一點,自然也就不會總覺得別人都在關注你是單親家庭這個問題了。

與同學交換意見。心態不正常的同學難免還是有的,所以媽媽有必要讓女兒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如果遇到同學用惡意的話針對單親家庭問題做出挑釁,讓女兒找個合適的時機,與他交換一下意見,通過交流獲取他的尊重。相信對方在不卑不亢的態度下會有所收斂的。讓女兒切記不要因為同學的語言失去理智,產生討個說法的念頭或者企圖用武力解決問題,為自己爭回面子,因為那樣只會讓局勢失去控制,出現更壞的結果。

多融入集體。媽媽應鼓勵女兒多參加集體活動,積極融入集體。讓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她是一個同他們一樣的、心理並無陰影的人。慢慢的,單親家庭的問題就會在他們腦海中逐漸淡去。

傾訴委屈。傾訴是舒緩壓力,調節情緒的絕佳方式。所以不要讓女兒用孤立自己的方法去遠離煩惱,那會讓她在遠離煩惱的同時也遠離了大家,內心的痛苦也會越來越深。應讓女兒懂得在委屈、苦悶的時候,向老師或媽媽傾吐心中的不快,讓難過的心情得到排解。

給媽媽的小提示

青春期女孩本來就比較脆弱和敏感,許多單親家庭的女孩更是自我感覺與眾不同、低人一等,對同齡人的一些話過于敏感和在意,逐漸變得孤僻、自閉、自卑。所以單親媽媽要時刻關注女兒的心理動向,讓女兒知道,在單親家庭里健康成長起來的孩子,承受能力會比同齡人更強,將來也更能擔當重任。通過這樣的方式,多給女兒以鼓勵,幫女兒樹立信心,讓女兒以自信的態度和開闊的心胸對待單親問題。另外,當女兒遇到單親帶來的煩惱時,媽媽還要幫女兒調整心態。相信有了媽媽的心理護航,女兒能夠在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生中贏得別人的尊重。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最新章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文閱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