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懂媽媽要說 第五章公眾場合,小節別忽略

作者 ︰ 馮美華唐菁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隨意張揚自我,張揚個性。♀+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但張揚個性並非「只要我高興,我無需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尤其對女孩子來說,不顧別人感受的放肆舉止遠不能用美或不美來評論,而是一種對別人的不尊重,更是一種對自己的不尊重,是一種極不自愛的表現。

公交場合請文明一點

女兒不懂

地鐵站台上,小小和同路的幾個同學一起邊聊天邊等待著列車進站。周圍還有很多上班族或者捧著報紙在翻閱,或者在低聲打著電話。小小和同學都沒有在意身旁這些人的存在,隨著聊天內容的增多,他們聊天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小小一個偶然的轉頭,發現周圍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們。

這時列車進站了,小小顧不上多想,跟著同學就擠進了車門。之後幾個人依然眉飛色舞地高談闊論,期間有兩個同學的言語中還夾雜著一些不太文明的詞語。小小注意到周圍人在側目的同時還帶著異樣的表情。

小小心想,這些大人應該是被我們的青春活力所吸引了,也可能是我們的談話內容很能吸引人吧!于是他們一路上都這樣肆無忌憚地高談闊論著。

終于到站了,小小走在同學的後面,就在她腳邁出車門的一剎那,她隱約听到了一句︰「現在的孩子,真不像話!也不知家長怎麼教育的!」聲音雖不大,但小小還是听得清清楚楚。

媽媽要說

如今,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已經越來越普遍,國家也在加大公交出行的力度。公交的發達不但方便了百姓的出行,還節約了時間,節約了資源,也更加有利于環保,可謂是一舉多得。然而,有許多人在享受著這一便利之時,卻沒有注意到自己言行,影響了別人的同時也損害了自身的形象,對于女孩兒來說這一點尤需注意。所以媽媽應教女兒懂得注意公交環境中的行為禮貌。

自覺排隊。現在乘坐公交的人很多,地鐵上也很擁擠。如果某一個人不遵守秩序,就會導致其他人的效仿,這不但不文明,也很不安全。所以,媽媽要告訴女兒自覺遵守乘車秩序,排隊候車。車進站後,要按順序上車,不要爭先恐後,或者又擠又撞,這樣不但會延誤時間,還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禮讓為先。很多人為了搶到座位,往往車剛一進站就失去了自控力,拼命地往前擠,將文明禮貌從腦海中擠了出去,這是很不文明的舉動。所以,媽媽要教女兒禮讓為先,要照顧到周圍的老、幼、病、孕、殘,不要以自己年強力壯的優勢搶座位。

寬容忍讓。公交車上難免人多擁擠,不可避免會產生相互間的磕磕踫踫,媽媽應讓女兒懂得大度禮讓,比如被踩了腳、踫了頭,或者撞到,都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更不可大聲斥責,甚至出言不遜。避免讓女兒在眾人面前因無關緊要的小事兒而睚眥必報,損害形象。

舉止文明。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公交場合人多眼多,一點兒不文明的舉動,都逃不過別人的眼楮,所以媽媽應教女兒注意舉止文明,不要蹺二郎腿、扔果殼;不要用攜帶的包佔座位;不要站在車門口影響別人上下車;不要大聲喧嘩;打電話時盡量放低聲音,以免影響別人;如果要下車,應提前做好準備,及時換到車門處等候,不要等車進站了又橫沖直撞,等等。

給媽媽的小提示

禮儀文明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公交場所的個人禮儀尤其重要,它是一個人的臉面和名片,是我們能否給別人留下美好印象的小節。所以,媽媽應指導女兒除了注意自身修養的提高,還應將文明禮貌融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日常的公眾場合注意文明小節,才能使女兒的自身形象保持完美,得到周圍人的欣賞和喜愛。

旅游在外禮儀學問大

女兒不懂

放假了,媽媽帶小小去外地旅游,放松一心。

當她們隨團來到景點時,由于實際景觀與宣傳上的效果相差很大,小小覺得很掃興,表現得很不高興。「這是什麼破地方呀,徒有虛名,淨是騙錢的玩意兒。」搞得同行的人也都跟著不高興。

隨後,導游帶大家去欣賞帶有濃厚民風的舞蹈。當看著台上純樸的當地人跳著純樸的舞蹈時,許多人發出感慨︰「這里的人民太淳樸了,他們的表演也太感人了,將人最本性的東西表演得淋灕盡致。也就是在這種地方才能看到這樣的人,這樣的美。」

由于對舞蹈的理解不同,小小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方式,感覺與自己想象中的相差太遠,便不屑地說︰「這都叫美,有沒有搞錯!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這也太老土了吧!這是與社會發展的不協調,真是落後到了極點!大老遠跑來看了這破玩意兒!」

導游有點不悅,便糾正小小說︰「我們參觀的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就應該體現民族的藝術。」

小小卻不顧媽媽的暗示,依然嘟著嘴不屑地回了一句︰「唉,這就是代溝!」

媽媽要說

各地有各地的景觀特點,各民族也各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這也是他們的魅力所在。試想,如果各個民族、各個景觀都按照同樣一種模式呈現出來,人們還有必要走遍祖國各地,去尋找它們的靈魂嗎?所以,在外出旅游之前,媽媽應將這個道理講給女兒听。讓女兒知道對外地文化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很正常,但作為旅游者,我們需要的是發現它的優點,尋找它的美,即使無法體會到其中的內涵,也應給予起碼的尊重,而不是盲目批評或表達不屑,這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引發沖突。

入境隨俗。到達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首先應帶女兒設法了解當地的社交禮俗或生活習俗,以便在旅游期間有針對性地注意言行舉止,給予當地人和當地文化以充分的尊重。以防女兒因不懂得當地的文化禮俗,做出一些有損當地民風民俗的行為或說出一些傷害當地人民感情的不禮貌話語,引起人們的厭惡,或者引起人們的敵意,引發惡**件。

愛護公共財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每一處名勝古跡都是文化的標志,是當地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每一個世界公民都有責任去熱愛和珍惜這些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所以,媽媽應讓女兒懂得愛護名勝古跡,而不是感情用事,因為自己不喜歡或者對景點很失望而發泄不滿,去破壞這些公共財物。

文明禮讓。出門在外是一個向世人展現自身乃至自己國家、地區文明的機會,所以媽媽應提醒女兒在外出期間更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便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比如,途中應關心禮讓他人,不要爭先恐後。對于一些旅游地的休息場所,切不可因為自己勞累躺著或靠著長椅使別人無法休息等等。

遵守景點紀律。不同的旅游區都有各自的旅游規定,比如,有些旅游場所禁止拍照或攝影,有的旅游場所禁止吸煙,等等,所以媽媽務必提醒女兒嚴守有關規定。♀另外,在允許拍照的景點應注意互相禮讓,不要與人爭搶留影位置,更不要推搡他人,這是非常野蠻的行為,是會嚴重損壞女孩兒的美好形象的。

給媽媽的小提示

出門在外對一個人的文明禮儀是個極大地考驗。因為外地環境不同于家中,很多事情可能不盡讓我們滿意,甚至會出現令我們很不高興、惱火憤怒的事情。所以,媽媽需要在這方面多給女兒指導,讓女兒知道出門在外不能憑自己的喜好待人處事,而應學會適應、理解,用欣賞的眼楮去發現美的所在,發現一些之前不了解的有意義的事情,這對女兒的成長會是一筆很好的財富。可以讓女兒對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地點和人物用心听、用心記,在游玩學習,體現文明美。

電梯空間小,禮儀不可少

女兒不懂

星期五到了,想到明天就是期盼的周末了,小小的腳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要趕快回到家里開始休閑的周末生活。

進了樓門,小小遠遠就看見人們已經在陸續往電梯里進了,「糟了,電梯要走了,快跑!」小小一邊跑一邊扯著嗓子喊︰「等等!」然後急步地向人已經很多的電梯里沖去。

「 」的一聲,小小總算是躥進了電梯,電梯在重力的作用下「忽悠」地作了一下反抗,門很不情願地關上了,開始上行。由于電梯里的人比較多,電梯幾乎每層都停,小小焦急的心情有點失控︰「今天怎麼這麼多人啊,真是倒霉。」每到一層,下電梯的人還未下完,小小就迫不及待地按下了「關門」鍵,有幾次還差點夾到人。電梯上的人都掩飾不住不悅的情緒。

終于,小小到了自己家的樓層,她又是一跳「躥」出了電梯門,就在那一剎那,她好像听到了身後有人發出了不滿︰「這孩子!一個女孩子,怎麼就沒點兒女孩子樣!」

媽媽要說

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城市中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電梯的功勞可謂不小。不管是商場、賓館,還是我們的居住場所,都有電梯的身影,這確實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許多人往往在乘坐電梯過程中失禮失態。其實,乘坐電梯雖然不像公交汽車上那麼人多,但有很多特殊的小節依然是需要注意的。所以,為了讓女兒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媽媽應教導女兒在人員相對集中的電梯里多注意文明禮貌。

先下後上、輕上輕下。媽媽應告訴女兒,乘坐電梯應遵循先下後上的順序。先讓電梯里的人出來之後方可進入,拼搶或推擠都是很失禮的。而且上電梯應盡量避免跑跳,腳步應輕穩,否則會產生強烈的振動感,給同乘的人以不安全的感覺,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另外,如果跳動過猛,還有可能導致身體失衡而摔倒,或者撞到其他的乘梯人,更有可能引起安全隱患。

注意禮貌。媽媽要讓女兒明白,電梯內空間較小,進入電梯後大聲喧嘩,或者隔著幾個人的腦袋說笑,亂丟垃圾等看似微小的不文明行為都會在這個狹小空間內被放大,被同乘者所厭惡。所以應堅決避免有類似的行為舉止。另外,如果電梯內都是陌生的面孔,目光不要四處張望或盯住某一個人,這也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應在電梯中學會保持正常、自然的面部表情,目光平視電梯口的方向,盡量避免與陌生人面對面站立,以免給別人不舒服的感覺。

禮讓有度。禮讓的態度在任何場合都是適用的,電梯也不例外。媽媽應教女兒在乘電梯人比較多的時候,不搶不擠,依次進出,讓老幼婦孺先行,切不可電梯門剛打開就迫不及待地往外涌。另外,不管是有人上電梯還是下電梯,主動為其按住「開」鍵,等其徹底離開後再按下「關」鍵。當然,如果遇到熟人同乘一趟電梯,不要站在電梯口過于客氣,你推我讓,以防耽誤其他乘客的時間,引起他們的不滿。

靠右側立。當女兒乘坐的是商場或地鐵里的滾梯時,媽媽應讓女兒靠右側立,讓出左邊的急行道,而不要目無旁人地站立在電梯的中央,給有急事的人造成不便。另外還要避免踩到前後乘者的裙擺或包帶等,以免在乘坐電梯過程中給自己和他人造成身體上的危害。

給媽媽的小提示

電梯是一個相對狹小的時間,雖然大家在這個空間**同停留的時間不會特別長,但一上一下及乘行中言談舉止還是能夠充分體現一個人的禮儀和素質的。青春期女孩活潑好動,很可能會在這個狹小空間中不拘小節影響他人。因此,媽媽應讓女兒懂得,乘坐電梯過程中,要多考慮同乘者的感受,保持自己一舉一動的有禮有序,避免讓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如果發現女兒身上已經存在一些不太合乎禮節的壞習慣,媽媽應及時給女兒指出來,幫其及早改正。這不但對別人,更對她自己是一種尊重,也是素質美的一種體現。

圖書館里禮儀多

女兒不懂

周六,小小與同學相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

一大早,同學們如快樂的小燕子一樣在圖書館集合,然後,有說有笑地走進圖書館。

進了圖書館,小小很快搶到了一張比較有利的桌子,招呼大家將隨身攜帶的水、學習用具等放在桌子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期間,有位女同學的手機響了起來,那位同學掏出電話,對著話筒一通亂嚷,其他的同學還不時地插話取樂,引來其他借閱人的不滿,而那位女同學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妨礙了別人,依然我行我素。最後,在圖書管理員的提醒下,才不滿地掛斷電話。

此後,不知出于什麼心理,那位女同學故意不停地與同學們開著玩笑,打著電話,來回地在各種圖書間穿梭,招致了很多人的反感。

小小開始也覺得同學的做法欠妥,但是面對周圍那麼多人不友好的眼光,逆反心理刺激了她「反抗」的**,「你們不是不高興嗎,我偏要這樣做,氣死你們,看你們能拿我們怎樣。」

于是小小也加入到了同學們互相取鬧的陣營當中,將圖書館原本的安靜攪得亂七八糟。最後,招來更多人反感的眼光和圖書館管理員更加嚴厲的警告。

媽媽要說

圖書館、閱覽室是學習和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公共場所,所以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在這個知識的殿堂中的表現,更能夠充分體現他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公德。因而,媽媽應提醒女兒重視在圖書館里的文明禮儀。否則,如此文明的環境內做出不文明的舉動,不但會影響到別人,更重要的是破壞了自身的形象,招致別人的反感。

告訴女兒注意自身穿戴和言談舉止的文明。要進入圖書館首先應衣著整潔,不要穿拖鞋、背心等不雅的服飾。進入場館內應按先後次序排隊,不要爭先恐後,更不要後來者居上;在閱覽室內就座時,要注意輕移慢動椅子,不要發出很大的聲音;不要搶佔座位,更不要在閱覽室內的座位上休息或睡覺;在室內走動盡量放輕腳步,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走動動靜過大,影響館內的安靜;也不要與同學、好友高談闊論,更不要大聲喧嘩;打電話也最好到某個角落,壓低聲音,不要影響到別人;不要在館內吃零食,亂扔廢紙、包裝紙等。♀

應懂得文明用書。每個圖書館都有館內的規章制度,一定要嚴格遵守。比如愛惜圖書,不在書本上亂寫亂劃,折角作標記,更不能因自己的需要而損壞圖書,私自剪裁圖書,這是極不道德的行為;對于某些很有價值的資料,既可以手抄,也可以與管理人員聯系復印,但不可為了自己方便,將其撕毀佔有。

要愛惜公物。查閱圖書要輕拿、輕翻、輕放,保持圖書的完好,不要隨意翻動,將圖書過度磨損;取閱圖書不要一次多取;對于自己不打算借走的圖書應隨閱隨放,以免影響他人閱讀。如果欲將圖書借走,一定要按期歸還,並保護好圖書;對于到期而自己未查閱完的圖書,應提前續借;圖書用完後應及早歸還,以方便他人借閱使用。

給媽媽的小提示

圖書館是一個文化場所,也是一個文明場所。一個人是否文明,是否有禮貌,是否有文化修養,在這里都將得到檢驗。青春期少女由于年齡上的局限,很容易犯如小小及其同學那樣的毛病。所以,媽媽應教導女兒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嚴格規範自己在圖書館的行為舉止,講文明懂規矩地汲取知識。這樣才能讓女兒成為一個不僅外表美,內心更美的有知識、有素質的少女。

參觀展覽你夠文明嗎

女兒不懂

學校組織同學們參觀科技展覽,同學們非常積極,也非常興奮。

在老師的引領下,小小和同學們排著隊進入了展覽館增長見識。大家在館內講解員的帶領下有秩序的一一參觀,同學們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時間一長,小小等幾個同學就開始不耐煩了,「跟著講解員太不自由了」「這樣看太死板了!」「是啊,一點兒都不過癮」。

他們的埋怨聲此起彼伏,搞得講解員一臉的無奈和不快,周圍的許多參觀者也不斷朝他們這邊投來不悅的目光。

終于在講解員做完一系列必要的解說後,同學們的願望實現了自由參觀開始了。這下可把小小他們樂壞了,一個同學首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東西,他大聲呼喊道︰「你們快來看啊,我發現了一個特有意思的東西。快來快來。」

一群男同學在他的呼喚下蜂擁而至,擠到那件寶貝跟前評頭論足。女生們則聚在一起嘰嘰喳喳,高興地表達著自己的感慨︰「這真是太神奇了,人的大腦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有一天我們也能做出這樣的成績那該多麼自豪啊!」大家陶醉在新奇的世界里,有點忘我,全忘了進館前老師的展覽館規章制度,更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引起其他參觀人員更大的不滿。

媽媽要說

日常生活中,作為學生的女兒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展覽活動,比如書法展覽、繪畫展覽、科技發明展覽、動物標本展覽,等等。經常帶女兒參加展覽,有助于讓她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女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動力,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但是,在參加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時,女兒很可能會因為興奮或新奇而忘記遵守制度、講究禮儀。所以媽媽需要及時給女兒以提醒,讓女兒不可因自己一時高興而忘乎所以,忽略他人的感受,忽略應有的禮儀,這不但會引起別人的不高興,也會讓場所顏面掃地。

衣著得體。展覽館跟圖書館一樣,都屬于傳播知識的高雅場所。所以媽媽應讓女兒在去展覽館之前注意自身的裝束,選擇整潔、得體、干淨、大方的服裝,而不要穿戴奇裝異服,甚至是袒胸露背或者衣冠不整,這些都是很失禮的打扮。

保持安靜。展覽館是一個很嚴肅、很安靜的場所。所以媽媽應讓女兒懂得,在參觀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安靜,即使遇到新奇的事物也不要當場大聲討論或者談笑,如果需要進行必要的交流,也應盡量放低聲音。如果大聲喧嘩,不但會與展覽館內的氛圍很不適宜,還會影響到別人參觀的心情。

尊重講解員,認真听和看。參觀展覽是一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是較高層次的社交活動。所以,媽媽應讓女兒認真听取講解員的講解,不要表現不耐煩,也不要輕率地插話。如果自己未听明白或想對自己感興趣的需要問題做進一步了解,應當在講解的間隙有禮貌地請求其幫助,並表示感謝。這是對人的起碼尊重。

嚴格遵守館內制度。出于對展品的保護,許多展覽館會有不要隨意觸模、不允許照相等之類的規定,媽媽應讓女兒對此自覺遵守。對于一些標明「謝絕入內」的場所,也不要未經許可擅自闖入。

宣傳品不亂扔。一般展覽的主辦方會向參觀人員散發一些宣傳品,許多人都會把對自己無用的宣傳品隨手一扔,這既表現出了對宣傳人員勞動的不尊重,又破壞了展覽館內部的清潔環境。所以媽媽應告訴女兒,即使宣傳品對自己沒有什麼價值也不要隨意亂扔,而應投入垃圾箱內,以保持展館的清潔,體現自身公德。

給媽媽的小提示

展覽館也是公共場所,而且它有許多不同于一般公共場所的地方,所以參觀展覽館更需要遵守許多規矩。但是,有很多展覽參觀者面對自己不了解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得很夸張或很興奮,繼而做出「擾民」行為,這不僅會影響周圍參觀者的參觀和思考,還會使自己的形象受損。所以媽媽應教導女兒,在參觀展覽時要注意守規矩懂禮儀,而不要只顧自己的感受,引起人們的反感,破壞館內氣氛,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有失文明。

影院里的文明別忽視

女兒不懂

小小和安娜是要好的朋友,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和興趣,所以經常一起出去休閑娛樂。這不,周日晚上,兩人相約來到了電影院觀看新上映的科幻大片。

安娜買好了零食,小小買好了飲料,然後一對好姐妹就手挽手走進了電影院。

她們找好座位坐定沒多久電影就開始了,兩人端著之前買好的爆米花和薯片「 嚓、 嚓」地邊吃邊欣賞影片。電影情節展開以後,兩人又開始不停地交流著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討論著影片中的人物,偶爾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兩人的分貝還會情不自禁地提高幾度。

由于影院里很安靜,她們倆吃吃說說的聲音顯得格外引人注意,周圍人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小小听到有人在小聲嘀咕︰「自己看自己的,又吃又說的,影響別人。」

批評雖然听到了,但為了挽回一點兒所謂的面子,小小和安娜並沒有立馬兒收斂,兩個人停止了討論,但嚼薯片勁頭卻更大了,「 嚓、 嚓」的聲音听上去很是讓人厭煩。

兩人的行為終于惹惱了坐在她們旁邊的女觀眾,她小聲地提起了抗議︰「注意點,這是公共場合!」

媽媽要說

很多女孩都願意把影院作為聚會休閑、增進友誼的絕佳選擇。的確,借助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觀影經歷,朋友間、同學間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和相關觀點去交流。然而,許多女孩卻往往忽略一點影院是公共場所,為了達到良好地欣賞效果,倡導安靜的環境是必要的。所以,媽媽應教導女兒注意觀影禮儀,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保留到電影結束後再表達,不要在電影播放期間喧嘩,影響其他觀眾的欣賞情緒,破壞自身的公眾形象。

提前入場,不要遲到。媽媽應讓女兒知道,看電影最好不要遲到,一般應在放映前十五分鐘開始驗票入場,入場後按順序尋找自己的座位。不遲到不僅是為了自己,更為了他人。因為如果在影片開演後入場,不但會給同去的人帶來不便,還會阻擋了別人欣賞影片的視線。所以盡量不要遲到入場,假使萬不得已遲到了,也應該向周圍的人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或「謝謝您,給您添麻煩了」。

克制自己,保持安靜。媽媽還要讓女兒懂得,觀看影片時保持安靜是很重要的。不管自己有什麼看法,等影片散場後自己回去討論,不要即時發表意見,影響別人觀看。吃東西也不要大嚼或吃會發出聲音的食物,因為電影院是公共場所,不是自家客廳,吃東西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並且要保持清潔,不要將果殼、紙屑亂扔、亂放。

不要隨意走動。影院里空間狹小,任何一個人的進出都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需要別人的配合。所以,媽媽應囑咐女兒在電影播放期間,如果不是十分需要,最好忍耐一下。如果迫不得已,比如,要去洗手間或不得不離開,要請求周圍人的理解,表示歉意後,放輕動作,迅速離開。

散場後也要守秩序。電影散場的時候,是人員最為擁擠的時候。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守秩序,爭搶出門,就會引發踫踫撞撞等不愉快甚至踩踏之類不安全的事件,所以,媽媽應教導女兒在電影散場後仍然要將秩序堅守到底,排隊外出,不爭不搶,禮讓他人。

給媽媽的小提示

影院是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一個放松的場所。雖然它不像圖書館和展覽館那麼嚴肅,有那麼多的規矩,但是,影院也不是一個放縱的場所,一些做人的最起碼的禮儀和公德媽媽還是必須交代給女兒去遵守的。媽媽應教導女兒,在影院這種環境相對寬松的場合更應自覺遵守做人的文明和禮儀︰不要制造噪音,不要破壞環境衛生,不要隨意走動了等等。這樣才能避免使女兒在不知不覺中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路上禮儀知多少

女兒不懂

小小每天都跟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騎自行車回家,小小覺得一大群人,騎著花花綠綠的自行車,嘻嘻哈哈地行走在路上,是一件非常開心愜意的事情。

周五,按照慣例,學校提早放學了。一周緊張的學習總算過去了,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小小和幾個同伴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沖出教室取回各自的自行車,就三五成群地駛離了校門,盡情享受著這難得的輕松。

大伙兒一邊騎,一邊說笑,漸漸有點忘乎所以,開始在馬路上玩起了自行車比賽。在擁堵的馬路上,車流、人流亂成一片,幾個車技好的同學就在其間飆車,表演著自己的絕活,不時地引來路人的驚呼和機動車駕駛室里傳來的不文明罵聲,但這並未掃了同學們的興,一伙人依然我行我素。

這樣的出行方式小小已經習慣了,雖然老師和家長經常在耳邊念叨要遵守交通規則,懂得交通禮儀,但小小覺得那都與己無關,只要自己不違反交通規則,騎得快點兒,扎堆兒厲害點兒也沒太大的關系其實,他們已經違反交通規則了,當然更一點沒講禮儀。

媽媽要說

交通事故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可是這似乎並未引起少男少女們的關注,他們認為那與自己沒有多大關系,把交通規則、路上禮儀當成耳邊風,只要一天不出事故,他們就一天不把路上的禮儀放在心上,更懶得花心思去了解、去學習。豈不知許多青少年正是被這種疏忽大意,不守路規帶上了絕路。為了女兒的行路安全,媽媽必須讓女兒懂得路上禮儀,讓安全隱患遠離女兒,遠離周遭的路人。

跟著交規走,安全才會有。很多青春期孩子對交通規則不屑一顧,或者即使了解了,也很難做到。比如為了趕時間橫穿馬路,不走人行橫道,在呼嘯而過的汽車間穿梭,這都是交通事故的原因,不能不引起重視。所以,媽媽應讓女兒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即使時間再緊,情緒再高漲,也要走過街天橋、人行橫道或地下通道。不扎堆兒走路、騎車,更不飆車,也不與機動車搶道,更不在機動車道內追逐打鬧。

一切行動听指揮。路上守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所以媽媽讓女兒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在十字路口或鐵道路口,一定要嚴格按照交通指示燈的指示通行,沒有信號或無人看守的道口,則需下車觀望,確認安全才可通行,不要搶行,更不要闖紅燈;遇有交通堵塞,也應在民警的指揮下快速通過;如果發生交通事故,不要出于好奇駐足觀望,一來增加擁堵,二來也會將自己置身于不安全的境地。

安全禮讓不扎堆兒。媽媽應教女兒懂得行路過程中的禮讓。比如,途經車流或人流比較集中的路段,應懂得禮讓,不與其他人或車搶道;遇有機動車或其他車輛拐彎,不要強行通過,最好下車耐心等待;趕上雨雪天氣,不但路滑,而且視線不好,此時更應注意安全,寧讓三分,不搶一秒,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給媽媽的小提示

道路上的狀況比較復雜,瞬息萬變,不是個人所能控制的。所以,為了保障的女兒的行路安全,媽媽必須讓女兒懂得路上的規則和禮儀。讓女兒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時時刻刻將「安全」二字牢記于心。嚴守交通規則,並將禮讓的態度貫穿到行路過程中去。讓女兒能夠在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行路過程中,不但保證自己的安全,還提高自己的禮儀素質。

交談有禮讓你成為受歡迎的談話者

女兒不懂

星期六媽媽帶小小一起去拜訪一位好朋友。一大早,小小就開始梳妝打扮,她希望自己能給媽媽的朋友留下一個好印象。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小小自信地跟媽媽出門了,很快來到了那位阿姨家。

當阿姨打開門,將小小和媽媽迎進門後,小小很甜美地與阿姨打招呼,適時送上媽媽帶給她的禮物。那位阿姨對小小的禮貌贊不絕口︰「哎喲,小小不但人長得漂亮,也很懂禮貌,真是太招人喜歡了。多大了?在哪個學校上學啊?學習成績怎麼樣啊?」因為對小小的喜歡,阿姨一口氣問出了一大串的問題,小小禮貌地一一進行了回答。

然後,媽媽就開始和朋友談她們的正事兒了。小小開始還能耐著性子坐在媽媽身邊安靜地听她們聊天。可時間一長,小小就有點兒憋不住了。

于是正當媽媽與阿姨聊得高興之時,小小突然插了一句話,打斷了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阿姨稍停片刻未予理會,繼續她們的談話。可是,小小為了引起她們的注意,似乎也對剛才自己的話未引起她們的足夠重視有點不滿,開始頻頻插話。那位阿姨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悅的神色,小小的媽媽注意到了。沒坐多久,便帶著小小離開了。小小覺得很委屈︰「怎麼了?我也有交談的權利啊!」

媽媽要說

進入青春期,很多少女感覺自己長大了,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和認可,為了展示自己的「成熟」,她們往往喜歡在各種場合表現自己,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公開的談話場合。展現自我這本沒有什麼錯誤,也沒什麼壞處。但是,談話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時宜地過分表達自己,會讓別人覺得不受尊重。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當然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歡迎了。所以,要想讓女兒成為一個受歡迎的談話者,在談話過程中有許多小節是需要媽媽教給女兒的。

學會聆听。談話的關鍵首先是要會聆听,會听才會說。如果你連別人說什麼都沒听明白,或者沒听進去,又怎麼能根據別人的談話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呢?沒有聆听的對話如對牛彈琴,毫無意義。所以,媽媽應教女兒懂得聆听,善于聆听,這不但有利于女兒在同人交流過程中開闊眼界,了解更多知識,還可以讓女兒通過聆听,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這有利于她在綜合別人觀點之後,形成更合理的回應。

尊重別人。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問題必定有不同的看法,談話就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如果交談一方不能很好地傾听和接受別人的不同觀點,那是一種對別人的極不尊重,會被人認為是非常不禮貌的。所以媽媽應讓女兒懂得,在交談過程中,不管別人說的話是否與自己的觀點一致,是否對自己的心思,都不要急于打斷別人,駁斥別人,表達自己的觀念。如果有不同意見,應在對方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不但給了別人尊重,也給自己時間听完別人的話,理解別人的想法,從而做出自己的正確判斷。

適應不同的場合。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會受環境、時間、人物等因素的影響,要想讓女兒在不同場合都與人相談甚歡,媽媽必須要教女兒學會分清場合,分清談話的目的和內容,來選擇適當的談話形式,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符合現場的氣氛,或適應現場的變化,機智靈活地把握自己的言談舉止,使雙方的交流在愉悅中完成。

謹慎參與大人交談。媽媽應向女兒強調,在大人交談的場合,應盡量做到多听少說,或者不說。因為大人們之間的談話或許我們並不了解,也不太理解,盲目插話會打亂大人的交談思路,讓大家都陷入不快的境地。所以,參加家長們的聚會,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與大人們打過招呼後能找到同齡人一起玩耍、溝通,如果做不到,那就讓自己做一個淑女吧,貢獻出自己的微笑就可以了。

給媽媽的小提示

生活中語言交流無處不在。語言是人心靈的體現,是表現人們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的交談表現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和教養水平。為此媽媽應指導女兒培養起語言交流的各方面禮儀,讓女兒在交談中不僅要注重自己的禮貌談吐,還要根據具體情境講究交談的形式和禁忌,讓自己的與人交流更通暢、更愉快。

尊重他人**的禮儀你知道嗎

女兒不懂

一天下午,同學們都到操場會操去了,小小身體不舒服請了假,獨自一人趴在教室窗台邊听歌。正當她陶醉其中時,一個很體面的男人手拿一束鮮艷的紅玫瑰走了進來,小小剎那間有點眼暈。「您,找誰?」

「你好,我想找一下小麗,她是你們班的吧?」男人一邊抬頭看門邊的班級牌,一邊很禮貌地問道。

「噢,是。不過她不在,您有什麼事告訴我也行,我替您轉達。」小小也禮貌地答話。

「也沒什麼事,就想來看看她。既然她不在,那我改天再來,煩勞你幫我把這束花和這件小禮物轉交給她好嗎?謝謝!」

「行,沒問題,您放這兒吧,等她回來我轉告她一聲。噢,對了,我能問一下您怎麼稱呼嗎?」小小有點兒要探秘的企圖。

「噢,不必了,她看到花里面的那封信就會明白了。」男人很禮貌地回絕了,轉身離開。

「听說小麗交男朋友了,莫非這位彬彬有禮的男士就是她的神秘男友?!」小小開始犯起了嘀咕,「對了,他不是說小麗看到信就知道是誰了嗎?我只要看看那封信不也就知道他是誰了嗎?反正這信封也沒封口。如此想著,小小把手伸向了那封信……

媽媽要說

女性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很令人羨慕,青春期女孩都希望有一個能與自己共同分享煩惱與喜悅的閨密。但是,再親密的朋友也需要空間,內心里也有一塊不被人知的**。這塊**只屬于她個人,她不希望、也不願意任何人了解或打听。所以,媽媽應告訴女兒,即使再好的朋友之間也不能太過隨意,過多干涉對方的私事,否則,就有可能侵犯她,給她造成傷害,給友誼造成負面影響。而對于交情普通的人來說,就更需要相互尊重間的**了。

不可翻閱他人日記。如今有很多少女都沒有養成隨時收拾東西的好習慣,東西亂放亂扔,等需要時一通亂翻,有時就連日記這樣私密的東西也不經心,隨意扔在課桌上或書桌里,甚至隨意地翻開放在那里。媽媽應告訴女兒,即使踫到同伴兒有類似的情況,也不要因為好奇或者認為好朋友之間無所謂,任意去翻閱對方隨手放置的那些**物品。

不可私拆他人信件。現在許多學校都設有小郵局,在校期間,女兒會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他人的信件或小紙條等,有些信件只是同學好友間對一些特殊事件的書面交流,有些信件或許是同學們的家書,其中往往會記錄著個人不願意讓別人知曉的東西。所以,媽媽應告訴女兒,不管是哪種信件,都不可以任何理由去私拆、私藏,這不但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更是一種侵犯他人**的違法行為。

不可打探他人**。日趨成熟的女孩子不管出于什麼目的,大都不喜歡過多暴露自己的家庭狀況、所結交的朋友等信息,也不願意向他人提及這些信息,讓很多好奇心過重的女孩感覺很神秘,進而產生了打探的**。所以媽媽應告訴女兒,不管別人有多麼神秘,自己有多麼好奇,都不應千方百計地打探她的**,這是對人的不尊重行為,甚至是違法的行為。要讓女兒明白,在集體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要想與人愉快相處,必須學會互相尊重和理解。

保持適當距離。媽媽還應向女兒強調,如果某個同學有親友來訪,談及一些私事,應該回避,不要偷听,更不要插嘴、詢問。如果同學不在,也不要對來拜訪的人尋根問底,追根尋源。跟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同樣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給媽媽的小提示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不願示人的秘密地,不論是同事、同學、朋友或者父母都不可打探。日常交際中,人們只有互相尊重彼此的**,才能使之間的交往充滿理解和愉快。所以,媽媽應讓女兒懂得,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掌握分寸,把握距離,對生疏之人應如此,對關系親密之人也應如此。這樣才能讓女兒在與人相處中體現禮儀和修養,贏得尊重和欣賞。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最新章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文閱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