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73章 先摘魏膀臂 再除眾黨羽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73章先摘魏膀臂再除眾黨羽

(105)

「天啟崇禎,原本同胞兄弟,對先後兩位明帝功過得失,就目前臣妾身份,豈敢妄加評論?」玉貴妃詭譎一笑道。「也許嗣後年老辭官,專研明史時,自會直抒胸臆。到那時還望皇上休怪臣妾直爽嘍?哈,哈——」

當然,干掉魏忠賢,只是崇禎帝業的第一步,。在此後長達一年多撥亂反正、政治清算風潮中,被操盤手崇禎整得是,風生水起不亦樂乎——

撥亂反正清算魏黨「運動」,自然是千頭萬緒,一波未平,另波又起;對魏黨骨干撤職罷官自在必須;對含冤負屈丟官入獄,東林黨等受害官員,平反昭雪復職重用亦屬必然。因頭緒繁多,不能逐一細記。但有幾個重點人,幾件重要事,卻不能忽略不記。

前邊說過,有位魏黨重要骨干崔呈秀,曾為天啟朝某屆科考狀元,此人不僅文才了得,其處事斗權之術亦不簡單。當年便懂在大明朝官場混,無黨無派,沒鮮明政治立場和觀點,便極難出人頭地。因早看好東林黨人才濟濟,又在朝野正興時,從而便想加入;但因他托錯了人,對方是個眼不存沙子的黨人,早對他投機鑽營市儈德行看不慣;因而他便被理所當然拒之門外。

他一怒之下轉而去投魏忠賢。這次算投對了門和人。因其臭味相投,不僅被欣然接納,且還進步很快。魏忠賢先分配他進內閣,在吏部行走;後因他有眼竅會來事;尤其當他不失時機,成了魏忠賢干兒之後,正又剛巧趕上天啟帝委托魏忠賢主抓「處理黨爭問題」,借機整垮原兵部尚書定國王徐遲,讓本為文官,只會動咀動筆,手無縛雞之力的崔呈秀取而代之。但這人啊,命運中不一定啥事都好。有的是先差後好;亦有的先好後差,甚至倒霉。這崔呈秀便屬後者。沒料到「佼佼者易折」「出頭檐子先朽」;在權奸魏忠賢遭言官連連彈劾,已處頹敗之勢時,竟想出了個「丟車保帥」的妙計,狠下心將他推出去當了替罪羊。

按理說他該惱恨魏忠賢,但他卻諒解「是干爹不得已而為之。」時過境遷,現時已被獲罪罷官賦閑在家的崔呈秀,但卻賊心不死,時時關心朝政,因自己出入不便,並時常讓愛妾出外打探消息。期盼有天干爹再在新帝面前得寵,重能左右朝局,自己便能揚眉吐氣;說不定還能被重新啟用呢。

但小妾不了解他的心思,認為當初既是魏忠賢「丟車保帥」,犧牲了妾的夫君,他姓魏的就是我崔家敵人。丈夫讓其出門打探消息,她倒早盼著听到魏忠賢倒台的信息。

這天正在小院花圃侍弄花草的崔呈秀,突見愛妾蕭靈犀,從外邊蹦跳著回來,興高采烈對他道︰「夫君,大好消息︰權奸魏忠賢終被皇上怪罪,發配鳳陽看守皇陵。但他賊心不死還不服氣,將其家財金銀財寶裝滿四十余車招搖過市,欲向皇上和天下臣民示威;結果招致皇上大怒,再次頒旨賜死;老賊羞憤,未等諭旨到,便中途自縊身亡;終于惡有惡報,真是大快人心事呢!」

「唉,完了,完了。」听完小妾匯報,崔呈秀似跑了氣的皮球,當即癱軟坐地哀嘆道。「原本干爹雖罰守皇陵,但只要有一息尚存,魏黨便有搬回希望;爾今人都沒了,還望的什麼東山再起?」

正當夫婦倆為魏忠賢被賜死,究是好事抑或壞事?爭論不出你是我非之時,沒料惡運卻傾刻而至。大概是惡屋及烏,看到魏忠賢被誅,自然想到他愛將的緣故吧?崔呈秀的事重又被在朝廷內熱炒。

那幾天,一個傳說在朝野被傳得有鼻子有眼︰先帝剛死,群臣進宮哭祭,魏忠賢卻單獨召見崔呈秀,兩人關起門來嘀咕半天。魏忠賢勸道︰「孩兒反了吧?」崔呈秀卻遲疑半天答道︰「干爹再等等,恐外有義兵。」

于是,閣僚們便猜測,許是因為當時崔呈秀態度曖昧,關鍵時刻魏忠賢才將其拋出來當替死鬼。

「不過話是這麼說,他崔呈秀也決不是什麼好鳥,這種人留著亦肯定是個禍害。」有閣僚及時提醒道。「你們想啊,他當過兵部的頭兒,別看如今下野賦閑了,虎倒威氣存,在軍隊還會有影響力的,此種人不可不防——」

輿論的威力是無窮的。正因為這一重新熱炒,便把惡運給崔呈秀「炒」頭上了。十一月初九,魏忠賢自縊身亡僅三天,那日早朝,當一應禮儀進行完畢,新接班御前執禮太監小元子朗聲喊道︰「例行早朝,禮儀完畢。閣僚大臣,文武百官,有本奏本,無奏退——」

又是老習慣,他後一個「朝」字尚未出口,有一中年閣臣當即跪拜朗聲道︰「臣,戶部員外郎王守履有本啟奏。」

「王愛卿所奏何事?請站起來說話。」崇禎抬抬手和藹地道。「朕自繼位以來,一直堅持在朝堂上,宮廷內,無論集體早朝,抑或單獨奏對,都可做到‘知無不言,言者無罪’;卿有何建議盡管如實奏來。」

「臣等皆知吾皇謂有道聖君,勵精圖治一心致力王朝中興。」王守履站起來娓娓而道。「爾今雖誅魏逆,其前進主要障礙已除。但俗語講‘除惡務盡’,孰為哲理;若留魏黨余孽,遲早定誤天朝。臣即揭發崔呈秀有n種可殺之罪。如‘借口鑄錢,假傳聖旨’等,等,反正那罪行多了去了,臣在疏章中逐一寫明,請皇上明查。」

其實,崔呈秀的種種劣跡,崇禎早有耳聞,尤對其帶頭認魏忠賢干爹之事厭惡不恥,早有嚴懲之心。今先听奏稟,未看奏疏,便已氣得咀打哆嗦;奏疏未及看完,就當即下諭旨道︰「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家抽人,組成‘專案組’,給我一查到底,限期破案,嚴懲不貸!」

于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便緊急行動起來,在崇禎的眼神示意下,大明朝國家機器成了愛國者導彈,一顆顆精確而不容置疑地射向崔呈秀。自從那日在家听了小妾在外打探回來報告,得知干爹魏忠賢已被賜死的消息後,他便深深地明白什麼叫「唇亡齒寒」。

「這人生——人生說到底也就那麼回事。」他在心里苦笑一聲道。「起承轉合水到渠成鋒回路轉,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自己總以為花好月圓,會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唉,看來該認命時還得認命。」

于是,心事想通,顧慮解除,決心下定,趕在大理寺派官員前來宣旨緝拿歸案之前,十一月十一,一期科考狀元,一代兵部尚書崔呈秀,坦然地吃了他人生中最豪華的一餐盛宴,死死地抱住極欲掙扎而去的小妾蕭靈犀,雙雙喝下早備下的砒霜,一起往西方極樂世界而去——

「懲處魏黨余孽,掃除中興障礙」,爾今早成大明朝野共識。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無論在宮廷,抑或在官衙,也許在酒肆,不管在帝後君妃,或者在君臣同僚之間,于閑暇之余,品茶喝酒時聊天的主要內容,及乎都是在談論這個話題。

人們不約而同都在掰指算著︰截止目前,尚有幾個及哪些個重要魏黨骨干,還在竊佔著朝廷或地方上官衙高位?尚有某某某某,雖離位卻還未獲相應懲處,至今還在逍遙法外?其實,這個賬很好算,朝廷再大,人眼亦可企及;地方再寬,亦非無邊無際。在魏黨橫行的那些歲月里,因這目不識丁的魏忠賢,自身是個「糙人」,說話辦事性喜高調;所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聚集他麾下的骨干黨羽,亦個個辦事張揚,人人喜愛表現。那時雖無廣播電視,無法搶鏡頭露鼻子,卻亦能想方設法突出自己。

沒料到「人怕出名豬怕壯」,時至今日,到清算他們的時候,再想裝「鱉」為時晚矣!所以算來算去,也就那麼些出頭檐子。首當其沖,自然是魏忠賢對食死黨客氏,及她的兒子、錦衣衛千總侯國興;其次便是吏部尚書周應秋、工部尚書李養德、太僕寺少卿陳殷等;查到當前仍在各地州府衙門任職的,首要自為浙江巡撫潘汝楨,延綏巡撫朱童蒙等;論及此前去職,目前仍靠在任時,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奢侈享受的死老虎,便有原錦衣衛都督田爾耕、原兵部尚書霍維華、原兵部主事楊維垣等;自然還不能遺忘,嗣後主動投在魏逆門下的、原海鹽縣貢生錢嘉征的同科狀元高學魏,榜眼呂習忠——

首先說這客氏,自數月前受魏忠賢背後教唆,為試探新皇態度,借崇禎視察後宮之機,便耍「以退為進」之計道︰「先帝殯天,臣妾‘奉聖夫人’使命已完;今自願出宮,赴城內老宅生活,懇請皇上恩準。」兩老賊打著如意算盤︰一旦新皇執意挽留,說明還遵先帝臨終托付,從此便可高枕無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