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72章 魏閹揚離京 獲罪賜自裁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72章魏閹揚離京獲罪賜自裁

(104)

「嗯,咳!也許大家已听說了吧?可能當今皇上還在生小時候,咱家忽略他的氣呢?故特頒旨罰咱家去鳳陽暫且守陵。沒辦法,那時先帝是老大,又貴為東宮太子,咱家受先光宗帝之托,總要先服侍好太子吧?故將當今卻忽略了。」魏忠賢輕咳一聲,裝腔作勢自找台階下道。「不過咱家也心里明白,皇上是會給他皇兄面子,亦不會虧待咱家的,畢竟他們是一母同胞親兄弟嘛。先帝將皇位讓他來坐,他亦不會辜負皇兄臨終所托的。他頒明旨發配咱家去鳳陽守陵,咱家明白,那是在變相保護咱家。因為近段‘東林余孽’突然沉渣泛起,他們抱做一團,企圖翻前朝咱家經手的處理‘黨爭’之案,呈‘聯名上疏狀’,逼皇上嚴懲咱家;皇上才不得已而為之。去鳳陽守陵,那是讓咱家暫避風頭;一旦風頭過去,他還是會繼續重用咱家的。只是咱家明日都得走,在咱家沒在的這些日子里,你們要各自照顧好自己啊。」

「哦,本以為總管是犯啥大罪,從而被發配呢?卻原來是皇上為保護總管爺,用的緩兵之計。」屬下中年輕的管事乙似恍然明白道。「沒關系總管爺,您老盡管放心前去,吾等各會照顧好自己的。一挨風頭過去,吾等便派專車前去接您。明天怎麼走?是輕車簡從悄無聲息,還是正兒八經光明正大出京去?」

「邵副管,瞧你說的。總管爺既是皇上明旨派去鳳陽守陵,也不是做啥見不得人的事,自然是堂而皇之光明正大的走了。不僅車馬轎駕要齊備,且還要像既往官員公干出京那樣,組織全體同行,全副儀杖歡送。」屬下中年的管事甲,先瞪同伴一眼,後又向魏忠賢討好道。「您老放心,這整個車馬官駕歡送儀程全包奴卑身上了,包您滿意。」

「咱家考慮,因須在那兒多住些日子,所以一應生活用品全要帶齊。大約需用四十輛木輪馬車,三頂暖轎,十匹快馬。」魏忠賢煞有介事地掰指算了算道。「郜管事,這事就交你辦啦。嗯,你辦事我放心嘛!」

按照事前同親信黨羽商定好的計劃,欲向「東林余孽」等反對自己的勢力,及他們的後台老板崇禎帝以「示威」,以表明自己的不服氣;次日一早,有意識當京城內,各色人等均已上班出市的熱鬧時刻,魏忠賢遵旨赴鳳陽守陵任上,堂而皇之,浩浩蕩蕩出京了!

紫禁城里上萬名太監,一個個如喪考妣,匍匐在地號啕大哭,驚天動地。一千多個衛隊隨從全副武裝,在騎高頭大馬千總侯國興指揮下,操著出征般整齊的步伐,在前鳴鑼開道。特殊宦官,一代權奸,魏忠賢端坐在一乘八抬轎中,高昂著頭,臉色鐵青,咀巴緊閉,雙目微睜,面無表情。身後有四十輛大車,拉著他的丫鬟僕女,下人雜役,及金銀細軟等全部身家,緩緩碾過東安長街——

據史書記載︰北京城當時看魏忠賢出京的,及乎佔了這個城市的過半人口。更有野史炫耀,那一天為看熱鬧,共走失小孩十三名;發生偷盜案件六十五起;且有一百六十八名婦女受到性騷擾;二千三百七十六名失意男子被河東獅吼——

當然,這些都還算不上最嚴重的。由于魏忠賢這一明顯示威行動,卻頓促某個人猛醒,進而很快動怒了!這位猛醒和震怒的正是崇禎皇帝。正在乾清宮批閱奏章的崇禎帝,猛听到小元子繪聲繪色說到,魏忠賢離京,其聲勢之浩大,場面之壯觀;尤其說到,「魏忠賢不愧為盤據大明朝十數年的最大權奸,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臨出京僅所帶金銀財寶,足足裝了四十車!」

「什麼?小元子,你說他魏忠賢臨出京,所帶金銀財寶等細軟,到底是多少車?」崇禎一听,當即停下手中正批閱的奏章,睜大驚異的眼楮問道。「還有那麼大壯觀聲勢?這究是做給誰看的?朕卻不信他一個垮了台的大內總管;這是犯罪受處罰,被罰去南京代吾朱家看守祖陵;又不是封官高升,他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虛張聲勢嗎?再說嘛他一個閹人又無妻室後代可養,他斂那麼多金銀財寶干什麼?該不是你小子吃里爬外,故意滅朝廷志氣長權奸威風吧?小心說了假話朕處分你。」

「皇上恕罪。奴才說的都是實話。萬歲爺即便賜給奴才一百個膽,奴才也不敢有半句假話閑言。奴才可對天發誓︰若有半句不實虛枉之詞,蒼天在上,讓奴才被匪所虜,受盡凌辱,不得善終。」小元惶恐地賭咒發誓道。開始人說俺還不信,後親自在那兒數過的。」為說明信息的準確度,小元子特別強調道。「不多不少整整四十車。」

要不咋說「為人無論何時何地,千萬不能‘說咀’;若說咀說不定還真能兌現呢。正因這安曉元為澄清自己,當年說了罪發過誓,若干年還當真兌現了呢。以後闖軍攻破北京城,他同宮中其他太監宮女被闖軍虜走,後他雖靠向敵軍貢獻城防區域圖,及出賣某些大明官員藏身地,從而獲敵暫時寬容,還成了大順丞相宋獻策的座上賓;但最終卻因向敵提供情報不準;加上吳三貴愛妾在他眼皮底下,被徐如玉救走,遭到劉宗敏懷疑,怒而一刀結束了他苟偷安小命。此為後話。

「朕早頒明旨要求,將魏客全部家產籍沒入官。」崇禎听後被激怒地猛拍桌子道。「小元子,你讓內務府派人去查查︰他戶吏二部和司禮監,是如何落實朕這旨意的?哼,如此的‘籍沒入官’?我大明朝的官員,為什麼執法尺度就這麼寬呢?如此的堂而皇之浩浩蕩蕩,他魏忠賢不僅是在打朕的臉,而且是在打大明朝的臉啊!這還了得!朕的臉即便不要,但大明朝的臉面卻不能丟呀。」

君命不可違,君威不可犯。這是自有帝王存在之後,一個恆古不變的真理,誰若踫它將會踫得頭破血流,你要不信,去問當年的魏忠賢。一向自謂聰明的他,卻听信不懷好意屬下讒言,竟‘冒天下的大不違’,公開向至尊皇上叫板,向天下臣民示威,豈不是自找死嗎?于是,崇禎帝雷霆震怒之後,便立即付諸行動︰自那日早朝頒旨歷數魏忠賢累累罪行,命其到鳳陽守陵之後,到了十一月初六,當魏忠賢的龐大隊伍,剛行進到阜城縣南關的時候,崇禎帝的第三道諭旨,已經是如影隨形地跟到了。上諭道︰「——豈巨惡不思自改,輒敢將畜亡命,自帶凶刃,環擁隨護,勢若叛然,朕心甚惡——」但是,崇禎帝終究沒有等到寸磔魏忠賢的機會,魏忠賢搶先一步自縊了。盡管在在此後的歲月里,崇禎寸磔過袁崇煥等人,但因再沒機會寸磔魏忠賢,竟成了他終生的遺憾。「曾經有一個最該領受寸磔酷刑的人,卻擺在朕面前,倒沒寸磔他。」每逢欲朱筆批斬某個貪官污吏時,崇禎總會發出遺憾的感嘆道。「直到他溜走的時候朕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蒼能給朕再選擇一次的機會,朕要說︰魏忠賢,朕寸磔你;若須一定要在「寸磔」前再加個期限的話,朕希望是「馬上」!

又是一天清晨,崇禎帝在乾清宮一早起來,按習慣去御花園晨練散步,近侍太監小元子隨後緊跟。進園後他下意識抬頭看天,突覺得大明的天亮了不少。頓生出自即位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心情。從而容光煥發,滿面春風。「哦,皇上,奴才發覺近些天爺的情緒真好。」小元子端祥著崇禎滿面春風的表情,不由贊嘆道。「整個人看上去比實際還年輕哩。人在青春歲月真好!」

「狗頭小元,連個馬屁也不會拍!」想不到近處突傳來玉貴妃善意訓斥聲道。「你以為爺有多大年紀?十八歲若再變年輕,那豈非又回到兒童時代?虧你想得出來。皇上,其實也難怪小元子如此認識。因您近幾月來許為煩心事多,是顯得有點老氣橫秋嘛!怎麼,昨日剛有遼邊戰報傳來,您倒毫不在意?」

「遼防雖不平靜,但有大舅哥虎將在哪兒頂著,朕又何憂之有?」崇禎大咧咧道。「再說哩,雖然遼邊自岳丈定國王大人調回內閣後,那里不時傳來不和諧音;但邊事即有天大麻煩,它能大得過魏忠賢陰謀篡位奪權的狼子野心嗎?」

「是嘛,臣妾亦有同感。」玉貴妃點頭深表贊成道。「大明的江山,只要朝廷上不出問題,其他的都不算問題。」

「啊!老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曾益其所不能——」崇禎突兀仰天長嘆道。「緣分哪。大明朝熬了這麼多年,終于等到朕出山了。愛妃,你說說,同樣都是皇帝,為啥我同我大哥,無論思路抑或行動差別咋就那麼大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