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102章 君妃微服訪 測字送警示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102章君妃微服訪測字送警示

(134)

在民宅「四合院」袁家所住出租屋里。「道長」「師徒」安座,袁銘姑娘又獻上茶水後,便即時進入內室,請出了自家小姐袁曉娉,在「道長」面前坐了。

道裝的崇禎帝和玉貴妃剛一抬頭,頓覺眼前一亮︰嗨,她的確算得上一株出水芙蓉呢!時下已是盛夏,又在本家屋里,對方不修邊幅,只著一件淺綠輕薄夏衣,**衣外的頸項和兩只膀臂,似蓮藕般碧萃豐腴;再從頸部向上看,那張胖瘦得體的鴨蛋型女敕臉,配上一束輕挽黑發,幾件簡單頭飾,完全一位近古美人胚子。尤其那滿嘴皓齒,和那雙稍帶點憂郁感的大眼,更給她增幾分大家閨秀高雅氣質。

而此刻的玉貴妃僅同崇禎不露聲色地交換一個眼神,便已知對方心中滿意。既如此,下邊便可向有利迎娶新人方向發展。

「袁小姐,剛才听這位袁銘姑娘介紹︰袁小姐近段卻有一、二煩惱事憂心,一時不能排解?」玉妃當即試探問道。「若信得過吾師徒的話,願否如實講來,讓吾師給予測算排解?」「唉!」袁小姐話未出唇,倒先哀嘆一聲;隨便憂戚戚地道︰「吾觀道長師徒言談舉止,定是道行深厚且德高品正之人;奴家自願如實相稟。不怕二位笑話,這是奴家成人懂事後,長期以來深藏于心的個人秘密呢。此前連本家父母都未曾剖露;作為未出閣的女子,今在陌生人面前講出,怎不讓人臉羞面慚——嗨,既想請道長測算排解,俺也不顧及那麼多了。只是此事說起來話長——」

「也許此前道長們也已听說,奴家兄長就是泰昌朝新科進士,年余前在遼東寧邊,因連敗金寇,被敵酉努爾哈赤懼稱為‘明營黑馬’,被當地百姓盛贊為‘軍神’的袁崇煥。」袁小姐喝了口丫鬟奉上的茶水後,輕舒口氣,如此開頭道。

「噢。雖然吾師徒一向深居道院,極少關注家外世事。但一個‘文進士’卻能‘邊戰立奇功’的事,倒因傳的人多了,吾師徒亦如雷灌耳。令人十分佩服欽敬!」「道長」由衷贊道。卻又好奇地︰「卻沒料到如此神奇的民族英雄,卻是袁小姐的兄長?古語講‘愛屋及烏’。倒不由讓吾師徒對袁小姐亦刮目相看。」

「是呀,人說因因相傳。我說剛進貴處,初次同袁小姐聚面便覺似曾相識。」「道徒」亦隨即附和道。「原來袁小姐同袁大將軍系嫡親兄妹?按正常規律,嫡親之間長相都會近似的。」「難道這位小師傅此前同俺兄長謀過面?」袁小姐微帶善意譏諷地問。

「非也。」「道徒」含羞一笑搖頭自嘲道。「因貴兄長已為本朝名人;不僅名字家喻戶曉;且英雄畫像不少地方都有。俺是從畫像上看出,袁小姐同尊兄相像。」

「小師傅此言差矣!」袁小姐哂笑道。「崇煥兄同俺非親,彼此沒有血緣關系,長相又怎能相像?」

「什麼,你們非為嫡親兄妹?」「師徒」倆同聲既驚詫又意外道。「這怎麼可能?你倆不僅同為袁姓;且小姐還不顧鞍馬勞頓,從遙遠的家鄉廣東,千里迢迢進京伺候袁將。若非嫡親關系,一閨中女子誰能做到這些?」

「告二位師傅實話,我同崇煥的確非嫡親兄妹;但吾倆雖非嫡親卻強于嫡親。」袁小姐深為動情道。「自整整18年前,因家鄉遭遇水災溫疫,父母帶他逃難來至俺鄉,父母患重病身亡後,當時年僅六歲的小崇煥,便被俺拜佛心善的父母收養;煥兄自幼天資聰明好學,本為可造之才,又經身為塾師的家父精心訓教培養,故而很快進步成長。16歲參加秀才鄉試獲得頭名;18歲進縣科舉又奪桂冠;22歲赴京科試又獲進士七名。

「按說嘛,他本是個文進士,卻又為何黯熟文韜武略,能在邊戰建功立業呢?概因他自幼從熟讀聖賢書中懂得,身為男兒,應廣學知識,嫻熟文章經略,學成立志報國;又深知欲報國立功,僅會寫一手好文章,會背幾篇《策論》古文遠遠不夠;還需具備參戰抗敵本領;即便不擅武功,不能親手韌敵,亦應似三國時蜀軍師諸葛孔明,或本朝祖皇麾下劉通勛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朝廷為國家建功立業。

「因此,在家鄉塾學或會館,研習道德文章的同時,還不忘加空自學自研兵法戰略。所以,當科考進士及第,原本分配兵部任僉事,他人望而不得好位置後,卻還不盡如意,便千里單騎關內考查後,便申請遼邊寧前軍中服役——家兄的忠君愛國壯舉,的確讓作為義妹的俺,不能不發自內心的欽敬愛戴。所以年余前,當听說他因遭朝中權奸陷害,有功未賞反被貶謫,奉調回京從此閑置,一人獨住民宅,悒郁成疾的時候,俺便不顧爹娘勸阻,社會閑言,義無反顧,千里迢迢來到京師義兄身邊;既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更給予他感情溫暖——」

「哎,袁小姐,你暫停停俺插句問話。」道童裝的玉貴妃,正頗感興致听著,突感對方話中「不和諧音」,當即一愣,不禁打斷對方插話道。「兄長遭貶生病遇難,小妹探視照護,人之常情,天經地義;爹娘何故勸阻?世人為啥閑議?」

「因這其中另有他故。」被問「要害」,原本姿態平靜,話語坦然的袁小姐,瞬間羞紅著臉囁嚅地道。「那是因——因為——無論爹娘,抑或街坊鄰居,俱都心照不宣,俺從小深愛著這位本無血緣關系的義兄;即便嗣後爹娘已為義兄聘他女正式娶親,俺卻毅然矢志不移。」听至此,身負特殊任務的君妃,當即同時一「咯 」;並背過身下意識交換一下不安眼神︰崇禎蹙眉搖頭,意即「既如此那就放棄」;玉貴妃卻擺手暗示︰先別輕言放棄,且再深入一問,待祥知結果再下定論不遲。

于是,「道童」故表深為遺憾道︰「這是原本天大好事,義兄妹從小青梅竹馬,結下情義,長大談婚論嫁,彼此既無血緣關系,亦算美滿婚姻。做為爹娘,既清知親女愛戀義子,當初就不該為其另娶他女,街鄰亦不應閑言非議!他們如此行為,豈非封建思想,故意棒打鴛鴦。真真可悲可嘆!袁小姐在下教你一招,只要你倆同心,完全可以抗爭嘛。只是不知尊義兄本人態度如何?那可是事情成敗的關鍵啊!」

「事情向後難以推進的癥結正在于此。」袁小姐蹙緊一雙秀眉哀嘆道。「俺這位義兄,原本就是個受孔孟儒學影響較深,傳統道德佔上風的謙謙君子;加上長期來,深受篤信儒學義父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尚未同他姓女子定婚時就沒準備接受俺這個義妹;同新嫂婚後更不給俺留半點溫情。」

「我家小姐正為此愁悶難以排解,長期來心緒不寧郁郁寡歡。加上最近听傳少爺又將赴遼邊前線,一時間更讓俺主僕失了主見。這便想到欲去廟觀求簽問卦。」侍女袁銘即時插話道。「師傅們道深學廣,定要給我主僕指點迷津,幫我家小姐度過難關。」

「道家以慈善為本,指人迷津,解惑釋困,自是道家本份;何況又是英雄義妹,重情重義的袁大小姐呢?俺師徒定會熱情相幫,是吧師傅?」玉貴妃邊表態邊悄向崇禎傳遞個眼神,意思是「還有希望」,下邊咱更需演好「雙簧。隨又向袁家主僕探問道︰「只是不知貴小姐主僕,需俺師傅相幫測算什麼?」

「自然是懇請道長,一幫俺測算家義兄此去前線吉凶命運?二幫俺測算吾倆關系發展前景。」袁小姐迫不及待急急申明道。「俗話說‘人的命,天注定’,不可以人力逆轉。是吉是凶,失敗或成功,都請道長如實講;我主僕篤信命運,絕不因測算結果怨天憂人。」

「袁小姐既如此大度豁達,貧道亦定會認真測算,如實相稟。」崇禎又同玉妃對視一眼,得對方目光示意鼓勵後,又煞有介事地向袁小姐索要了,她自己和義兄袁崇煥的生辰八字;隨便按來前剛學來的、道家為人測算步驟方法,一絲不苟的按程序測算完畢。

這才又一本正經道︰「不瞞施主說,經貧道對小姐察顏觀色,並按你兄妹倆八字測算︰爾等人生中,能夠承受的吉運總為單數;亦即人們常說的‘福無雙至’,‘禍福相依’。這就是說︰貴義兄妹‘戀情成功’,和義兄從前線‘立功凱旋’,這自然都是上等好事。‘福無雙至’的含義是︰二者當事人只能任選其一。要義兄妹戀情成功,締結連理,便沒有前方勝利立功凱旋。何去何從,袁小姐可要當機立斷。兩月後事情便見分曉。到時驗證,若貧道測算還準,施主可酌情付費;若測算有誤,咱分文不取。告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