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65章 魏閹賊心虛 玉妃贊忠臣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65章魏閹賊心虛玉妃贊忠臣

(096)

「但通過今上午太極殿‘早朝’,及今晚乾清宮‘奏對’,起碼已向咱家透露出一個信息︰崇禎要向咱家動手了。怎麼辦?是孤注一擲,動用東廠和錦衣衛,干脆反了他娘的?還是——「不行,還不到破釜沉舟的最後關頭。」對,憶至此,他突兀想到早一會兒在乾清宮「奏對」時,崇禎帝臨將錢嘉征奏疏,摔給自己同時,說的那句話「回去後認真讀讀吧。讀個明白,明白什麼叫為人臣子」。

嗨呀老魏,你這麼個一向絕頂聰明的人,險些腦子一熱,感情一沖動,不僅要做出的仍是一件錯事;且更是一件開弓沒有回頭箭,也許要粉身碎骨的傻事險事——

此時,他一邊走一邊想,不由一陣竊喜︰為人臣子,為人臣子!看來,這年輕皇帝還沒將咱家視為他的「對手」「宿敵」;我這豈非「小蟲放屁先自驚」自己神經過敏?我老魏還是可以繼續做人臣子的。

但他卻又倏乎記起,當他臨出門時,對方又從身後撂過一句話道︰「你要明白,你也許是先帝的‘心靈知己’,但絕不是朕的心靈知己;你更要明白,朕與廠臣是絕對不可以並列的。不僅史上並無此先例,《大明律》中亦無證可查,朕更不準許。絕對!」

這是魏忠賢臨出門前,听到對方的最後一句話。當時崇禎被激怒的語調,已經可以用「咆哮」一詞來形容了。魏忠賢不敢確定剛剛掀起的這場風暴,是否就此結束?也許自己該寫份檢討書了。嗨,就讓一切開始于文字,亦結束于文字吧。阿門!

打發走魏忠賢,崇禎帝伸個懶腰深舒了口氣,隨便躺床準備正式安寢;但翻來覆去卻了無睡意。他不是那種懶床的人,從沒有大睜兩眼躺床慵懶的習慣;早晨醒來當即便起,晚無睡意絕不上床休息。現時盡管夜半更深,但既無睡意倒不如起來出去轉轉。

當他獨個兒悄無聲息來至御花園,站在先父皇光宗帝,親手栽種的菩提樹旁,于朦朧月光下佇立凝視大樹之際,突覺有一夾衣披在身上。他雖未轉身,但已從對方呼出的氣息中,知道定是愛妃如玉來至身旁。他也了無聲息地,默默握上了對方溫暖的小手。于是,二人便肩並肩站在了,早已綠蓋如蔭的菩提樹旁。共同凝視著大樹,浮想聯翩——

「五哥,又想父皇和皇兄了?」玉妃充滿同情地輕聲問道。「臣妾知道,皇上近段始終深陷于,‘朝廷大局與守孝存仁’二者關系的重重矛盾之中;到了需出手時,先皇兄的臨終遺言,卻讓您遲遲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

「啊?真是生吾者父母,知吾者愛妃也!」崇禎帝感動地緊握玉妃手道。「朕最近的確深陷于如此矛盾之中,不能自跋。說也奇怪,在朕即位之初,立腳尚還未穩,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卻是那樣心燥性急,想即速剿滅逆賊;但時至今日,當大權重回,朝局已穩,朕位鞏固,可到該出手時,朕卻又犯起了躊躕,下不了決心,拿不定主意。

「不瞞您說,近幾天只要靜下來剛一闔眼,便似皇兄便站朕面前;而他那‘莫忘以孝治天下宗旨’和‘善待魏忠賢,他是朕的心靈知己,中興大明無他不行’的話,便又在耳邊反復回響。為了消除自己遲疑,下定決心,拿準主意,在今晚早一會兒,宣他魏忠賢宮中‘奏對’時,朕還特以向其強調‘你要明白︰你僅是先帝心靈知己,卻不是朕的’。其言外之意︰你犯下罪,群臣參你,朕會毫不容情。但還是決心未定,當其臨出門時,朕卻又追加一句‘拿回去認真讀讀,讀個明白;明白什麼叫為人臣子’。這豈不讓對方造成誤解?」

「此話原本不錯呀,看誰如何理解。皇上何必後悔?」玉妃當即寬慰道。「做為臣子,必先忠君愛國。他魏忠賢一向擅權誤國,早不夠為臣資格。他若理解為給其出路,從此改邪歸正,自為皇上所望。就怕他‘山河易改,秉性難移’。哎,皇上,說到今晚您召魏忠賢乾清宮‘奏對’,是否還為上午早朝海鹽貢生彈魏?」

「是呀,愛妃也听說了?」崇禎帝欣慰道。「真想不到一位縣衙貢生,竟有如此膽識;且還掌握魏忠賢那麼多罪行材料,條條證據確鑿,擊中當事人要害,魏忠賢當廷暴跳如雷。為探此人反應,所以便召他奏對。」

「此錢可非普通貢生,實為天啟四年科考‘三魁’探花。」玉妃由衷贊嘆道。「當年因不媚魏,不願拜其門下,故遭魏逆報負,功名一擼到底,罰為海鹽貢生。但剛正之性沒變,從此更與魏逆做敵,下決心調查對方罪行材料。這不,爾今見您新皇清明,才直奔金殿奏請。」「是嘛,吾大明有此錚錚鐵骨,耿耿忠臣,何愁王朝不能中興?」崇禎亦感嘆道。突又憶起問道︰「朕亦偶然听說,上次愛妃江南查案,也曾得這錢貢生幫助,真有此事嗎?」

「不錯。確有此事。那還是臣妾等赴江浙調查‘生祠案’,因人地兩生,又不能公開進行,工作正陷僵局時候,突兀吹來一陣清風。」經皇上提起,立即激起玉妃對那段往事的記憶道。「因早知浙江巡撫潘汝楨乃鐵桿魏黨,本人亦在西子湖畔給魏建有生祠。他手下掌權者,自多為心月復親信。咱去查生祠案,矛頭直指他魏忠賢,自然不能公開進行。暗查亦需充裕時間。「但那潘巡撫許是要巴結欽差貴妃,抑或做賊心虛,怕巡按單獨行動,查出他貪腐劣跡,故派官衙幾位主官,輪換著陪伴吾等,說是視察社風民情,實為游山玩水。為爭取查案時間,我們只好兩班輪換。每日上午,臣妾同黃侍衛的甲組,在潘汝楨親自陪同下,巡視社風民情,實際是圍著西湖看。高都察和風羽的一組,說是留驛館休息,實則暗去查案。也就在那天清晨,乙組查案前腳剛走,吾等甲組正等巡撫衙門派人來陪;原本今日輪白司馬相陪,卻見潘汝楨乘轎而來——」

時間回溯到近月余前,浙省首府杭州驛館。會客室里。欽差皇貴妃徐如玉等,正在靜等官衙派員相陪。黃侍衛進屋稟報道︰「貴妃娘娘,您不說今天是白司馬陪咱嗎?可剛才臣見一頂四乘轎停在大門外,仍像是潘巡撫來了。」

「什麼,臨時換人?怎不提前知會一聲?」徐貴妃皺眉懷疑道。「難道突然發生什麼事,必得他巡撫親來稟報?」話剛落音,只見門官進來報道︰「啟稟欽差大人、皇貴妃娘娘,浙省巡撫潘汝楨求見。」

「本欽差正等著哩。請他進來回話。」徐貴妃立命道。「是。」門官答聲後出去。片刻,便見雖粗胖低矮卻富官體的、浙省巡撫潘汝楨進屋後,立行跪拜大禮道︰「外臣,浙江巡撫潘汝楨見駕︰欽差大人安好,貴妃娘娘千歲!」

「潘卿平身,賜座。」徐貴妃揮手相讓道。于是,潘汝楨站起,于一旁坐了。「潘大人身為巡撫,一省之長,日理千機,應是很忙。」徐貴妃動問道。「今日本該白司馬相陪,您為何又親自前來?」

「回皇貴妃娘娘的話︰臣此時前來,實是有要事奏報。」潘汝楨又離座,雙手抱拳深施一揖驚慌報道。「娘娘千歲,咱浙江地面可是出大事了!」

「啊,什麼大事?」徐貴妃亦當即一愣問道。「不必驚慌祥細報來。」

「是這樣——」潘汝楨剛開頭說,卻又遲疑地左顧右盼。「你們先出去吧,待會兒有事叫爾等。」徐貴妃當即命道。黃侍衛向室內他人丟個眼神,大家識趣地出去。

「娘娘千歲,情況是這樣。」潘汝楨這才鎮靜下來道。「浙江巡撫官衙,前奉先帝諭旨,不在西子湖畔,給九千歲魏忠賢大人,建座生祠嗎?可今早听守祠官慌忙趕回稟報說︰發現有歹人破壞生祠;竟在祠台魏公塑像座拉屎,並將塑像割頭,像身畫了兩個大烏龜。這還了得!這不是在變相犯上作亂嗎?因系牽涉朝廷要員大事,是宗特殊疑案,欽差娘娘千歲在此,外臣不敢隱瞞不報。如何處理,恭請娘娘定奪。」

「噢,竟出了這等事?的確算樁疑案哩!定得抓緊調查,嚴肅處理。」听了對方稟報,徐貴妃當面亦表重視便敷衍道。但內心不由一陣暗喜︰ ,真是上蒼助吾查案。正瞌睡哩,有人給送來了枕頭;正發愁清查‘生祠案’陷入僵局,無從下手哩,這不,知情人便主動來送材料了。當前最要緊的是,必須盡快找到毀像人,加以嚴密保護,以此為契機,順藤模瓜,定能查出建生祠的背景材料,及相關人員貪腐劣跡。思慮到此,徐貴妃當即安排道︰「潘巡撫,此事牽涉對朝廷要員毀譽問題,傳出影響不好,定要嚴格保密。你們官衙要專門派人查訪;查出後及時報告本宮,本宮要親自審理,得出結果上報朝廷。」看到欽差如此重視,潘巡撫便放心回衙,安排查案去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