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程序 第八十三章 吳為與薛仁關于樂業的對話

作者 ︰ 良炎140323122437734

吳為約薛仁就樂業問題進行了一番對話交流。

薛仁道,你不管自己的收入高低,也不管別人對待你好賴,只是一個勁的去工作?

吳為說,我只是相信我這樣做下去,不但對自己有好處,對大家也有好處益處。

薛仁道,你說說,你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好處益處?

吳為道,我能帶來的是精神上的益處。

薛仁問道,怎麼理解你的精神益處?

吳為道,電腦上的程序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我也是編制程序,編制的是精神活動程序,人要安裝上這個程序,能夠清除洗刷掉頭腦中一些不合適的想法、念頭,植入一些新的理念,有了這些新的理念再來控制人的精神活動,就可以減少避免痛苦,增加幸福歡樂。精神活動程序就能夠產生這樣的作用,也就是告訴人們應該這樣想而不能那樣想。想法可以成為痛苦的根源,也能成為幸福歡樂的開始。

我們兩個人談論這樣的話題,我感覺是越來越明確透徹了,你的感覺怎樣?

薛仁應道,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麼道理,但是一旦遇到具體問題會怎麼想,可沒有把握。

吳為又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面臨的具體問題,但是樹立這個程序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訴人們的是無論面對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問題,都存在合理的程序可以幫助人們度過難關,要帶著積極的態度去尋找,然後一點點一步步地建立形成一些嶄新的想法,積累起來就會產生突破,凝結成某種精神硬核,也就是某種觀念,那時就會給你帶來全新的感覺,有了這種硬核就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如同核裂變一樣,信心感、力量感、成就感、愉悅感就出來了。看上去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要有信心、勇氣,也要講方法。

吳為又道,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主講的樂業教育引發了一些人復雜的精神反應。是誰把他們引入了精神迷宮?誰來為他們的精神迷茫承擔責任?我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自己的樂業教育反而使他們陷入精神的迷宮,本意要把他們從那種迷宮中引領出來,反而使一些人深陷迷宮之中難以自拔。我也想過用人是分等分類的方法來安慰自己,有些人也許會永遠地陷入精神苦境之中,但我不會如此簡單地用逃避的方式使自己獲得輕松生活。我還要繼續進行新的精神探索。

薛仁很佩服道。你遇到噪聲還能這樣想。說明你的高貴。听你說。你自己有一種神奇感覺,你最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自己面對具體問題是怎麼應對的經驗,不是更有說服力?

吳為道,我听到對我的想法發出的反對聲音。有一種自責愧疚引起的不安。

薛仁驚訝道,那是他們心地狹窄,自私,甘心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也不願接受別人的出手救助,你的本意不就是要幫助他們月兌離精神困境?

吳為道,我不但沒有幫助他們月兌離精神困境,反而使他們增加了對立情緒,越陷越深,增加了救助的難度。說明我的想法還不完善。

薛仁道,你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你也知道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良醫良方良藥,經過你的努力,許多人已經接受了你的觀點。他們受到了啟發和鼓舞,你就沒有必要因為另一些人拒絕接受甚至反對你的思想而苦惱自責。

吳為無奈道,照你這麼說,也是一種自我解月兌的辦法。

薛仁很誠懇道,你也不能自陷苦境之中,如同那些高明的醫生也不能因為醫治不好絕癥自陷苦境之中。

吳為道,可這樣的問題放在那里不解決,心也難安。

薛仁真誠地道,我感覺你是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其實,自己能夠盡力盡責盡心也就可以心安了,也不要用那些東西來折磨自己。

吳為道,我為了尋求精神出路,也曾經仔細讀過聖經、金剛經、道德經,得到一些啟示。

薛仁道,人類從中得到很深的教益,有些人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去讀的,相信自己的閱讀也會得到什麼啟示。我想,你讀這些經典應該會有些新的感悟。♀

你說你由欠心向愛心轉變,是很不容易的一種轉變,對于有些人來說,常有欠心就很不錯了,情債如山,這樣做會讓人感覺活的很累。有些人為了自己活得輕松些,想辦法打消自己對別人的欠心,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看做是應該做的,就消解了欠心,如果認為別人沒有盡心,盡心會做的更好,自己會得到更多的益處,那就不但消除了欠心,甚至感覺幫助自己的人反而欠自己的,努力得不夠幫助得不到位,自己就會反而怨恨幫助自己的人。人的想法轉變真是奇特的。這樣的思考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我想,你這樣的思考,是為你的樂業主張進行了很厚實的思想鋪墊。

吳為欣慰道,你能這樣理解,我非常高興。我把樂業就當做需要堅守的信念,是心靈活動的坐標,是不朽的人生之路,是永恆的成功之路。

薛仁道,你的經歷就很有意思,有過那段經歷的人多了,卻唯獨你受到那樣一番觸動並開始了一番艱苦的精神探索歷程,還形成了樂業至上這樣的成果。看起來它不是偶然的。

吳為感慨道,是啊。幾年前,我曾經為自己確定一個目標,在人生與宗教之間搭建一條相通的橋梁。從社會、政治、文化角度考察宗教問題,已經存在過各種形式的相通相容和諧共存。相通相容並不是目的。通過相通相容,是從教化的意義上對宗教與人生的關系建立一種新的理解,從中尋求教化人生的源泉。這也符合現代宗教泛化、擴張的趨勢,以便引導二者走向健康和諧軌道。現在,從傳統文化角度開發教化人生源泉已經成為時尚,解決當下社會存在的有關人生價值問題。這個動向很值得重視和研究。宗教的長期發展過程,也蘊涵積累了豐富的教化人生的源泉,是不是也可以從那里開發提煉教化人生的源泉。

薛仁笑道,你還挺幽默的,是在自我解嘲?你是怎麼由宗教與世俗人生相通的話題轉向樂業方面的?

吳為道。樂業就是實現宗教與世俗人生相通的橋梁。如同職業具有的多樣性,同一人從事不同的職業和不同的人從事同一職業的感受也具有多樣性,有些人敬業樂業,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樂一行,有些人卻厭業苦業惡業,我把後面這種傾向叫新型職業病。如果有職業而存在著厭業苦業惡業的心理,造成業績下降、人際關系惡化,就會增加失業的可能,那麼,失業後這種心理傾向極有可能演化為厭世悲觀的心理。到那時方知有業的可貴。才去珍惜職業。恐怕為時已晚。也許有些人非要經過失業那番痛苦的洗禮才懂得這個道理。為了減少減輕甚至避免這樣的痛苦經歷。惟有在有業在業時努力樹立樂業的觀念,帶著積極的態度去努力工作。克服新型職業病的關鍵是樹立樂業觀念。職業觀念決定職業感受。對職業的感受也是決定職業活動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能否達到樂業的境界、狀態,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以為能否在職業活動中感受快樂。是由客觀因素決定的,如收入多少、壓力大小、環境好壞、人際關系是否和諧等因素。其實不然。樂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從業者的主觀感受,這種主觀感受完全可以自己調節,也就是可以自我決定感受的性質,這種自我感受又會進一步起到自我增強的作用,也就是好的感受會感受更好,不良感受將進一步惡化。良好的職業感受有助于提升業績、改善人際關系、增加收入,自然會產生正向效應,樂業使人幸運。增加人格魅力,有助于增進人生的幸福感,提升業績水平,增強競爭力和軟實力。

樂業是一個大概念。樂業至上講的是從業人不管職業前提如何、從事的是何種職業、技能資質如何,追求的是通過自我努力自我學習自我調整達到一種樂業的境界。學會和善于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調整到樂業境界、樂業狀態。惟有這樣才能利己利人利業,可以活化人的思維、啟迪人的智慧、最大限度釋放人的潛能、激發出高水平的創造力。要樹立樂業本身就是效益的觀念。許多人盡管在經濟上非常富有,在精神上卻陷入深重的苦難之中,難以擺月兌;有些人想花錢買來快樂,卻難以買到快樂。

我寫的書,借鑒了宗教、心理學和其他學問提供的途徑和方法,是促進心性文明進步的一種嶄新的嘗試。這種嘗試需要對我們自身的經歷經驗和已經擁有掌握的文化資源進行重新審視,我們將會了解體驗感受到許多積澱、積累起來文化因子通過新的視角、新的方式進行整理,會獲得增殖的特性,賦予嶄新的時代特質,進而帶給我們新奇的體驗。如果讀者能夠與我一起分享這種感受,那將是我的莫大愉快。這本書采用的是類似于散文的寫法,希望並力求奉獻給讀者精美可口的精神食糧。

薛仁道,看起來,思考樂業也的確極大地豐富了你的人生,通過樂業你又是怎樣看待人生的?

吳為道,由樂業我想到國民性的問題,中國人是不是樂生的。

我曾經帶著一種極其敬畏的心情,通過閱讀偉人傳記,開始了特殊的人生精神之旅。展現在我視野中的那些生活于不同時代背景的傳記人物,他們鮮活的精神特性和不同的命運,深深的感染著我。他們的精神之旅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烙印,個性化的精神矛盾、沖突,經過調適產生不同精神特質、精神狀態。漫漫的樂生精神之旅,有的人可以成功化解人生精神危機、消解精神痛苦,精神得到張揚和實現;有的則長期承受精神壓抑、抑郁的折磨;有的人精神墮落;有的人則發生精神變異、產生精神病態。精神的健康表現,取決于他們個性化的調適、兼容、整合的結果。如果能夠成功度過人生各種危機,可以保證精神旅途的和諧平安;如果形成某種兼容整合障礙,則將忍受終生精神之苦。

薛仁道,思考、閱讀、寫作這類事情,別人感到很枯燥的事情,或者把這些事情當做敲門磚,當做生活的調味品。也有一些人在人生某個階段上堅持不久也放棄了。你卻一個題目研究完了馬上又投入另一個題目,沒有人給你下達任務,一切都是出于自發自覺,看上去簡直渾然天成,感到妙趣橫生、樂此不疲。你需要大量閱讀,需要一個人坐在那里沉思,思考感覺成熟些了要寫出來,寫出來的東西要給人看,自己還要按照寫的那樣去做,讓人感到一輩子都在這種狀態中生活。簡直難以想象。你自己不僅要有興趣。不斷產生的新穎想法伴隨著樂趣。然後又想讓人們讀了你東西也象你那樣體驗到樂趣、與你共享樂趣。

吳為道,的確,過去有一些人曾經為我的做法感到不解,他們也就是拼搏那麼幾個月。辛苦一段時間,哪有象我這樣長年累月這麼干的。你剛才對我說的那段話,是對我人生的很好概括。人們不能都去思想,思想上的事情也沒有必要讓許多人去做,就是去做了也不一定會有樂趣。在大腦中不斷浮現、萌生想法的過程,也是富有意趣的過程,經過辨別組織起來,編織起來成為有序的系統的東西,條理化。把有些問題想通想透了,會感到流暢的美、和諧的美,自己會興奮喜悅受到鼓舞和激勵,寫出來讓別人讀起來也會程度不同的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同有些人一起能夠去做思想上的事情,是很幸運的事情。在發現某種新的認識時。大腦中會感受到腦海中的神經元被激活,並形成一種新的排列秩序,如同整齊碼放在一起急切地噴涌而出一般,感受到一種沖動的喜悅。

我時常帶著好奇心思考,佛教徒在寺院里坐禪,那麼寂寞靠什麼去充填腦海中的空間。自己有時也帶著好奇去嘗試,沒有任何目的地處于冥想狀態,腦海中究竟會浮現出什麼。腦海腦海,該用什麼去充填。佛教徒真的知道快樂的秘訣。文章說,佛教徒聲稱他們的宗教擁有快樂的秘密。科學也許可以證實這一說法︰對虔誠佛教徒的腦部掃描發現,他們促進快樂與平和的腦部區域活動異常活躍。美國的一項研究已經發現,虔誠佛教徒腦部的快樂中心經常處于活躍狀態。這解釋了佛教徒能保持平和知足心態的原因。神經科學家認為,初步研究結果能夠為證明宗教修練能改變大腦對某種環境的反應提供最初的證據。有個研究小組,對一些已經皈依佛門多年的人的大腦進行掃描時,特別留心對感情、情緒和性格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他們發現佛教徒左腦的快樂中心經常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有所大學的教授說,我們現在能比較有把握地假設,人們經常踫到的那些看上去很快樂平和的佛教徒心里真的很快樂。佛教徒的這種良好的心態能一直保持著,不光在坐禪時如此。這表明,佛教徒的生活方式能改變他們大腦的工作方式。其他研究也表明,佛教徒處理恐懼和焦慮的大腦區域的活動比一般人要緩慢。這些研究成果最終能幫助研究人員研究出用于治療抑郁癥的坐禪方法。

世界上如果真的存在快樂秘訣,確實值得我們去探索。

經驗證明,我們的感受確實會因為時空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經常感受某種外部刺激信號,會對這個信號產生敏感性反應。按照用盡則廢的進化論觀點看,長期不用的器官功能會喪失。假如,我們對外界輸入的不良信息總是采取刪除的反應,成為一種習慣,也就會對這類信息反應遲鈍。同理,經常修習強化對某種信息的反應能力,應該確實能夠養成一種敏感的反應能力。這種判斷,幫助我解決了心中疑問︰上帝或者各種神,看不見模不著,如何使人相信信服。長期從事宗教儀式,會強化教徒對這方面信息輸入的反應能力。佛教徒坐禪,隔絕了與世間活動的聯系,改變了自己的感覺世界,對人間薄厚冷暖已經失去反應能力,回歸內心感受的只是快樂祥和。

經常感受一種信息,會對另類信息反應遲鈍。甚至干脆失去反應能力。如果這個判斷成立,也就意味著兩類互相排斥的信息很難兼容。我們可以合乎邏輯地得出結論︰宗教與世俗,是很難兼容的。在二者之間搭建一條相通的橋梁確實很難實現。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就需要訓練在兩種反應能力之間實現快速轉換。一方面,根據當事人所處的具體生存環境,能夠迅速進入競技狀態,以有效改變自身處境;另一方面,遇到不良境遇、不良信息刺激,快速回歸內心,營造平和快樂心態環境。這種兼容轉換能力的要求。也許比在同一個人身上實現抽象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的兼容難度更大。它要比一般的兼容轉換難度更大。

要實現二者之間的兼容轉換。惟一的途徑。就是強化修習訓練,養成一種兼容轉換能力,實現宗教與世俗的相互為用、互相借鑒。這種世俗宗教兼得的快樂秘訣,要比單純某種快樂秘訣的獲得。難度更大。但是,它畢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心靈體驗的新天地,使我們免受世俗宗教兩界隔離帶來的痛苦。要實現這種兼容相通轉換能力,應該提供相應便捷的工具或者轉換器。使人樂于接受的恰當的語言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媒介。更重要的就是堅定樂業的信念,有意識地強化積極體驗,經常感受那些美好體驗,久而久之,我們的腦海區域中。屬于快樂感受區就能得到了開發強化,我們也就經常處于快樂狀態中。面對不良刺激,經過長期心理上淡化、弱化的訓練,形成超乎尋常的忍耐力,同時。轉化升華的功力也大為增強。

一個人要善于在增加本領中感受快樂;在遇到機遇時感到快樂;在助人中感受快樂;在與單位、系統越結越深的情結中感受快樂;在痛苦中感受快樂(痛苦的背後肯定有自己的缺點、弱點、過錯甚至罪惡,意識到痛苦就是在提醒、警示自己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也就在消除痛苦之源);在不斷的動腦筋中感受快樂;在堅守和超越中感受快樂。

薛仁听了吳為的敘述不由得「啊」了一聲,然後道,听了你這樣一席話,我也是大受啟發,感覺樂業真是一門大學問,而且你能善于吸收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進行一種高度的集成,很了不起。學術界的人,是不是都象你這樣想這樣做,就很難說了。你對你自己所從事的都沒有樂趣,你就不可能提出樂業那樣的成果。社會分工要求有一部分人去做有關思想上的事情,能不能做好,不僅是個人興趣、樂趣的問題,還有一個責任問題。

進入21世紀的當代中國,每個人都需要重新面對生存問題,思考生存價值,選擇生存方式。如何使人生存下去,如何使人更好地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已經成為人們非常現實的話題。面對普遍的生存壓力,如何實現國民思想和心理的順利調整和盡快走向成熟,向學術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學人應以理性自覺的態度,身臨其境地感受現實、了解現實、理解現實、尊重現實、影響現實,積極投身于改造現實的社會實踐之中,自覺地承擔社會調整與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重壓,思索人生價值、分擔人生壓力、化解人生痛苦、提升人生價值。

學術界的努力,應集古人心性改造之說的優秀精華和近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探索與社會改造的成就之大成,結合現實人生問題,在實現精神超越與有效解決現實問題的結合路向上,進行新的綜合,實現內向的心性調適與外向的有效提高生活質量相統一。學術界所倡導的當代生活理念,建造的話語結構,應既不同于舊時宗教所提倡的封閉、內向、保守的苦行主義、苦修方式,也不同于大而化之的空洞說教,更不同于時下流行的支離破碎式的行為勸戒和指南,而是把生存行為作為一個既具有精神超越性、又回返于現實心性再構造並提供社會生存技術的客觀過程加以考察,通過這種考察,解決既要在精神上超越現實、又要在實踐中有效地改造現實的矛盾,為深入揭示人類心靈中的秘密進行有益的富有啟發性的探索。

薛仁听了不由得叫好道,你這段話說的很好,簡直就象一篇學界宣言。

吳為嘆道,可惜。學界竟然也出現了*,真是有辱學界的使命。

近些年來,反*已經由反政治*、經濟*到反學術*。學術界是為反*提供思想、智慧、方法的領域,承擔著淨化人們思想、提升人們思想品位的使命,但由于*也成了需要淨化拯救的對象。

固然,勞動力都商品化了,任何勞動產品的商品化本來無可厚非,出現不顧學術價值的粗制濫造傾向,也可以理解,市場會逐漸過濾和淨化。但是。剽竊。並且剽竊得堂而惶之。就實在值得注意,值得警惕。因為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對文化精品的低估壓價也未嘗不可,因為難以抵擋市場交易的強大滲透功能。剽竊。卻可笑到整篇文章可以從網上復制下來,連網上為了防止剽竊難以刪除的一條橫杠,也原樣印刷到打印文本上去了。

我真痛恨這樣的*,也為這樣的*感到悲哀,究竟悲在何處?悲在它的自我封閉、悲在它的遠離百姓、悲在它的*引不起百姓的痛恨。其他領域的*,只能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惟獨學界*,可以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也就可以堂而惶之了。

正因為我痛恨學界*。所以我追求哪怕是說上三言五語、寫出三行五行,也要求原創原裝原汁原味,怕污染了人家的心境,怕玷污了學界的聖潔殿堂,好讓大家放心去品嘗。

官場*、商界*。都會引起百姓的痛恨,因為它的存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學界的*則不為百姓所感知。甚至百姓還視為神聖敬畏之地,苦心積慮地把子女送入學界去教育、教化,期待成材。如果百姓有知,豈不成了花錢送子女去受*的教育?!那就是百姓的可悲。

如何防止學界*,不負百姓們的信任和期待?那就是讓學術讓科學走向百姓、走進百姓生活,從中汲取反*的動力和營養。長期以來,學術界滿足于孤芳自賞,自我封閉,從來沒有意識到、提出過面向百姓、服務百姓的問題,好象學術注定與百姓無關,百姓沒資格談論學術問題。根治學界*,提供了學界認真思考自己方向的時機,否則,如何去激發自己的原創熱情、到哪里去激發自己的原創動力、如何獲得自己的原創生命力?

薛仁也激動地道,這簡直是討伐學界*的檄文,好痛快!又接著道,我相信人生有前生後世,我也知道我自己什麼時候死。我看出你的前世修的好,不然你不會這樣。我感到好奇的是,你是怎樣一步步走到這條路上來的。你是思想家,在我的眼楮里,你就是思想家。我說你是思想家,也是有根據的,我們之間也沒必要恭維、奉承,我看你對許多事情都有你自己獨特的理解,不隨波逐流,不盲目附雅權威,敢于挑戰已經成為定論的東西,這是作為思想家必須具備的品質,有了這種品質也很有可能使你成為叛逆者,你卻沒有向那個方向發展,如果向那個方向走下去,命運會怎樣,會有很多可能。我們沒有必要分析那些假設,還是根據你的實際道路來剖析。你對學術問題眼光很敏銳,懂得到哪里去尋找挖掘對你有價值的材料,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學養。你很善于把那些看上去雜亂無章的毫不相干的零散想法連接起來,編織成一個系統,你的思維系統性、條理化特征很明顯,很善于概括提煉歸納,你听別人講什麼,能夠很快做出簡明扼要的歸納,更重要的是,你的很多想法,對人生、對社會很有價值,很多人听你說的看你寫的,會感到很受啟發。你為人又如此謙和儒雅,見人有個親性勁,是對你思想的最好體證,看上去平平常常,卻踏實穩健,給人靠得住的感覺,很有人格魅力,給你的想法增添了許多亮色。

吳為感動道,我感覺結識你,對我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很多問題我們能想到一塊,脾氣秉性相投,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相逢,也是一件樂事幸事,我從你這里也得到許多教益,你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是非常感激的。

薛仁由衷地說道,對你這樣的人,都是應該做的。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程序最新章節 | 超級程序全文閱讀 | 超級程序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