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甌無缺 第61章 文昌遇火

作者 ︰ 赤卯

渠陰鎮的鄉民們十分熱情,按照鄉里的規矩,有新戶來,鄰居街坊都會送些自家種的蔬菜,又或是腌的魚、做的點心。泉亭王身份尊貴,四街鄰里也不敢明著送,就趁夜掛在門梁上。唐瑾听說了這個規矩,就讓廚下做了糕點,派人挨家挨戶的送去。這原本也就是來此幾日的事,可是到了十二月每天早上收到的東西還是只見多不見少,甚至多了木桃一類的東西。《詩經•衛風》中有一篇「木瓜」,有道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這不知是哪位讀過書的小姐送的。

木桃只是一個開頭,沒幾日門頭上就多了同心結、鴛鴦帕、玉搔頭一類的東西。杜仲將這些東西盛給王爺時,唐瑾撇撇嘴,當著尉遲曉的面對杜仲說道︰「把這幾日收到的東西都拿出來,在門口支個桌子,讓街坊四鄰來領。」

「是。」

「等等。」尉遲曉叫住杜仲,她對唐瑾說道,「那些東西都扔了吧?這樣大張旗鼓的擺出去,對那些女兒家的閨名也不好。」

「有辱閨名」正是唐瑾的本意,受了辱就知道下次不敢這麼做了。只是妻子這樣對他說了,唐瑾也就對杜仲擺擺手,示意他把東西扔了。

杜仲方下去,木通就進來了,「王爺,臨山縣縣長曲奉求見。」

臨山縣是綏郡轄下的一個縣城,而渠陰鎮又在臨山縣轄下。縣城轄下往往有鎮,有村。村中多則數十戶,就是百姓聚居的地方。而鎮則類似于村莊附近的市集,發展的年歲長了便形成了鎮。

唐瑾問道︰「他有什麼事?」

「想請王爺為義學題幾個字。」

「讓他進來吧。」

縣衙在臨山縣城內,離渠陰不遠。只是縣長用的牛車,不比唐瑾素日騎的快馬,憑著牛車的腳力來到渠陰,那是走也要走上半日的。

曲奉年過不惑,頭發已經花白,這一路過來先坐牛車,後又乘船。一路被涼風吹得冷透了心,這時進了屋里又是暖爐,又是地壟,曲奉臉上又開始發熱。到了唐瑾面前時,就是一個大紅臉。

唐瑾招見他的地方不是前面見客的門廳,而是後頭的小堂樓。這也是尉遲曉听說義學、想要見識的緣故。

此時尉遲曉也在坐,和唐瑾一左一右坐在正位的兩把椅子上,中間放著雲石茶幾,後面是一扇隔斷雲屏。

曲奉見了王爺,又看見與泉亭王並坐的年輕婦人,想是王妃,就恭恭敬敬的行了禮。唐瑾向他問了義學的狀況,听說義學就在渠陰,便向尉遲曉問道︰「要不要去看看?」

「也好。」她對曲奉說道,「曲縣長一心為民,堪為一方父母。」

曲奉連稱「不敢」。

——————

外頭河埠上備了船,泉亭王夫婦二人便由曲奉陪著往義學去,諗兒沒有見過義學的樣子,便也帶了一道。

下了船上岸,過一條青石小路,就見二層木樓上掛著一塊木匾,上書「文昌閣」。進去是個跑馬廳似的小院,上下兩層。木樓有些潮濕,談不上細致,不過結實擋風罷了。樓上兩間先生的臥房、學子念書的書房,下面一圈亦有書房,再就是廚下、飯廳一類。

進了門里,就听朗朗書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文昌閣的樓梯狹窄,僅容一人通過。諗兒已經「   」的跑上去了,唐瑾牽著妻子的手,一步一步注視著她,一同往樓上走。

「諗兒慢點,童子們還在念書。」尉遲曉說,聲音不大,但諗兒踩著地板的「咯吱」聲明顯小了。

「大伯,他們和在宮里一樣,都坐在一起讀書,不過他們人好多。」諗兒拽著剛上來的唐瑾的衣擺。

「他們是寒士,所以聚在一起念書。」唐瑾說。

「什麼是寒士?就是窮苦人嗎?」唐諗問。

唐瑾向他解釋,「寒士就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他們雖然窮苦些,但國家正因有了他們才可立國。」

「為什麼?」諗兒又問,「大伯不是寒士,可大伯不一樣帶兵打了勝仗嗎?」

唐瑾反過來問他︰「如果有大中小三本書,你會把哪本書放在下面?」

「當然是大的。」

「為什麼?」

「因為大的放在下面才穩,放最小的一本書在最下面,一踫就倒了。」

唐瑾道︰「理書和治國的道理一樣,寒士是國家的大多數,只有他們穩固了,國家才會穩固,放在上面的書才不會倒,因而才可以立國。諗兒懂了嗎?」

「懂了!」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巽史•泉亭昭武王傳》中,而當日泉亭王所題「寒士立國」四個大字,在渠陰鎮的文昌閣中掛了百年,直到一場大火將題字的灑金紙燒毀了一角,這副真跡才被朝廷收藏起來。

《巽史》在這段記載之後,並沒有提到泉亭王夫婦當日在學堂中看到的一位熟人。甚至整個歷史中,都將這段故事隱瞞了下來。而在當時下,臨山縣的縣長曲奉很自然的介紹了,暫時頂替那位請假回家奔喪的教書先生的高僧,亦山。

在此踫到舊識,不免寒暄數語。窗外是院子里那顆孤零零的菩提樹,正直冬季枯葉落盡,新芽還沒有長出來。

亦山道︰「上次有幸與王妃攀談,見王妃頗通詩書。」

曲奉一路見泉亭王對王妃愛護有加,當即就著亦山的話說道︰「早聞泉亭王妃是狀元出身,若是能指點幾句,這些童子必然受益無窮。」

尉遲曉僅是站在唐瑾身旁含笑,諗兒拽著她的裙裾看著大人說話。唐瑾道︰「一般的義學只有上午念書,下午這些孩子不要回去幫忙家中活計嗎?」

曲奉解釋道︰「王爺有所不知,這些都是附近漁民、茶農的孩子,家中離鎮上甚遠,平日都住在學館里。」

「家里的農事忙得過來嗎?」唐瑾問,「這個時節漁家該是不得休息。」

曲奉道︰「這些都是家境稍好一點的孩子,不過請不起先生教書才送到這里,而且官家的學館不僅有住宿,還管一日兩餐。」

唐瑾又關心了兩句住宿和伙食,就把剛才要尉遲曉「指點幾句」的話揭過去了。他淡淡的掃了一眼手持佛珠的亦山,總覺得他方才的話是有心之舉。

「走水了!」突如其來的一句喊聲使所有人都警覺起來。

曲奉來不及管是哪里失火,推著泉亭王就走,「王爺快走!」

唐瑾一手攬住尉遲曉,一手抱起諗兒,就要往樓下走的時候,就听尉遲曉說道︰「讓童子們先下去!子瑜你抱著諗兒下去!」

「開什麼玩笑!」在唐瑾拽著她的時候,書房里的孩子們听到失火了都往外跑。

尉遲曉推他,「我下樓太慢,這些孩子們下去也得一會兒,這是木頭房子,燒起來很快,你還在等什麼?傷了諗兒怎麼跟三弟交待!大不了我從窗口跳下去,你接著我!」

此時濃煙已經躥起,孩子們還擠在樓梯口往下走。唐瑾亦知事不宜遲,說了一句「等我」,抱住諗兒從窗口一躍而下。

他雙腳剛剛落地,看了一眼懷里的諗兒見他還鎮定,將他塞給沖進來的木通,就往樓上沖。

童子們還在往外跑,年紀小的幾個走不快,在濃煙中有嗆得咳嗽,通通堵在樓梯口,唐瑾如何能沖上樓去?

他跑到院子里,對著窗口大喊︰「卿卿,跳下來!」

剛才說話的窗口沒有一點動靜。眼看院子里濃煙越來越大,唐瑾急得就想拆房子!他大喝一聲,「木通!」

木通帶著幾個同來的親衛,將樓梯口那些被濃煙嗆了跑不動的孩子一手一個抱出去。樓梯很快被清理出來,唐瑾要再往上去,又哪里走得了,樓梯間里的煙霧濃得連台階都看不見。

「王爺去不得!」木通拉住他。

唐瑾一把甩開,「糊涂!這只有煙,沒有火,根本不是走水!快帶人去找誰在生煙!」他的尾音吞沒在了濃烈的煙霧中。

唐瑾沖上樓去喊著妻子的名字,樓上什麼都沒有,仿佛尉遲曉從不曾來過這里一般。

「卿卿!」

唐瑾在樓上跑了一圈都不見人,他正著急的時候,卻在走廊盡頭見到了另一條往一樓去的樓梯。還未及他下去,木通跑上來,「王爺,放煙霧的地方找到了!是學館里的雜役在燒枯葉,被廚子誤當成了走水。」

「看到王妃了嗎?」唐瑾急著問。

「王妃平安無事,就在樓下,是和亦山師父一起下來的。」

唐瑾跑下樓,果然見到尉遲曉在院里,正蹲著和諗兒說話。亦山就站在她旁邊,洗得褪色的僧袍的袖口露出纏在手腕上的佛珠。

唐瑾走到他面前站定,說道︰「多謝師父。」

「王爺客氣。」亦山雙手合十,正是出家人慈悲穩重的模樣。

回煙波汀州的路上,唐諗拽著尉遲曉問她方才哪里去了。

「大伯都急壞了。」諗兒說。

「剛才亦山師父見起了煙,帶我從另一邊的樓梯出來。」尉遲曉偏頭對唐瑾道,「這次雖然有驚無險,但總是要謝謝人家。」

唐瑾道︰「你既如此說,回身捐錢將白蓮塔寺重建就是了,這也是亦山師父的大功德。」

——————

唐瑾回府就讓人準備圖紙、建材,預備次年重建白蓮塔寺。泉亭王雷厲風行,剛過了春節,天氣一暖就開始破土動工了。

渠陰的春還透著濕寒的氣息,白蓮塔寺旁的蘆葦地綠了新芽,此時正有唐瑾雇來的勞工在蘆葦地旁清理,這片荒蕪多時池塘已經被規劃成放生池了。放眼望去,去年的枯草已經被鏟走了,枯木被連根拔去,只留了幾株長得好的大樹,預備就著裝點寺院。圍繞著白蓮塔的地上到處都是新運來的建材,工匠在周圍忙碌著,鋸子和雕刻刀發出各類聲響,學徒們跟在旁邊給師父打著下手。

亦山正被幾個師傅圍著討論佛像的雕刻,尉遲曉由如是、我聞二人陪著施施然走過去,後面跟著佩劍的蒼術、秦艽二人。

亦山見到尉遲曉行了佛禮,「王妃萬安。」

「亦山師父。」尉遲曉亦做了還禮。

幾個討論佛像的師傅听這話方知是泉亭王妃,忽然眼楮一亮,推了一個年長的出來說話。老師傅畏懼王妃尊貴,彎著身子試探的問道︰「不知道這觀音大士可否照王妃的容貌雕塑?」

「如何敢當。」尉遲曉謙遜道。

幾位師傅看起來有些為難,可王妃都這樣說了,他們誰都不敢說話。

亦山道︰「很多寺廟里的觀音像都會照著施主的樣子雕,方才這幾位師傅正在為難這觀音大士的樣子,不知王妃可否日行一善,解了他們的難處?」

尉遲曉微微含笑,對蒼術說︰「回去問問王爺的意思。」

「是。」蒼術應下,指了一個守在船邊的親衛回去問話。

亦山道︰「今日王妃怎麼獨自來此?可有要事?」

「子瑜在家教導諗兒,我想出來走動走動。」尉遲曉說,「上次聆听大師佛法,受益頗多,不知大師肯否再為曉指點一二?」

亦山雙掌合十,手握佛珠,「請王妃入塔小敘。」

蒼術和秦艽帶人守衛在塔外,如是、我聞則跟著進了塔。

塔內四壁都是佛龕,向上望去,樓梯盤旋。佛塔的最底層放著一條長榻,一個蒲團和一個矮幾,如此而已,然而就是這些還是唐瑾命人送來的。

亦山請尉遲曉在他起臥的長榻上坐了,又用破了一角的陶水壺在煤爐上燒了熱水,自己則是盤膝坐在蒲團上。

尉遲曉道︰「亦山師父還是如此檢素,上次外子派人送來的東西,師父也都沒收。」

「出家人足用而已。」亦山說,「不知王妃有何疑惑需要小僧解答?」

尉遲曉抬手示下,如是和我聞拿起塔里的掃帚、抹布上去掃塔。這時尉遲曉才說道︰「上次文昌閣亦山師父辛苦放火,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完,曉特來恭听教誨。」

亦山把手中的佛珠扔到一邊,痞笑道︰「看來長公主是想好了?」

「耶律將軍不恨文公突襲了大明城,反而要與我國聯手?」尉遲曉眼底餃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亦山,或者說是耶律巒,說道︰「長公主心里清楚,此時巽國兵強馬壯,要滅你兌國也只差一個契機。而你兌國若想稱霸中原,吞並巽國,我們那十幾萬兵馬可是至關重要。」

尉遲曉接著他上次在文昌閣沒有說完的話說道︰「你以為殺了泉亭王就能滅了巽國?」

「長公主也不要忘了,泉亭王未至天安之前,大巽的軍隊可是要被我打回巽國境內了。」

「你就那麼肯定我會幫你殺泉亭王?」

亦山說道︰「難道兌君僅僅是為了以長公主籠絡大巽才遠嫁至此?長公主出使我國之時,早知不能全身而退,才在慈州不惜以美人計勾引拓跋北,這份遠謀若僅作和親之用,兌君未免太過大材小用。」

尉遲曉笑了笑,「耶律將軍不必如此籠絡,將軍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我還要听過我主之意,才會定奪。」

「長公主這樣說,貧僧就放心了。」亦山站起身,僧袍自然垂下,他手里仍舊握著佛珠,面容慈祥謙卑,正是高僧的模樣。

半個多月後,尉遲曉收到兩封從兌國來的信,一封是兌君軒轅舒听聞自己名義上的妹妹病了,從金陵來信慰問。另一封則是在前線清剿離國殘部的文瓏寄來的,信中問及安好,又說言節正要趕他回金陵,可能回去不久就會成親。文瓏在信中只說成親,卻不說新娘是哪家的小姐,只有一句「來日再敘」。

這兩封信乍看起來實在正常,包括其中的遣詞造句都十分考究,就是有心的人也從中瞧不出一絲半點的端倪。尉遲曉拿信細看,忽而露出一點苦澀的微笑。笑,是因為看出了端倪;苦澀,則是因為看懂了主上的意思。

誰能想到文瓏的那封信中,有四個言節手筆所寫的字七零八落的印在信紙上,悄然卻又堂而皇之的隱藏于信箋的正文之中。那四個字拼在一起正是「擇機殺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甌無缺最新章節 | 金甌無缺全文閱讀 | 金甌無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