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99章 獻讒反招滾 卻舒君妃心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99章獻讒反招滾卻舒君妃心

第099章獻讒反落「滾」卻舒君妃心

(131)

「不,不。萬歲爺,奴才真沒,沒做任任何出格的事。」安曉元此刻當真慌了,被逼牆角只得如實道。「俺俺昨晚哪兒也沒去。就就在自己屋睡睡覺呢。至于奴才眼充血絲,是,是在思索一件通天大事呢。因為拿不定主意,所以翻來復去難以睡去」

「哦?原來這麼回事。」崇禎頓感興趣地問道。「到底是什麼事?哼,還‘通天’呢!說來听听。若是故弄玄虛,小心朕扒了你的皮。」

「爺呀,您老別嚇唬俺。奴才不敢撒謊,的確是通天大事呢。」安曉元詭秘地瞟一眼主子,心里得意地想︰這主子終于「中計」了!于是便裝出挺認真地道︰「昨天您老不讓奴才宣袁崇煥進宮面君嗎?奴才到他那居住民宅卻無意中發現個小秘密」

說到此卻故意打住,有意既吊對方胃口,又試探對方態度

「你小子去袁崇煥府,究竟發現了什麼秘密?」崇禎果然中計,發急而迫不及待催問道。「還不快如實說。若有半點隱瞞,小心打斷你的狗腿。

「是這樣萬歲爺。」為蒙混過關,受到督催的安曉元,當即重恢復靈牙利齒地道,「咱原前不听說那袁兵部,自打從遼邊調回京師後並沒帶家眷,在城內租房獨住嗎?可奴才昨日前去知會他進宮面君時,卻發現他寓所多了位女士。據介紹既非他太太亦非下人,倒卻是袁將的舍妹。」

「哼,你這狗頭!」崇禎听後當即不滿地道。「朕就說嘛,你又是在故弄懸虛糊弄于朕。袁將寓所來個舍妹有啥稀奇?還神秘呢。吾大明政策一向民主寬松,臣工們只要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便算好臣;至于帶不帶家眷或家有何人,那是人家的私事;你小子又何必大驚小怪?」

「不,萬歲爺。」安曉元卻認真解釋道。「袁將帶不帶家眷,或他家何人來寓所奴才並不好奇。讓俺深感興趣的是,他的這位舍妹,雖已年已過二旬長大成人,卻至今仍待字閨中」

听至此處,崇禎帝忍俊不禁「呲」聲笑了,隨即揶揄道︰「嘿,嘿!小安子,不是朕說你,你一個太監竟還有娶親的野心?即便耐不住孤寂,想效法你前任魏忠賢,找個女對食解解悶;充其量也只能從宮女中找。朕可警告你呀,千萬別打良家婦女的主意,坑人家獨守空房斷子絕孫;至于大臣親眷,像袁將‘舍妹’什麼的,欲做你老婆想也別想。」

「啊?好俺那萬歲爺呀,看您老想哪兒去了?」安曉元听後突兀大驚失色,當即匍匐在地誠慌誠恐辯解道。「為俺自己?爺就是給俺一百個膽,俺也不敢。別說大臣之女,尤其國家棟梁袁大將軍舍妹,奴才更是望塵莫及;更無狗膽效發前權奸魏逆忠賢,搞什麼‘對食夫妻’。奴才自被閹割進宮那天起,就徹底斷了一切想望邪念。奴才之所以單單向爺稟奏,袁將寓所有個舍妹,不僅顏色絕佳,知書達理;且至今仍待字閨中;其目的卻完全是從充實皇上後宮,和延續皇家煙火考慮的」

「好你個安曉元狗奴才!朕看你是膽子越來越大了!」崇禎臉色突變震怒道。「難道你忘了《大明律》中︰後宮內臣不得參政的條例?那是要輕者貶職重則殺頭的。」

「奴才怎敢忘記或公開觸犯,《大明律》中有關後宮內臣不得參與朝政的規矩?」安曉元反不服氣地站起來據理力爭道。「奴才為皇上充實後宮和延續皇家子嗣香火考慮,不僅不是參予朝政,卻更是一片忠君愛國之心。此心對天可表。」

「朕和皇家的事不用你小子操心!」被駁理屈的崇禎雖仍怒氣未息,但已明顯改變看法地道。「哼,雖系忠君愛國之心,以後也不許再提。滾出去吧!」

為人精明勢利的御前掌印太監、大內總管安曉元,為攀附高枝,費盡心機,滿想著憑藉手段促成一樁美事,兩邊討好;以此聯絡上當朝紅人袁大將軍,卻借彼之力向當今皇上施加影響,進而實現獲取掌管東廠、錦衣衛的特權的願望;卻沒想到自己熱臉卻貼上了人家的冷**——不僅未得鼓勵獎賞,反受一通奚落訓斥,平招一頓沒趣。當時听到崇禎那聲「滾」字,他的一顆心當即提到嗓空眼里;生怕晚「滾」一步,招之更嚴厲處罰。

所以便三腳並作兩步,屁滾尿流而去。但當跨出乾清宮門,走回自家居處的路上,那種恐懼和顧慮便一點點消失,代之以不解和猜疑︰「不對呀?若這皇帝佬兒,當真反感臣下為其後宮和子嗣操心,惱怒咱家為其透漏佳人信息的話,按他一向嚴厲脾性,是不肯輕易放過觸怒他的臣屬呢。輕者降級罰俸,重則杖後驅出。但看他剛才態度,雖亦滿臉怒氣,口氣亦算嚴厲;但僅一個‘滾’字,既沒打亦沒罰。且‘朕和皇家的事不用你小子操心’及‘雖系忠君愛國之心,嗣後也不許再提。’這話什麼意思?听來頗耐人尋味。

哦,咱家明白了︰在他意識里,信息當為重要,事亦算是好事;但透露信息和操心的對像卻不夠職級。是嘛,當今皇上封宮納妃的大事,讓身邊近侍太監摻和進去,傳出去是有失天威」既然「經」算好經,若想「靈」的話,須換個人來念。只要最終目的能達到,換個人「念」又有何妨?那麼在這皇宮大內,究有誰夠資格呢?自然不是大臣便得後妃。

想到此他腦際間突兀跳出一個名字︰對,就是皇貴妃徐如玉。此對像不僅份量滿夠,且同皇上與袁將兩邊關系均好,說話一敲兩響;加之對方脾性溫和禮賢下人,前去求之,定不相拒。

但安公公還是失算了。就在當天傍晚,好不容易盼到個機會,皇貴妃徐如玉奉召,前來乾清宮同皇上共進晚膳。當晚膳結束,安曉元代崇禎帝送玉貴妃娘娘出宮時,皇貴妃幾次婉辭對方「不要送了」;但這安曉元卻堅持繼續送。玉妃是何等聰明的人?看對方扭扭捏捏,幾欲言又至的樣子,猜到他必有啥事相求自己。

于是,便直言不諱問道︰「安公公,以本宮猜想,汝並非擔心本宮模錯路,才再三予以相送;而是有啥話想單獨對本宮說吧?汝是皇上身邊近侍。當汝尚未任御前掌印和主持大內之前,因常同本宮小鴿接觸互通信息;所以咱們早就熟悉。公公有何話但講無妨。」

「人贊皇貴妃娘娘智力超群,甚事也瞞不過娘娘眼楮。今為內臣親見,不能不口服心服。」安曉元當即拱手一揖,且順腿搓繩吹捧道。「不敢相瞞娘娘千歲。內臣的確有話需向娘娘奏稟。且有要事求娘娘相幫。」

「哦?那就快說說看,究竟系什麼話?什麼事?」玉妃當即好奇問道。听對方順桿爬,玉妃內心隨一激靈︰「對方既為皇上身邊近侍,能有何話需急向自己奏稟?又有何事求己幫忙?大約不是因做錯事,說錯話,受皇上訓斥責罰;想拉關系走後門求自己向皇上說情,免予處罰?若果真如此,可不能開了壞頭,滋長宮女太監們犯錯逃罰的不正風氣。應勸其認錯認罰,帶錯立功。

可是,當她听過對方陳述罷,欲說之話和求幫之事後,不禁一愣,更半天沒回一聲;但內心卻打起小鼓,不由慨嘆︰自皇上斗倒魏客,清除余孽,並為東林言官們恢復地位名譽,又倡導廣開言路之後,政風的確大變了。你看,連內臣宦官也竟關心起皇上後宮家事了。還竟敢將勸說皇上納新妃的事,求到同為皇妃的本宮頭上。難道他亦懂‘投鼠忌器’的道理?按常理講,別說在皇家,即便平民百姓家,下人奴僕,是也不敢鼓動太太姨娘勸說家主人納妾呢。可他個內侍宦官卻竟敢

「哼,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想到此的玉貴妃當即便欲發作地︰「你」但一個「滾」字尚未出口,卻又隨即改變了主意,她暗自思忖︰雖說這閹人有點狂妄,但能為皇家後代子嗣和大明江山後繼有人考慮,似亦不無道理。于是亦緩和了口氣道︰「也虧得你一片良苦用心。安公公,雖然你說得不錯,從為皇家的後代子嗣,和大明的江山社稷後繼有人考慮,並參照前朝慣例,建議皇上納封新人,孕育子嗣,亦未常不是好建議。但此話出自你一個內臣之口,恐怕不僅是個不合時宜問題;因皇帝納妃亦涉朝政大事,若認真追究起來,恐怕還違背《大明律》問題吧」

「正為奴才內臣身份受朝規所限,不適宜向萬歲爺提此有涉朝政的建議,」安曉元狡猾的小眼楮一閃,隨便順桿爬道。「故才懇請皇貴妃娘娘代內臣奏稟皇上。」

「什麼,你想讓本宮替爾代奏?好你個安大總管,你這是何居心?」玉貴妃又當即變色怒斥道。「難道爾不知《大明律》亦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規定?你這不是撐死人上樹嗎?本宮才不上你當哩。究該如何你著量辦。」邊說邊大步流星前去,將個暈暈的安總管拋在身後。

雖然在皇貴妃哪兒踫了個釘子,招了個沒趣;且因涉及內臣干政問題,有觸犯《大明律》的險疑;最終雖化險為夷,可畢竟沒解決問題。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大內總管安曉元,未免若有所失,心緒怏怏地重返宮里。躺上木板床,雙肘壓頸下,兩眼瞪著天花板想入非非正當萬般無奈之中,突兀間心一激靈,皇貴妃臨不滿離去時,甩向身後的一句話,驟然間刺激了大總管的神經。「究該如何汝著量辦」。這句初听時亦顯刺耳的訓斥話,若細琢磨還挺有深意哩。

是呀,「能為皇家後代子嗣和大明江山後繼有人考慮」「亦未嘗不是好建議」;這豈不與皇上看法一致?都首先肯定了「經」是好經,但欲達到教化目的,選對讀「經」人顯然不可小噓。

那麼,既然無論《大明律》中規定,作為內臣的自己,抑或後宮的皇貴妃均不合適的話,那只有從內閣重臣中選聘。可究竟聘誰是既合適(即在當事者雙方面都能說上話的人)本人亦情願擔當此任的人呢?既想至此,精明的安大總管,便在內心中默算並分析著、時下內閣大員中,較為合適的人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